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早朝爭議再起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長孫無忌嘴角輕揚,含笑道:“既然殿下心中早有丘壑,微臣便安然坐候,靜觀這一出精彩紛呈的大戲了。”
    李夜聞言,笑容溫暖如春日陽光,輕輕頷首以示應允。
    晨鍾悠揚,回蕩於紫禁城上空,宣告著早朝的序幕緩緩拉開。
    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階下群臣,語氣中帶著幾分玩味:
    “咦,今日朝堂之上,何以顯得如此清冷,
    諸位愛卿似乎缺席了不少,莫非朝中又有何變故不成?”
    話音未落,東方宇挺身而出,步伐堅定,聲如洪鍾:
    “啟稟陛下,今日缺席之官員,皆因牽涉長安市集攤位收費一事,這些人皆是此案之受益者。
    微臣已下令錦衣衛,將他們請至詔獄,以待詳查。此乃微臣之安排,望陛下明鑒。”
    李世民怒意勃發,聲音中帶著難以遏製的怒意:
    “竟未料到,區區一案,竟能牽扯出如此眾多的朝臣,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這便是朕的大唐嗎?朝堂之上,竟是知法犯法之徒的溫床,
    如此之人,又何談治理國家,統禦萬民?朕心中之失望,難以言表!”
    他的憤怒如同狂風驟雨,席卷了整個大殿,令在場官員無不低頭屏息,大氣也不敢喘。
    就在這氣氛凝重至極之時,刑部尚書李為挺身而出,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
    “陛下,此案波及官員之廣,實屬罕見,其可信度自是大打折扣。
    且今晨早朝前,宮門外已是跪滿了喊冤之人,此情此景,臣以為……”
    話語至此,李為微微一頓,似乎在斟酌著接下來的言辭,
    整個大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等待著他接下來的話語。
    李世民瞧著他那吞吞吐吐的模樣,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膩煩,索性直言不諱道:“有何事,但說無妨!”
    李為麵露難色,囁嚅道:“陛下,微臣鬥膽揣測,或有宵小之徒,假借錦衣衛之名,行排除異己、構陷朝臣之實。
    微臣懇請陛下,將此案所有卷宗悉數移交刑部,以示公正,令其秉公徹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李夜見狀,挺身而出,目光如炬地望向李為,語帶鋒芒道:
    “如今錦衣衛皆歸屬本王麾下,李大人此言,莫非是在暗指本王欲行清除異己之舉?”言罷,他目光炯炯,直視著李為,等待對方的回應。
    李為的目光緊緊鎖定在李夜身上,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與堅決:
    “微臣雖不敢輕易揣測,但此案諸多疑點,實難令人信服。
    微臣所言,皆為肺腑之語。”
    李夜聞言,目光一轉,徑直向東方宇問道:“東方指揮使,本王欲知,此案目前是否已水落石出?”
    東方宇聞言,從袖中抽出一份奏折,恭敬呈上:
    “啟稟陛下,楚王殿下,微臣已於昨日將此案徹底查清,
    每位涉事官員所得不義之財,皆已詳細記錄在案,無一遺漏。”
    此時,張阿難緩緩步下台階,從東方宇手中接過那份沉甸甸的奏折,輕輕轉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輕輕翻動著手中的奏折,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怒火:
    “真是豈有此理!傳朕旨意,即刻抄沒其家財,難道大唐賜予你們的俸祿,還不足以滋養一家老小?
    竟還膽敢貪圖百姓的血汗錢,且數額之大,令人發指!
    試想,又有多少無辜百姓正飽受這等盤剝之苦?
    朕原以為,京師長安乃是一片淨土,未曾想竟也滋生了這等貪腐之事,
    那麽整個大唐的廣袤土地上,又該有多少類似的悲劇在悄然上演?
    看來,朕設立錦衣衛之舉,確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這時,工部侍郎王瑰挺身而出,雙手恭謹地抱拳道:
    “陛下息怒,目前所揭露之種種,皆出自錦衣衛之單獨呈報,
    個中詳情尚需審慎核查,以免有誤判之虞,還請陛下明察。”
    他的話語甫一落地,便如同春風拂過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引來一眾官員紛紛表態支持,
    而這些官員,無一不是出身於那顯赫的五姓七望之家。
    此情此景,即便是英明如李世民,也不免露出了幾分躊躇之色。
    這時,李夜挺身而出,言辭爽利,宛如利劍出鞘:
    “此事不難,隻需將錦衣衛詳實記錄的每位官員所得財物的數目,一一公之於眾。
    我們可將這些賬目張貼於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讓每個坊市、每條街巷的百姓都能親眼目睹。
    再讓百姓們自己動手,細細核算,看看這些數目與他們所知的官員上繳之財是否大致吻合。
    如此,既還了官員一個清白,又讓百姓們有了參與審視官員的機會,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也算是給百姓們的一份特殊‘禮物’,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審官之權,亦在他們手中。”
    此言甫畢,禮部尚書盧照鄰當即接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無規矩,無以成方圓。若任由百姓審判官員,那豈不是兵可擅權於將,天下豈不大亂?”
    言罷,他目光炯炯,似在靜待反駁。
    李夜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譏誚,輕笑一聲道:
    “嗬嗬,盧大人此言差矣,勿要輕易混淆視聽。
    朝廷官員都是出身百姓,又怎能斷言百姓無權審判?這與兵將豈能相提並論?
    再者,百姓之眼,猶如明鏡高懸,好官惡吏,一目了然,恰可借此監督百官,有何不可?”
    他言辭犀利,邏輯清晰,一番話下來,竟是讓在場眾人皆是一愣。
    李世民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楚王之策,確是良謀。
    讓百姓成為官員的監督者與選擇者,以此作為衡量官德政績的一把尺子,既新穎又實用。
    無忌,身為吏部尚書,朕意將此良策融入每年的官員考評體係之中,你意下如何?”
    長孫無忌聞聽聖上點名,連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聲音沉穩有力:
    “臣遵旨,定當竭力推行,不負陛下厚望。”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目光轉向東方宇,語氣中帶著幾分期許:
    “東方愛卿,就依楚王殿下之見,將各類案件詳情條理清晰地整理出來,
    張貼於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讓百姓心中有數,也讓正義之光普照每一個角落。”
    喜歡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