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視察工地

字數:4364   加入書籤

A+A-


    朱吾適在工地溜達了一整天,詢問了很多安全問題。
    確保不會有安全問題發生,就算有,傷員也能第一時間受到治療後,朱吾適就沒啥事兒可做了。
    他過來主要就是給大家打打氣,畢竟這麽大的工程,沒點兒信念支撐可幹不好。
    大明是 封建王朝,皇家的鼓勵就是民眾信念的來源。
    當然了,前提是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本來工地給的工資就挺高的了,又發生了朱吾適替劉五四伸冤的事兒,工人們對朱吾適的擁護已經到達了頂點。
    他要是說自己要造反,說不定這些工人都會扛著鐵鍬鋤頭跟著他幹。
    造反都願意了,幹活兒算什麽事兒啊。
    商業中心的建成還遙遙無期,西湖書院的進度倒是非常的喜人。
    地上建築的地基都已經打好了。
    唯一的問題還是汙水排放的問題。
    孤山公園算是一個島,最方便的排汙方式自然是直接把汙水排放到西湖裏麵。
    可是這樣一來,必然會對西湖的環境造成汙染。
    另一個方法就是,建立一條下水管道,將孤山公園這座島上的汙水全部集中排放到外麵的汙水處理廠。
    可是技術不支持。
    孤山公園地方也不大,不足以建一座汙水處理廠。
    最後還是 選用了笨辦法,搞了個化糞池。
    大明好的一點就在於,沒有什麽化學汙染物,也沒有不可降解材料。
    所以搞個化糞池短時間內也不會對西湖的環境有什麽影響,都是些屎尿,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
    而且西湖書院的學生也不會特別多。
    等以後技術牛逼了再搞個下水道,跟化糞池聯通起來就是了。
    這種技術性很強的東西,朱吾適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他最多也就是提點兒建議,是否可行都不一定呢。
    這就是穿越者的一個大問題,有幾個能是萬能的啊,穿越到古代就啥都會。
    又是化工又是機械,就連軍火都做得出來。
    朱吾適要不是能隨時回家查資料,他連個香皂都做不出來。
    西湖書院是嚴格按照設計圖做的。
    建築的外形統一古建築風格,但是窗戶都開得很大,采光很好,住宿也更加的舒適。
    朱吾適就一個要求,質量一定要好。
    西湖書院以後可是要成為百年書院的,不能用個幾十年就塌了吧。
    配套的西湖小學也是同樣的規格。
    包括校外的一些商業建築,同樣對質量有很高的要求。
    朱吾適對此並不擔心,古人並不傻,他們隻是 沒有見識過超越時代的產物。
    就自己的本職工作來說,他們幹得並不比現代人差。
    就說唐詩宋詞,現代人打死也比不上古人。
    唐宋加起來湧現出了多少牛逼的詩人,現代有幾個能讓人記住的詩人。
    這充分說明,古人真的一點兒也不笨,隻不過術業有專攻罷了。
    要真都是蠢笨不堪,朱吾適還建設個屁的大明啊,弄點兒好處就回現代了,然後把通道堵住,享受生活就好了。
    視察完西湖,朱吾適又去了杭州城。
    現在的杭州城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身杭州城就不窮,茶葉和絲綢兩大支柱產業擺在那裏的,根本就窮不了。
    眼下對外貿易進行得如火如荼,杭州城就更不窮了。
    朱吾適過來是給他們降溫的。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必然會出現很多以次充好的商品。
    現在還好,歐洲人沒見識,隻要是大明運過去的貨物,都會遭到哄搶。
    拿著錢哄搶,可不是說不給錢。
    等時間長了,歐洲貴族老爺們見識到了大明各種各樣的商品,到時候再以次充好,名聲就壞掉了。
    別想著說現在他們不懂,就趁機撈一筆也無所謂。
    人都是有慣性的,以次充好更賺錢,以後讓他們不要 這麽做,他們會同意嗎?
    會個屁,人是不可能跟錢過不去的。
    之前不管,那是因為朱吾適要給他們一種錯覺,大明的一泡屎到了歐洲都能賣出高價。
    賺錢比喝水還簡單。
    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現在嘛,大明已經有很多穩定跑外貿的商人了,實力還都不弱。
    大明官方貿易船隊也已經形成了規模。
    有沒有新人加入,對於朱吾適來說就不那麽重要了。
    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抓質量了。
    朱吾適也是研究過的,剛改開的時候,為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兒可不少做。
    為啥後來要掃黑除惡,這些黑惡都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產生的。
    90後現在乖得跟鵪鶉似的,最多當個街溜子,誰敢搞黑惡啊,根本就沒有那個土壤,也沒有那個資本了。
    朱吾適是有樣學樣,之前不管 ,現在該管管了。
    他準備拉著江南商會成立一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這個協會算是半官方性質的。
    會有一半的官方工作人員,外加一部分江南商會自治委員會的人共同加入進來。
    目的就是對出口的貨物進行嚴格的抽檢,發現以次充好的,一律不得出海。
    他今天過去就是去開會的。
    杭州城這邊在王德發的主持下,也搞了個會展中心。
    真要說起來,杭州城與應天府相比,知名的產品更多,更需要這麽一個會展中心。
    如今會展中心建成,作用確實很大,匯聚了很多南來北往的商人,以及來自大明各地的商品。
    杭州城也是一個重要港口,每年從這裏出海的船隻非常多。
    很多人會選擇將商品轉運到這裏,然後賣給做外貿的商人。
    也有做外貿的商人為了賺更多的錢,會天南海北的收購各種商品,然後拉到杭州城,等到船隻出海的季節,這些商品跟著杭州本地茶葉絲綢一起出海。
    朱吾適剛來到會展中心門口,就被人給圍住了。
    這些人都是江南商會的人。
    看到朱吾適,這些人比看到自己的父母還要熱情,比看到佛祖還要虔誠。
    沒辦法,父母和佛祖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潤,朱吾適可以。
    這些商人自從加入了江南商會,跟著朱吾適和王德發混,一個個吃得盆滿缽滿的。
    外貿有他們,西湖改造有他們,修橋鋪路也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