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字數:3718 加入書籤
紅姐搖頭說道:“這咱們一般人可就不知道了,我覺得夠嗆吧。”
另一個女隊員說道:“這一般修索道的景區都是路不太好走的,或者是特別遠特別累的地方,咱們今天這路也很難走嗎?”
“沒覺得啊,我印象中不難走啊。”紅姐說道,“從咱們這裏開始到山頂就是爬升大一些,但路程不遠,連五公裏都不到呢,而且還有以前修的登山步道,怎麽也算不上難走。放心吧,今天這路好走的很。”
那個女隊員疑惑地說道:“啊?那還修什麽索道啊,我還以為這裏像什麽華山和黃山呢,肯定是因為不好走才修的索道嘛。要是不難走它修索道做什麽呢,這不是肯定賠錢嘛,因為沒什麽人需要坐它啊,咬咬牙所有人都能自己走上去嘛。”
“小香,這你就想當然了。”那個女隊員身後的一個二十來歲的男隊員開口說道,“你不能拿你自己的體力和年齡來衡量別人,你現在年輕體力好,每次出來爬山走個一二十公裏的山路都覺得沒問題,還挺輕鬆的。但你得明白,也有很多人走個三五裏地就累得不行了,回家還會有好幾天的後遺症。這裏上下各五公裏就是將近十公裏的山路,你能堅持別人很可能就堅持不下來,要想上去就隻能是坐纜車,否則真會半途而廢望山興歎的。所以那索道什麽的都是為了人家那些人準備的,不是為了你這樣年輕腿腳好的人設計的。這個景區當初設計也要考慮周全,各類遊客都得照顧到才行。”
“小毅說得對,對於人家開景區的老板來說,咱們這些經常出來爬山的人其實是最不受他們歡迎的顧客啦。”一個跟在他們身後的二十多歲的男隊員接口說道,“就算這個景區沒荒廢,咱們也是買票進來的,人家老板其實也不愛接待咱們這樣的遊客。身體挺好還賊能走,關鍵什麽吃的喝的都愛自己背著帶著,恨不得連帳篷睡袋都能自己扛到山頂上去紮營,那人家商店裏的東西都賣誰去啊,山腳下那麽多農家樂和旅店還能有什麽生意啊。你要站在人家的立場上替他們想一想就會覺得是這個道理了,這些體力好的遊客其實是大多數景區最不喜歡的顧客,是……是最劣質的客戶資源。”
小香不高興地說道:“日記,你就這麽看待我們和你自己嗎?咱們的形象都快被你形容成過街老鼠啦,咱們幹什麽壞事了就混的這麽慘啊?”
日記還沒答話呢,那個叫小毅的男生就搶著說道:“哎,你還別說,日記這話真沒說錯。咱們這些經常出來爬山紮營的驢友在很多人眼中的地位和形象的確是很差的,倒不是說咱們幹了多少壞事禍害了多少好人,關鍵是別人看咱們不順眼,覺得咱們不合時宜。當然了,別人也不能很輕鬆地從咱們身上光明正大合理合法地掙錢了。利益,利益明白嗎?這利益不好處理了。就拿今天阻攔咱們上山那裏的事情來說吧,咱們要是體力一般腿腳不好的遊客,會去走那邊的野路爬山嗎?我看夠嗆吧。這正經的景區路走起來都吃力的人誰敢走那種野路上山啊,那不是自找麻煩嘛。從這個角度講,咱們等於增加了人家景區的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那你想人家能不討厭咱們嘛。這就有點像以前對待流動商販似的,管理起來麻煩,收稅更麻煩,你連他一天的經營額都不好核查還怎麽收稅呢,他交多少錢你都覺得他是在偷稅漏稅。所以慢慢地對流動商販的印象就變差了,各種不好聽的標簽就都給他們貼上了。什麽缺斤短兩啦,偽冒假劣啦,不服從管理啦,擾亂環境啦,等等等等,全安他們身上了。其實冷靜下來想一想,未必,真的是未必。要真都是那樣了那誰還去流動商販那裏消費買東西啊,說到底就是利益不好分配啦,不好管理也不好收錢啦,就是這麽一句潛台詞。你說怎麽弄,你要是把他們都固定下來收管理費,你是方便啦,但他們就不是流動經營啦。他們之所以流動經營那是市場經濟規律在支配他們,不是人為設想在支配他們。不好掙錢的地方他們才不會去流動經營呢,你說是不是?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反省自己和檢討自己的,永遠都喜歡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認為是別人做的不對,應該讓別人改變,而不是想自己應該改變些什麽,所以這就有了互相不理解和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當然了,這也就滋生了所謂的優質客戶和劣質客戶的分別,農民比較好管,坐商比行商好控製,忍氣吞生永遠不投訴的顧客永遠比愛挑毛病愛投訴愛打官司的顧客好應付,這些都是站在自己利益和立場上得出來的結論。其實自己未必是對的,但大多數人都會這麽看待別人的。”
“有理,這就是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的道理。”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男人插嘴說道,“我自從跟著咱們這戶外隊伍……”
“大哥,你剛才說的那是啥?什麽意思啊?”我沒忍住問道,“我沒太聽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男人愣了一下說道:“嗨,就是烏鴉站在煤堆上,瞧不見自己黑嘛。這都不懂嗎?咱們這些戶外爬山的隊伍啊,平時老愛翻山越嶺的走荒郊野地,和身邊的很多同事與朋友都脫節啦,人家都覺得咱們太瘋癲太變態了,隻不過咱們自己在自己的這個小圈子裏覺不出來而已,他們是不會冒險受累去這些地方的。等我弄明白了他們這些人的思路之後,我幹脆就把咱們祖國各地名山大川風光秀美的地方都說成是我千辛萬苦去過的地方,看他們今後還敢不敢去了。”
“你怎麽那麽損啊,不會好好和人交流嗎?”一個三十來歲的女人在男人的身後說道,“老曹,就你這毛病一定得改改,否則容易招人恨,還容易讓人誤解你。”
老曹滿不在乎地說道:“你這才是糊塗呢,人是不可能不被別人誤解的,也是不可能不招別人嫉恨的。我這麽做無非是和他們開個玩笑,讓他們別老用僵化的眼光看待別人。要是這樣就得不到他們的理解,那就得不到吧,我也不需要讓他們理解我了。咱們做人也不能永遠隻為別人的理解活著啊,自己問心無愧就足夠了。”
“話是這麽說啊,但你這……”女人似乎還要再說些什麽。
此時他們身後的一個中年男人笑著說道:“大嫂,曹大哥說得對,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能理解你的人總是能理解你的,不理解你的人呢,總是不想理解你的。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思想上不轉變你怎麽做都沒有用,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
“看看,還是二弟你理解我。”老曹說道,“這就叫芸芸眾生世間相逢,幾人同路幾人知己。哎,對了,陽子呢?怎麽這麽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他了?”
那個被他叫做二弟的男人說道:“嗨,陽子今天不是帶著孩子出來的嘛,走得慢,肯定在後邊慢慢遛達呢。他那個孩子也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主兒,一眼沒看見還指不定捅出什麽亂子來呢。”
老曹不以為然地說道:“那正常,男孩嘛,不調皮搗蛋個幾年那反倒不正常了,咱們小時候不也一樣嘛。”
在眾人絮絮叨叨地聊天聲中我們逐漸離開了水泥路,開始了緩慢的爬升。走著走著腳下的土路中時隱時現地出現了一條石板路,由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石塊拚湊而成的石板路。它不是連續的,是斷斷續續時有時無的,每隔幾十米就會在路上出現兩三級台階,水泥和磚頭砌成的台階。
這條路應該就是指路牌上寫的登山步道了,隻是現在它並不那麽整齊正規清晰好認。不過它的這種狀態似乎也不是因為這幾年景區荒廢造成的,更像是當初修建時故意弄成這樣的。不知是為了什麽,總之是讓人順著它走吧有些不連貫,不舒服;不順著它走吧又有些漫無目的,不知道該循著什麽方向前進。
於是我學著走在我身前許多隊友的樣子,在這條時隱時現的石板路旁邊的土路上行走,這就相當於把這條老舊的登山步道當成了行進過程中的參照物,同時又可以不用走幾步就邁幾節台階。
在土路上行走了十幾分鍾之後我們就離開了景區的入口處,同時也等於離開了那處村莊。四周圍漸漸地什麽房屋和建築物都看不到了,我們好像徹底地走入了一片開闊的荒原。
喜歡戶外見聞錄請大家收藏:()戶外見聞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