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藍星的衰亡史

字數:6031   加入書籤

A+A-


    雷洛的辦公室靜得可怕,隻有窗外海浪拍打穹頂時發出的悶響聲,偶爾提醒著這個星球依然還在緩慢轉動。
    他坐在桌前,雙手交疊,眼神疲憊而深沉。麵前的屏幕還停留在上一份報告上,冷冰冰的文字不斷刺痛著他的神經:
    “能源分配調整:第三環區域將全麵關閉生態係統,保留核心人口供養。預計5.7億人無法獲得供能支持……”
    雷洛的視線停留在“5.7億”這個數字上,內心被深深的無力感淹沒。
    他早就習慣了理事會每天發布的“死亡裁定”,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報告,胸口仍會刺痛。
    “從什麽時候開始,人類的生死隻成了這些冷冰冰的數字?”雷洛喃喃道。
    他閉上眼,仿佛想讓這一切沉默,但耳邊卻總是響起父親的聲音,那是他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藍星的衰亡曆史時的講述。
    “2195年,那是曆史書上所謂的‘分界線’。”父親的聲音低沉而沙啞,雷洛依稀記得那是一個沒有陽光的下午,他坐在昏暗的書桌旁,聽父親講述那個時代的瘋狂。
    “那個時候,全球人口剛剛突破百億,人們的生活比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便利。自動駕駛汽車、高速磁懸浮列車、智能家居——隻要你能想到的東西,都能用能源驅動。”
    雷洛點了點頭,小聲問道:“那不是挺好嗎?為什麽後來會出問題?”
    父親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變得複雜:“因為能源總有盡頭。”
    從21世紀開始,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達到了巔峰。幾乎所有的經濟體係都圍繞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運轉。
    盡管核能和太陽能也有一定比例的投入,但它們遠不足以支撐全球百億人口的需求。
    “2195年,最後一片大型油田在中東被抽幹了。全世界都意識到,石油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父親的聲音帶著一絲冰冷,“但那些大國並不甘心,就算沒了石油,他們也要搶下僅剩的鈾礦,也是如此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了。”
    雷洛的思緒中浮現出曆史課本上的場景——第三次世界大戰。
    那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資源爭奪戰,所有的科技、武器和軍事力量都被動員了起來。
    戰爭的起因簡單而直接——鈾礦。這種能夠支持核裂變反應的關鍵礦產資源,在能源危機中成了最具戰略意義的“命脈”。
    在全球已知的鈾礦儲量中,最後的17集中在非洲東部和澳洲。於是,各國毫不猶豫地啟動了軍事行動。
    “那場戰爭持續了兩年。”父親的聲音低了下來,仿佛不忍回憶,“核彈、導彈、生化武器——所有能毀滅對方的東西都被丟了出去。人類發明的技術,最終都成了毀滅自己的工具。”
    雷洛從書上看到過那些核爆後的影像:城市被夷為平地,地表被灼燒成一片焦黑,幸存者在廢墟中哀嚎,眼神中充滿了絕望。
    “到2197年,戰爭終於結束了,因為再也沒有人有力氣打下去了。資源耗盡,城市摧毀,連國家的概念都不複存在了。”
    但戰爭的結束並沒有帶來和平,而是一場更大的災難。上千顆核彈在全球爆炸所產生的灰塵與煙霧覆蓋了整個大氣層,陽光被阻擋,全球氣溫驟降,核冬天隨之降臨。
    “那是一個沒有陽光的世界。”父親說道,“沒有風,隻有寒冷與寂靜。”
    雷洛看過一些當時的紀錄片——冰雪覆蓋了赤道地區,氣溫降到零下40度。
    人們穿著破舊的棉衣,蜷縮在臨時搭建的木屋裏,用燒廢棄家具取暖。
    糧食的生產幾乎完全停止,農作物在低溫中迅速死亡。世界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數以億計的人因寒冷和饑餓死去。
    “有些地方甚至開始吃人。”父親的聲音很輕,卻讓雷洛不寒而栗。
    “人類是什麽時候從這種絕境中走出來的?”雷洛問過父親這個問題,但得到的答案並不是他想聽到的。
    “當技術恢複的時候。”父親說道,“但代價是道德的崩塌。”
    那些掌握了一點技術的幸存者,開始壟斷資源,形成了無數的小型暴力集團。
    糧食、水源、能源——所有能維持生命的東西都成了這些集團的籌碼。他們用武力迫使人們服從,將幸存者變成自己的“工具”。
    “技術確實讓人類重新看到了希望。”父親的眼中閃過一絲悲哀,“但它也讓人類徹底失去了人性。”
    雷洛的目光從文件上移開,窗外的天空依然是一片暗淡的灰藍色,籠罩著整個藍星的穹頂在陽光下閃著微弱的金屬光澤。這樣的天空,已經持續了數百年。
    “2197年,那場核冬天讓藍星的文明徹底斷層。”他低聲說道,仿佛在對自己,也像在對整顆星球訴說著這段殘酷的曆史。
    大氣層的煙塵逐漸沉降,陽光重新灑向地球時,人類本以為黎明終於到來,卻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新的浩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陽光重新回歸,海洋開始變化了。”雷洛翻閱著那段曆史的資料,聲音低沉。
    植物在長時間的“休眠”後,迎來了爆發性的生長,特別是海洋中的浮遊植物。陽光照射進海水後,這些微小的生物開始了瘋狂的光合作用。
    氧氣的濃度在短短幾年內迅速上升到了異常水平,導致海洋生態係統徹底崩潰。
    大量的魚類因為無法適應高氧環境而窒息,逐漸消亡。
    曾經富饒的海洋逐漸變成了一片死域,散發出濃濃的惡臭。
    雷洛用手指滑動著屏幕,畫麵上顯示的是那場被稱為“海洋超氧化事件”的災難。
    一張衛星圖上,原本湛藍的海洋呈現出一片刺眼的綠色,那是瘋狂繁殖的浮遊植物覆蓋了整片水域的結果。
    “整個海洋死了。”他的聲音如喃喃自語,“而且海洋的死亡,帶來了更可怕的連鎖反應。”
    浮遊植物的暴增不但讓氧氣濃度失控,還帶來了另一個隱患——海洋深處的甲烷水合物。
    隨著海洋生態係統的崩潰,溫室氣體也被釋放到了極限。
    深海中的甲烷水合物在高溫下迅速分解,大量甲烷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溫室效應。
    “全球的平均溫度在短短幾十年內上升了7攝氏度。”雷洛看著曆史文獻中的記錄,臉色顯得異常沉重,“冰川融化,海平麵迅速上升,沿海的城市徹底被淹沒。”
    人類曾經驕傲的文明遺跡,像是沉入時間深淵的屍體,被埋葬在了滔天的海浪中。
    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變化,更是一場席卷全球的生存危機。
    農作物因高溫而大麵積減產,原本依賴海洋的國家徹底喪失了食物來源。
    全球的氣候變得極端,沙漠化、暴風雨、洪澇接踵而至,幸存者們隻能不斷地向內陸遷徙,試圖尋找一片可以避難的土地。
    “那是一場徹底的文明撤退。”雷洛輕聲說道,“科技已經無法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勞。
    人類已經退無可退,在絕望的邊緣,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外——月星。
    月星上的氦3被認為是下一代核聚變反應堆的關鍵燃料。
    如果能夠將月球資源徹底開發,人類的能源危機或許可以得到緩解。
    於是,2282年,一場瘋狂的“月星掠奪計劃”被提上日程。所有的資源、科技、力量都集中在了一點,無數飛船從藍星起飛,湧向月球。
    人類在月星上建立了數百個臨時基地,用機械設備瘋狂開采氦3。
    “但這種短視的瘋狂,終究為人類帶來了更大的災難。”雷洛皺起眉頭,手指點開一段記錄——
    “2283年,‘藍月能量虹吸管’正式啟動,嚐試將氦3從月星傳輸回藍星。但這一裝置引發了月星軌道的偏移……”
    月星軌道的變化徹底打破了藍星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平衡,全球的潮汐係統發生了劇烈的改變,潮汐沒了,沿海的生態係統更是直接崩潰。
    “潮汐消失,海洋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停滯,而藍星的自轉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那一年,藍星的每天延長了37分鍾。人類本就脆弱的生態係統,被徹底擊垮了。
    隨著月星軌道的進一步偏移,月星基地開始崩塌,氦3的開采徹底失敗。人類為了這場掠奪計劃付出了幾億生命的代價,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那是曆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失敗,也是對人類的最大警示。”雷洛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手掌貼在觀察窗的冰冷玻璃上,“如果隻是為了生存,放棄一切底線,最終的結果也隻有毀滅。”
    經曆了數百年的混亂、災難與絕望,人類終於迎來了最後的機會。
    “2439年,全人類簽訂了最後一份協議,成立了‘藍星理事會’。”
    雷洛的聲音低沉,但帶著一種冷靜的力量,“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但這一統一,建立在瀕臨滅絕的邊緣。”
    藍星理事會設立了六大職能體:
    能量統籌院:管理全球的能源供應與分配。
    生態平衡院:維持藍星的生態循環與環境調控。
    文明傳承院:記錄並保存人類的曆史與文化遺產。
    星際探索院:負責推進星際移民與資源開發計劃。
    倫理仲裁院:審查並規範人類行為與科技應用的道德底線。
    危機應對院:針對可能的災難或外部威脅,製定應急預案。
    “而我們航天局,就隸屬於星際探索院。”雷洛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但即便有了這些體係,我們依然無法擺脫能源危機的陰影。”
    “可變相態能量核心技術的確拯救了藍星,讓我們不用時時刻刻地死人了,但僅僅是讓我們維持了最低限度的運轉。”雷洛走回桌前,低頭看向一份關於“冷凍休眠計劃”的報告。
    這是早在百年前,為了減少能源消耗,藍星理事會決定將80的人口投入深度冷凍,每十年解凍2~3億人進行輪值工作,其餘人口在冷凍倉中等待下一個周期。
    “這就是我們的現狀。”雷洛喃喃道,“葉暗的技術確實讓我們活下來了,但我們活得像機械一樣。”
    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真正的未來,也許並不在藍星,而是在那顆垃圾星上。”
    喜歡穿越文明垃圾場,我能修複一切請大家收藏:()穿越文明垃圾場,我能修複一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