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殿前爭議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那官員聞聽李夜擲地有聲的質問,麵上閃過一絲意外,
    心中暗忖:此人竟是如此直截了當,不畏權勢,倒像是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愣小子。
    不過,轉念一想,這等愣頭青,往往更易掌控。
    他遂即調整神色,緩緩轉身,正色道:“本官身為禦史,職責所在,便是監察四方,
    凡有悖綱常、不合禮法之事,皆需秉筆直書,上呈聖聽,以正朝綱,清世間濁氣。”
    言罷,其語氣中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凜然正氣。
    李夜聞言,輕輕拍掌,麵上泛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道:
    “嗬,原來竟是禦史大人駕臨,聞名不如見麵,禦史之職,似乎專長於抨擊時弊,餘者皆不在話下。
    想我等浴血奮戰,護我國土安寧之時,禦史大人身處何方?
    又待我輩滿腔熱血,誓死效忠君王、匡扶社稷之際,大人的身影又隱匿於朝堂的哪個角落?
    今日,乃李某初踏金鑾,尚屬新麵孔,未曾想竟能得禦史大人如此‘青睞’,
    一日內兩度成為狀告之對象,且所加之罪,重如泰山。
    李某不禁要問,禦史大人可曾深思,若陛下信您所言,李某又將落得何等下場?”
    那位大人聞言,嘴角微撇,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輕哼,語調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世間萬物,皆循規蹈矩,方得井然有序。
    更何況,此乃莊重之地,規矩二字尤為重要。
    你今日之舉,已逾越界限,自當承擔相應後果。
    依我之見,輕則削去你軍中之職,重則打入幽暗牢房,
    以儆效尤,方顯規矩之森嚴,法度之不可違。”
    話語間,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讓在場之人皆感一股不寒而栗的威嚴之氣。
    李夜聞言,眸光驟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夾雜著不容忽視的鋒利與決絕:
    “嗬,僅憑你輕飄飄的一句話,便欲剝奪我浴血沙場、九死一生換來的軍階?
    你可曾知曉,這身鎧甲下的榮耀,每一分都浸透著戰場上的風霜與汗水,
    是無數次生死較量中,以命相搏換得的認可。
    雲台高議正紛紛,誰定當時蕩寇勳。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如果當今朝廷都是爾等大臣,那臣隻有卸於兵甲,回歸於民!”
    李夜話音甫落,步伐輕移,前行兩步間,那身沉甸甸的戰甲仿佛承載了太多過往的榮耀與風霜,
    被他決然地卸下,擲於地麵,發出清脆而沉重的回響,如同他心中不屈的宣言。
    他未曾回眸,隻留下一道堅定而孤傲的背影,緩緩邁向殿外。
    朝堂之上,一片靜默,眾人的心緒卻如潮水般翻不息湧。
    李夜方才吟詠的詩句,如同鋒利的劍刃,刺破了和平表象下的安逸,直指國之根本——建國不易,守國更難,
    而這一切的基石,正是那些浴血奮戰的武將們。
    然而,今日,這位功勳卓著的英雄,在初登朝堂的莊嚴時刻,
    竟遭遇了僅憑口舌之利便肆意挑釁的輕慢,這怎能不讓在場的每一個有血性的男兒心生憤慨,難以接受。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張力,所有武將都怒目瞪著那大臣,都在心中默默為李夜鳴不平,
    同時也在反思,這朝堂之上,何時竟容不下真正的勇士與功臣?
    這時的李夜腦海中已經發出係統的提示聲,
    “宿主於朝堂之上公然質問大臣,盡顯霸道之意,獲得霸道值+5000!”
    李夜嘴角留笑,沒想到竟然有這個意外之喜,何況他也知道李世民乃千古賢君,怎麽可能讓武將寒心。
    李世民迅速回過神來,聲音中帶著幾分沉吟與威嚴說道:“李卿且慢,此事朕還未有決議!不如聽完朕之決議再說其它?”
    李夜聞言,眸中閃過一抹了然,適時地停下了腳步,緩緩轉身,躬身一揖,舉止間盡顯謙遜與風度。
    李世民緩緩起身,龍袍輕拂,目光穿透殿內的重重光影,最終落在了那位敢於直麵龍顏,狀告其子的禦史身上。
    他緩步行至張禦史麵前,語氣中既有君王的威嚴,又不失一絲溫和:
    “張禦史,你心係朝綱,勇於直言,朕心甚慰。
    此番所奏,關乎朝堂清譽與律法公正,朕定當秉公處理,不偏不倚。”
    此言一出,大殿內氣氛微妙,眾人皆能感受到李世民話語中的分量與決心。
    張禦史聞言,心中雖忐忑卻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
    李夜聞言,心湖不禁泛起了層層漣漪,暗自思量。
    李世民的目光深邃,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張禦史,朕欲知曉,
    我大唐律法之中,對於朝堂之上瞌睡之態,可有明文規定其懲處之則?”
    張禦史略一沉吟,心中快速翻閱著律法條文,最終搖了搖頭,答道:
    “陛下,唐律之中,對此等情形確無具體條目可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轉向李夜,再次發問,語氣中多了幾分玩味:“如此說來,李夜今日之舉,又該以何罪名論處呢?”
    張禦史聞言,迅速調整思緒,正色道:“陛下,李夜之舉,雖未觸律法明文,
    然其於朝堂之上,疏忽職守,以致衝突龍顏,實乃對陛下不敬,對朝堂不恭之大不韙也。”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頓時微妙起來,每個人心中都暗自揣摩著接下來的走向。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悠然言道:
    “倘若其罪僅止於對朕之微末不敬,而朕心寬廣,未以為忤,
    那麽,此等小節,豈可輕易冠以罪責之名?”
    張禦史聞言,麵色驟變,焦急之色溢於言表,連忙進諫:
    “陛下聖明,然則朝堂之上,禮儀綱紀乃國家之根本。
    若對此等侮辱朝綱之行徑置若罔聞,不加懲戒,恐日後群臣效仿,風氣敗壞,國將不國啊!”
    李世民聞言,龍袍一揮,氣勢如虹,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在朕治下,四海升平,萬民歸心。朕既為君,自當以身作則,寬嚴並濟。
    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但朕之威嚴,非靠嚴懲不貸以立。
    朕在此,誰敢輕侮?誰敢效尤?朕之胸襟,可納百川,亦能辨忠奸,明是非。
    至於此等小事,朕自有分寸,卿等勿需多慮。”
    李世民此言擲地有聲,回蕩於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群臣聞之,無不躬身行禮,齊聲頌揚:
    “陛下龍威浩蕩,震古爍今!”
    李夜立於群臣之中,耳畔回響著那飽含力量與智慧的話語,心中不禁翻湧起驚濤駭浪。
    他暗自思忖,李世民,這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君主,其言其行,果真是氣吞山河,霸氣側漏,又不失溫文爾雅之君風。
    李夜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著那身影,心中湧動著前所未有的激動與敬仰。
    喜歡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