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此明朱家事也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嘉靖四年正月,庚申日,聖上禦奉天殿,文武群臣向他行慶賀禮。
例行新春團拜後,嘉靖慣例去後宮,先向皇嫂、皇伯母兩位客人請安。皇嫂夏皇後麵有哀色,想想她一生幾乎見不到武宗幾麵,二十多就守寡,從此餘生就是孤苦無依等死,嘉靖也能理解。
皇伯母張太後麵無表情,甚至於隱隱有恨色,從主人變成客人,換誰都不好受。嘉靖佯裝不知,禮節性問候幾句,便轉到親母蔣太後宮中。
這一年母子倆大獲全勝,從此不再為母子分離擔驚受怕。蔣太後自然心花怒放,讓嘉靖跟自己一起用晚膳。
真按楊廷和與群臣的套路,嘉靖要認孝宗為父,認張太後為母,再給親母配一個宗親為兒子,讓親母帶著宗親回安陸繼承興獻王香火。
周公是天底下第一的聖人,製訂的禮法明說了獨子不過繼,這讓嘉靖怎麽能不恨死楊廷和他們。
嘉靖自幼純孝,坐下來噓寒問暖:“娘,新年放假,要不要讓西偏殿的戲班子給娘唱幾出老家的黃梅調?”
蔣太後拉著嘉靖的手,笑得合不攏嘴:“娘正在看話本小說,這小說可比戲本精彩多了!我兒也看看,消遣消遣!”
嘉靖的掌控欲很強。他平日裏對政務處理抓得死死的,每天幾百份奏疏都要先過目再批轉給內閣或自己親自處理;而且還非常勤學,經常手不輟卷或參加經筵講座,剩下的時間就是在文華殿打坐煉氣。新娶的後、妃更是很少臨幸,哪有功夫看閑書?
嘉靖不敢掃娘親的興,正要說幾句應付過去,蔣太後卻遞過來一本書,口中說道:“你當皇帝再累,過年也要休息一下!這幾天放假就看看小說罷!”
嘉靖一看書的封皮,上麵寫著《大義覺迷錄》,作者曰秦嶺山人。看這書名似乎是紀實小說,便接過書讓黃錦收好,吃罷晚飯,再請安後告辭而去。
回到文華殿中已是傍晚,嘉靖令黃錦掌燈,開始讀起小說。不料才看兩章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直至黃錦催促才戀戀不舍放下書本,打坐後遂就寢於文華殿。
小說中寫的故事發生在前唐時期,說是崤山之東的世家有一曹姓家族,先祖因從龍之功被封為世襲罔替的曹國公,封地在山東曹州。
大唐開國一百年後,第一代曹國公的子孫開枝散葉分布中原各地,其中遷往河南信陽的某一支係,於某日誕生了一名公子。
這名公子出生之日異香滿室,生下來即口銜一塊白玉,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八個字,聞者莫不稱奇,故而取名曹寶玉。
那寶玉自幼聰慧,五歲成詩七歲能文,九歲背下四書,凡認識他的人都說寶玉是狀元之才。
樹欲靜而風不止!誰曾想那寶玉十八歲即失怙,正在孤兒寡母痛哭之際,卻來了一群客人,正是曹國公府的屬吏。
原來第五代曹國公去世未曾留後,其最近的一支便是信陽曹,因此曹國公臨終留言請信陽曹來山東繼承家主之位。
寶玉辭別母親來到曹國公府,不料國公府大管家與其他的屬吏勾搭在一起,提出一個令寶玉無法接受的條件,硬說第一代曹國公規定凡繼承爵位者,隻能是爵主的兒子,所以寶玉必須要放棄親生父母,過繼到曹州。
寶玉是個孝子,又是一個獨子,怎麽可能接受如此離譜的條件!正在撕扯不下之時,一天晚上,寶玉卻聽到大管家與國公府一幹屬吏商議:隻要寶玉不肯接受過繼的條件,那曹國公就會被唐皇除爵,屬吏們就可以瓜分曹府的田地、仆役、商鋪、金銀珠寶!
寶玉公子自小讀的是聖賢書,從沒有想到人心如此凶險狡詐,國公府惡吏居然膽大包天,以奴欺主!
心神激蕩之下,寶玉不小心踢倒了一塊木板驚動了屋內眾人。大管家見陰謀敗露,喝令一聲,眾屬吏跳到院子裏,即要致寶玉於死地!
曹寶玉一個俊秀書生,見眾奴人多勢眾,凶神惡煞,慌忙趁夜色逃出曹國公府,惡奴在後麵緊追不舍。
寶玉一路逃往信陽,惡奴不斷派人追殺。就在一處懸崖峭壁邊上,寶玉被惡奴堵住退路!
就在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時候,有三名劍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擊退惡奴!
三劍俠的老大,江湖人稱金燈老劍客蘇孚敬,來自雁蕩派;老二稱九頭神雕雲飛揚,來自廬山派;老三稱玉麵小達摩成天化,來自南海派。
此三俠行走江湖,專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趕走惡奴後,三人毅然護送寶玉回鄉。
曹寶玉繼續向信陽而行,某晚真武大帝托夢道:那公爵之位本來就是你的,為何稍遇挫敗即放棄祖先出生入死打下的官祿?
寶玉猛然警醒,不再回信陽而是轉向長安,正逢朝廷開科舉,寶玉報名參試,一舉高中狀元!
唐皇大喜,將公主許配給曹寶玉,又任命曹寶玉為八府巡按,帶著三劍俠巡視山東。
那曹寶玉在曹州府放告審案,嚴懲惡奴,終於奪回屬於自己的爵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小說非常新穎,集大明王朝流行的公案、神魔、世情、劍俠四大傳奇題材於一身,故事情節生動宛轉扣人心弦,人物命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令人不忍釋手。
小說的真正主旨是最後一段曹寶玉巡按的判詞,判詞揭穿了惡奴的狼子野心,昭示了曹寶玉襲爵的天然合理性,不過是把張璁的言論通俗化而已。
嘉靖花了三天時間連讀三遍,然後細細品味書中的隱喻。
曹這個姓氏,起源於夏朝的曹國,周滅商後,將曹氏改封至邾國,邾國後代有以朱為姓,所以曹、朱二姓同祖同宗。
再看主人公銜玉而生,口中一個玉,按唐時的行書簡化字,口中有玉即是“國”字!
那玉上的八個字,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相對應,分明隱喻傳國玉璽!
至於“莫失莫忘,仙壽恒昌”,除了說的是自己,還能說誰?
寶玉被惡仆迫害追殺,正遇真武大帝托夢指點,世人皆知真武大帝就是皇明太宗!
這小說竟然是寫明朱家事!
小說中惡管家罵人時說“先人板板”,其影射不問可知。
那三劍俠來自雁蕩派、廬山派、南海派,簡直就是呼之欲出!
雖然是民間俗透的才子高中狀元娶公主任八府巡按報仇雪恨的故事,但哪個讀者不喜歡看這種爽文?
嘉靖把錦衣衛都指揮使駱安喚來,讓他去查一下此書來曆、影響。
數日後駱安來報:“此書在十二月中旬出現在市麵,因題材新穎情節曲折富於傳奇性大受讀者歡迎。麵世不久就是新年假期,南北兩京及運河沿岸、江南道等城市都有印刷出版,銷售非常多。”
駱安看看嘉靖的神色,低聲道:“現在大家都猜曹寶玉是寫陛下,大管家是寫楊首輔,還有人分析小說裏的配角是朝廷中誰誰誰,假期裏官民走親訪友時坐在一起閑聊此書已成為時尚。
北京已有說書人在茶館說《寶玉傳》。北直還有劇社把此書改編成戲本,三劍客勇救曹寶玉那段打戲,特別受歡迎;其次是中狀元任八府巡按審惡仆那段。這是戲本子。”
嘉靖喔一聲,接過戲本子翻了翻,市井文人的二創不外乎淡化了複雜的禮法探討,簡單直接地講述一個好人有好人報,雖曆經磨難,但正義最終得到申張的大團圓故事。他們把戲劇性衝突的重點放在人物的遭遇上,突出了曹寶玉的風流倜儻,死裏逃生的驚險,母子重逢的喜悅。
這也是人之常情,嘉靖神色平常又問:“南北兩京官員有什麽反應?”
“以正麵反應為多,有不少似有悔悟。”
“查出來小說是誰寫的嗎?”
“小說最早是北京城寶文堂書局印刷出版的,據他們說稿子是武定侯府的人送來的。”
嘉靖揮揮手讓駱安退下,又拿起小說細細讀起來。
書裏夾雜著關中方言,用語通俗易懂,裏麵人物官職同時有唐朝行軍大總管、宋朝轉運使、明朝錦衣衛並存,似乎是學問不大的市井文人所著,但嘉靖還是在書裏一些描寫景物及人物的詩詞中發現了端倪:有的詩詞水平非常高,用典很隱晦。
特別是考進士中狀元那一章,寫皇帝閱卷、點狀元的流程,絕對不是舉人秀才童生一類的人能寫出來的,哪怕是進士也不知道,因為進士那天隻是在奉天殿外等候。
至少是翰林院學士或內閣大學士,有資格在皇上點狀元時侍奉在華蓋殿的人才知道!
而且此書的寫作風格並不統一,從前後習慣用語、章回節奏來看,作者應是三個不同的人,沒有經過統一的修改批刪。
假期過後又是逢二經筵日,今天是楊一清講三邊形勢,他沒有像毛紀那樣旁征博引,從秦漢唐宋講到大明,而是實實在在地講大明西北各衛的兵力配置,周邊藩屬的勢力大小矛盾衝突。
嘉靖不露聲色地掃瞄一圈台階下的禦前大臣,但看不出他們的心思。
經筵結束後,嘉靖留下郭勳單獨奏對:“《大義覺迷錄》,是你寫的麽?”
郭勳連忙否認道:“陛下,實不相瞞,此書是微臣出稿的。但陛下知道,我哪有這麽高的水平?我家裏養的清客幫閑文人寫的《明英烈》,陛下也看過,哪有《大義覺迷錄》這麽好?隻有三鼎甲的狀元榜眼探花才能寫出這麽好的小說!”
嘉靖沉思一下,便揮手讓郭勳告退。
幾日後,因經筵上展書官不足,嘉靖下旨升舒芬、姚淶為六品侍讀;升徐階為修撰。
內閣下詔並吏部正式行文入檔,姚淶以六品侍讀兼領理藩院主客司郎中並四夷館提舉。
翰林院收到詔書後,羅欽順在辦公室裏看著《大義覺迷錄》心神不寧。
一切都聯係起來了!
不肖弟子說要寫有水井處皆有人讀的書,還向自己打聽皇帝在華蓋殿點狀元的情景,原來就是為了這個!
羅老師從來沒有想過楊植有這麽大的膽子敢組織姚淶、徐階寫這種貨色!這要傳出去就是身敗名裂!
幸好大家都以為是武定侯授意門客寫的!
羅欽順長歎一聲道:“利用小說保皇,是一大發明!”
喜歡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請大家收藏:()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