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腐朽的白骨
字數:3986 加入書籤
既然要感覺安全,那這塊荒廢的土地,是凶手的也說不一定。
想要做排查工作,值得往這方麵跟進。
林博眼睛一亮,李禹這兩個方向還真是非常犀利。
他光是想著排查村戶,在附近村落了解信息,但還沒真沒想過,先查查土地分配人。
凶手熟悉這邊地,很可能就有地在這邊山坡處,所以才了解這邊有口枯井。
而隻要能見到的房子,隨時也能注意到這邊動向。
在法醫的屍檢結果沒出來前,往這方向查查看看會不會有意外收獲。
不過,凶手能連殺四人,肯定在心理素質這塊,也是極為強悍的存在,就看警方能不能找出線索和關聯了。
林博瞬間打電話通知安排下去。
安排好後,兩人來到幾具屍骸邊。
三具屍骸,其中一具骨頭已經徹底變成灰褐色,除開頭骨稍微好一些,其餘部位的骨頭有不少破碎的位置,這種明顯是長期被土壤等物質包裹,硬度已經虛化和脫鈣,法醫想拚湊都很難。
另外兩具屍骸,還依稀能看見有白骨的顏色,但同樣也麵臨著硬度變脆,脫鈣的情形。
而第四具屍體,原本李禹認為是剛死不久那種腐爛情況,但現場卻是,第四具的腐爛是已經變成了幹屍化。
一股腐爛的臭味,從幹屍位置飄散在空中。
幹屍身上穿的衣服破爛不堪,屍身還未風化為全部的白骨,外形就像是電影裏麵的那種沒有皮膚血肉的僵屍,被一層層幹枯的皮草包裹一般。
此處山坡位置的風呼呼的吹著,李禹的衣服都被吹的獵獵作響。
“鄧醫生,屍體檢驗收獲如何。”林博詢問著。
“林指導,情況不容樂觀。”鄧醫生戴著口罩手套,手中拿著一把鑷子,蹲在最黑的那具屍骸處搖頭。
他抬頭,看見了跟在身後的李禹,眼裏閃過疑惑,林博主動介紹道。
“鄧醫生,你肯定認識咱們的李警官,這就是咱們江州赫赫有名的上津神探。”
旋即他對著李禹道:“李警官,這是咱們的鄧羽良醫生。”
鄧羽良瞳孔瞪大,帶著驚訝站了起來。
“我去,林指導,你這真是讓我精神一震。”
原本他萎靡的樣子瞬間就精神了。
鄧羽良激動的打著招呼:“李警官,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陳璐姐那裏都聽過你的大名,你要是來幫我們,我感覺這次的案子都有希望的多啊!”
看見鄧羽良失態的樣子,林博倒是見怪不怪:“陳主任調到我們江北分局後,就一直沒離開過,鄧醫生是陳主任下方管轄的法醫。”
他向著李禹解釋。
李禹點頭,對於陳璐的印象都還是有的,之前好歹有過肌膚之親,雖然隻有三十幾歲,但渾身的成熟少婦味可濃鬱的很。
“鄧醫生抬舉了。”
李禹一向臉皮厚,但此時還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說實話,他怎麽也沒想過,自己的名氣好像挺出名的。
現在看著不論是林博,還是鄧羽良,都對自己十分推崇的樣子。
他哪裏知道,江州地界,李禹在各項警察係統內的名氣是最甚的,沒聽過的鳳毛麟角。
就連部分普通群眾都有過耳聞,當然,這類群眾平時是比較注重法製頻道的那種。
而在整個西南省,李禹名氣也不小。
兩個月,破幾起大案,這種能力,當稱的上獨一無二,外界或許有爭議,但對李禹的能力,沒人敢說他菜,或者直接質疑。
因此,李禹分別有兩個稱呼,一個上津神探,一個江州神探。
江州地界的警員,都喜歡稱李禹為上津神探,畢竟他們在本地,是分了區。
但外界人,或者外市的警員,統一喜歡稱李禹為江州神探。
見李禹這麽謙遜,鄧羽良眼中帶笑:“李警官比我想象中要溫和很多啊,外界傳你破案強橫無比,像個暴徒,哪個犯人遇到你不僅免不了一頓外傷,還得承受心理的打擊。”
李禹攤手:“那是純謠言,我這人向來就溫柔的一批。”
“哈哈哈……”見李禹這麽粗俗地氣的話語,鄧羽良忍俊不禁。
“李警官,林指導,你們先在旁邊等會兒,我還有點工作沒做完,等我弄完,再和你們說說情況。”
有了李禹的加入,鄧羽良的鬥誌都昂揚不少。
兩人倒沒有繼續打擾。
李禹則是繼續勘察著地形。
十分鍾後,鄧羽良重新站起來,示意旁邊的民警把筆和紙拿過來,隨後做了一番記錄。
“牙髓腔內的樣本我都已經取好,就等著帶回市裏核驗,如果沒有失蹤人員記錄,就看能不能通過dna來確認屍體身份。”
李禹驚訝:“屍體都是白骨了,還能查dna?”
鄧羽良歎氣:“隻能試試,牙齒是全身最堅硬的部位,密度極高,溶解速度最慢,可能會保留著完整的dna鏈條。”
“這兩具灰褐色比較嚴重的屍骸不敢保證,但幹屍和另外一具,基本沒問題。”
李禹受教般的點頭。
“身份先不談,能確認他們的死亡時間嗎?”林博插話。
“無法全部精確,但幹屍這具屍體,我讓環境勘驗隊對井內做了測量,濕度偏高,我認為這具幹屍的形成時間,大概是在10個月到12個月。”
林博:“接近一年時間了?”
“不錯。”
鄧羽良繼續道:“而灰褐色最多的那具屍骸,脫鈣嚴重,被腐蝕的多,結合土壤幹擾的因素,死亡時間隻能以年為單位,大概十五年到十八年之間。”
“第二具灰褐色屍骸,死亡大概有八年到十年之間。”
“第三具三年時間左右。”
四具屍體的時間相差挺長的。
“死亡原因都是被鈍器砸死是吧?”李禹再度確認了下。
“不錯,後腦勺骨頭又被鈍器砸碎的痕跡。”
說罷,鄧羽良把兩具時間長的屍骸的白骨腦袋取下,一左一右提著顱骨的下顎線,然後把正對的眼眶的一方翻轉,李禹便見到後腦勺的位置確實有密密麻麻的縫隙伸展痕跡。
中間處,則是一塊缺口。
“鈍器應該是石頭之類。”鄧羽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