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跡象

字數:3721   加入書籤

A+A-


    杜仲笑著迎上前把人帶過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弟譚耀麒,和我們一樣都是今年得中秀才,之前是在州學讀書,這兩天才剛剛轉到府學,以後大家就是同窗了,還請各位多多關照”。
    譚耀麒淡淡笑著對眾人拱手行禮,其他學子也紛紛回禮。
    張平安一腦袋問號,他還不知道譚耀麒去了州學,就算去了也頂多隻有一個來月,怎麽轉到府學了?
    不過這也不是自己該管的事,張平安隻當不知繼續吃吃喝喝。
    杜仲安排人坐下,正好在張平安旁邊一張桌子。
    這下張平安也不能裝看不見了,轉頭笑著打招呼道:“譚兄,好久不見啊!”
    譚耀麒淡淡笑道:“也沒多久吧,才一個來月。”
    張平安幹笑道:“嗬嗬,是啊……”
    接下來兩人也沒講話。
    待眾人全部坐定後,杜仲才開始充當司儀的角色,慷慨激昂地先說了一番文會的重要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顯得意氣風發,說完後才進入文會的第一項,才藝表演。
    這個事先大家都知道,各自都帶了自己的樂器,帶了琴和箏的學子有書童幫忙先擺好。
    張平安也有所準備,竹笛也好帶。
    還別說,大家都吹奏的不錯,張平安看的津津有味,邊吃邊欣賞,旁邊的袁子昂也邊吃邊點評:“唔,你那個熟人琴彈得不錯嘛!”
    “他人雖說傲氣了點,才學是不錯的”,張平安點點頭應道。
    不一會兒就輪到了袁子昂,袁子昂選的樂器是簫,吹了一首《平湖秋月》,忽略長相不提,吹的還是挺不錯的,張平安則用竹笛吹了一首《秋思》。
    旁邊有秀才打趣道:“張秀才和袁秀才果真是誌趣相投,連選的樂器和曲子都差不多。”
    張平安笑著回道:“尤秀才,這純屬巧合,隻能說我和袁秀才確實是誌同道合的人。”
    接下來輪到其他秀才表演,袁子昂湊近了低聲笑道:“我純屬是懶,不想帶著那麽大一把琴或者笙,太麻煩了!”
    張平安也笑著低聲道:“我是因為竹笛便宜,帶著又方便,這點來看我們倒真是想法一致。”
    “哈哈哈哈”,袁子昂低聲笑道:“不行,我肚子要笑岔氣兒了。”
    張平安翻個白眼:“有那麽好笑嗎?”
    “袁秀才,我看你笑得都直不起腰了,可是有何趣事?不如同大家分享分享”,杜仲笑著問道。
    一時間所有人目光都看過來,袁子昂順了口氣才訕訕道:“也沒啥,聽到一個笑話罷了,你們繼續,繼續。”
    “蘆葦映日,滿湖碧波,秋色如畫,盡染人心,此景甚美啊,不如我們就以秋為名,各自作一首詩,我讓書童眷抄下來,以後也有個留念”,杜仲搖著扇子提議道。
    眾人紛紛說好。
    杜仲看了一眼袁子昂,笑道:“不如就袁秀才先起個頭,可否?”
    這種情況下肯定不能說不行,袁子昂應道:“可!”
    但是他詩賦一般,憋了半天才作道:“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裏,白雲紅葉兩悠悠。”
    眾人都是識趣的人,還算捧場,紛紛讚作的不錯,袁子昂這才鬆一口氣,擦了擦額角的汗,跟張平安低聲嘀咕道:“這個杜仲真是小心眼兒,虧我還說他人不錯。”
    “行了行了,不算什麽大事”,張平安笑著安撫道。
    說實話,這淩波湖的景色著實不錯,一群風華正茂的學子邊野餐邊彈彈琴作作詩,還是挺放鬆的。
    一直到下午接近申時眾人才結束,各自歸家,張平安搭了袁子昂的騾車回去,回家後發現自家老爹和小虎已經回來了。
    “爹,小虎,你們什麽時候回來的?”張平安驚喜道。
    張老二神色有些疲憊,笑著回道:“今日晌午回的。”
    徐氏正在一邊擇菜準備做晚飯,滿麵愁色都快溢出來了。
    張平安不解道:“娘,您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徐氏歎了口氣道:“聽你爹說今年賦稅又加了一成,還不許用銀錢抵,糧價也跟著漲了不少,咱們家倒還好,我就是擔心你幾個姐姐還有你姥爺家不知道要咋辦。”
    “她們各家這麽些年好歹也會有一些積蓄,今年肯定是能熬過去的”,張老二倒覺得還好。
    “這世道越來越難過了,我是愁這個”,徐氏沒好氣道。
    “不管怎麽說,咱們自家現在還能過得去,不管世道好不好這都不是咱們小老百姓能決定的,咱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要是有餘力以後再拉拔下親戚們”,張平安安慰道,都是底層小老百姓,愁又有什麽用呢。
    “爹,這趟回去辦事還順利吧”,張平安轉而問道。
    “還行,有傅醫官打了招呼的,還算順利,咱們家也能寬裕不少,我還請傅醫官去酒樓吃了飯的,聽他說咱們府城還有各個縣現在有不少人得了風寒,急需桂枝和麻黃,咱本地不產這兩味藥,往後這兩味藥肯定難買,他讓我多備一些,我這次回來帶了兩大包”,張老二笑著回道。
    張平安點點頭:“傅醫官雖說有些貪,對咱家倒還不錯,這還多虧了當初羅小夫子搭的關係,這次休沐同窗辦了文會沒抽出空來,等下次休沐我去拜訪一下羅小夫子。”
    張老二聞言很欣慰,兒子做事越來越周全了:“做官哪有不貪的,能少貪一點就是老百姓的福氣了,下次去拜訪羅小夫子多帶點東西,咱家能有現在多虧了羅家。”
    “嗯,我知道的”,張平安點點頭。
    日子倏忽而過,一晃又是半月,鄂州府的天也漸漸涼下來,最近張平安能明顯感覺到,不管是在府學還是外出買東西,越來越多的人咳嗽,咳的嚴重的甚至感覺都要把肺都咳出來。
    府學倒還好,管理嚴格,一旦發現哪個學子有風寒咳嗽的跡象立刻勒令回家休養。
    但是普通老百姓卻沒這個條件,即使咳得快去了半條命,仍然得外出謀生計,不然第二天的晚飯都不知道在哪。
    張平安隱隱感覺不妙,聯想到半月前傅醫官跟自家老爹吃飯時說的話更是心都提起來。
    跟韓教授告了半日假後,張平安把目前的情況還有猜測寫了封信去驛站寄給金寶,讓金寶有所準備,也幫忙通知家裏其他人,古代得了風寒可不是鬧著玩的,尤其這看起來還像是一場疫病。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