第625章 得交通者得天下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就拿糧商來說吧,農耕社會,糧食是繞不開的話題。
    就算是最牛逼的糧食,也不可能把全大明的土地都收入囊中。
    糧商的依仗是什麽呢,不就是糧食多嘛。
    牛逼的糧商甚至可以掌控一個城市的糧價。
    但那是以前了。
    糧食運輸費時費力。
    隻要糧商捏緊手裏的糧食,朝廷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從其他地方調糧食過來,成本高就不說了,耗時才是大問題。
    等到糧食運過來,百姓們早就餓死了。
    有了水泥路,鐵路,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你糧商敢哄抬糧價,一天之內,其他地方的糧食就能運過來。
    到時候你怎麽抬價呢?根本沒法兒抬價。
    最關鍵是你還得罪了朝廷,以後不管做什麽,都會寸步難行。
    就說最基本的賣糧食。
    別人都用火車拉糧食,時間快,運輸成本低。
    你自己呼哧呼哧用牛馬拉過去,等你的糧食到了,百姓們已經沒有買糧食的需求了。
    就算有需有,你的運輸成本比別人高,同樣的價格,別人就比你賺的多。
    隻要朝廷掌握了運輸業,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這一點都看不透,那就像朱吾適說的,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這是明麵上的,背地裏也是有隱患的。
    大明發展很快,這才幾年啊,新興的商業模式和科技已經讓這些人眼花繚亂了。
    如果不聽話,不能根據大明的發展第一時間調整方向,等醒悟過來的時候,別人已經搶占先機了,到那時候,想吃屎都趕不上熱的。
    目前大明的很多大地主就麵臨這樣的問題。
    朱吾適剛開始發展商業的時候,這些大地主是看不起那種純粹的商人的。
    結果幾年的發展下來,他們開始慌了。
    首先就是高產作物的出現,導致糧食的價格一降再降。
    大地主已經沒有辦法靠著手裏的土地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了。
    再說錢的事兒,商人們靠著外貿日進鬥金,財富的積累非常快,甚至已經超過那些大地主了。
    有錢就有人,有錢就有地。從朱吾適來了大明以後,有錢的也開始有地位了。
    這對大地主們也會造成一定的衝擊。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朱吾適早就放出風聲了,稅收改革勢在必行,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兒。
    大明的稅收製度主要是田賦和丁稅。
    田賦就是根據土地麵積和土質登記征收,一般按照收獲量的十分之一征收。
    田賦分為夏稅和秋糧。
    可以給錢,也可以 給糧食,絲,麻。
    丁稅就是按人頭收稅。
    另外還有徭役,就是百姓定期要免費給官府幹活兒。
    修路啊,築堤啊這些工作。
    朱吾適覺得這個就很麻煩。
    他個人認為,不如一刀切,就按土地收稅。
    一畝地收多少稅,不管收成如何。
    同樣的地,別人一畝地一千斤,你一畝地收成五百斤。
    你要做的不是讓朝廷體諒你,而是反思為什麽同樣的土地別人的收成比你高。
    難道他是穿越者,有複合肥啊。
    徭役這種東西,很容易被地方鑽空子,所以不如直接取消了。
    地方有大工程了,直接上報,上頭批準了以後就撥款,然後請人幹活兒得了,搞那麽複雜幹嘛呢。
    弄徭役,百姓不樂意,幹活兒不積極就不說了,再搞出豆腐渣工程怎麽辦。
    另外就是,朱吾適準備培養一些統計學方麵的人才,然後把他們撒下去,讓他們把全國的土地都丈量一下。
    確保不會有人瞞報土地。
    這也是大明後期收不上稅的原因之一。
    那些有本事的,明明有一百畝土地,報上去可能隻有一畝。朝廷按一畝地收稅。
    大家都這麽幹,國庫能有錢就見鬼了。
    還有之前提到的有功名的人不用交稅這個事兒。
    這尼瑪就是純純的傻逼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有功名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都不用交稅。
    就算他們沒有土地,別人為了避稅,也會主動找到他們的。
    等到土地都劃分到有功名的人名下,大明收誰的稅去?
    所以這個玩意兒一定要取消掉。
    都尼瑪有功名了,不想方設法讓他們為國家做貢獻,反而變著法兒地給他們發福利,讓他們當蛀蟲。
    大明初期,一個巨人可以有200畝地不用交稅。
    等到萬曆年間,一個巨人名下不用交稅的土地已經增加到了1200畝。
    1200畝啥概念,現代中原一個村,平均一個人也就能分到一畝左右的地。
    1200畝地就是1200個人。
    一個舉人就能讓1200個人不用交稅。
    要是再瞞報一下,2000畝說成1200畝,那就是2000個人免稅了。
    就算免的隻是徭役,那也是很多錢的啊。
    要知道,大明的舉人已經有資格當官了,當官了就用俸祿了啊。
    就算當不了官,一個舉人,在封建社會這種讀書人很少的國家,幹點兒啥能餓著?
    哪裏還需要給他們免稅啊。
    免稅隻會導致一些進取心不足的人一輩子不工作。
    所以這個規矩必須要打破。
    大明雖然還沒有開始實行,但是這方麵的風言風語已經放出去了。
    朱吾適的計劃很簡單,先讓他們心裏有數。
    然後趁著朱元璋這個暴躁老頭還活著,把這件事兒徹底搞定。
    新皇登基以後百廢待興,需要幹的事兒太多了,不一定忙得過來。
    再一個朱標雖然也不是什麽簡單人物,但他的威望畢竟不如朱元璋。
    所以這種得罪人的活兒,還是讓朱元璋來幹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明建國時間不長,屬於大明的有功名在身的人還不多,此時改革反對的聲音也是最小的。
    等到張居正那會兒,想要改革那是千難萬難啊。
    地方勢力太過龐大,就連皇帝都鬥不過他們了。
    等到那個時候再改革就晚了。
    參加會議的人回去以後,就各自開始在家思考商量了。
    朱吾適最後說的被時代所淘汰這件事兒,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朱吾適這話的意思很明顯了,不聽話的,沒有好果子吃。
    那要不要聽話,就是這些人需要考慮的了。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