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這誰受得了啊

字數:4975   加入書籤

A+A-


    其實朱標說得也沒有錯。
    這件事兒不僅放在當官的身上適用,放在任何地方都適用。
    就好像一個在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做的事兒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了。
    隻要做好了,就足額發工資。
    然後這個人有一次遲到了,公司按照規矩扣了錢,他就覺得公司嚴苛了,不講人情了。
    如果都講人情的話,那公司還開得下去嗎。
    今天你遲到,明天他遲到,誰還幹活兒啊。
    也許在朱標死後,朱元璋確實有些石樂誌,一心想要給朱允文鋪路,可能會錯殺一些好官。
    可是朱標活得好好的時候,朱元璋有什麽理由濫殺無辜呢?
    從一個要飯的,辛辛苦苦,一刀一槍拚到了皇帝的位置。
    朱元璋有什麽理由不想大明好呢?
    濫殺無辜就能讓大明好嗎?朱元璋又不是傻逼,他怎麽會這麽認為呢。
    朱元璋想要取消宰相這個位置,覺得宰相的權力太大了。
    但是,如果胡惟庸在位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心為百姓,為大明。
    沒有任何的私心,朱元璋怎麽可能非要殺了他呢。
    要說朱元璋剛建立大明的時候,就想著廢除宰相這個職位,估計沒幾個人相信。
    如果一開始就不想要宰相,完全可以在建國的時候不設立宰相這個職位啊。
    畢竟是新朝,總不至於全都延續舊製。
    朱元璋之所以要廢除宰相根子就在李善長身上。
    洪武三年,李善長被任命為左丞相。
    史書上記載。
    李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入流”
    同時也提到他,“頗專姿”。
    有一次上朝的時候,朱元璋發現有一項重要的政令,沒有經過他的批準就實施了。
    於是他當即質問李善長。
    “此何人下令?”
    李善長坦然回道。
    “臣以為可行,故先行之。”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李善長覺得這件事兒可以做,所以就直接讓手下去做了。
    別說朱元璋了,換個人受得了嗎?
    不說皇帝了,沒幾個人當過皇帝。
    就拿開店舉例子吧。
    你開了個飯店,請了個廚師。
    你跟廚師一起商量好了菜單,廚師廚藝不錯,店裏的生意也挺好的。
    然後有一天,廚師突然就換菜單了,都沒有通知你一聲。
    你去問廚師為什麽換菜單。
    廚師說,我覺得這個菜單更好,所以就換了。
    好,就算這個菜單更好,廚師有權力決定飯店的菜單嗎?
    身為老板都沒有權力決定自己的飯店賣什麽菜?
    都這麽幹的話,到底誰是老板,誰是打工的。
    而且退一步來說,如果換了菜單導致店裏生意不好了,廚師手藝好啊,人家拍拍屁股換個飯店照樣當廚師。
    老板呢,他能走嗎。
    店是他花錢投資的,生意不好廚師照樣拿工資,老板可是實打實要賠錢的啊。
    所以哪裏老板喜歡這樣的員工?
    一個小飯館,一共就一個員工,老板都受不了這種事兒。
    何況是一個皇帝呢。
    也正是李善長的一係列操作,導致朱元璋對丞相製度產生了很壞的印象。
    當時徐達是右丞相。
    洪武四年,徐達北伐歸來,朱元璋在奉天殿設宴,席間就問他。
    “丞相在外經年,可曾思念朝政?”
    這可把徐達嚇得夠嗆,徐達當即離席跪拜。
    “臣武夫,唯知征戰,朝政非臣所長。”
    這件事兒就說明,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對相權產生了足夠的警惕。
    胡惟庸被抓後,審訊官問了一個問題。
    “丞相可否代天子行令。”
    胡惟庸的回答是。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這句話一出,傳承千年的宰相製度就算是徹底廢了。
    都尼瑪這麽說了,別說朱元璋了,換了誰也留不得他胡惟庸了吧。
    什麽叫非常之時?這個非常之時的解釋權,明顯就在胡惟庸自己手裏。
    什麽叫非常之事?這個解釋權也在胡惟庸手裏。
    他這話的意思不就是,皇帝你聽好了啊,說不定什麽時候,我就會做一些事情,這個事情呢,有可能會讓你皇位不保。也有可能讓這個天下從姓朱改成姓胡。
    所以說,朱元璋其實也挺冤枉的。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況下,他有什麽理由殺人呢?
    難道就圖好玩兒?
    有因必有果啊。
    朱標現在揭示了真相。
    真相就是,大家好不容易當官了,都是人上人了,你朱元璋一點兒麵子都不給。
    自古以來,當官的貪點兒錢不是很正常的嗎?
    如果當官沒有特權,那我為什麽寒窗苦讀數十載?
    不就是為了當官,當人上人,享受特權的嗎?
    結果你現在告訴我,我成功了,卻依舊沒有特權?
    這誰受得了啊。
    文武百官想要的,是一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皇帝,不是朱元璋這種眼裏揉不得沙子的皇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算是現在沒犯事兒的,也是這麽想的。
    因為他們也怕自己哪天就犯事兒了。
    所以朱標這個看似溫和的太子,就寄托了他們的希望。
    文武百官中的大部分,其實都盼著朱元璋趕緊死,然後朱標即位。
    尤其是文官集團,畢竟朱標從小就對儒家非常的推崇,對待他們這些讀儒家經典的文官非常的友善。
    隻要朱元璋死了,朱標即位了,他們就不用活得這麽小心翼翼的了。
    可惜他們錯了,錯誤地估計了朱標。
    本以為朱標是隻小綿羊,實際上朱標也是個大灰狼,隻不過一直都偽裝得很好。
    朱標確實從小就讀儒家經典,可他也是生在戰亂年代的。
    朱元璋對朱標又寄予厚望,怎麽可能讓他成為一個隻會讀儒家經典的書呆子呢。
    如果朱標是個書呆子,朱元璋還會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他嗎?
    “所以標兒你的意思是?”
    “兒子的意思是,當皇帝不應該太過苛責百官,尤其是不該隨意打殺。但是該有的約束,一點兒也不能少。
    一旦沒有了約束,曆史必然還會重現的。
    兒子之前一直勸爹你對勳貴們好一些,也是不想讓人覺得你是個殘暴的皇帝。”
    朱元璋很是欣慰,他沒有看錯人啊。
    雖然兩人還是有區別的,朱元璋喜歡直來直往,你惹我,我就弄死你。
    朱標是鈍刀子割肉,看似不會一刀砍死你,但是該下刀的時候也不會手軟。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