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同遊大理古城

字數:6406   加入書籤

A+A-


    關鍵問題,是不明白別人的真實目的,也就無法確定是些什麽人。
    發現了身份證被人故意盜取後,又放入了原房間裏。
    這個動作,隻可能是這七個人中間的誰幹的,
    第一目的也比較明顯了,就是想要留住丁有才,不讓他登機。
    這樣子做的真正目的呢?尚不得而知。
    為了搞清楚是誰幹的?有什麽目的,小董就臨時決定,跟著那七個人一起去大理。
    不打交手仗,永遠不知道對手的真實目的。
    隔日早晨七點,小董與丁有才進入高鐵站,候車大廳內,去往大理的旅客,已經排起了長隊,7點15分發車,正等待檢票入內。
    好巧不巧,苗素芬等7人,早已經在隊伍當中。
    苗素芬最先看見丁有才,忙一邊招手一邊大喊。
    他們昨晚不是說自駕遊嗎?
    但現在已經改乘高鐵了,所租來的兩台車,程雨雁和馬南明,一早就去退了租。
    手勢示意,打過招呼之後,丁有才與小董,排到了隊伍後麵。
    馬上就檢票登車了,也沒得時間多說什麽。
    說好了到大理古城匯合,結果在高鐵上就又見麵了。
    兩小時的車程,到達大理站,出了站之後,九個人又站到了一起。
    苗素芬他們7個人,仍然訂的是民宿~嶼甜海景民宿;而小董所訂的,是大理海灣國際酒店的房間。
    相距雖然不很遠,但也沒有在一起。
    吳怡丹,馬南明,許豔君,程雨雁等人,都力邀丁有才去和他們一起住民宿,說他們所訂的房間夠用,要丁有才把酒店的房間退了。
    小董果斷拒絕了。
    時間還早,先各自回房間放置行李,約好待會兒在洱海公園見麵。
    小董與丁有才,先讓出租車將他們送到一處租車房,小董當即租了一台九座的商務車,然後才去大理海灣國際酒店。
    檢查了一遍房間,放了行李箱,有服務生過來介紹酒店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提醒小董和丁有才注意,不要忘記或者錯過。
    這時,苗素芬打電話過來,問丁有才出發了沒有。
    因為嶼甜海景民宿,就在洱海公園旁邊。苗素芬他們步行過來,也不要多久。
    丁有才說馬上就到,又說有車…租了一台商務車。
    十幾分鍾後,九個人在洱海公園門口見了麵,準備是在公園裏先逛一下,然後到興盛大橋,再到濕地公園,出來後,在崇邑村吃午飯,下午就逛大理古城。
    一台商務車剛剛好,小董駕車,丁有才坐她旁邊,其他人各自選座,到興盛大橋,進下關鎮市區轉一下。
    這裏被稱為網紅打卡點,自有它的理由,所以,好幾個人提議去打卡。
    興盛大橋,雄跨在下關西洱河上,其突,下關西洱河上有六座橋,興盛大橋最為有名,據說,是古時候,這裏就有橋,當然了,現存的是近些年裏改建的。
    到下關鎮,先在西洱河岸上遠眺,才領略到了興盛大橋的與眾不同,通體白色表達的是白族情意,橋構帶有十八世紀的歐式風格,現代元素與懷舊情愫相融合,白族文化與世界文明相滲透。
    盧斯奮盧秘書,早已開啟了拍攝模式:拍拍拍…
    其他人也不忘拍一兩張照來打卡。
    小城商品琳琅滿目,有人購物放到車上,也有人說回頭另找時間來買。
    反正有車,又成了自駕信天遊,逛得比較隨意。
    結果,就在下關鎮市區,找了一家也還不錯的餐館吃午飯,那兒離丁有才入住的酒店也不算遠。
    所以,丁有才說,要買東西的話,那晚上可以來逛,先還是去大理古城。
    午飯之後,基本上沒休息,直奔大理古城。
    古城,全國各地突然都有,絕大多數“千篇一律”,如同複製,當然,都商品化了。
    大理古城,雖然逃不脫商品化的大趨勢,但它仍有許多特別之處。
    丁有才急於去尋找出這個南詔王國及大理王國的幾朝曆史印痕,這可能是他在文史館裏幾十年,留下的“職業病”。
    大理古城,首先是規模比較大。
    比如說,西安古城,南京的六朝古都遺址,姑蘇古城,還有杭州的宋城,那也都太小了,同樣作為古都王城,大理古城的規模,配得上“古都王城”四個字。
    【這讓筆者想起上世紀初的京城,通過查閱大量的圖片及洋人所拍下來存世的大量照片,其建築規模不過如此,與當代大量的清宮劇照相比,那簡直是天壤之別。】
    所以說,南詔國,大理國,在曆史上,絕不是一個小國的存在。
    一行人在大理古城漫步,一時失去了目的地。
    小董一直駕車繞著走,其他人走累了,就又過去上車,就這樣一會兒車上,一會兒車下,一個下午,到傍晚七點多,總算把古城的主要打卡點逛完。
    概括起來,就是“一街二樓三塔”,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小景點,有的被重點光顧,有的被忽略。
    旅遊就是這樣子,畢竟是陌生地方,不同的人可能感到好奇的地方不一樣,對自己好奇的地方會多關注,那不一定是主要景點。
    比如說南門樓,很多人打一眼就過去了,他們八個人,也沒有太多關注,就隻有丁有才用手機拍了兩張照片。
    盧斯奮當然是拍拍拍…
    五華樓,同樣沒引起這一行人的太多關注,因為這就是一座現代化新樓,從中已找不到曆史韻味。
    曆史上的五華樓,比這個現代化五華樓,規模還要大很多,這個隻能算是縮小版的縮小版。
    所以,他們所關注的,更多的是其它的一些小小景點,還殘存有某一些古跡的韻味。
    最後他們是去的崇聖寺三塔,這個…據說仍有古塔的成分,雖然不同時期在不斷的修補。
    所以,不隻是丁有才,其他幾人,也被引起了較大的興趣。
    古塔,絕大多數是磚塔。
    所以,崇聖寺三塔那也不例外,是八角密簷磚塔。
    為了減輕塔身重量,減小對塔基的壓強,古人很有智慧,上部分采用的是空心磚。
    三塔鼎立,中間主塔,據說建於南詔國時期,同期中原王朝大概是唐中期…安史之亂前後的樣子…這個曆史時間就比較久遠了。
    主塔名為“千尋塔”,是不是馬上想起了靈隱寺前飛來峰上的千尋塔?
    【去年同期,筆者特意趕往靈隱寺燒香,再次見到那一座不打眼的千尋塔,感覺塔的“包漿”已經很厚了,而千尋塔似乎突然並沒有過去記憶中那麽高大…它很矮小。】
    千尋塔!這名字真的取得比較好!
    尋,本來是一個古代的空間長度單位,千尋,是講塔很高嘛,這崇聖寺的千尋塔,確實是比較高,高達十六層,將近70米。
    但是,尋,還有尋覓的含義。
    塔這麽高,肯定成了古時的地標,外出趕路的人們,為了確定方向,或者是為了確定位置和距離,是不是會遠遠的尋找,看這塔它在哪裏?
    以它為參照物啊!
    每日裏,千百次尋找…千萬人尋找…
    就為了確定自己是否走對了方向,就為了確定自己已經走到了哪裏。
    它,給予千萬趕路人的信心與勇氣。
    南北兩座小塔,都是十層,據說建於大理段氏王朝,同期中原王朝,大概是北宋晚期,也有漫長的曆史了。
    三座塔,都是偶數層。
    【筆者最早了解關於這一類塔的古時作用,是筆者的老爸講本地的一座寶塔,那時候還是小孩子聽故事。
    這一類塔,一般都稱為寶塔,建於臨水的山頭。
    筆者老家附近,就有一座寶塔,但是,筆者沒有見過它。
    它隻留下“寶塔”這樣一個小地名~村莊名,該寶塔在1967年上半年被毀,據說許多人掄起家夥一窩蜂上,喊著震天的口號,一上午就全部搗毀了。
    那地方有一大片叫做“趕泥洲”,屬於是沼澤地,每年春夏漲水,附近常常被洪水所淹,在“趕泥洲”對麵的山峰上,修了這麽一座寶塔,用來鎮水。
    也有說是相當於一根撐船的撐竿,用來撐舟,穩固水勢。】
    所以,絕大多數這一類寶塔,是用來鎮水的。
    崇聖寺三塔,也就是用來鎮水的,並不是寺內佛塔。
    同理,那靈隱寺旁的千尋塔,也不是寺內佛塔。
    【現在,好像每年一高考,就齊喊“寶塔鎮河妖”】
    遊完三塔,因為在那邊待的時間較長,已是傍晚,苗素芬問去哪裏吃晚飯為好,馬南明說還是回民宿那一邊去吃。
    因為吳怡丹、盧斯奮、鞏晗羽等人,都急於回民宿去,支持去民宿那邊吃飯,其他人也沒有反對,就都一起上車,回嶼甜海景民宿。
    盧斯奮當然是急於回民宿來充電,他的兩個手機,都沒有電了,他這一天裏,已經說過好多遍…說忘了帶充電寶,等下要去買一個。
    鞏晗羽好像是身體不怎麽舒服,估計是感冒了,想回房休息。
    吳怡丹是急於回民宿去上廁所,她不習慣於在景點等地方的公用廁所裏上大號。
    小董那車子是開得特別快,以至於程雨雁多次提醒她:
    “慢點!…你慢點啊!…開慢一點…”
    小董是全不會被他幹擾到,那地方能開多快,就一定要開到該地方限速的120的快!
    將七人送到民宿,小董要回大理海灣國際酒店,苗素芬留丁有才和她在那邊吃晚飯。
    丁有才忙解釋,說他們這邊酒店提供晚餐,餐費是包含在入住費用裏麵的。
    馬南明笑著說:“丁局!大家在一起吃,更有氣氛,等下可以喝一點酒,反正今晚上也不去哪兒了!”
    程雨雁也笑著附和:“丁局!今晚小程陪您多飲幾杯,反正也不用開車啊,喝完酒,等下好到洱海公園那裏去吹一吹晚風!”
    小董假意推辭了一次,隨後便笑著說:
    “我也感覺到有一點點累,老板,我隨你,你要是願意在這邊吃,那我先休息一會兒!”
    馬南明和程雨雁,一左一右,將丁有才讓在中間,走向不遠處的一個餐館~梅子井酒家。
    這是一個白族風味美食為主的餐館,馬南明點單:
    扒肉餌絲、砂鍋魚、秘製牛肉、海菜花燉芋頭、黃燜雞、乳扇、野生雞樅燉驢肉、涼拌貢菜、雕梅扣肉,外加幾種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