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用武器換青黴素

字數:4840   加入書籤

A+A-


    雖說對方跟蘇聯同屬一個陣營。
    但慈父在得知對方極有可能生產出了消炎藥時,還是驚訝的無以複加。
    這才火急火燎的通知彼得索夫回國述職。
    彼得索夫聞言隻能據實道:
    “是的領袖,雖說陝北紅軍實力很弱,工業基礎幾乎為零。”
    “但種種跡象表明,對方應該是掌握了某種特別的消炎藥生產技術。”
    “嗬嗬嗬。”慈父突然間笑道:
    “一個連重炮都沒辦法生產的農業國,現在居然能生產世界上最好的藥品。”
    “看來,咱們這個小老弟,還算有些本事嘛。”
    別看慈父說話還算客氣,但是在他心裏,
    對於這一時期的紅軍,乃至同樣屬於布爾什維克的我黨,他是打心眼裏瞧不起。
    認為咱們不是純粹的工人階級布爾什維克,隻是一群農民起義隊伍。
    就算國府在他心裏邊的地位,都比咱們高得多。
    即使對大首長的評價,他也認為對方不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隻是個農民領袖罷了。
    這也是為啥,慈父會背著我黨,跟國府簽訂很多不平等條約。
    種種行為,根本就不是盟友甚至是朋友可以做出的事情。
    慈父甚至曾經還提出過,要咱們交出軍權,改由國府掌管的奇葩要求..
    說話間,慈父從抽屜裏掏出一支裝青黴素的玻璃小瓶,握在手裏把玩著道:
    “你之前寄回來的青黴素,咱們最頂尖的科學家已經進行了臨床試驗。”
    “僅僅一克這種東西,稀釋之後,就足以醫治10名輕度感染患者。”
    “他們的青黴素居然有如此療效,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彼得索夫一臉驚愕。
    當初他聽說陝北出品的青黴素,消炎效果不錯。
    於是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想辦法在黑市上麵買了3支。
    其中有兩支寄回蘇聯,一支自己留下,就當是辛苦費。
    本以為其療效應該跟磺胺差不多,沒曾想居然這麽點粉末就能醫治10名患者。
    “咱們的科學家可是全世界最好的,他們得出的數據一定不會錯。”慈父叼著煙鬥,淡淡道。
    彼得索夫默然的點了點,按照慈父的尿性,
    對方很不喜歡屬下隻會找出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於是一番思索後,道:
    “領袖同誌,要不要我們派人過去,質詢青黴素的工藝配方。”
    彼得索夫所謂的質詢,其實就是索要的意思。
    就如同家長質問家裏邊的小孩,撿到了寶貝,為啥不拿出來交給家長是一個意思。
    雖說慈父打心裏也是這樣想,但以他對咱們大首長的了解,我黨肯定不會輕易就範。
    況且對方又不是蘇聯的加盟國,雙方也沒有隸屬關係,憑啥如此輕易就把製藥配方交給你。
    就憑你一張嘴,還是憑你塊頭大?
    真要是強行索要,老大哥和藹可親的形象還要不要啦…
    想到這些,慈父“吧嗒吧嗒”重重的吸吮了幾口煙鬥,又幹了大半杯的葡萄酒,道:
    “質詢這個詞並不恰當,還是用分享好一些。”
    隨後又緩緩踱道窗前,眺望著遠處:
    “彼得你才回來,先休息兩天,跟家人聚一聚。”
    “然後你就以特使的身份,去一趟陝北,跟對方談一談分享青黴素配方的事。”
    “他們不是缺乏武器裝備嗎,告訴他們,隻要不牽扯機密武器,都好商量。”
    “啊…是領袖。”來不及思考的彼得索夫,咬咬牙詢問道:“請問您還有其他指示嗎?”
    慈父點了點頭,他就喜歡彼得這種有眼力見,知道幫自己排憂解難的下屬。
    於是緊接著溫和道:
    “記住,去了那邊,不管對方願不願意分享青黴素的工藝配方,態度誠懇一點。”
    “武器裝備咱們有的是,大不了咱們多生產一些。”
    按照慈父的設想,即使對方願意分享配方工藝,
    想要快速生產出如此療效的消炎藥,估計也得花很長時間。
    所以,還不如用手裏的武器裝備多換一些,更現實一點。
    至於為啥要多換一些,一方麵是由於近期偽滿洲邊境方向,關東軍一直在頻繁調動。
    明顯就是在針對蘇聯。
    而且幾十年前的日俄戰爭,雙方雖說大打了一仗,
    結果就是沙俄是名義上的輸家,但死傷和損失並不大,失去的僅僅是旅順的控製權而已。
    日方雖說是贏家,卻算得上慘勝。
    戰死1萬多頭鬼子不說,除了得到旅順,其他一丁點的賠款都沒有撈到。
    那種從蟎清身上得到巨額賠款的強烈快感,居然沒在沙俄身上找到。
    而且當時沙俄的態度還異常強硬,麵對賠款要求,給予的回複僅僅是:
    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想接著打仗,隨時奉陪到底...
    氣得小日本當局差點沒集體切腹,畢竟硬橋硬馬的打,沙俄根本無懼對方。
    話說當初甲午時期,蟎清但凡強勢一丁點,就算打輸了,采用拖字訣。
    小本子國內也早就經濟崩潰了,哪裏還會有後麵的悲慘屈辱史..
    因此日俄戰爭的結果就是,小本子的投入和產出,嚴重無法達成收支平衡。
    這讓一心隻想發戰爭財的小本子,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
    為此,它們的政府差點沒被貸款搞破產,於是便把當時的首相推出來背鍋。
    所以日俄雙方這個粱子,算是結下了,直到現在。
    對於這一點,英明的慈父自然是一清二楚。
    而且西線的德意誌,最近同樣是動作頻頻。
    他們正規軍的規模,已然超過了百萬之巨。
    其國內甚至還成立了許多民間飛行俱樂部,或者是卡車俱樂部啥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整軍備戰。
    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戰爭的陰霾裏邊,所以同樣是不得不防。
    因此,隨著周邊局勢不斷緊張,在大戰一觸即發的情況下。
    消炎藥品對於任何一個處於戰爭邊緣的國家來講,無疑是跟黃金同等價值的戰略儲備。
    而作為戰略家的慈父,早就看穿了這一點。
    所以才會授意彼得索夫,以自己特使的身份前往陝北,務必盡可能多的拿到青黴素。
    而且據他所知,陝北紅軍剛經曆完長征,此刻正是急需補充槍支彈藥的時候。
    按照慈父的預估,一支莫辛納甘步槍,保不齊就能換好幾支這種青黴素。
    如此劃算的買賣,自認為精明的他豈能不做。
    要是蘇文知道蘇聯慈父這般瞧不起陝北紅軍,估計都得當麵噴他一臉葉子煙濃痰。
    現在的陝北紅軍雖然人數不多,勉強有個十幾萬軍力。
    但是槍支彈藥儲備,足以武裝百萬軍隊,所以壓根就瞧不起什麽莫辛納甘。
    就算蘇聯人用重武器,甚至是坦克裝甲車之類的來換,咱們紅軍估計連眼皮都不會抬一下。
    畢竟用過紅星軍火公司出品的武器裝備,指戰員們哪裏還用得慣其他老掉牙的產品。
    除非對方肯用飛機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