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否1平寧郡主生次子,取名之爭

字數:5190   加入書籤

A+A-


    致諸位官家們,以下為知否篇閱讀提示:
    本篇原著為借鑒宋明兩朝曆史的架空背景。
    電視劇改編主要為宋朝,但某些製度又不符,比如,宋朝爵位不可世襲,劇裏卻可以,因此本篇曆史部分會與正史有區別。
    本篇主線劇情按電視劇版走,部分未拍出的劇情會參考原著劇情補充。
    主角不知道劇情,不尬黑角色,不陰謀論,全文內容僅供娛樂。
    前期是主角幼年時的一些鋪墊內容,像直接看盛家劇情的可以跳第十一章。
    正文:
    褚白玉那忙活的係統再次露了麵。
    「原任務積分:3000,實際到賬積分:3000,目前累計積分:6900」
    「宿主,你這個世界都沒怎麽用商城嘛。」
    褚白玉團著尾巴打哈欠:“那是法治社會,有什麽好用的,難道造個核彈打外星人嗎?”
    係統語氣更喪了:「你的課題完全沒有進展啊,你不喜歡那些人嗎?」
    「挺喜歡的,都蠻可愛的,情氣也很好吃啊,情氣不就是神交嗎?我知道愛,知道欲的。」
    係統幽幽歎氣道:「算了,下一個世界:知否」
    「隨機抽取任務詞條:發掘兩萬個人的優點」
    「任務積分:3000」
    “嗯?這什麽鬼任務,真的是隨機生成的?”
    係統心虛地假裝自己掉線了,這個嘛,隨機的意思就是操作空間很大。
    多看看人類的優點,擁有一雙擅長發掘真善美的眼睛,說不定他就喜歡上了。
    ……
    慶曆七年1047年),天久不雨,河北大旱。
    官家焦灼難安,下詔責己。
    遷出正殿以示難寢,減用膳食以同民苦,求直言,戒勵百官,罷免輔臣,以應天戒,謝罪於天。
    翌日,齊國公府。
    平寧郡主誕下嫡次子,適時,大宋上下,天降甘霖,萬民喜極而泣。
    齊秉中抱著幼子,凝望雨幕,沉吟許久,驚歎道:“好一場及時雨啊,我們家二郎便叫……齊霖。”
    已經六歲的齊衡撲在郡主床頭,不高興道:
    “母親,怎麽是弟弟,不是說好了給孩兒生妹妹嗎?”
    平寧郡主麵色紅潤,嫵媚絕美,完全不像剛生產完沒幾個時辰的虛弱婦人。
    若不是有坐月子的規矩,她說不定還能跳起來跑馬。
    她沒有直接回答長子的問題,而是嚴厲道:“拉拉扯扯,成何體統。”
    齊衡瞬間安靜了下來,熟練地恭敬跪下,又被父親拉起來。
    齊秉中抱著一個,拉著一個,勸著一個:
    “好了,元若還小,也是高興才著急了,剛才你在裏麵生產,他急得打圈圈。”
    平寧郡主聞言麵色柔和下來,伸手拉起齊衡的手:“元若,母親怎麽教你的?你不記得了嗎?”
    齊衡行了一個禮,便背誦道: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意思是君子在別人麵前舉止應慎重,容態要端莊,不要說錯話和說不該說的話。
    齊國公一聽,輕呼了一聲:“我的天爺呀。”
    “大娘子,元若才六歲,尋常孩子也才剛剛啟蒙,你怎麽就教到禮記上去了,讀些百家姓,千字文也就罷了。”
    平寧郡主瞪了他一眼,伸手把幼子抱了回來,不給他抱,一副生怕他教壞的模樣:
    “你懂什麽,那些個年紀輕輕便唱名東華門的進士才子,人家都是四歲開蒙的,元若已然晚了,若再不努力,如何比得過旁人。”
    平寧郡主要強,因沒有親兄弟撐腰,事事要爭個高低。
    就連孩子也要比,從小將長子管教的極嚴格,齊衡貪嘴多吃一塊酥都要冷臉。
    六歲的小孩子見父親要出言護他,恐家裏不和睦,連忙再次跪下:“元若一定勤勉學習,請母親不要生氣。”
    說完,他連弟弟的模樣都還沒看過,就著急退出去讀書了。
    聽著他們對話的褚白玉打了個哈欠,雞娃的媽,柔弱的爸,乖巧的崽。
    他都能想象到這位哥哥長大後會是什麽模樣了。
    在心理學上,這種“高壓–退縮型”教養模式,孩子會為了滿足父母期待,成績優異,高度自律,禮貌克製。
    但內在會陷入焦慮完美主義,情感壓抑,被迫“長大”的負麵狀態。
    男孩子會變得柔化,會模仿父親的退縮回避,對強勢的女孩子產生依賴又恐懼的心理。
    長大以後,一旦考試失敗,會麵臨崩潰性打擊,用過度努力壓榨自己緩解焦慮,而不是去想解決實際問題。
    “霖哥兒生得真好,瞧這眉心的觀音痣,跟你孕時常看的那幅玉郎乘鶴圖裏的仙童像極了。”
    齊國公誇讚道,忍不住用手指碰了碰孩子幼嫩的臉頰。
    平寧郡主聽了卻蹙眉:“霖哥兒?那豈不是與太常寺少卿家的大郎霖哥兒同名同音了。”
    “他們家一個從五品官的兒子憑什麽衝撞我們家二郎,倒時我喊霖哥兒,還不知回頭的是誰呢。”
    齊秉中有些無奈,怎麽連這都要比啊:
    “大娘子,汴梁上下京官兩千七,子弟何其多,重小名的多了去了,難道還要一個個揪出來數嗎?”
    他退讓道:“不若,大娘子給二郎換個名字吧。”
    平寧郡主輕哼一聲:“憑什麽委屈我們二郎避諱他的名字。”
    齊秉中沒得辦法了,甩手不管,心裏暗戳戳說了聲霸道:“那大娘子重新起個小名就是。”
    褚白玉聽他們為個名字想半天,伸手朝郡主的白玉耳環方向抓了抓。
    平寧郡主偏頭,輕輕搖著剛出生就漂亮得像花苞似的孩子,思緒飄到了房裏那幅玉郎乘鶴圖。
    那繡圖上是一個騎著仙鶴的仙人,手持盛放靈丹妙藥的金壺,身穿羽衣,有仙童持節相伴。
    出自《贈毛仙翁》:
    “天上玉郎騎白鶴,肘後金壺盛妙藥。”
    毛仙翁是傳說裏得道長生的人,常年保持三十多歲的外貌,如二八童子,雪肌黑發,常以丹石為人治病。
    詩裏描述的毛仙翁好似天上玉郎,遊曆凡塵,五侯不入他眼,滿朝將相拜他為師,希望能得到他的丹藥以救生死。
    平寧郡主覺得自己這個孩子很不一般,她懷元若的時候那叫一個不安穩,腰酸背痛容貌衰減。
    可懷二郎的時候,害喜都沒有,甚至臉上的斑也沒了,肌膚愈發光滑水透,身體也愈發強健。
    生產時也十分順利,她還沒怎麽疼,孩子就已經出來了,產後更是精神奕奕。
    她孕長子時憔悴可憐,唯獨這次不一樣,不是神仙保佑是什麽?
    莫不是毛仙翁顯靈了,賜了靈丹妙藥於她腹中?
    否則怎麽郎中太醫都瞧過,說她再無法生育了,她卻又懷了二郎?
    平寧郡主為這些奇異沾沾自喜。
    但她並沒有對別人說起過,自小在皇宮長大的她看慣了下作手段,少不得有人嫉妒,害了二郎。
    “我的二郎如此好相貌,就喚個小名……叫玉郎吧。”
    齊秉中點了點頭,雖然時下大部分人的小名都稱“某哥兒”的,叫玉郎有些格格不入。
    但左不過是個小名,有什麽要緊的。
    藝祖小名叫“香孩兒”,官家已故的次子小名叫“最興來”,包大人小名還叫“三黑”呢。
    玉郎怎麽了,玉郎好!
    關於齊衡六歲就叫他的字“元若”這件事。
    因為我也很奇怪,電視劇裏齊衡中榜文書的截圖上,齊衡是沒有小名小字的,隻有“字元若”。
    而長柏中榜的文書上寫了“小名柏哥兒”,“字則誠”
    但是北宋的孩子取字一般是二十歲及冠的時候。
    但原著裏,女主九歲第一次見齊衡的時候就介紹他字“元若”了,可能是私設了取字不分年齡,直接將字當小名用。
    我就當成元若小時候就是小名,二十歲直接沿用成“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