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夫子廟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我一直在大廳楊寧的消息,一直到我走,楊寧和陸英俊也沒有回來。
    前些天三小兒帶著我去了一趟大覺寺,他舅老爺是那裏的大和尚,我們從他舅老爺手裏請到了一個開過光的荷包,荷包上有個卍字,是用金絲繡上的,前麵是蓮花,後麵是佛光普照。
    我求這個荷包就是為了裝玉琀,我就不信了,這還鎮壓不住它。
    還別說,自從玉琀裝進了荷包之後,我就再也沒遇到那五個小鬼了。
    我就等著楊寧出現,讓她看到這玉琀,我覺得她那占便宜的性格,大概率會喜歡這東西,到時候順水推舟送給她,我最想得到的結果不全是看到楊寧倒黴,我想知道,這東西到底有多大威力。
    說到底,不就是一塊和田玉嘛!
    我坐上從北平到金陵的火車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時刻盼著火車啟動。
    當火車動起來的時候,我內心激動無比。
    尤其是這輛貨車是去金陵的,那可是我的老家。
    我們是早上七點發車,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九點鍾才到了金陵。
    在北平已經穿秋褲了,但是這裏一下車,一股熱浪撲麵而來。這裏怎麽會這麽熱啊!
    我這才意識到我是多愚蠢,要是夏天來這裏,我大概率會受不了。
    其實我很想找到我的老家,但是五百年了,去哪裏找啊!我們家是隨著朱棣遷都從金陵到的北平,現在的金陵,除了紫禁城還是那時候的紫禁城,還有啥沒變啊!時過境遷,鬥轉星移,早就都變了!
    這偌大的金陵城,再也不會有人記得有個王家,更不會記得有個販馬維生的王二。
    到了這裏,書生就帶著我去了夫子廟,在這裏有很多擺地攤賣銅錢銅鏡這些的。
    夫子廟這裏也算是金陵最大的古玩市場。
    書生帶著我來這裏可不是選古玩的,我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他是來找人閑聊和買書的。
    我和人閑聊是最有話題的,因為我祖籍金陵。我們一連轉了幾天,在周末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老先生。
    這是一個古書的書攤兒,賣書的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他人長得又黑又瘦,明顯是長期飲酒加上營養不良,嘴裏叼著個煙袋鍋,一邊吧嗒一邊咳嗽。
    書生偷偷告訴我,這人活不過五年了。
    不過我倆往那裏一坐就來了話題。
    老頭說:“兩位從哪裏來?”
    書生說:“我是四川的。”
    我說:“我從北平來,不過我老家是秦淮的。以前秦淮河畔有個販馬的王家,我的祖先叫王二,做的就是販馬的生意。後來朱棣遷都,我家就隨著去了北平。一直五百年了,再也沒回來過。”
    老頭說:“這麽說咱們是老鄉,我可是土生土長的秦淮人。你姓王,我也姓王,搞不好咱們還是一家人呢!”
    書生在一旁挑書,我就坐在旁邊和老頭閑聊。
    我說:“對了,北平都說當年的建文皇帝當和尚了,是不是真的哦!”
    老頭點頭說:“可惜了,說到底都是朱標太子死的太早了,苦了建文皇帝了。傳說建文皇帝去了福建那邊,在一個小廟裏做了和尚,倒是得了善終。”
    書生一邊選書一邊說:“傳說建文皇帝留下了一個寶藏!”
    老頭嗯了一聲說:“倒是有這個說法。我就說這個朱棣有點不厚道,咋能搶侄子的位子?那可是親侄子,當年的朱標太子對他多好啊,這帝王家啊,沒啥意思。”
    我說:“好像朱元璋這些兒子沒幾個長壽的,現在看起來,好像都是中風。”
    老頭點頭說:“是啊,朱元璋生的這些兒子身體都太差了,也就朱棣還好一些。所以說啊,有啥不如有個好身體,你看朱標太子,多好一個人啊,英年早逝,連累了自己的四個兒子跟著倒黴,朱雄英死的早,不必多說了。建文皇帝被逼做了和尚,朱允熞被囚禁在鳳陽,死的時候三十多歲;朱允熙為朱標守陵,十六歲就被燒死了;朱允熥那可是常遇春的外孫啊,和金陵權貴大多都是親戚關係,還是被囚禁在了鳳陽,死的時候隻有三十九歲啊!你說要是朱標太子能活著,會這樣嗎?所以啊,你們年輕人一定要注意身體,正所謂是,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
    書生笑著說:“大叔,這詩歌源自北宋,不過你隻是說唱了一半,還有一半。”
    大叔說:“是嘛,那你說說看。”
    書生娓娓道來: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倒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
    老頭笑著說:“說得好,說得妙啊!咱們中國人講的就是一個中庸之道。”
    書生說:“反正我是滴酒不沾的,喝酒誤事。”
    我說:“我也不喝酒,不過我爹活著的時候是個酒鬼,喝了酒就去賭,不過他賭輸了回到家不會拿我撒氣,這一點還是很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書生歎口氣說:“要是朱標太子能活下去,就沒朱棣什麽事了。你說大明會不會是另一種走向?”
    老頭擺著手說:“沒有如果,曆史就是曆史,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
    我插了句:“大叔,你說要是真有寶藏,會藏在啥地方呢?”
    老頭這時候笑著說:“你還別說,我還真的偶爾看到過一本野史上記載了,說的是,建文帝有寶藏於鳳凰山,負責運送和埋藏的人就有一百零八人,全部被關在了密室之內殉葬,無一生還。”
    我一聽鳳凰山這個名字,腦袋嗖的一下,我說:“鳳凰山?”
    書生說:“中國的鳳凰山得有幾百,這可去哪裏找啊!”
    老頭倒是說:“那就要圍著金陵找了,用排除法,不過這鳳凰山還是太多了,我知道的就有三十多。再說了,畢竟隻是個傳說,誰也不會花費精力去做極不靠譜的事情。”
    書生大聲說:“是噻!誰去找這寶藏,怕是瘋了。估計一輩子也找不到這座藏著寶藏的鳳凰山!”
    我們從古玩市場回來的時候,剛好趕上警察在查房,我們拿出介紹信之後,警察就放過我們了。
    我們來這裏是從居委會開的介紹信,目的地是金陵,目的是尋親訪友。有介紹信一切都好說,要是沒介紹信,我們怕是要被關起來了,問清楚到底是做啥的才能放人,畢竟現在國內特務太多了。
    喜歡我的探墓筆記:1949請大家收藏:()我的探墓筆記:194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