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摘桃子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輕撫著案幾的邊緣,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宮牆,直視那遙遠的邊疆之地,
    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幽州軍,那支鐵騎,莫非正是李藝羅藝被李淵賜姓李)麾下的勁旅,雄踞一方,威震四海?”
    李君羨聞言,躬身一禮,言辭間透露出幾分謹慎與深思:“陛下所言極是,幽州軍確是昔日幽州王的榮耀之師。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近日來,幽州城內風雲變幻,微臣心中亦有一惑。
    幽州王及其王府上下,已數日未聞其音訊,仿佛一夜之間,從世人眼中悄然隱去。
    而此刻,統率幽州軍的,已然換作了薛萬徹將軍,其英勇善戰,不輸前人,但此中變故,實乃耐人尋味。”
    李世民聞言,眉宇間輕輕蹙起,似乎在細細咀嚼著這番話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轉折,
    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局勢的敏銳洞察,也透露出對舊日英雄與今朝新將交替的感慨。
    “薛萬徹啊……”他輕聲呢喃,仿佛是在回憶,又似在審視,這個名字背後,是另一段傳奇的開始,還是一段未知旅程的序章?
    “如此說來,幽州之地,正醞釀著一場無聲的風暴,朕為天下之主,竟不知此事?”
    李君羨聽完此語,冷汗從鬢邊流下,當即跪下道:“陛下恕罪,臣馬上安排人員查探。”
    李世民擺了擺手道:“好,君羨,朕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速去安排,朕,在此靜候佳音。”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諸臣各異的神色,氣氛凝重而微妙。
    長孫無忌,這位曆經風霜的肱股之臣,緩緩步出隊列,其聲沉穩,如古鍾悠揚,穿透了殿內每一寸空間:
    “陛下心中,莫非是疑慮幽州王尚握有一支隱秘之師,此番突厥之禍驟然平息,其背後或有他手筆?”
    李世民聞言,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重重宮牆,直視那遙遠的邊疆。
    他沉吟片刻,字句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細思之下,此情此景,唯有此解方能合理解釋一切謎團。”
    言罷,殿內更添幾分壓抑,眾人皆感皇權之下,智謀與猜忌交織的複雜棋局,正悄然鋪展。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每位大臣心中都翻湧著各自的波瀾,卻無人敢於輕易言破這無聲的較量。
    此刻,杜如晦挺身而出,其聲沉穩而堅定,宛若古鬆立於風中,不搖不晃:
    “陛下,此事頗有蹊蹺,細觀前日所獲之情報,幽州王與突厥之間,似有千絲萬縷之聯係,親近之意溢於言表。
    何以一夜之間,竟會對其痛下殺手,且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再者,論及幽州王此人,素來好大喜功,若真有此等滅族之功績加身,
    隻怕早已是四海皆知,傳遍天下每一個角落,何至於如今這般悄無聲息?此事極為蹊蹺!”
    此時,程咬金那標誌性的洪亮嗓音猶如雷鳴般響起,穿透了周遭的凝重氛圍:
    “嘿,我說諸位啊,你們這心裏頭轉悠的都是些什麽彎彎繞繞?
    我老程真是看不明白了。你們這些個讀書人,凡事都要刨根問底,累不累啊?
    依我看,這事兒,明擺著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嘛!
    突厥那些個豺狼虎豹,如今一個個都死了,這不是咱們大唐之福,百姓之幸嗎?
    咱們啊,目標一致,心往一處使,都是盼著大唐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何必為了些細枝末節,自個兒先絆住了腳?
    真是的,放寬心,往前看,咱們的路還長著呢!”
    秦瓊聽了此語輕拍身旁之人,語帶責備又不失兄長般的嚴厲:
    “程兄弟,你這憨直性子,我們是在糾結突厥是死是活嗎?
    眼下的重中之重,乃是探明何人竟能悄無聲息地斬殺這群突厥悍將,
    更駭人的是,我大唐疆域之內,竟潛藏著一支規模龐大的未知軍隊,人數多達十餘萬!
    這如同暗流湧動,對朝堂安穩乃至國家安寧構成了何等巨大的隱患!
    你我身為臣子,理當慎言慎行,莫讓一時口快,亂了方寸。”
    言罷,他轉身麵向李世民,躬身行禮,語氣中滿是誠懇與敬意:
    “陛下,微臣鬥膽,為程咬金之無心之語向陛下請罪。
    他性情直率,雖言辭欠妥,卻也是心係社稷,望陛下寬宏大量,莫與他計較。”
    李世民輕輕一揮衣袖,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言道:“無妨,朕豈是那般輕易動怒之人?
    他言之有理,眾卿圍坐此間,唇槍舌劍,卻也未能決出個萬全之策,
    倒不如暫且擱置,讓百騎司的勇士們先行探秘,或能有所斬獲。”
    言畢,他目光深邃,似已洞察世事。
    杜如晦見狀,眼中閃過一抹精光,適時進言道:“陛下聖明,但此實為天賜良機!
    突厥之患久矣,今既無人敢當全殲之功,何不由我等挺身而出,攬此偉業於身?
    時下,天下民心浮動,正需一樁振奮人心之壯舉,以彰顯我大唐之威,朝廷之能,方能安定四方,重振民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字字句句皆透露出對國家的拳拳之心與深沉的智謀。
    李世民聞言,眸中閃過一抹讚許之色,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量:
    杜卿所言極是,於國於民,此皆為上策。
    於是,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善哉!朕意已決,便采納杜卿之良策,昭告四海,使天下皆知。
    昔日我大唐,突遭突厥狼騎之猝襲,一時之間,籌備未周,然國威不容輕辱,民心不可稍懈。
    今我三軍將士,同仇敵愾,誓以鐵血扞衛疆土,不讓寸土於異族之手。
    趁突厥蠻夷尚未遁出我華夏疆域,我軍將士已如天兵降臨,於幽州之地布下天羅地網,
    將此等侵擾之敵,盡數剿滅於我大唐疆土之上,令其永無再犯之日!
    此戰不僅雪我大唐之恥,更是我華夏萬民之幸,福澤廣被,國運昌隆,
    實乃天佑大唐,萬民同慶之盛事也!"
    此言甫畢,大殿之內,群臣皆斂容躬身,膝行而前,齊刷刷地跪倒在地,聲音洪亮,震徹雲霄:
    “吾皇萬歲,聖明無疆!”每一個字都蘊含著對皇上的無限敬仰與忠誠。
    隨後,一陣衣袂輕拂之聲交織成曲,眾臣緩緩起身,步伐中帶著幾分莊重與敬畏,
    逐一退出了東宮,隻留下那回蕩不絕的頌揚聲,在空曠的殿堂內緩緩消散,
    仿佛是對帝王英明決策的永恒銘記。
    喜歡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