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順勢

字數:3377   加入書籤

A+A-


    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利益都放在府衙,這對於改善百姓的生活毫無益處。而且,也和花蕾招商引資的初衷相違背。
    而且,官田裏還需要種植雜交水稻,種植玉米,不能占用。和容瑾,萬通判幾個人商量後,花蕾決定。
    選了不是官田的一百畝田地,以府衙的名義種植,當做年終的福利。其他的高粱種,讓昌蘭州本地的百姓自願認領種植。
    另外,她也同意了府衙裏有職田的官員,每人可以自願認領種植,不過最多每人二十畝的上限。
    職田認領種植的,到時,高粱收獲後,會有府衙統一收購價格,和彭東家一起置換米糧,直接作為他們的個人福利之一。
    花蕾這麽做,也是為了鼓勵地方官員。畢竟,自己作為知府,能讓百姓認領種植,沒道理,拒絕他們的認領種植。
    而且,自己也規定了他們認領的上限,這樣,也等於給他們的個人福利設立了天花板。
    職田一般都是有專業的人員幫忙種植的,相比於百姓種植來說,質量和數量更有保證。
    這樣的話,也是變相的保障了彭東家的利益,到時不會缺少高粱原料,導致無法釀酒的情況出現。
    釀酒坊順利運轉,從府衙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讓西昌府有穩定的商稅,所以任何一關都不能出現差錯。
    對於職田認領的官員來說,雖然花蕾的協議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麽主動權,但是,一旦認領,就表示後顧無憂。
    隻要高粱能收獲,就一定會有收益。而且,收益不會低。所以,認領種植高粱的官員還是非常的多。
    尤其是萬通判,還有戶房的幾個官員,每個人都滿額認領了。一方麵,無條件的支持上司的做法,是作為下屬最基礎的職業素養。
    另一方麵,他們清楚的知道,不管到時候是置換米麵,還是以府衙名義置換白酒,花蕾都不會讓他們吃虧。
    於是,花蕾按照他們各自認領的田地數量,分撥了他們需要的高粱種下去。花蕾和容瑾的職田裏,也準備種植四十畝的高粱。
    隻要是合法的權益,花蕾來者不拒,自己也是需要吃飯穿衣的,沒道理,有銀子不賺,把銀子往外推。
    另外,這次主動給摔泥炮比賽提供各種彩頭的富紳商賈們,花蕾也特意按照他們的貢獻度,給他們分派了一部分高粱種。
    而且,也允諾他們,把他們幾個,納入西昌府和彭東家置換米麵,白酒的協議裏。
    到時,他們不僅可以用高粱置換米麵,也可以以府衙的名義用高粱置換彭東家釀製出來的白酒。
    一切福利都按照府衙的標準來。這等於是花蕾直接給他們送福利。
    他們或許可以自己種植高粱,但是,到時,彭東家願不願意和他們置換米麵,甚至於置換白酒,主動權都不在他們自己的手裏。
    彭東家作為朝廷白酒的皇商,這些地方上的富紳,可不敢托大,讓彭東家聽命於自己的。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雖然他們是當地的富紳商賈,但是,也隻是有些錢,根本沒有什麽官職在身,所以,他們是很難取得朝廷的釀酒令的。
    花蕾給他們這樣一置換,等於是讓他們用高粱置換成了一定數量的釀酒資格。
    那如果頂格置換,數量比較多的話,不僅自家可以飲用,也可以送人,甚至於還可以售賣。
    大家都是做生意起家的,都知道白酒的暴利。到時,他們可以就可以用高粱賺上一筆金額不小的銀子了。
    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自己的腦袋被天上掉的餡餅砸中的好事。這些主動出彩頭的富紳,心裏是歡喜不已。
    而且,能得到知府的認可,對於這些富紳商賈來說,本身也是另一種肯定。
    不過,歡喜以後,也有些後悔,早知道出彩頭有這麽大的好處,當時就應該再多拿一些出來才對。
    不過,如果以後花蕾再有什麽活動,自己一定堅決擁護。
    當然,很多在摔泥炮比賽中,一毛不拔的富紳商賈,看到有了好處,也舔著臉求見花蕾,想要分一杯羹的時候。
    花蕾委婉的表示,這次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如果下次有機會的話,一定帶上他們。
    其中,一個姓蘭的商賈為了表達忠心,也為了在花蕾麵前占個位,立馬慷慨解囊。
    給西昌府衙的膳房捐助了一大筆銀子,說是要給府衙所有的官員改善夥食。對於這麽明顯的阿諛奉承行為,花蕾也不拒絕。
    隻不過告訴這個蘭東家,府衙膳房的夥食,是有一定標準的,不能隨意更改。如果蘭東家願意的話,花蕾會把這筆銀子用來建立書院。
    並且在書院門口設置功德牆,把蘭東家的名字刻在上麵。蘭東家一聽,當然願意啊,於是,建立新書院的事情插了進來。
    其他富紳商賈一聽說府衙要建新書院,還要設置功德牆,很是心動。哪怕沒有實際利益,但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好聽,也要參與啊。
    於是,一個個的,紛紛到府衙的戶房,捐助了自己的銀子。花蕾來者不拒,隻讓戶房做好統計,到時好給各位大善人上功德牆。
    不到一月,戶房收到的銀子就可以建立三四個書院了,而且,後續的夫子費用,筆墨紙硯的供應,都有了。
    於是,花蕾除了在昌蘭州境內,設置了一個新書院外,另外,在昌武州,昌興州,長涼州幾個最窮的州城,也設立了書院。
    每所書院門口,都把這些捐助銀子的富紳商賈們的名字按照捐銀多少的順序刻了上去。
    一時間,更多的大善人出現了,各個州城裏的富紳商賈們也開始主動捐助銀子,而且捐出的銀子,一個比一個多,就是為了能搶占書院功德牆前三的位置。
    於是,原本隻想建一所書院的花蕾,順勢在每個州府設立了不同層次的新書院。
    書院的選址,花蕾很是費了一些功夫。
    喜歡花若盛開請大家收藏:()花若盛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