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藍星的起航

字數:4876   加入書籤

A+A-


    藍星的科研部門日夜不息地運轉,葉暗傳回的技術資料如同一場及時雨,為能源危機中的藍星帶來了希望。
    然而,這些技術的高精尖程度也讓科學家們倍感壓力。
    在藍星航天局的能源實驗室內,蘭妮正在帶領團隊研究vpec能源裝置。
    這項技術由葉暗提供的核心資料延伸而來,若能成功改良,將成為藍星能源領域的一次劃時代革命。
    “注意能量流動的均衡,不要讓裝置超載。”蘭妮一邊查看屏幕上的實時數據,一邊對團隊成員發出指令。
    實驗室裏,幾台設備正高速運轉,周圍的空氣中甚至能感受到細微的振動。
    數據監測員快速匯報:“能量流動穩定,轉化效率達到72!”
    “72……”蘭妮的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隨即卻變得更加專注,“雖然這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20,但離葉暗提供的理論極限還有差距。繼續優化,特別是能量存儲模塊的設計,盡可能減少損耗。”
    在蘭妮的指揮下,實驗繼續推進。幾個小時後,第一代vpec能源設備的原型機終於完成了基礎測試。
    雖然還遠未達到葉暗所描述的水準,但它的成功運行,已經讓整個團隊歡欣鼓舞。
    就在實驗室歡慶的同時,藍星能源管理委員會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葉暗提供的技術成果,被列為藍星最高優先級的研究課題,而這次vpec能源設備的成功測試,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會議室內,能源委員會主席穆恩正向所有與會人員匯報最新進展。
    他指著屏幕上的一份數據報告說道:“這台設備的轉化效率雖然隻有72,但足以支撐藍星現階段的能源供應需求。
    如果我們能將這項技術推廣到全星球,能源危機將徹底緩解。”
    一名反對派代表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主席,我承認這項技術的潛力,但問題在於,這種設備的製造成本過高,現階段我們根本無法批量生產。”
    “成本的問題確實存在,但這是我們必須克服的障礙。”穆恩語氣堅定,“我們已經無法再等待更長時間了。如果不盡快行動,藍星可能連研究這項技術的資源都將耗盡。”
    與會人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事實上,藍星的能源危機已持續了數十年,社會各領域都在這場危機中艱難掙紮,而葉暗的技術為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活下去的希望。
    最終,會議一致通過了一項緊急決議:即刻投入資源,將vpec能源技術轉化為可用的能源供應係統,並逐步在藍星範圍內推廣。
    與此同時,藍星的航天部門也開始重啟一項被擱置多年的計劃——太空電梯。
    這是藍星曾經最宏偉的航天工程之一,但由於能源短缺和材料技術的限製,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而如今,葉暗的技術為這個項目帶來了轉機。
    “如果能結合量子波動能源和葉暗傳回的高強度材料合成技術,太空電梯的建造將不再是夢想。”航天局局長雷洛對著一份詳細的工程規劃圖說道。
    在他的麵前,整個航天局的工程師們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建造太空電梯的方案雖然已經完善,但實際實施起來,依然需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關。
    “首先是材料問題,”雷洛說道,“葉暗提供的技術中提到了一種名為‘量子編織金屬’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遠超藍星現有的任何合金,但我們缺少製造它的工藝。”
    一名年輕的工程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我們無法完全複製量子編織金屬,但可以通過分段式建造,使用現有材料先搭建基礎結構,後續再逐步替換。”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雖然藍星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足以完全實現太空電梯的設計,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基礎開始,一步步接近目標。
    “我們的目標,不是一天建成。”雷洛目光深邃,“而是用最短時間,邁出這第一步。”
    在藍星為這些技術忙碌不已的同時,遠在垃圾星的葉暗卻依然在為整理技術資料而廢寢忘食。
    葉暗的麵前,是一個已經快報廢的數據終端,它連接著垃圾星遺跡中修複的量子波動能源裝置。
    這個設備雖然性能強大,但運行起來極為不穩定,葉暗不得不時刻監控,以防止它因為過載而再次發生故障。
    “這東西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穩定下來?”葉暗揉了揉眉心,自嘲地笑了笑,“藍星那邊指不定已經在用這些資料了,而我還在這裏和破爛設備鬥智鬥勇。”
    他的話雖然輕鬆,但內心的疲憊卻無法掩飾。
    自從成功修複量子波動能源中樞後,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整理和優化技術資料上。
    他知道,藍星能否在短時間內利用這些技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傳輸的資料是否足夠清晰和完整。
    “就當我是一顆螺絲釘吧,卡在這裏,不能掉,也不能斷。”葉暗歎了口氣,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盡管孤獨和疲憊時常襲來,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他知道,自己在垃圾星上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藍星的未來,也是為了那一絲可能的回歸希望。
    藍星的科研團隊正如火如荼地將葉暗傳輸的技術轉化為實際成果,而藍星社會的各個領域也逐漸感受到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
    能源供應的逐步恢複讓許多停擺的項目重見曙光,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航天領域的重啟。
    在藍星北部一片荒涼的工業區內,一座全新的vpec能源站正在試運行。
    這是藍星曆史上第一座基於葉暗技術建造的能源裝置,也是藍星走向技術複興的起點之一。
    站長卡洛斯站在主控製室裏,盯著眼前的屏幕,監控裝置的每一個細節。
    能量數據穩定上升,轉化效率達到了78,比實驗室的初步模型又提高了6個百分點。
    “這效率真是奇跡!”卡洛斯喃喃道,眼中滿是驚歎。
    他的助手萊娜一邊調整數據參數,一邊匯報:“如果按照這個效率,預計整座能源站可以為北部區域供應至少60的電力需求。這還隻是第一階段,如果進一步優化,或許可以完全覆蓋!”
    卡洛斯點了點頭,隨即轉向團隊說道:“但我們不能自滿。葉暗傳來的技術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我們隻是剛剛開始吃透它的一部分。現在的一切,還隻是個開始。”
    能源站的啟動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關注,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這一突破性的成果,而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因此逐漸恢複了活力。
    北部一座小鎮上,居民們第一次在夜晚重新看到了穩定的電燈光芒,街道上的燈柱也再次點亮。一位老人望著明亮的夜空,激動地說道:“這是多年來第一次,我看到燈火比星星還亮。”
    孩子們在街頭歡呼雀躍,工廠重新開工,停滯的列車線路也開始恢複運行。
    盡管距離徹底擺脫能源危機還有很長的路,但人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與此同時,藍星的航天局內,太空電梯的項目進入了關鍵的推進階段。局長雷洛親自主持了一場內部會議,討論如何利用葉暗提供的技術克服現有的技術難題。
    “材料問題依然是我們的瓶頸。”一名工程師在會議上提出,“我們嚐試用葉暗提到的‘量子編織金屬’技術進行合成,但由於缺少核心生產設備,目前的樣本強度還不足以支持電梯的主索結構。”
    另一名資深工程師接話:“或許我們可以采取分布式結構,用多條承重索代替單一的主索。雖然會增加建設難度,但至少可以在現有條件下開始搭建基礎部分。”
    “這是個可行的辦法。”雷洛點了點頭,“但這隻是解決了材料問題,能源方麵呢?太空電梯的運行需要一個穩定的高效能源源,現有的核聚變技術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我們可以嚐試將vpec能源技術應用於電梯的動力係統,”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提議,“目前該能源裝置已經穩定運行,如果將其小型化並優化設計,或許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
    這個提議讓會議室內的人們眼前一亮。雖然這個方案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但至少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
    最終,會議決定立刻著手搭建太空電梯的地麵基礎部分,同時進行vpec能源裝置的小型化研究。
    然而,在垃圾星上,葉暗卻並未感受到這些變化。他依舊孤獨地生活在避難所中,日複一日地整理著科技數據,修複著那些殘破的裝置。
    他並不知道,自己傳回的技術已經在藍星掀起了一場科技革命。
    喜歡穿越文明垃圾場,我能修複一切請大家收藏:()穿越文明垃圾場,我能修複一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