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那小子就是個混不吝!
字數:7350 加入書籤
“沒那麽快……?”朱棣心頭一跳,呢喃著自家老爹的話,片刻後便立刻想明白了。
一顆心頓時往下狠狠一沉,失神低語道:“是啊……此事雖然於長久來說不是好事兒,可在當下這個節骨眼兒,引起矛盾和嫌隙的契機消失了!”
「原本那小兔崽子和淮西勳貴之間的聯係自身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動搖,傅友德的出現本來必定激化這個矛盾。」
「現在傅友德被調走了,不僅僅嫌隙便也就沒了,甚至是宣告全天下,他根本就不準備要製衡製衡這些功高勢大的軍候們——反而讓他們本就搖搖欲墜的關係重新穩固!」
「未來如何尚且不知,但至少往後的一段時間裏,淮西勳貴很難再主動去生什麽事端。」
朱棣一邊在心裏合計著此事。
眼裏難免露出「被狠澆了一盆冷水」般的失落,身上那份激動熱烈一下子就被澆滅了,有些怔怔出神。
原本他還想著……
來了,時機來了。
結果一轉眼——特麽的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越往回琢磨,朱棣都快氣得一口老血噴出來了,內心更是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而見自家老四很快就反應過來,朱元璋對此也沒什麽好遮掩的,直言道:“可不是麽?咱應天府那邊的人探得明明白白,那群痞子、土匪,現在每天隻管開開心心,到處吃喝玩樂,就連早先那份蠢蠢欲動,也都全然沒了。”
他的語氣之中也帶著無奈。
若是之前,他見到這般局勢心中必然是欣喜的。
可現在,他想著自己的家底兒、老朱家的江山、大明王朝的基業……才第一年就被自家那個「好大孫」不知天高地厚,給瘋狂霍霍,卻是高興不起來一點了。
他固然是相信朱允熥不會向淮西勳貴妥協。
可是……隻要自己短時間之內回不去,那四百萬石、那三百萬石錢糧……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往下過,那是要結結實實往外花出去的呀!
摳門了一輩子的朱元璋。
當然肉疼。
說完,朱元璋忍不住一臉悵然地長歎了一口氣。
聽到朱元璋把應天府現在的情形如實道出,朱棣心中更是憤懣,麵上則還是盡力做出平靜的樣子,道:“果然如此……看來……這事兒的確難辦了啊。”
「本王已經等了這麽久了……」
「照這情形下去……本王得等到何年何月才行!?」
「明明是那麽大好的機會……嗐!」
麵上裝一裝歸麵上裝一裝,朱棣心裏失望地暗道,後槽牙都快咬碎了。
一時隻覺得……那個位置,好像明明離自己很近,仿佛唾手可得,可又離自己很遠,總是差那麽一些……這種渾身上下仿佛有螞蟻在爬的感覺,比給他來個痛快還難受。
朱棣緊蹙著眉頭沉吟了片刻。
似是突然想到什麽一般,抬起頭來看向朱元璋道:“可是父皇……此番穎國公被調任出京,淨重便無一人出來阻止麽!?”
朱棣覺得,這是萬萬沒有道理的。
這件事情的利害關係,應天府那群人精不可能看不明白,不管是出於自身的正直,替大明江山、百姓考慮,還是出於個人利益,希望他們這些文官、讀書人有出路、有盼頭……那群文官都該擰成一股繩,極力阻止才對!
聽到朱棣這份猶疑。
朱元璋都懶得重新拿起情報往下看,便搖了搖頭,輕輕發出一聲無奈的嗤笑:“嗬!”
頓了頓,氣急在扶手上重重拍了好幾下,罵道:“那小子就是個混不吝!在應天府又有淮西勳貴這群土匪給他撐著,天不怕地不怕!也沒什麽人能阻止得了他!”
“他要想做點什麽事情,八匹馬都拉不回來,京中大臣現在隻怕都怕著他呢!就算真有不怕死地向他死諫,你看他會在乎什麽麽?”
“咱可太知道他是什麽驢脾氣了!”
“……”
說起這些,朱元璋一邊罵著,一邊氣得胡子都快被吹起來了——一意孤行的事兒,他親眼見的、從情報裏了解的,那可都太多了。
甚至他不用看情報,都猜得到應天府的大概情形——出麵阻止,那也必然是慘淡收場。
說完,朱元璋胸口的起伏都變得劇烈了許多。
雖然他朱元璋也是個從不聽勸的,但人嘛,天生就是要求別人比要求自己更多,雙標你我他的,再正常不過了,這時候對朱允熥的不聽勸他是真想揍娃。
深呼吸了好幾口氣。
朱元璋隨手又端起茶碗喝了好幾口,這才緩過來些。
長歎一口氣,語氣惆悵地道:“這驢脾氣,倔,太倔了!所以咱才坐不住、養不住老,所以咱才必須得回應天府去啊……可現在……嘖!”
朱棣靜靜在一旁聽著朱元璋的話。
趕緊拍了拍自家老爹的後背,安撫道:“父皇您消消氣兒,發生了再壞的事兒,也不值當您把自己給氣壞。”
他這安撫是下意識i的動作,卻有些心不在焉,一雙眸子反而是有些出神,顯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即便他對朱允熥的了解遠不如自家老爹來得多,但這段時間以來的一些事情,他還是知道不少的——對於朱允熥「倔」的這一點評價,他也十分認同。
所以心中的猶疑也立刻釋然:「也是……他要幹點什麽,誰也攔不住他,難怪傅友德走的這麽幹脆利落。」
「看來此事的確是無可挽回的了……」
朱棣心中琢磨著,可此時,卻又並非完全隻有失落和惆悵之意,而是喜憂參半。
憂的,自然就是自己的願望再次落空了。
喜的,則是自家老爹這副態度——安撫朱元璋是麵上的人情世故,實際上,朱棣當然看得出來,自家老爹顯然被那個敗家的小兔崽子氣得不行——朱元璋越氣,朱棣心裏反而越放心許多。
因為他眼裏看到的。
是自家老爹對朱允熥這個新帝的失望;是自家老爹越來越強烈地,想把朱允熥從那個位置薅下來的想法和願望;是自己這一邊未來的起事、成事……越來越穩固!
「嗬!事有兩麵性,朱允熥,你這倔驢性子,雖然愣是把這馬上亂起來的契機給消磨掉了,可也越來越讓父皇不放心把大明交給你啊,嗬嗬!」
「罷了罷了。」
「眼下失利不算什麽。」
「要看長久下來會是怎樣的結果!」
「本王最不缺的就是耐性,哼!再多等些時候又能如何?讓你在本該屬於本王的位置上,暫且再坐些時候又如何?本王等得起!」
看到朱元璋被氣得不輕,朱棣心裏反而好受了許多。
正如朱棣所看到的那樣。
朱元璋是真的無奈到家了,也是真的越想越生朱允熥的氣——就是因為這驢脾氣,誰的勸都不聽,這才搞出來一下霍霍了七百萬石錢糧的破事兒。
幾乎是氣急敗壞地這麽發泄了一通。
朱元璋這才順了幾分的氣,也耐下性子來,繼續拿起手邊上的情報往下看。
看了幾眼便被氣的發了笑。
道:“看看!可不就是這麽個德行麽!一上朝,看到朝臣要將此事放到台麵上來講,他朝也不上了,一句話不聽,撒丫就是跑!”
“有人死諫,隻管派人看著不讓死。”
“朝臣跪到他乾清宮大門口,齊刷刷跪一大片,他理都懶得理,直接明晃晃告訴所有人,愛跪跪,不愛跪拉倒,無限期罷朝了。”
“還……嗬!嗬嗬!也就他小子幹得出來這樣的事!咱就沒見過這樣兒的!!”
朱元璋一路往下看,一路往下不住地吐槽,看到最後又生生給自己氣笑了。
不過他最後話說到一半,便又怒又笑的。
卻是讓一旁帶著些看戲吃瓜心態的朱棣有些納悶兒,當下一臉好奇地開口問道:“陛下他……還幹了啥?”
雖然他現在和朱元璋算是站在一條線上了。
不過朱棣在朱元璋麵前,還是隻敢以尊稱稱呼朱允熥,畢竟他沒忘記自己之前因為這事兒挨了自家老爹一頓呲兒,眼下長遠的局勢大好,他當然也不至於因此去賭一個惹怒自家老爹的可能性——論忍,他還是很能忍的。
朱元璋有些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頓了頓才道:“這小子不僅混不吝,還雞賊得很,拿些什麽大明啊、江山啊、百姓啊什麽的話……讓應天府長跪死諫的那群人,就地辦公……”
“你說哪兒有當皇帝這麽當的?”
朱元璋嘴裏雖在吐槽著,不過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原本憤懣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至少他看到,朱允熥固然倔、執拗、一意孤行,可這種時候,倒是沒忘了要顧著偌大一個朝廷大大小小各項細碎事情的正常運轉。
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能擺那些朝臣一道。
也是個人才。
甚至乎,朱元璋心裏還有些懊惜:「怎麽咱當初沒想到還能這麽治那群喜歡多嘴多舌、勸這勸那的讀書人?」
「他娘的,咱那時候光顧著生氣去了。」
「這法子好哇。」
朱元璋雖然對朱允熥這次對傅友德的調動,以及之前那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操作生氣,但不妨礙他看到朱允熥這操作表示欣賞——畢竟朱允熥遭遇的這場麵,他以前也經常碰到,偏自己除了一個勁兒地殺殺殺,剩下的就隻有生悶氣。
想到這些。
他都恨不得能帶著這個法子回到之前,重新發揮一下,解解氣什麽的。
當然,這也就在心裏想想了。
朱棣感受到朱元璋些微的情緒變化,也知道自家老爹隻怕是看著朱允熥這一波操作,消了些氣。
當下眼珠子一轉。
趕緊想辦法給自家老爹上上眼藥先。
他蹙起眉頭來,故作深沉地深吸了一口氣,似模似樣地評價道:“依父皇這麽說,穎國公離京必然是定局,我們眼下,也難再找到契機回應天府去了……”
“隻是……現在穎國公離京前往沿海一帶,既然已成定局,那江浙一帶那些無畏的增兵屯田……巨大的不必要花銷……必然也很快就要提上日程了。”
“這才是咱們當下最要頭疼的。”
朱棣可從來不是什麽笨的,知子莫若父的同時,也是知父親莫若子——他太知道自家老爹在意什麽了:大明江山、老朱家的基業。
前麵隻聽朱元璋提了一嘴,心裏就知道什麽輕什麽重了, 他原本還以為朱元璋隻是因為朱允熥那什麽煉丹司拿人命舔丹爐的事兒才看不過去,現在又抓住了這麽個絕佳的攻伐點,當然要時不時拿來提一提,用一用。
果然,隨著他話音落下。
朱元璋臉上那些微的笑意頓時消退下去,轉而變成雙眼微眯的怒意,同時,麵上的神色也多了許多深沉和嚴肅。
這次,朱棣的眼藥的確上對地方了。
朱元璋麵上露出一絲悵然之意,道:“老四,你說的不錯,當下最要緊的是……咱得盡快回應天府去,得盡快把這個事兒,給他停下來……”
朱棣的眼藥,讓朱元璋心裏再次產生了急迫之意。
說罷,朱元璋凝神沉默下來,一雙渾濁的眼睛顯得有些迷離,顯然在想事情。
可是沉默了好大一會兒。
朱元璋一時竟還真沒有行之有效的想法——應天府現在算是鐵板一塊,他這個「洪武大帝」就算站出來,不能百分之百讓朱允熥承認他是真的,說不準還會被打成假的。
威勢上天然就要弱上好多。
想到這裏,朱元璋轉頭朝自家好大兒老四看了過去,緩緩問道:“老四,你這麽說,可是有什麽想法?”
不過令朱元璋有些意外的是。
這次自家這個好大兒,卻是有些出神的樣子,少見地沒有回答他這句話,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
“老四?”朱元璋重複了一句。
朱棣這才回過神來,有些愕然地道:“是,父皇。”
“兒子剛剛也是在心裏琢磨辦法呢,隻是……兒子或許得先回王府去主錄僧商量商量,他主意多。”朱棣若有所思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