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如果天道從未消失
字數:4682 加入書籤
車子開出百米外,胥池一直沒說話。
塗窈疑惑地轉過頭:“小池,你在想什麽?”
“我在想……”胥池輕聲問:“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讓他徹底消失的辦法。”
塗窈一愣,看向窗外,遲疑點了點頭,“小池,可能小爹早就告訴過我答案了。”
“小爹?”
“嗯……”
塗窈有些不好意思,“是,小爹。”
她想,或許早在進度條出現開始,答案就同步出現了。
“以前我隻知道這個進度條綁定了哥哥們的氣運,我的……生命。”
可是後來,她慢慢發現隻要進度條上漲,小爹身上的藍光也會凝聚得更多。
她才明白,小爹也跟這個進度條綁定了。
之後又想明白小爹就是十八年前和黑霧打架的另一個光團。
所以她才下決心來到港城。
隻是從前她不明白小爹和那團黑霧的關係,而現在……
“如果小爹才是天道,那麽是不是需要進度條完整,小爹才能真正地存在,而那個想要取而代之的假天道才會消失?”
她越說越有底氣:“小池,兩個天道或許不能共存。”
胥池手指微微顫了一下。
那天在病房,程父說過,兩年前親眼看到那個塗窈消失在海麵。
而同一時間,塗小毛就出現在了仙鶴村。
所以……兩個天道不能共存,兩個塗窈似乎也不能共存。
當年那個塗窈消失後,塗小毛才回來了嗎?
或許……是塗小毛回來了,那個塗窈才消失了?
那麽……塗小毛還會離開嗎?
“小池,你怎麽又發呆了?”
胥池回過神,就對上眼前這雙圓溜溜的眼睛。
因為猜到了最本質的關鍵,女孩眼裏藏不住的驕傲一覽無餘。
胥池撚了撚指尖,有些沒忍住,像從前那樣,抬手揉了揉她的腦袋。
“……塗小毛,真聰明。”
可塗窈又一下泄氣,“可是我到現在還不知道最後百分之十的氣運該怎麽填啊。”
塗窈抓了抓腦袋:“是我哪個哥哥還不夠努力嗎!”
可是大哥已經脫離了原來的經紀公司,二哥馬上就要畢業,小哥的運輸公司也上了正軌。
都差不多了啊。
胥池微微皺眉。
半晌,忽然開口:“……那你呢?”
塗窈一愣,“我?”
……
昏暗的房間裏一片死寂。
白初夢盯著上空,霧氣凝滯,遲遲沒有反應。
她試探著繼續說。
“那個真正的塗窈非自然消失後,出現了當年那個愚蠢的假塗窈。”
“……後來假塗窈消失了,她又回到了這個世界,天道叔,是不是有這個可能?”
黑霧又沉默了一會兒,“……你懂什麽才是非自然消失嗎?除了我,沒有人再能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從這個世界上剝離。”
沒有人了……
怎麽會沒有人了……
白初夢快速地思索著,突然道:“那祂呢……”
“誰?”
白初夢喉嚨緊張地吞咽著:“……那個真正的天道。”
這話一落,仿佛一把利劍狠狠刺中了黑霧的命脈。
原本平靜的霧氣立刻變得激烈!
“我說過多少次了!祂已經消失了,當年是我親手送祂隕落,祂不再以天道的身份存在,我才能取代祂,你懂嗎!”
十八年前,祂汲取了蔣逢春夫妻所有的氣運和生命,親手看著祂在海麵上消失一點光點都不剩!
“祂絕對不可能存在,你懂嗎!”
白初夢不死心:“可如果祂沒有消失呢,祂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塗窈送走……咳……”
還沒說完,下一秒,白初夢脖子被一股無形的力道死死扣住,驚恐地瞪大眼。
“天……天道叔……”
黑霧遲遲沒反應,隻是一味地加重力道,
白初夢心裏忽然湧起一絲悲哀的快意。
她知道,他聽進去了。
“哈……如果真是這樣……天道叔,你好像被耍了……”
如果那個真正的天道還存在,並且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策劃了一條草灰蛇線的反擊之路。
那就好玩了。
白初夢笑得嘲諷又痛快,艱難地吐出聲音。
“天道叔……我的結局已經注定了,可你的結局……似乎也不太光明。”
黑霧發散的威壓越來越厚重,脖子上裏力道越來越重……
白初夢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聲嗬斥!
“怎麽回事!你在幹什麽?!”
看守人員正好路過,透過窗戶就看到白初夢死死掐著自己的脖子,已經掐到麵色通紅,快要失去意識。
眼看就要窒息,他連忙大喊:
“快來人,嫌疑人想自殺!”
……
“我?”
車上,塗窈呆呆地抬頭:“你是說,最後的百分之十是我嗎?”
“我的氣運?”
“小池,我……我沒有想過這個可能。”
看著她突然變得緊張的深情,胥池立刻放緩了聲音,“……那可以想一想,塗小毛。”
既然塗小毛的生命和這個進度條有關,那必然有特殊的聯係。
塗小毛……或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塗窈茫然地看向頭頂。
就在這時,有幾輛救護車迎麵而來,在他們邊上停下。
很快從看守所裏抬了一個人出來。
塗窈沿著視線看過去,瞬間一愣。
“白初夢?”
話音剛落,有兩個警察像是看到了她,徑直走了過來,神色嚴肅。
“請問是塗小姐嗎?”
“看記錄你剛剛來探望過白初夢,我們有些問題想問你。”
……
半小時後,塗朝夕跟林樾下了車,塗窈半垂著腦袋剛好從門口出來。
車門重重一關,塗窈下意識抬頭,就看到幾步之外,塗朝夕麵無表情的一張臉。
她慢吞吞走近,“……哥。”
“不是去福利院了嗎,為什麽來這兒了。”
喜歡穿成炮灰妹妹,天天生命倒計時請大家收藏:()穿成炮灰妹妹,天天生命倒計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