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結束了嗎
字數:6623 加入書籤
有人負責登記戰功,有人搬屍積成小山。
匈奴盟軍見此情景不敢上前,隻在遠處觀望。
夜深時,屍體堆成的山似狼煙升起,灰燼如雪飄落於梅薺縣城上空,象征著匈奴的衰敗。
此次戰役斬首逾十六萬。
大火照亮天空,久久不滅。
段授確信,隻要驃騎將軍不死,南匈奴不敢再反叛大漢。
黎明時分,軍隊結束清理工作,向北走十裏紮營以避開暑熱。
帳中,段授記錄了戰爭前後詳情及損失情況,並表示將帶領大軍北上,詢問是否要停留在善無並與周慎協同包抄鮮卑主力進行圍殲。
兩日後。
平城關的帥帳內,劉沐拿著軍事報告,各級將領在屏息凝神地聽著。
“宗遠,你擬定詔書。”
“授予護衛隊長王戎‘安遠侯’稱號,封食邑三百戶,並升任為介士校尉;封牛行為期思亭侯;段授戰功卓著,帶領大軍剿敵十六萬,封為杞鄉侯。”
“通知段授留下護送商隊,其他軍士急返平城關。”
“將戰報複製後發送至並州各個地區,捷報由督尉上報洛陽。”
初步擬定了封侯獎勵,
具體晉級仍需詳細統計。
這一役雙方生死相搏,尤其是段威營與匈奴盟軍損失慘重,合計陣亡近九千人,傷亡人數達三萬餘。
龍驤、護商、以及周慎三營受損較小,
看起來像是更大的勝利果實。
眾將領聽得屏住呼吸,
心中渴望再次出征,建功立業。
“封侯啊……”華雄羨慕不已。
張楊、呂布、宗遠等人又何嚐不是。
此刻的他們都想立即攻入邊關,砍下魁頭的人頭。
“宗遠?”
良久未聞回應的劉沐呼喚道。
“驃騎將軍。”
宗遠顫抖著手研墨,問:“將軍,除魁頭外還有什麽敵人能獲封侯?我要拚命殺一個。”
“驃騎將軍!”
“附議!” 華雄、張楊和呂布也紛紛應和。
“文遠,你的隊伍已經封了一位中郎將和定遠侯校尉,你不加官進爵的話,很難讓人服氣吧。”趙雲打趣張遼說。
“嗯?” 張遼蹙眉思考。
他後悔當初在蕭關沒抓住那次立功的機會……
若早知今天的情景,他一定竭盡全力獲得封侯。
“驃騎將軍。”最終張遼咬牙說道,
眾人皆心知肚明——為了爭奪這份榮寵他們勢在必行全力以赴,開啟對北部的征服之戰。
“不用急。”
劉沐繼續寫道:“魁頭,步度根,扶羅韓都可被賜封為亭侯;而軻比能,彌嘉也可被授予同樣的封爵。至於素利、弭加等東部大人則給予關內侯地位。”
將領們都眼熱起來,吞了吞口水。
“末將若是能夠擒斬兩位敵首,能否成為鄉侯?”呂布迫切問道。
“當然。”
“隻要你辦得到。”
竹筒裏密封著寫好的文書和朱砂紅泥的印記。“末將在前開路!”
呂布無奈地看著趙雲。
“文遠將軍。” 趙雲點頭表示明白他的怨念:
不僅是為了幹棗的事情,
更在於每日學習技藝的機會。
劉沐交托竹簡和玉符,囑咐史阿送抵皇宮,“另派人到陳國轉告父王,
改寫版本:
這場聚集行動的目的明確,主要目的是為了控製田姓家族的財富並防止他們繼續擾亂後方穩定。隻要此戰能夠勝利,他們可能麵臨禁官或入獄的命運,但不會有更重的刑罰。
“你每天到這裏來做什麽?”
規劃營帳布置的同時,鄭勇帶著疑惑的目光看向林濤。
“子遠。”
“某隻是想看清世人的真心。”
林濤沉默了一會兒,隨後失望地搖了搖頭:“某希望看到這些人能否知錯,心中是否有悔恨之意。可惜直到現在,見到的仍是高傲的態度和自認為能安然離開的幻想。”
“背後之人恐怕非常勢力龐大。”
鄭勇按刀轉身,瞥了角落中的陳毅一眼。
“田家啊,”
“這可是連續四代有三朝宰相的大族。”
“而且可能不止是他們一家。”
鄭勇與林濤並肩離開,輕聲歎息:“州府淪陷對田家又有什麽好處?不過是爭權奪利的結果。”
權力鬥爭確實複雜且殘酷。在強大的權力麵前,即便是同僚也能成為敵人。
美郡之戰震驚整個國家。捷報傳至京城,百姓們歡呼雀躍,城內一片沸騰,大家激動萬分慶祝勝利的消息。
南閣玄武殿上,皇帝李宏親自撰寫封爵書,決定嘉獎此次戰役有功之人。“朕早料到他在並州會有所動作,卻沒想到能徹底擊潰叛軍。然而此時並非大肆慶祝之時。”
李宏放下玉璽,平靜地說:“聖人雲,長壽而不死便是賊。如果我沒記錯,操弄之人是袁基,袁隗去了哪裏?他打算給董卓留下遺言嗎?”內侍張福恭敬回複,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惶恐不安。
隨著命令傳出,並州將經曆更大的變局,汝南田氏必須為他們的行動付出代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113章 董卓、袁隗與汝南田氏的困境
“頒布詔書天下周知。”
站在廊檻邊,遙望並州方向,李弘感慨良多。
回首往事,在年少意氣時遭受的一係列打擊,讓其深深明白,即使身為天子也會受製於士族的利益。為了帝國未來的光明,為了實現理想,他不會退縮也不會後悔。
河東太守府內,來訪的袁嵬麵帶憂容,神情嚴肅。
“學生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坐在下方的董明心中雖怒卻隻能忍氣吞聲。他是袁氏門下的學子,一生注定貼上了這個大族標簽,自然不能表現出敵對的姿態。
“這年輕人真狠啊!”十幾萬性命就這樣消逝……
袁嵬飲盡茶盞裏的水,稍感釋懷。“咳。”
董明不作聲。他清楚形勢,絕不願意追隨老者的垂死掙紮,斷送自己前途。他選擇了保持沉默,不做任何回應。
“華將軍與段將軍難道不是真的作戰嗎?”袁巍的聲音充滿了憤怒。
董明凝視北疆方向,“麵對驃騎親征,每個士兵都會盡忠職守,無論是否情願。先生應該明白這是必然。”
“那麽明白又能如何?”
董明歎了口氣,“您即便能力超凡也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想要借助河東軍阻止驃騎大軍是不可能的。”
“是啊……確實辦不到。”
兩位當事人各懷心思,一個深知局勢不可逆轉,一個仍在努力尋求生機。然而,並非任何人可以違背民意與大勢,在此時代下,每個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如果有一天,飛鷹將軍下令讓他的軍隊攻破黃河防線,衝擊京都,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追隨他奮勇殺敵,某的頭顱會成為他們封侯的資本。”
呂布未作遲疑,斷然拒絕。
為了一座關卡調動軍隊來對抗飛鷹將軍?
袁公真敢想,這不僅是求自保,更是想要拉著他一起去死。
“哼。”
袁公苦笑道:“一個身披甲胄、執掌兵權不過三年的年輕人,竟讓你們如此敬服,連你這個董中郎也將自己置於他麾下為他奔波?”
“袁公。”
“次陽老先生。”
呂布麵帶惱怒,喝道:“普天下的讀書人都不會拒絕袁氏的征召,這源自你們多年來的權力積累;對士兵而言,飛鷹將軍就如同袁氏在士人中的地位一樣;不對,應該說你們袁氏才像飛鷹將軍。希望你不要太自負。”
“好了。”
“你不答應也罷了。”
袁公走到門前遠眺並州大地,沉重說道:“從最近捷報看,並州必然已被清肅,我懷疑這位劉將要對付整個並州的地方豪族。若是他班師回朝之後,有誰能抵擋得住他?”
“自行了斷吧。”
呂布思索許久後開口。
他清楚劉軍的殘忍性,“必戮”並非空話,而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恰如當年六部外戚犯叛,全家被斬首以示威懲處。
所以僅十六萬無辜之人在那次戰役中喪命,隻是開始。無人知曉城外還會有多少人流血喪命。
“董中郎。”
“袁家送你一陣風暴,”
袁公眼中充滿了決然,說道:“若你殺了某並梟首送往京都,就說是為了伏擊回朝的劉將軍而謀反失敗。這樣你既沒有背叛朝廷也沒有背離飛鷹將軍,此事便以我的性命告終。”
“怕是還不夠。”
外麵突然傳來李儒的聲音。
呂布心中一驚,忙問:“文儒,莫不是並州已有消息了?”
“正是。”
李儒進門後恭敬地說:“九郡封鎖已經解除,但超過八成士族家族財產被沒收,家人則被帶走至平城,若有抗爭的則由大軍徹底平亂,所有武器都被沒收或銷毀”。
“那祈縣王家是否平安?”袁公正言問道,顯然非常震驚與不安。
李儒搖頭表示否。“第一的是上黨馮陳一家,第二便是祈縣的王氏”。
“結束了。”
“一切真的終結。”
袁公子虛脫般倒在椅子上。
他最可怕的預想應驗——劉將軍確實對並州的所有地方豪族下手。那麽即使像袁氏這樣四世顯赫之家又有何不同,這場戰事一旦完結,必將淪為囚徒或者被誅殺。
“結束了嗎?”
呂布的神情也有些黯然。回想過去,在涼州初露頭角時被袁氏推薦為武衛將領的經曆。而今大樹將傾,受過幫助的人也會遭受波及。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