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

字數:5973   加入書籤

A+A-


    君賢的徒弟們在修行《黃經》的道路上遭遇了諸多棘手的難題,這些難題如同重重荊棘,阻礙著他們在修行之途上的前行步伐。
    首先,《黃經》本身博大精深,其蘊含的修行法門和哲理深邃晦澀,對於徒弟們來說,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障礙。經文裏的許多術語和概念抽象難懂,如關於人體氣脈運行與天地靈氣交融的描述,涉及到複雜的能量轉化和循環原理,超出了他們日常的認知範圍。盡管君賢反複講解,但他們依然難以把握其中的精髓要義,往往一知半解,無法將這些理論精準地運用到實際修行中,導致修煉時不得要領,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其次,在功法的修煉實踐上,徒弟們麵臨著重重困難。例如,《黃經》中記載的一種通過特殊呼吸法引導靈氣入體、進而打通經脈的法門,要求修煉者具備極高的專注力和精準的氣息控製能力。然而,徒弟們在修煉時,常常會被雜念幹擾,呼吸節奏紊亂,使得靈氣無法順暢地在經脈中運行,不僅難以打通經脈,還會因為氣息逆行而導致身體不適,出現胸悶、氣短甚至氣血翻騰等症狀,嚴重影響了修煉的進度和效果。
    再者,修行需要平和穩定的心境作為基礎,但徒弟們身處紛擾的世間,難以擺脫世俗雜念的羈絆。他們牽掛著家中的親人和過往的恩怨情仇,這些塵世的紛擾時刻在心頭縈繞,使他們在修煉時無法做到心無旁騖。即使身處天神廟這方清幽之地,內心的雜念依然如影隨形,難以真正進入深度的冥想和修煉狀態,從而阻礙了他們與天地靈氣的溝通和交融,無法體悟到《黃經》中所描述的更高層次的境界。
    另外,隨著修行的深入,對身體的素質和天賦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徒弟在身體素質方麵存在先天的不足,經脈較為狹窄脆弱,難以承受修煉過程中強大能量的衝擊和滋養。在嚐試突破一些關鍵的修行關卡時,身體會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出現各種狀況,如疲勞過度、體力透支、甚至受傷吐血等,這使得他們的修行之路更加艱難險阻,難以跟上修行的節奏和要求。
    而且,《黃經》中所倡導的修行與品德修養緊密相連,要求修行者秉持仁愛、善良、寬容等品德。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徒弟們難免會遇到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有時難以克製自己的情緒和私欲,做出違背品德修養的行為。這不僅違背了《黃經》的修行準則,還會導致自身修行的反噬,使得修煉過程中出現心境不穩、靈氣紊亂等問題,進一步加大了他們修行的難度,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君賢的徒弟們在修煉時深受雜念幹擾、呼吸節奏紊亂之苦,為解決這兩難題,他們從多個方麵進行了努力和嚐試,運用了各種方法和技巧,每一種都飽含著他們對修行的執著與追求。
    環境營造法
    部分徒弟選擇改變修煉環境,以減少外界幹擾因素。他們深知天神廟雖清幽,但仍難隔絕塵世氣息,於是尋覓更為靜謐之地。有的徒弟深入山林,在那茂密的古樹林中,尋得一處隱蔽的山洞。山洞內靜謐陰暗,唯有洞口透入幾縷柔和的光線,照亮洞中的一方小天地。他們在洞內鋪上幹燥的茅草,安置簡單的蒲團,作為修煉之所。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枝葉繁茂,仿佛天然的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喧囂。山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宛如自然的樂章,助其寧心安神。在此處修煉,沒有了天神廟偶爾傳來的人聲嘈雜,也沒有了塵世的紛擾,徒弟們能夠更加專注於自身的呼吸與心境的修煉,雜念也隨之減少。
    還有些徒弟選擇在溪邊修煉。潺潺的流水聲清脆悅耳,如靈動的音符,流淌在靜謐的山林間。他們靜坐在溪邊的大石頭上,感受著溪水帶來的清涼氣息。水麵波光粼粼,倒映著岸邊的綠樹青山,仿佛一幅天然的畫卷。徒弟們凝視著水麵,讓自己的思緒隨著流水緩緩飄蕩,逐漸進入一種空靈的狀態。在這寧靜而優美的環境中,外界的雜念難以侵入,內心的浮躁也漸漸平息,修煉得以更加順利地進行。
    身心調節法
    許多徒弟意識到,調節身心狀態是克服雜念的關鍵。他們開始學習各種呼吸調節之法,如“龜息法”。修煉時,徒弟們放慢呼吸節奏,想象自己如同一隻冬眠的烏龜,呼吸深沉而緩慢。先緩緩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脹,猶如吸納了天地間的靈氣;然後再緩緩呼氣,將體內的濁氣全部排出,感受身體的輕盈與放鬆。通過這種方式,他們逐漸排除心中的雜念,使心境變得更加平靜和專注。
    在身體調節方麵,他們嚐試通過瑜伽般的體式來放鬆身體肌肉,緩解身體的緊張感。例如,“蓮花坐”能幫助他們穩定身體重心,挺直脊背,使氣息在體內更加順暢地運行。同時,配合輕柔的伸展動作,拉伸經絡,促進氣血循環,讓身體進入一種舒適而放鬆的狀態。當身體放鬆下來,心靈也更容易平靜,雜念便難以滋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意念專注法
    一些徒弟采用意念專注的方法來對抗雜念。他們在修煉時,選擇一個單一的目標作為意念的焦點,如燭光。在昏暗的靜室中,點燃一支蠟燭,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跳躍的火焰上。觀察火焰的形狀、顏色和舞動的姿態,讓自己的思緒完全沉浸其中。當雜念出現時,他們便立刻將注意力拉回到火焰上,通過這種反複的訓練,逐漸增強自己的專注力,使雜念無法輕易占據心頭。
    還有的徒弟選擇專注於自身的心跳聲。在安靜的環境中,閉上眼睛,靜下心來聆聽心髒有節奏的跳動。感受每一次心跳帶來的生命律動,將意識與心跳融為一體。隨著對心跳聲的專注,外界的幹擾逐漸被屏蔽,內心也變得更加平靜和安定,從而能夠更加專注地進行修煉,減少雜念的幹擾。
    品德修養法
    君賢的徒弟們深知《黃經》中品德修養與修行的緊密聯係,於是從品德修養入手來解決雜念問題。他們積極踐行仁愛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關心他人,幫助寺廟中的師兄師弟解決生活和修行上的困難。當看到他人因自己的幫助而麵露笑容、有所收獲時,內心會湧起一股溫暖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有助於消除內心的自私和狹隘,讓心境更加開闊和平和。
    在麵對矛盾和衝突時,他們努力克製自己的情緒,秉持寬容和善良的態度。例如,當與其他徒弟發生意見分歧時,他們不再急於爭辯,而是先冷靜下來,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立場和觀點。通過這種方式,避免了因情緒激動而產生的雜念,保持了內心的平靜和穩定,為修煉創造了良好的心境條件。
    接著就是呼吸法,呼吸調節對於修行的重要性,因而采用了多種方法來進行呼吸的修煉與調節,每一種方法都蘊含著深刻的修行智慧與技巧,旨在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修行狀態,提升自身的修為境界。
    自然吐納法:徒弟們首先學習的是基礎的自然吐納法,他們會選擇在清晨時分,前往天神廟後的山林中進行修煉。此時,山林中空氣清新,富含自然靈氣。徒弟們身著寬鬆的道袍,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身姿挺拔而放鬆,雙目微閉,開始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他們緩緩地用鼻子吸氣,想象著將山林間的清新空氣與自然靈氣一同吸入體內,氣息沿著鼻腔、喉嚨,緩緩下沉至腹部,感受腹部隨著吸氣逐漸隆起,如同吸納了天地間的生機與能量。然後,再用嘴巴輕輕地呼氣,將體內的濁氣緩緩排出,感受身體的放鬆與輕盈,仿佛將所有的疲憊與雜念都隨之排出體外。如此反複,呼吸平穩而自然,逐漸排除心中的雜念,使心境變得更加平靜和專注,為後續的修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腹式呼吸法:在掌握了自然吐納法後,徒弟們進一步修煉腹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要求他們在吸氣時,最大限度地讓腹部向外擴張,不僅僅是腹部的前側,還包括兩側和後側,仿佛整個腹部都在膨脹,如同一個充滿氣的皮球,以充分吸入更多的空氣和能量;呼氣時,則收縮腹部,將腹部向內凹陷,盡量將體內的濁氣全部排出,感受腹部與脊柱的貼近。通過這種腹部的大幅度起伏運動,能夠更有效地按摩內髒器官,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身體的活力和柔韌性。在修煉過程中,徒弟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感受氣息在腹部的流動,逐漸增強對呼吸的控製能力,使呼吸更加深沉、悠長,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注力和定力,更好地引導體內的能量運行,助力修行的深入。
    逆腹式呼吸法:隨著修行的進階,部分徒弟開始嚐試逆腹式呼吸法。與腹式呼吸法相反,逆腹式呼吸在吸氣時,腹部微微收縮,氣息下沉至腹部,感覺腹部像是被一股力量向內擠壓;呼氣時,腹部則向外擴張,仿佛有一股能量從腹部向外釋放。這種呼吸方式更為精細和微妙,需要徒弟們具備較強的呼吸控製能力和專注力。通過逆腹式呼吸的練習,徒弟們能夠進一步調動體內的能量,使其更加集中和凝練,增強對身體內部氣脈的感知和引導能力,為修煉更高深的功法做好準備。在修煉時,他們會全神貫注地感受氣息在體內的逆行與流動,體會每一次呼吸帶來的身體和能量的變化,逐漸熟練掌握這種獨特的呼吸技巧,以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數息法: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雜念幹擾,徒弟們還會結合數息法進行呼吸調節。在采用上述任何一種呼吸方法的同時,他們會在心中默默地數數。從一數到十,然後再重新開始,周而複始。如果在數數過程中雜念出現,導致忘記了數數的順序或者數錯了數字,徒弟們便會意識到自己的心神已經分散,這時他們會輕輕地將雜念放下,重新從一開始數起,將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呼吸上。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和定力,使呼吸調節更加穩定和深入,讓心境更加平靜和安寧,從而更好地進入修行的狀態,隨著問題的解決,修煉到一定境界依舊還是卡在某一處寸功未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天神廟的一處幽靜庭院中,君賢與幾位資深的修行者圍坐於石桌旁,神色凝重地探討著他們在修行《黃經》時所遭遇的毫無進展的困境。
    君賢首先打破了沉默,他麵容略顯憔悴,眼中卻透著堅定:“諸位,自我得到天神親傳《黃經》以來,已過去百餘年,往昔修行雖有所得,但如今卻似陷入了泥沼,無論如何努力,皆難以突破當下境界,實在令人困惑不已。”
    一位白發蒼蒼的修行者微微點頭,長歎一聲道:“君賢所言極是,我等亦是如此。依《黃經》所示之法修煉,初時還覺體內靈氣有所增長,對天地之理也似有感悟,可近些時日,卻感覺仿佛觸碰到了一層無形之壁,無論怎樣用功,皆無法再進一步,莫非是我等對《黃經》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另一位中年模樣的修行者皺著眉頭,手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我曾反複研讀《黃經》,其中所述的修行法門深奧精妙,每一字每一句皆蘊含著天地玄機。但我總覺得,或許是我等在實踐這些法門時,未能真正與自身的情況相結合。就如那吸納天地靈氣之法,雖知其要領,但自身的經脈似乎難以承受更多的靈氣,每一次嚐試突破,皆會引發體內氣息的紊亂,這是否是因為我們的根基還不夠穩固?”
    君賢聽後,輕輕搖頭,說道:“根基之說雖有道理,但我等修行多年,在《人字功法》上也頗有造詣,以此為基來研習《黃經》,按理說不應如此艱難。我也曾思索,是否是我們在心境的修煉上還未達到《黃經》所要求的境界?《黃經》開篇便強調天人合一,心若不靜,如何能與天地相融,進而領悟其中更高深的奧義?”
    眾人聞言,陷入了短暫的沉思。許久之後,一位身著灰色長袍的修行者緩緩開口:“君賢所言不無道理。我在修煉時,常常會被塵世的雜念所擾,難以做到心無旁騖。盡管身處這清幽的天神廟中,可往昔的恩怨情仇、世間的紛擾變幻,總會不自覺地浮現於心頭,使我在修煉關鍵之時分心,導致靈氣渙散,功虧一簣。”
    “那依你之見,當如何解決這心境的問題?”有人問道。
    灰袍修行者答道:“我想,我們需更加注重日常的心境修煉,不僅在修煉之時要排除雜念,在平日裏也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為外物所動,不為情欲所困。或許可以通過更多的冥想、靜思之法,來錘煉我們的心境,使其更加堅定、純淨,如此方能更好地契合《黃經》的修行要求。”
    君賢微微點頭,表示讚同:“心境的修煉固然重要,但我覺得我們也不能忽視功法本身的細節。《黃經》中的每一個修行步驟皆環環相扣,或許我們在某些細微之處的疏忽,便導致了整體的停滯。比如那呼吸吐納之法,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精妙的節奏和力度變化,我們是否真的已經掌握得精準無誤?”
    於是,眾人開始就《黃經》中的一些具體功法細節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他們逐字逐句地分析經文,回憶自己在修煉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每一種感受,試圖從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經過一番熱烈而深入的探討,依然未能立刻找到解決修行停滯問題的有效方法。
    喜歡哎!天道推著你發展請大家收藏:()哎!天道推著你發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