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梵高的向日葵
字數:3902 加入書籤
其實曾旺財不懂畫,要說國畫水墨山水什麽的,他還能給你叨咕叨咕,說道外國畫,他知道的就少了。
可盡管少,但梵高啊,達芬奇啊,什麽向日葵啊,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啊,這些他還是知道一二的。
現在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就是一幅向日葵,背景是藍色,一個花瓶裏麵插著五朵向日葵。
曾旺財隨口一叫,扭頭又覺得不對,梵高的向日葵給他的印象是金色調調的,但這一幅的色彩要鮮豔的多。
“這不是梵高畫的吧?”曾旺財喃喃道。
“雷先生,您聽我說,這就是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老科勒聞言急眼了,“梵高先生一生創作過多幅《向日葵》,這幅《畫瓶裏麵的五朵向日葵》就是其中之一,是我的祖父從鷹醬偶然得來的......”
原來這幅畫是老科勒家的,而且是他們家這次出的拍品中最值錢的一件。
通過老科勒的介紹,曾旺財這才對梵高有了更多的了解,否則他還得查資料。
梵高是誰不言而喻,他一生創作過一千多幅畫,巨多,而光向日葵就有十幾幅之多。
曾旺財以及世人了解最多的那幅向日葵是十五朵,同樣是在花瓶裏,色調金黃,保存在梵高的老家。
這其中,還有一幅十五朵的向日葵也被人熟知,那就是十年前在霧都拍賣的那幅畫,創下了接近4000萬美刀的記錄。
別說十年前的4000萬美刀,就是現在,就是後世,那也是一大筆錢。
“哎,老子累死累活倒買倒賣,一架無人機連哄帶騙也才買個200萬刀,人家動動手指頭就是4000萬......”鼓搗著手機查資料的曾旺財內心感慨。
不過他轉瞬就釋然了,畫賣的再高也白搭,梵高享受不到。
藝術品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創作者活著的時候,少有值錢的,都是死了才發達。
“不對吧!”曾旺財查到一個資料,提出質疑,“你們家這幅畫不是在45年的時候,被炸毀了嗎?”
這個資料是,如今曾旺財看到的這幅畫,有消息稱是在一腳盆雞手裏收藏,後來老美轟炸給炸了。
“沒有,那是小道消息!”老科勒急了,“這真的是梵高畫的,我的祖父當年在鷹醬那邊的時候買到的,而且,維克多先生的拍賣會,沒有人敢賣假貨。
“我們這幅畫維克多先生,請了專家查驗,結果是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真的,這個我不瞞著先生,但就這個百分之八十也足夠了,很多人有意收藏。”
他生怕曾旺財不買了。
曾旺財分辨不出來真假,不過沒關係,有張秀芝呢。
“買了吧,閨女肯定喜歡。”張秀芝抬頭看著畫作說道。
“得嘞,姑娘喜歡是天!”曾旺財點頭,“科勒,這畫我們要了,不管別人開多少,我都會買下,你們放心。”
成了!
老科勒暗自握拳,心想說不定會比十年前的那幅畫還要高,那樣家族便可以擺脫危機了。
“走吧,看看別的!”
“二位這邊請。”
“咦,青銅器,這是誰家的?”
“這個我知道,艾文特家的藏品,他們家有很多東方寶貝。”
“艾文特?記住了......”
曾旺財要的就是這個,能夠在這兒出現的家族,都有名,記住了名兒就不怕了。
時間一晃而過,曾旺財等人在廳內轉了一圈,曾旺財對所有拍品心中有數。
這裏麵價值最大的會是哪個,還真不好說,不過畫作不多,藝術品也少,最多的還是文物寶貝。
其實論價值,還是咱老祖宗的東西值錢,就拿畫來說,也不是說老外的畫就值錢,咱們在霧都博物館的《女史箴圖》的價值就沒辦法估量,就算是有人開價上億,上十億,都沒人會賣。
曾旺財在這個展廳裏麵,看到的文物越多,內心便越不是滋味。
這都是咱得寶貝,結果成人家的了。
這個展廳裏麵,有幾卷出自一個家族的卷軸引起曾旺財的極大注意。
現在曾旺財夫婦就停在這個玻璃罩外麵,這玩意兒曾旺財還真不認得,像畫又不是畫。
“雷先生對這個感興趣嗎?”老科勒非常盡職的站出來,“這是特雷奧爾曼家收藏的藏品非常難得,這不是畫作,而是來自於東大敦煌藏經洞的經文,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嗯?”
又是我們老祖宗的東西?
曾旺財眉頭一皺,顧不得老科勒在場,拿出來手機直接查。
老科勒看見曾旺財的手機,羨慕道:“雷先生和東大現在還有聯係啊,這種手機隻有東大有,我見過一次,使用非常方便。”
“你喜歡回頭有機會再見麵,送你一台,隻不過你們這邊的基礎設施跟不上。”曾旺財隨口說道。
一部手機而已,遠遠比不上他現在查到的資料。
敦煌藏經洞文物,數量巨大,價值巨大,除了其本身的價值之外,在考古方麵的價值更加大。
而敦煌的文物之中,國內隻存有件左右,腐國卻有多件,高盧雞有6000多件,毛熊那邊有多件。
海外的加起來,比咱們自己有的還要多。
由此可見,那些年對咱們的劫掠多麽的嚴重。
而這其中,最為有名氣的就是腐國的因斯坦和高盧雞的伯希和。
“科勒先生,這些東西的所有者,不會是保羅家吧?”曾旺財問道,保羅就是伯希和的姓。
老伯希和已經於幾十年前死了。
“雷先生猜對了,您是怎麽知道的?”老科勒微微訝異。
“廢話,一個伯希和,一個因斯坦,就數他們倆對敦煌搶的最狠。”曾旺財平靜提醒科勒,“你別忘了,我可是華人。”
“呃......”老科勒尷尬一笑。
曾旺財沒有多說,默默記下來這件事。
正這時,一對白皮中年夫婦或許是看上了這批文物,又或許是看不慣老科勒的做派,互相挽著手走過來。
“嘿科勒,聽說你當起了侍者。”中年男白皮一過來便譏諷道,“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嗎?我們對這批經文很感興趣。”
得,又是找麻煩的。
喜歡四合院:帶著倉庫來到1959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帶著倉庫來到195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