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戰場形勢驟變

字數:6152   加入書籤

A+A-


    這也情有可原,自從李通在去年率領撤回徐州的軍隊時遭到了趙雲及其三千白馬義從的追擊。
    如果不是張遼帶著萬餘騎兵來救援,李通早已喪命於趙雲之手。
    因此,當如今張遼求援時,李通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傾全力出動全部軍隊前來支援張遼,報答曾經的恩情。
    更何況,如果見死不救,在失去張遼麾下的三萬大軍之後,僅靠他手中的兵力,很難堅守住徐州,所以他不得不孤注一擲帶兵赴援,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
    當李通領兵抵達三仙山後,卻發現這裏駐紮著一支陣勢嚴密的精銳。
    這些士兵們旗幟上的“踏白”、“勝捷”表明他們是勝捷軍和踏白營無疑。
    身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李通立即意識到這些士兵是為了阻止他去解救張遼,進而徹底摧毀張遼的那三萬軍隊!
    心生警覺,李通轉身對身後的士兵大聲吼道:
    “各位將士,張遼將軍深陷敵手,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救出他!但我們現在麵前有一股強軍阻攔,如何行動?”
    隨著他的一聲暴喝,身後的兩萬士卒齊聲道:“殺,殺,殺!”
    激發起全軍鬥誌的李通即刻帶領五千精騎準備衝鋒!
    “沒錯!為了拯救張遼將軍和保護徐州,隨我衝殺吧!”李通手舉鋼槍,帶頭殺向敵軍。
    因為楊再興並未在這裏,勝捷軍與踏白營由張先和李成兩位將領負責。
    麵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張、李兩位將領也大喊道:
    “兄弟們,我們的任務是從現在起死守三仙山,直到戰爭勝利結束,必須牢牢守住,絕不退讓一步!做好準備沒有!”
    這些嶽飛帶出的精銳們,無不如同臂膀相連般團結一心,在將領們號召下個個精神振奮。
    “好,這才符合我們嶽家軍的身份!聽我口令,敵軍接近百步距離時,弓箭手上前發射箭矢!盾牌手緊隨其後,長矛手準備好迎擊,務必把他們擋住!”
    隨著一聲令下,一萬五千士兵嚴陣以待。
    當李通帶領他的五千騎兵洶湧而至時,勝捷軍與踏白營立刻射出密集的箭雨,展開激戰。
    隨著箭雨密集落下,五千鐵騎中不少人倒下,這一輪箭矢至少奪去了數百騎兵的生命。
    騎兵們跌  下,毫無防備地被後續的袍澤踩成肉泥!目睹此景,李通猛然厲聲道:
    “加速衝刺,隻要衝到敵軍陣前,他們就不敢再放箭了,隨我殺!”
    李通的聲音激起了部下的勇氣,身後數千鐵騎加快了速度。
    憑借馬匹的速度和衝擊力,足以摧毀前方排列整齊的盾兵與槍兵。
    但最先到達前線的騎士,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敵軍長槍的目標。
    這就是古代戰爭的真實場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難以想象其殘酷性。
    李通這支騎兵迅速接近敵軍陣地。
    張先與李成立刻下令再次射擊,數千箭矢如雨點般落下,又造成了新的傷亡。
    隨著最後一波箭矢射下,最前端的騎兵已經衝向了盾牌陣。
    戰馬攜帶著巨大的慣性狠狠撞上去。
    一瞬間,勝捷軍與踏  持盾的士兵紛紛被撞得盾碎人飛。
    與此同時,槍兵毫不猶豫地刺出長槍,貫穿戰馬身體。
    馬兒哀嚎著,最前方的騎兵瞬間慘遭長槍擊殺。
    戰場上充滿了喊殺聲、戰馬嘶鳴以及士兵的痛苦號叫,這一切給三仙山籠罩了一層肅殺的氛圍。
    眼見無法突破敵人防線,李通心急如焚。
    如果被困在這裏,張遼的部隊麵臨的風險將會增加,更糟糕的是可能會全軍覆沒,徐州也將危在旦夕。
    因此,李通果斷行動,親自帶領幾百親信死士組成鋒線,直搗勝捷軍與踏  !
    勝捷軍統領張先聞訊立刻提刀迎上,二人展開了一場激鬥。
    張先雖有實力,但還是落在下風。
    然而,他深知退路已無選擇,必須拚盡全力堅守崗位,這正是嶽家軍的精神。
    眼看張先陷入困境,踏  首領李成立刻揮刀殺來,並大聲吼道:“張先別慌,李成來了!”
    話音未落,李成手持大刀直接朝李通斬去。
    聽到身邊傳來的呼喊聲及破空的刀風,李通心頭一驚,匆忙躲避。
    亂世英豪對決
    就在這短短一躲之中,張先和李成成功匯合,隨即一同迎戰李通!兩大勇將聯袂出手,頓時令李通漸落下風。
    畢竟在這亂世中,名將多由戰功卓著、幸存下來的英雄締造,那些被史書傳頌的,更是佼佼者中的翹楚。
    然而,三國亂世豈止有二十四個成名武將?無數猛將或成王敗寇,或死於沙場,並非無能,隻是時運不濟。
    嶽飛的踏  與勝捷軍指揮者的勇武堪比李通,此番情形並不令人意外。
    “氣煞我也!”看到自己竟被兩個無名小卒圍堵,李通道怒從心生,爆發全力投入苦戰。
    不久後,盡管勝捷軍和踏  付出巨大代價,損失三千士兵,終於頂住了敵軍騎兵的首輪衝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失去速度的騎兵被重重圍困,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局麵。
    李通當然不止依靠這五千騎兵,其後的一萬五千步兵終於趕來支援。
    隨著援兵加入,李通士氣大振,攻勢愈加猛烈。
    麵對李通大軍的猛攻,雖死傷慘重,踏  和勝捷軍依然堅守陣地,死守不讓一步,隻為了阻止對方穿過三仙山,從而為主公立下大功,奪取徐州!
    這場戰鬥遠不隻是尋常攻防戰。
    隻要他們守住三仙山,自家主公就有機會一舉拿下徐州。
    若真的能夠取得徐州,即便全軍覆沒,也在所不惜。
    血戰半個時辰,雙方均死傷嚴重。
    勝捷軍與踏  傷亡逾五千人,而李通兩萬部隊中,算上騎兵的損失居然超過了六千!
    正當勝捷軍和踏  力盡難支之時,異象陡然出現——遠處傳來雷鳴般的馬蹄聲。
    聞聲便可知,來的騎兵至少萬人,甚至更多。
    當李通抬頭眺望遠處的旗幟,臉se驟變。
    那是“楊”、“羅”、“戚”字的大旗,不是張遼的部隊,而是……
    見到這一幕,背嵬軍戰士士氣倍增。
    張先和李成亦厲聲喝道:“兄弟們,楊再興將軍帶著背嵬軍來馳援了,今日我們定能取勝,務必要纏住敵人!絕不能讓他們逃了!”
    一時之間,所有士兵手持兵器死死咬住曹軍,不讓其脫身。
    此時的李通心中早有撤退之意。
    既然楊、羅、戚字大旗現,意味著張遼已陷入險境,留在外作戰無疑是自投羅網。
    但由於戚繼光等部趕來的及時增援,讓踏  和勝捷軍鬥誌倍增,難以脫困。
    在援軍抵達之際,李通萬餘兵馬幾乎無處遁形。
    原本優勢的騎兵已被完全糾纏,失去機動性的騎兵團隻能被步卒肆意圍殺,毫無反手之力。
    不用說,楊再興、羅成和戚繼光的軍隊已經殺到眼前。
    粗略一看,便知這些兵馬的數量至少也有兩萬。
    若是讓這些敵軍徹底纏住自己,李通手下的萬餘兵馬恐怕遲早會全軍覆沒。
    這時,他才反應過來:為何三仙山本來已有兵力駐紮,但張遼的偵查兵仍然能輕易抵達廣陵?這顯然早已被對方算計了!
    可以想象,在見到張遼領著三萬兵馬出發之時,這一計謀就已在醞釀中,並特意引他出兵。
    其目的是為了讓這兩萬兵馬在這片土地上灰飛煙滅。
    如此一來,如果真的兩萬人全軍覆滅,徐州的剩餘防禦力將岌岌可危,僅剩下兩千騎兵和五千士兵以及陳登一人,如何守得住徐州五郡?
    想到這裏,李通心中越發沉重,甚至有些心如死灰。
    隨即,羅成與楊再興率領騎兵直撲李通的大軍,直接闖入陣中。
    盡管這裏是三仙山,但戰場開闊,足以供騎兵衝鋒。
    因此,當楊再興帶著他的五千背嵬軍殺入時,獨自持槍衝入李通陣內,連續不斷的刺擊令敵軍聞風喪膽。
    馬匹嘶鳴中,楊再興宛如無人之境。
    這樣的勇猛使得五千背嵬軍鬥誌大增。
    畢竟,他們都是袍澤之士,眼見自己的兄弟慘重犧牲卻堅持不退。
    於是每個背嵬軍戰士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了大範圍的殺戮,他們要為兄弟們  。
    而當勝捷軍與踏在羅成回援之後,也在張先和李成的帶領下奮勇殺出。
    頓時,戰場形勢驟變。
    羅成手持五鉤神飛槍,率三千玄甲軍投入戰鬥,使得無數曹軍將士慌亂逃竄。
    由於被徹底困住且被騎兵衝殺,戰場上局勢迅速倒向對方一方。
    此時自然會有怕死之人朝著廣陵方向潰散。
    一旦有一個開始潰逃,其他人也會跟著逃跑,最終導致大軍的崩潰。
    若非先前那般堅定抵抗,戰局也不會這麽快潰敗;然而麵對敵軍騎兵還敢逃跑,則是置自己的性命於不顧。
    雖然因為曹軍人數多,可能會有一些人逃脫,但畢竟人怎麽可能跑得過戰馬呢?
    看到敵人開始潰逃,戚繼光立刻命令道:
    “楊將軍、羅將軍,請你們帶領一百人一組去四處收集投降的曹軍俘虜,盡可能多地俘獲!”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