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永失我愛
字數:7674 加入書籤
嘉靖二年三月十七,嘉靖登極後的首場傳臚大典隆重舉行!
根據《大明會典》,掄才傳臚是朝廷最大的盛事之一,禮儀檔次等同於皇帝登極、大婚、萬壽。
天剛蒙蒙亮,四百一十名進士身著大紅官袍,跟隨禮部讚禮官穿過承天門、奉天門,排列於奉天殿外丹陛之上。
嘉靖過一會將禦華蓋殿,走流程在這裏拆三鼎甲試卷,並將黃榜填完整。
楊植很淡定。這一科進士,真正做下大事的隻有身邊的矮個子徐階,連歐陽德都功績平平,完全靠傳播心學青史留名。
人往往是這樣的,第一次很緊張,第二次就放鬆了。進士們是第二次守在奉天殿外,在黎明的曙光中等待的進士們閑來無事,開始低聲交談起來。
楊植左右兩邊分別是姚淶和徐階,這三個人是人群中最靚的仔。他們孤零零地脫離群眾,站在丹陛石中間的鼇龍頭旁。
黃榜最後三個人的名字填上後,由狀元代表本科進士站在鼇頭前接受黃榜,所以中狀元也稱獨占鼇頭。
姚淶是名三十五歲的中年人,身材魁梧,長著一把絡腮胡子,依稀如繡像中的虯髯客;徐階今年二十歲,因為個子矮且麵容白晰清秀,看著反而像楊植的弟弟。
這年頭,十五六歲即中秀才,但考了很多次鄉試、會試,直到三十多歲才中進士非常正常;反而是徐階、楊植這種二十歲中進士的比較稀罕,何況兩人還是南直的經魁、殿試三鼎甲!
大明此時的文官製度就是:三鼎甲不經選拔,直接入翰林院,人稱天生仙!
而且,三鼎甲出身的翰林是最最清貴華選的文官,一生幾乎可以用“十指不沾泥”來形容。別的翰林會調去科道、六部,甚至於地方上,三鼎甲不會!
三鼎甲隻要不作大死,就能在翰林院裏按部就班升上去,一出翰林院至少侍郎,哪怕沒機會入閣,退休時一定是尚書!
楊植不記得大明有姚淶這號人,可見此人是史書上留不下名字的路人甲,何況又和他不熟,便不搭理姚淶,跟徐階交談起來。
徐階仰慕地說:“我覺得狀元是楊兄的!”
楊植謙虛道:“徐兄過謙了,我看徐兄相貌不凡,學問精深!狀元是徐兄,才實至名歸!”
姚淶在旁邊搭茬道:“楊兄是狀元的可能性更大!”
“哦?”楊植饒有興趣地問道:“敢問姚兄,此話怎講?”
“楊兄乃南直解元,如果狀元登科,則創下年齡最小、策論最長的雙記錄!
本科是今聖即位後第一屆開科取士,點楊兄為狀元,可謂開門紅吉兆!”
能中三鼎甲的人都很聰明,姚大叔也不例外!我當初就是衝著嘉靖喜愛這些吉兆來的!
“其實,狀元非吾意,但願天下靖!”楊植慷慨道:“我對狀元沒有興趣,吾乃錦衣衛官籍,更熱衷於策馬塞上,縱帆海外!
大丈夫豈能如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所以,我是不願意當狀元的!”
一番又當又立的話說出來,博得身後的同年進士們一陣嘖嘖稱讚。
十四名讀卷官早就到了華蓋殿。首輔楊廷和見司禮監太監們、錦衣衛都指揮使簇擁嘉靖進殿登座,趕緊把缺了前三名的大黃榜遞給張佐,讓張佐陳列於禦案上。
張佐令小宦遞上三鼎甲試卷,自己親手交給楊廷和。
流程走到這裏,首輔應該代表大臣最後一次向皇帝稟告本科黃榜情況。皇帝認可後,首輔折開三鼎甲試卷彌封,由司禮監太監把一甲的名字填入黃榜。
楊廷和例行公事稟告道:“……嘉靖二年癸未科共有二甲賜進士一百四二名;三甲賜同進士二百六十五名;尚有一甲賜進士及第共姚淶、徐階、楊植三人待填黃榜。”
說到這裏,楊廷和頓了頓:“徐階、楊植俱未至二十,皇明從未有過兩少年同登三鼎甲,誠為新政新銳之兆也!”
羅欽順愕然:楊廷和這話什麽意思?
嘉靖也是一愣神,這位十六歲的少年天子擺擺手道:“楊先生且慢。”說完在禦座上陷入沉思。
華蓋殿裏一片寂靜。嘉靖沉吟片刻後,對黃錦說:“你去看看三鼎甲!”
黃錦連忙一躬身,倒退從華蓋殿出去。座下眾人垂首肅立,楊廷和眼睛緊盯著手上最厚的那張試卷,看著試卷上嘉靖昨日寫下的“第一甲第一名”朱筆大字,臉色平靜。
等不一會黃錦進來到禦座邊,低聲跟嘉靖說了幾句話。
奉天殿外,楊植好奇地問姚淶:“姚兄,在下昨晚聽浙江士子都在傳魁星去你屋裏的故事,是否實有其事?”
姚淶赧然道:“在下少年時參加廟會遊神,曾扮演過魁星,鄉試中舉後在鹿鳴宴上被寧波同鄉以訛傳訛,是以廣為人知!”
這個解釋很合理,姚大叔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隻聽姚淶又說道:“在下曾聽說過楊兄才是天選之子,甫一出山就被王陽明先生驚為天人,叢豐山公、喬大司馬、羅掌院、湛大家莫不對楊兄青眼有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新科進士們閑聊之際,莊嚴的鼓樂突然響起,讚禮官急忙令新科進士整理儀容,列隊肅立。
前頭錦衣衛先導,後麵跟著太監,嘉靖乘著步輦,穿過禦道從華蓋殿移駕到奉天殿。包括楊廷和在內的文武官員已肅立殿中。
在讚禮官的口令下,新科進士進入奉天殿朝拜皇帝後,又退回到殿外丹陛東邊,向西而立。
奉天殿中,司禮監太監將黃榜傳給禮部尚書,禮部尚書又傳給宣禮官,宣禮官邁著四方步,高舉黃榜從奉天殿出來,站在丹墀禦道正中,然後對新科進士宣製曰:“嘉靖二年三月十七,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宣禮官宣製後,就到了傳臚大典的高潮:金殿唱名!
傳臚官在奉天殿裏吟唱各位進士之名,每次連唱三遍,然後經過數人連續遞唱,一直將名字傳到殿外。
四百一十名進士聚精會神,隱隱約約的聽到了大殿裏開始有聲響。然後一個接一個的傳遞唱名,聲音越來越大,一直傳遞到殿外的宣禮官。
宣禮官用洪亮而寬厚的嗓音高唱道:“第一甲第一名,姚淶!第一甲第一名,姚淶!第一甲第一名,姚淶!”
在讚禮官的引導下,滿麵春風的姚淶向前幾步走離開人群,走到奉天殿外丹陛鼇頭處,所謂“獨占鼇頭”也。
這是怎麽回事?係統出故障了麽?一定是哪裏出了大問題!穿越者如果科舉不中狀元,那不白穿越了麽?
讀者會不會大罵,從此棄更我的文章?我再接著寫文章的話,還會有人打賞嗎?
悠悠上天,何薄於我!我才是主角!
楊植腦袋裏嗡嗡作響,失去了感知,仿佛天地隻剩下自己。
世界的運轉,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楊植失魂落魄之際,稍微頓了頓,第二次唱名聲從殿中傳來。
宣禮官接著高唱:“第一甲第二名,楊植!第一甲第二名,楊植!第一甲第二名,楊植!”
楊植木然地聽著自己的名字,他隻能和大家一樣,一動不動。
唱名繼續下去。第一甲第三名徐階,二甲李舜臣等一百四十二人,三甲馮世雍等二百六十五人的名字一個一個唱了下來。
唱名儀式結束後,按照程序,新科進士們謝過皇帝出宮,去外麵掛金榜。
在傘蓋、儀仗、鼓樂的迎導下,丹墀上的讚禮官手捧大金榜,帶領新科進士走出奉天門、穿過承天門,來到金水橋前廣場上。
這時相當於散朝出宮,大家也不用列隊整形,非常自由地一路上嘰嘰喳喳。
徐階看看如行屍走肉般的楊植,拉了下楊植的手道:“楊兄,為何麵無喜色?”
楊植回過神來,歎口氣道:“徐兄,你不知道,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令我的讀者失望了!”
徐階莫名其妙:“榜眼有什麽不好麽?我才是一個探花呢!”
旁人聽到兩名三鼎甲的對話紛紛側目而視,隻見徐階安慰道:“楊兄,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振作起來!凡是打不垮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大!你還要策馬塞外,縱帆海上呢!”
說話間眾人來到長安左門,讚禮官將大金榜張掛在長安左門外麵,向天下人昭告嘉靖二年新科進士已經產生!
到這裏,新科進士們看一眼金榜,就結束了登科儀式,除了姚淶。
這時順天府早已準備了傘蓋、鼓樂、儀仗送狀元姚淶返回住所。
姚淶翻身上馬,在吹吹打打中,向城南行去。這就是黃梅戲中唱的“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新鮮。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禦街前”。
進士們的住所大都在城南的各地會館,大家都同路,沿著天街禦道即俗稱的前門大街向前走。
禦道中間不能走,其他的進士自覺與狀元保持距離,離得遠遠的,大部分人走禦道的另一邊。隻有楊植與徐階渾然不覺,兩人邊互相喂著心靈雞湯,邊跟在姚淶後麵。
楊植好不容易打起精神來,就聽到路邊有人問:“狀元公後麵的這兩名後生仔是不是狀元的書童?”
兩人驚詫望過去,路邊又一名老北京很懂行地回答道:“你真沒見識!你看他們兩人頭戴官帽,身穿紅袍,怎麽可能是書童!
兩個人一黑一白,一高一矮,年輕沒胡子,分明是宮裏小太監,皇上給狀元長臉的!”
楊植徐階聞言不禁臊眉耷眼,趕緊溜進一條胡同各自回去。
楊植回到鳳陽會館,館裏的人都知道楊植中了榜眼,紛紛前來賀喜,楊植隨口應付幾句進屋,進門就往床上倒,一聲不吭。
婉兒趕緊過來摟著老爺道:“榜眼也很好!科舉本來就是七成靠運氣!
不要頹喪!你常說大明需要你的拯救!還不振作起來!”
晚上楊植來到羅老師家裏,進門就哭喪著臉說:“老師,我對不起你!我隻中了榜眼!”
你還想怎麽的?我也隻是探花!
羅欽順臉皮抽了抽,用左手按住想去拿茶杯的右手,說道:“你的策論詆毀三代之治,能讓你進三鼎甲完全因為大明言論自由,且讀卷官裏麵許多江西人給老夫麵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還人心不足蛇吞象!今後不要行險,以驚人之語博取名聲,須知做人要腳踏實地!”
楊植不服氣道:“三代本來就是那樣,我哪裏嘩眾取寵了?我策論說的全是實話!”
羅欽順忍了忍道:“即使是這樣,你也不可以到處說!大家都是孔孟門徒,會很難堪的!
如果你不說三代之事,指不定就是狀元了!”
沒中狀元就是不對,不符合穿越者的人設!一定有自己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羅老師,煩你把皇上在華蓋殿的情況再說一下,我來分析問題出在哪裏!”
羅欽順把上午華蓋殿的情況說了一遍:“……那黃錦出去看了一下你們三個一甲,回來跟聖上說了幾句話,聖上就直接命令司禮監太監填黃榜了!”
居然有這個內幕?問題出在黃錦那裏?
“老師聽見黃太監說了什麽嗎?”
“怎麽可能,臣子又不是太監,離皇上遠著呢,我們都在禦座下!
我問你,你殿試交卷後,是不是在台階上跳了跳?”
楊植苦思冥想,道:“不記得了……黃錦看到了什麽?我們三個一甲今天上午沒有什麽失態呀……”
突然楊植一拍桌子站起來,把羅老師嚇了一跳:“我知道了!羅老師,我知道了!”
原時空中,嘉靖所信賴重用的文臣,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中年大叔、一把胡子!
嘉靖少年喪父,他的一生都潛意識地使用中年大叔,從來沒有用過年輕人!
嘉靖認為人到中年,品行、性格已經成形,無法改變,所以用中年大叔不需要考察,直接上位!
嘉靖的文學修養很高,審美標準也很高。而按大明的美男子模板,就是一把大胡子!
張璁、夏言、嚴嵩這些人被重用的時候,共同點都是:大叔,長相端正,聲音清朗,一把大胡子!
上一屆進士張璁過段時間將從官場新人七品官開始三級跳,兩年連跳到首輔;張璁老了後,夏言也是兩年時間內從七品開始三級跳,連跳到首輔!
嘉靖隻會重用四十以上的大胡子叔叔!
自己與徐階都是嘴上沒毛的二十歲年輕人,隻能在翰林院慢慢熬資曆!
昏君!亙古未有之昏君!曆朝曆代有為之君,哪個不是重用年輕人!
你十六歲就有昏君之姿!居然為了我沒有胡子、太年輕而不用我!
四十三年後,嘉靖生病躺西苑,徐階不顧嘉靖苦苦哀求,下令一定要讓嘉靖死在乾清宮裏。
一群人從黎明開始,一直折騰到晚上才把嘉靖用龍床抬進紫禁城。嘉靖在路上就咽了氣。
質疑徐階、理解徐階、成為……哦,算了!
喜歡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請大家收藏:()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