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秋季廚房養生食療:黨參加黃芪
字數:12321 加入書籤
秋風微涼,晝夜溫差逐漸拉開,不少朋友開始感覺到一種說不清的疲憊:早晨起床格外困難,明明睡眠時間不短,卻仍感精力不足;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氣短乏力,甚至有些心悸;明明天氣轉涼,卻還是容易手腳冰涼,甚至出點虛汗;臉色也似乎不如夏天紅潤,顯得有些蒼白或萎黃。
如果你也正被這樣的“秋乏”所困擾,這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氣血告急”的信號!
中醫認為,秋季燥氣當令,最易耗傷人體津液。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依存,共同維係著生命活動。當秋燥傷津耗氣,或者人體本身氣血不足時,就會出現上述種種不適。這時,合理進補,尤其是注重“氣血雙補”,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眾多滋養氣血的食材藥材中,黨參與黃芪的配伍,堪稱秋季養生的“黃金搭檔”。這兩味藥食同源之品,一個擅長補氣生津,一個功專補氣固表,協同增效,能溫和而有力地幫助我們充盈氣血,提升正氣,從容應對季節轉換帶來的挑戰。
一、 識得黃金搭檔:黨參黃芪,補氣界的“珠聯璧合”
1. 黨參:溫和補氣,滋養津液的“謙謙君子”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肺經。
核心功效:
補中益氣: 黨參的核心作用在於補益脾胃之氣。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氣充足,才能有效運化食物,生成充足的氣血滋養全身。秋季脾胃易受涼燥影響,黨參的補益作用尤為適宜。
健脾益肺:不僅能補脾氣,還能益肺氣。肺主氣,司呼吸,秋季燥邪最易傷肺。黨參補益肺氣,有助於改善氣短、懶言、易感冒等肺氣不足症狀。
生津養血: 這是黨參區別於黃芪的一個顯著特點。它性質平和,補氣的同時不易燥熱上火,更能滋養津液,促進生血。對於秋季常見的口幹舌燥、氣血兩虛引起的麵色萎黃、頭暈心悸等症狀,黨參能提供更全麵的滋養。
適用人群: 體質偏弱、容易疲勞、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欠佳、氣短懶言、聲音低微、麵色萎黃、口幹舌燥、病後或產後體虛者。特別適合秋季氣陰兩虛氣虛兼有津液不足)的人群。
2. 黃芪:補氣固表,升陽利水的“力量擔當”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核心功效:
補氣升陽:黃芪的補氣之力被認為強於黨參,尤其擅長升舉陽氣。對於中氣下陷導致的久瀉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有改善作用。也能提升整體的能量感。
固表止汗: 這是黃芪最獨特的功效之一。它能強化人體衛氣,猶如給身體加了一道堅固的城牆,增強抵禦外邪如風寒感冒)的能力,並能有效減少因氣虛不固導致的自汗白天不活動也出汗)、盜汗夜間睡眠出汗)現象。秋季易著涼,此功效尤為重要。
利水消腫:黃芪能補氣以推動水液運行,對於氣虛導致的水腫如麵部浮腫、下肢浮腫)有一定改善作用。
托毒生肌: 能促進瘡瘍等傷口愈合。
適用人群: 氣虛乏力、精神萎靡、容易感冒、自汗盜汗嚴重、內髒下垂、慢性水腫、傷口久不愈合者。特別適合秋季氣虛明顯、衛表不固、易感風寒的人群。
3. 為何是“黃金搭檔”?協同增效,1+1>2
目標一致,力主“補氣”: 兩藥都以補氣為核心功效,強強聯合,補氣之力倍增。尤其針對脾肺氣虛乏力、氣短、懶言、易感冒等)效果顯著。
優勢互補,全麵覆蓋:
黨參生津養血,彌補了黃芪偏溫燥、可能略傷津液的不足,使整個配伍更加平和滋潤,適合秋季幹燥特性。
黃芪固表止汗、升陽舉陷,增強了抵禦外邪和提升正氣的效果,這是黨參力所不及之處。
溫和普適: 相較於人參尤其是紅參)的峻補,黨參黃芪配伍性質更溫和,不易上火除非個體本身是熱性體質或過量服用),適合更廣泛的人群進行日常調理和季節養生。
性價比高: 作為常用大宗藥材,黨參黃芪價格相對親民,適合長期養生保健。
一句話總結:黨參如“水”,補氣生津,滋養溫和;黃芪如“牆”,補氣固表,力量強健。二者合用,氣血同調,內外兼固,是秋季夯實健康根基的經典之選。
二、 秋日養生實戰:黨參黃芪食療方,把健康燉進生活裏
理論知識有了,關鍵是如何將它們融入我們的一日三餐。下麵精選了6道以黨參黃芪為核心的秋季養生食譜,兼顧湯、粥、茶、膳食,操作簡單,滋味溫潤,助你把氣血補得實實在在。
1. 元氣根基湯:黨參黃芪燉雞湯
作用:氣血雙補,強健脾胃,溫中益氣,增強免疫力。經典中的經典,尤其適合深秋微寒時節。
食材:
黨參 1520克
黃芪 1520克
老母雞 半隻或雞塊 500克去皮更清爽)
紅棗 58顆去核)
枸杞子 10克
生薑 35片
清水 適量
鹽 少許最後調味)
做法:
1. 雞塊冷水下鍋,加幾片薑和少許料酒,焯水去除血沫和腥味,撈出洗淨。
2. 黨參、黃芪稍衝洗如需更清澈湯品,可裝入紗布袋)。紅棗洗淨去核。
3. 將所有食材除枸杞外)放入砂鍋或燉盅,加入足量清水。
4. 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轉小火慢燉1.52小時老母雞需更久),直至雞肉軟爛。
5. 出鍋前1015分鍾,加入枸杞子。
6. 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少量鹽調味即可。喝湯吃肉。
適用人群與時節:氣血兩虛明顯者乏力、麵色差、怕冷、易感冒)、產後術後體虛者、秋冬進補主力。深秋初冬最佳。
2. 溫和滋養粥:黨參黃芪小米粥
作用:補氣健脾,養胃安神,滋陰潤燥。早餐或晚餐佳選,溫和易吸收。
食材:
黨參 10克
黃芪 10克
小米 5080克
粳米 30克可選,增加稠度)
清水 適量
冰糖或紅糖 少許可選,或配小菜鹹食)
做法:
<)浸泡2030分鍾,或直接放入鍋中。
2. 將泡好的藥材連同水水量不足則補充)一起煮沸,轉小火煎煮2030分鍾,濾取藥汁備用。
3. 小米和粳米)淘洗幹淨。
4. 將藥汁倒入鍋中可再加適量清水),加入小米和粳米),大火燒開。
5. 轉小火熬煮3040分鍾,至粥稠米爛。
6. 可加入少許冰糖或紅糖調味也可不加,搭配清淡小菜食用)。
適用人群與時節:脾胃虛弱者消化不良、易腹脹)、老人、兒童、病後初愈需調養者、秋季日常保健。整個秋季皆宜,尤其晨起胃氣未開時。
3. 便捷能量飲:黨參黃芪紅棗茶
作用: 補氣養血,提神解乏,溫和不上火。辦公室、居家隨時補充能量。
食材一人份\日):
黨參片 58克
黃芪片 58克
紅棗 35顆撕開或剪開去核)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放入保溫杯或茶壺中。
2. 衝入沸水。
3. 加蓋燜泡1520分鍾即可飲用。可反複衝泡至味淡。
變化與貼士:
怕燥可加幾粒麥冬56克)潤肺。
體寒明顯可加12片生薑。
口感追求可加少量枸杞或桂圓肉。
最推薦燜泡法,簡單方便,有效成分釋出充分。煮水法也可,將材料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015分鍾即可。
適用人群與時節: 上班族、學生黨、易疲勞人群、氣虛自汗者、秋冬日常保健飲品。初秋微燥至深秋皆宜。
4. 潤養甜湯羹:黨參黃芪銀耳羹
作用: 補氣養陰,潤肺生津,美容養顏。完美應對秋燥,口感清潤。
食材:
黨參 10克
黃芪 10克
銀耳 半朵幹品約1015克)
蓮子 1520克
百合 1015克幹品)
紅棗 56顆去核)
枸杞 10克
冰糖 適量
清水 適量
做法:
1. 銀耳提前冷水泡發23小時,去蒂撕成小朵。蓮子、百合、紅棗洗淨蓮子百合幹品需提前浸泡)。
2. 黨參、黃芪稍衝洗。
3. 除枸杞、冰糖外,所有食材放入砂鍋,加入足量清水。
4. 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11.5小時,至銀耳軟糯出膠、蓮子軟爛。
5. 加入枸杞和冰糖,再煮510分鍾至冰糖融化即可。
適用人群與時節:陰虛燥咳者幹咳少痰)、皮膚幹燥者、熬夜人群、追求養顏者、秋燥明顯時中秋前後尤佳)。
5. 巧手養生膳:黨參黃芪蒸排骨
作用:補氣養血,強筋健骨,健脾開胃。將養生融入家常菜,肉食者的福音。
食材:
黨參 10克
黃芪 10克
排骨 300400克優選肋排)
生薑 35片
蔥段 12根
料酒 1湯匙
生抽 1湯匙
蠔油 半湯匙可選)
澱粉 1茶匙
鹽、白胡椒粉 少許
食用油 少許
做法:
1. 排骨洗淨瀝幹,用料酒、生抽、蠔油如果用)、鹽、白胡椒粉、澱粉抓勻醃製2030分鍾。
2. 黨參、黃芪洗淨,稍微剪短。薑切片,蔥切段。
3. 將醃製好的排骨鋪在深盤或蒸碗中。
4. 撒上黨參、黃芪、薑片、蔥段。
5. 淋上少許食用油可使肉質更嫩滑)。
6. 蒸鍋水燒開後,放入排骨,中大火蒸4050分鍾,至排骨軟爛脫骨即可。
適用人群與時節: 需要補氣血又想兼顧美味者、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體力消耗大者、秋冬進補家常化選擇。整個秋季適用。
6. 暖身輕補湯:黨參黃芪鯽魚湯
作用:補氣健脾,利水消腫,通乳下奶。湯色奶白,滋味鮮美,補而不滯。
食材:
黨參 15克
黃芪 15克
鮮活鯽魚 1條約300400克)
生薑 57片
蔥 2根打結)
料酒 1湯匙
清水 適量
食用油 少許
鹽、白胡椒粉 少許
做法:
1. 鯽魚處理幹淨去鱗、腮、內髒,尤其腹內黑膜),洗淨瀝幹,用廚房紙吸幹表麵水分防濺油)。魚身兩麵可輕輕劃幾刀。
2. 鍋燒熱,倒入少許油,放入薑片爆香。
3. 放入鯽魚,中小火將兩麵煎至微黃定型這是湯色奶白的關鍵一步)。
4. 烹入料酒去腥。
5. 一次性加入足量開水務必是開水!湯色奶白的關鍵之二),水量要沒過魚身。
6. 放入黨參、黃芪、蔥結。
7. 大火燒開,保持大火滾煮510分鍾,此時湯色會迅速變白。
8. 轉中小火,蓋上鍋蓋留條小縫),繼續燉煮2030分鍾,至湯濃白。
9. 撈出蔥結,加入適量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即可。適用人群與時節: 脾胃虛弱兼有浮腫者、產後哺乳期婦女需遵醫囑)、需要溫和進補者、初秋微燥至中秋皆宜。
三、 用好黨參黃芪的貼心指南
藥食同源雖好,但智慧養生離不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何讓黨參黃芪發揮最佳效果,同時規避潛在風險?這些實用貼士請收好:
1. 品質甄選:好藥材是養生的第一步
黨參:
看外形:條粗壯、根頭部有“獅子盤頭”狀突起蘆頭密集疣狀芽痕)、皮鬆肉緊、斷麵有菊花心黃白色放射狀紋理)者為佳。
聞氣味:有特殊香氣參味),無黴味、酸敗味。
嚐味道: 味甜,嚼之無渣或少渣。
黃芪:
看外形: 條粗長、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麵纖維性強、呈“金盞銀盤”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粉性足者為佳如內蒙古、山西產的道地黃芪)。
聞氣味:有豆腥氣生曬芪明顯,蜜炙芪帶蜜香)。
嚐味道: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購買建議:優先選擇信譽良好的藥店、品牌中藥飲片或大型商超專櫃。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避免購買顏色過於鮮豔可能熏硫)或發黴變質的藥材。
2. 科學用量:過猶不及,恰到好處為佳
日常保健:黨參+黃芪總量建議在1530克\日\人如各1015克)。例如:燉湯用1520克黨參+1520克黃芪供23人食用);泡茶用黨參片+黃芪片各58克。
短期調理如感覺特別疲勞): 可酌情增加至各1520克\日,但連續服用不建議超過12周,之後恢複保健量。
關鍵原則:從小劑量開始如各5克),觀察身體反應有無上火、腹脹等),無不適再逐漸增加。 “細水長流”式的溫和進補,遠勝於短時間大劑量猛補。兒童用量需在成人基礎上減半或谘詢醫師。
3. 重要搭配與禁忌:安全有效是底線
經典增效搭配:
+ 當歸:形成“氣血三寶”當歸補血湯基礎方:黃芪+當歸),氣血雙補力量更強,適合血虛明顯麵色蒼白、月經量少色淡)者。當歸用量通常為黃芪的1\5如黃芪30克,當歸6克)。
+ 麥冬\玉竹:潤燥生津,平衡黃芪的溫性,特別適合秋燥明顯、口幹咽燥、陰虛有熱傾向者。
+ 陳皮\砂仁:行氣健脾,防止補氣藥滋膩礙胃,改善服用後可能出現的腹脹、食欲下降。
+ 枸杞\紅棗\桂圓:養血安神,增加甜潤口感,增強滋補效果。
使用禁忌與慎用人群非常重要!):
感冒發燒期間:必須停用!補氣藥可能“閉門留寇”,不利於外邪發散,加重病情。
實熱證明顯者: 如高熱、麵紅目赤、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膩。此時進補如同火上澆油。
陰虛陽亢\肝陽上亢者: 如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眩暈耳鳴、急躁易怒、血壓偏高未控製好)。單用黃芪可能加重症狀,需搭配滋陰潛陽藥如麥冬、生地、菊花)。
氣滯濕阻者: 如脘腹脹滿、胸悶、食欲差、舌苔厚膩。補氣可能加重脹悶感,需先理氣化濕或搭配行氣藥。
特殊人群: 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如需使用,務必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正在服用抗凝藥物者:黃芪可能有輕微抗凝作用,合用需謹慎並谘詢醫生。
4. 常見問題解答q&a):
q: 黨參黃芪吃了會上火嗎?
a:可能性存在,尤其對於體質偏熱、陰虛或短期內用量過大者。黃芪性微溫是主要原因。預防措施:從小劑量開始;搭配麥冬、玉竹等涼潤之品;選用生曬黃芪而非炙黃芪蜜炙後更溫);多喝水;注意觀察,如有口幹咽痛、長痘等“上火”跡象,立即減量或暫停。
q: 可以天天吃嗎?吃多久合適?
a:作為保健,在沒有禁忌症且身體無不適反應的前提下,可以間斷性或周期性服用。例如:秋季連續服用12周,停1周;或每周選擇34天服用。不建議365天不間斷地長期大量服用。身體感覺精力充沛、狀態良好即可,無需一直依賴補藥。感覺“補不進去”或有不適時,應暫停。
q: 黨參和人參哪個更好?可以代替嗎?
a:各有側重。
人參尤其紅參、野山參)補氣力量峻猛,大補元氣,回陽救逆,適用於危重虛脫、元氣大傷。但價格昂貴,性偏溫燥,易上火。
黨參補氣力量較為溫和、平順,更擅長補益脾胃之氣,且能生津養血,不易上火,性價比高,適合日常保健和慢性虛損調理。
在日常補氣、健脾益肺方麵,黨參常作為人參的良好替代品。但在急救、大補元氣時,人參不可替代。
q: 買回來的黨參黃芪需要清洗嗎?怎麽清洗?
a:建議稍作衝洗。方法:用流動的清水快速衝洗表麵浮塵即可,避免長時間浸泡,以免有效成分流失。對於燉湯或煮粥,洗淨後直接使用即可。泡茶用的飲片,衝洗後需晾幹或烘幹再密封保存。
四、 互動時刻:你的秋日養生智慧,值得被看見!
秋光瀲灩,正是養藏好時節。黨參黃芪這對“黃金搭檔”,如同秋日裏的一抹暖陽,溫和而堅定地為我們補足氣血,築牢健康的根基。無論是清晨一碗溫潤的小米粥,午間一杯提神的元氣茶,還是晚餐那碗鮮美的雞湯,都能讓養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的點滴。
親愛的讀者朋友,秋日養生,你已啟程了嗎?
你嚐試過黨參黃芪的哪種吃法? 是暖心暖胃的燉雞湯,還是方便快捷的保溫杯茶飲?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獨家配方或烹飪小竅門!
在對抗“秋乏”、提升精力方麵,你還有什麽私藏的高招?是堅持早睡早起?是特定的穴位按摩?還是其他有效的食養方子?期待你的寶貴經驗!
關於黨參黃芪養生,你還有哪些疑問?是擔心自己是否適合?還是想了解更具體的搭配?盡管留言提問,我們一起探討交流!
養生,從來不是孤獨的修行。分享你的智慧,汲取他人的經驗,讓我們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裏,共享氣血充盈的活力與溫暖。評論區的大門已敞開,期待你的聲音!
> 一勺參芪湯,勝過秋日寒霜涼。
> 氣血盈滿處,心定神閑自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