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莫名其妙的第六感

字數:6646   加入書籤

A+A-


    “陛下這邊請。”傅友文朝裏麵一扇門戶伸手虛引了一下,朱允熥提到的「銃」,顯然被放在更裏麵的位置,並不那麽受重視。
    朱允熥點了點頭,覺得這倒是也合情合理。
    畢竟現在依舊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
    用的多的,拿起來就能用的東西,當然放在外麵最好,圖的就是取用方便。
    他徑直朝傅友文所指的門戶方向,大步流星而去,中間經過數間倉庫,又過一個廊道,這才堪堪到了目的地,傅友文取出鑰匙打開門:“陛下,您想要看的火銃一類武器,便在這裏麵了。”
    朱允熥點了點頭,踏步邁過門檻。
    裏麵的空氣彌漫著些微的火藥味道,入目則是各種大大小小的青銅管子。
    嗯……沒有任何花裏胡哨,隻是管子,最多有些管子管身的位置會有些凸起,往裏走,靠近這些青銅管子的時候,才能看到,上麵還有小孔。
    這些青銅管子。
    小的長約三五十厘米的樣子,口徑在一到三厘米;大的長度可能達到八十厘米左右,管壁也相對要厚實許多,口徑能達到八到十厘米。
    “就……這?”朱允熥微微蹙眉道。
    他當然是希望,這個時代的熱武器的基礎越高越好,這樣改良起來需要克服的困難,都能少上一些才是。
    但可惜,「神機營」是永樂朝才開始建立起來的,這個時候,估摸著也就差不多這個程度了。
    傅友文自然聽出朱允熥的聲音裏帶著些微的失落。
    隻是他不知道……這位少帝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失落感」。
    要知道,這倉庫裏的東西,其材質無一不是經過精細冶煉的,工藝比之當年戰亂時期也有所提升。
    雖然這些東西的泛用性比不上之前那些常規的武器,可若非常年混跡軍伍經常見到、接觸這些東西的人,第一集看到的時候,都該感到驚奇、震撼才是!
    傅友文隻以為朱允熥登基之前都幽居東宮之內,或許對這些東西不甚了解。
    想著朱允熥這次特地來此,還點名要看這些東西,顯然是有興趣的,他眼珠子微微一轉。
    當即介紹道:“啟稟陛下,這些東西雖看著平平無奇,可其依靠火藥之衝擊,小的可將填裝進去的鐵丸、石丸……打出去最多可達三十餘丈的距離,殺傷力極大,是為「火銃」;而旁邊那些大的,稱之為「碗口銃」,更可將實心鐵彈、石彈推射出去,便是厚重的城牆也可擊碎、水麵上的大船也可擊沉呢。”
    “當年鄱陽湖一戰,太祖洪武皇帝都曾拿著這東西,把陳友諒那廝打得落花流水,而大明建國之後,這火銃、碗口銃,比之當初,還有所改進。”
    “還有那成就了涼國公最大威名的,捕魚兒海一戰之中,對抗蒙古騎兵時,這火銃與碗口銃遠程支援,也建功不小呢。”
    朱允熥在其中緩緩踱步,一個個細看著這些大大小小的青銅管子,一邊語氣隨意地吐槽道:“也就兩軍相交之前破陣、攻城用用吧,兩軍相接之後,打到的是敵是友……那可就不一定了。”
    對於傅友文說的這些實戰案例,朱允熥當然早就提前翻過當年一些戰役記錄,心裏有數。
    而他記得,對火藥藥量等各種熱武器的標準製定,也都是永樂時期朱棣才開始幹的。
    這時候,估計也就這樣了。
    聽到朱允熥的話。
    傅友文麵上露出些許驚異之色,倒是沒料到,朱允熥雖然從前一直都幽居於東宮不出,竟對這些常人並不了解的武器心中格外有數。
    不知不覺,心中又安心了幾分。
    此前,他固然知道朱允熥是個心中有謀略,腦子也聰明的,但他覺得朱允熥對戰場之事……就不一定了,畢竟這需要經驗、需要閱曆和曆練、需要足夠的熟悉和了解。
    如今看到朱允熥這閑庭信步的樣子。
    傅友文心中自是暗暗一喜,笑著道:“陛下果真見識涉獵極廣!對這些冷門兵器都如此了解!”
    “因為火銃、碗口銃一類的火器依靠火藥爆炸推動彈丸,可這火藥燃燒產生的力道……卻是並不可控的……有時候裏麵的火藥全燒完了,有時候這火藥又沒燒完……”
    “自然而然地,在實際應用上,便如陛下所說,無法進行精確的瞄準,敵我雙方混戰一處之時,便不太好用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朱允熥饒有興趣地拍了拍一門碗口銃的炮管,道:“除了火銃、碗口銃,還有其他的嗎?”
    傅友文略思索了片刻。
    應聲道:“回陛下,有是有的,譬如火藥箭,傳統弓箭綁附火藥包,點燃後射出,水戰之時燒船好用;還有一些火球、毒火球一類的……隻是用起來便不那麽廣泛了。更多的……還有「飛空擊賊震天雷炮」、「飛天毒火龍槍」、「水底雷」、「火龍出水」……”
    傅友文說到這裏。
    朱允熥有些好奇地轉過頭來看著傅友文道:“飛空……什麽炮,什麽……毒火龍……還真有?”
    這些名字其實他前世是聽過的,不過後世資料散逸,也就是一些營銷號從記錄裏麵翻到過這些名字,拿來蹭蹭流量之類的,真假與否就沒法證實了。
    所以此刻聽到,朱允熥還真有些好奇。
    倒是傅友文被朱允熥這麽一問,麵上竟然露出一絲心虛之色,老實承認道:“回陛下,有……是有的,不過其中不少都在試驗研究階段,威力如何、實用性如何、可行性如何……都不十分確定。”
    他還以為朱允熥那番好奇的問起來,是在質疑他。
    “想不到陛下雖日理萬機,國事繁忙,卻對這些軍事武器如此了然於心!微臣敬服!”傅友文無比恭敬地朝朱允熥拱手躬身,誠懇地讚道。
    這下輪到朱允熥有些心虛了。
    這些東西他了解得還真不多,純粹是因為前世刷到過營銷號的短視頻,聽到過這些名字,所以才好奇。
    不過他不介意默認這事兒真是他博聞廣識,畢竟高深的形象越深入人心,旁人當然就越不敢糊弄他。
    所以朱允熥對這份誇讚不置可否。
    隻轉過身去淡淡地道:“這裏有場子芳芳這些火銃和碗口銃嗎?”倉庫裏的各種存貨他看得差不多了,不過要想改進這些東西,更重要的當然還是看看實戰。
    至於傅友文之前提到的那些花裏胡哨,他除了好奇問一嘴之後,便直接拋諸腦後了——如果這些東西研發出來真有足夠的實用性,大明往後的朝代肯定會應用起來,後世的資料也不會少,而他在後世隻在營銷號嘴裏聽到過,可見也就那樣。
    重點,還得在火銃和碗口銃上。
    傅友文向來是一個有心進步的人,朱允熥要求都提了,他當然是趕緊附和著道:“若是陛下想看,微臣便以例行巡檢過程中,對這些火銃和碗口銃抽檢的名義,安排放幾炮給陛下看看!”
    這正合朱允熥之意,所以他直接道:“好,你安排就是,朕跟在你身後看就是。”
    傅友文有些遲疑道:“隻是……這會不會有些太委屈陛下了?”
    朱允熥不以為意地道:“戶部尚書大人一個隨身的小廝,結果專門安排位置、安排人侍候,不假麽?”
    傅友文撓著頭尷尬一笑:“微臣差點忘了,還多虧陛下提醒了,嘿嘿。”
    “今日,事關君臣上下尊卑之禮,朕都恕你無罪。”朱允熥露出嚴肅的神情,認真地道。
    “微臣領命!那便委屈陛下,跟在微臣身後了。”傅友文自然也知道朱允熥這是認真的,當即也放下心來,朝門口的方向轉身而去。
    與此同時,他一顆心髒也不由微微有些發熱。
    不為別的——首先,陛下來看這些東西,顯然絕對不是單純的好玩和好奇,否則也不必如此小心謹慎地掩人耳目了;其次,陛下對這些東西的了解,遠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多,還要深刻,而他一來就是直衝這批東西而來的——這似乎愈發在印證著傅友文之前那個大膽的猜想。
    一邊朝外麵走著,傅友文不禁在心裏暗暗揣測道:「莫非……陛下真有對付淮西勳貴的方法了?而且這方法……還與這些火銃、碗口銃有所關聯!!?」
    他絞盡腦汁地想了又想。
    始終想不到這位少帝打的到底是什麽主意,可心裏那種第六感般莫名其妙的念頭,卻愈發深刻。
    傅友文腦子雖是不斷湧現出各種疑問和猜測。
    卻是一路無話。
    出了倉庫,傅友文先是吩咐了這邊倉庫的公務人員,提出自己準備要抽查火銃與碗口銃的保存情況,隨後和朱允熥一前一後,把朱允熥帶到了一處大的空地上。
    傅友文顯得有些局促地在空地旁邊一處看台上坐下,不放心地轉頭看了一眼朱允熥,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眼神,這才稍微安心了些。
    朱允熥本就是個小心謹慎之人。
    更從來不死板地執著拘泥於所謂的君臣尊卑,一個人真心實意地服你比任何所謂的尊卑虛禮,都實在。
    傅友文態度顯然擺得很正。
    所以,朱允熥當下也是做足了樣子,微低著頭站在傅友文身後。
    又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
    這才看到一隊倉庫公務人員排著隊,將傅友文剛剛抽到的編號,對應的火銃和碗口銃拿了過來,火銃小些、輕便些倒是還好,那些碗口銃的管壁有一個算一個,都十分的厚,又都是銅製,拿起了明顯就十分吃力了。
    「這個時代冶煉技術遠不比現代那麽精良。」
    「就算是皇家禦製,有些難去掉的雜質還是有,雜質多,這材料的韌性自然就不行了。」
    「想要承載更大量的火藥爆炸威力和推力,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管壁加厚、加厚、再加厚……」
    朱允熥遠遠看著那些人艱難地抬著碗口銃由遠及近走過來,雙眼微眯,心中暗道。
    與此同時,嘴角卻是噙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畢竟這材料的問題,他已經解決了,現在應天府城郊的「煉丹司」已經可以穩定出鋼,這管壁材料就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思索間,火銃、碗口銃,以及相應的鐵彈、火藥、引線都已經準備就位。
    傅友文站起身來,道:“開始測試吧,先火銃。”
    “是,大人。”旁邊人應聲道,隨後便小跑著走到準備就緒的人身後,指揮起來。
    隨著那人一聲令下。
    一字排開,手裏各自拿著一杆火銃的人,當即開始動作,先往裏麵填充粉末狀火藥,然後拿一根與火銃口徑差不多的木杆往裏戳,將這些粉末狀火藥壓實。
    將火藥粉末搗弄實在之後。
    這才又各自拿起鐵彈往銃管裏放進去,而後再次拿木杆朝裏壓實。
    接著又拿起火繩,通過銃尾的“火門(小孔)”插入其中,侍衛將火點燃的引線。
    將這一切做完之後。
    這才見這十個一字排開的實驗員從兜裏掏出火折子,將方才插入銃尾的火繩點燃,最後十人均是雙手持銃,銃尾抵肩或夾於腋下,粗略瞄準前方。
    約莫一兩個呼吸的時間過後。
    “砰——”
    “砰砰——”
    “砰——”
    場上先後響起火藥被引燃的聲音,一股濃重的煙霧在場上彌漫開來……至於被瞄準的遠處,約莫十幾丈到三十丈(五十到一百米左右)距離的地麵位置,不規則地出現了幾處小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