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吐蕃覲見

字數:4437   加入書籤

A+A-


    次日清晨,晨光初破曉,李夜便輕車熟路地踏入了皇宮,參與了那日常而莊嚴的早朝儀式。
    盡管他平素鮮少現身於此,但朝中風雲變幻,每一絲動向皆難逃他的掌握。
    時下,早朝之上,官員陣容更迭頻繁,自長安世家分支之主被李夜悄然剪除後,
    李世民迅速把握住這一契機,將朝中諸多要職換上了自己的心腹。
    今日,李夜之所以破例出席,皆因吐蕃使團即將覲見大唐天子,此事非同小可。
    李世民特意遣人告知李夜,邀他一同聆聽吐蕃來使所提出的各項要求,
    意圖在這場外交博弈中,多一份智謀,多一雙洞察秋毫的眼。
    步入金碧輝煌的金鑾殿,李夜的步伐穩健而從容,
    所有的官員都一臉好奇的看著他。
    剛踏入金鑾殿,跟李夜關係比較近的長孫無忌便迎了上來,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
    “殿下,今日怎麽有空來參加早朝?可是有什麽大事?”
    房玄齡緊隨其後,手持笏板,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是啊,你向來從不參加早朝的,此番必有深意。”
    秦瓊與程咬金也不甘落後,秦瓊豪邁一笑,拍了拍李夜的肩膀:“殿下,好久不見,近來可好?”
    程咬金則擠眉弄眼,一副調皮模樣:“是不是知道吐蕃使團要來,你也想來湊湊熱鬧?”
    四人圍在李夜身旁,低聲交談,金鑾殿內,一時之間,
    仿佛隻剩下他們幾人的歡聲笑語,為這莊嚴之地平添了幾分生氣。
    李夜一一含笑應對了長孫無忌等人的關切後,時辰已近辰時。
    金鑾殿內,眾官員紛紛歸位,靜默無聲,隻餘衣袍摩擦的細微聲響。
    這時,殿後珠簾輕響,宛如晨風中搖曳的風鈴,預示著帝王的降臨。
    李世民身著一襲龍袍,金線繡製的龍紋在晨光下熠熠生輝,
    他步伐沉穩,麵容威嚴而不失親和,緩緩步入前廳。
    龍椅之上,他輕輕坐下,目光掃視全場,那是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令殿內氣氛瞬間凝重。
    兩旁太監高聲唱喏:“皇上駕到——”回聲在金鑾殿內久久回蕩,宣告著早朝正式開始。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李夜身上,輕輕一點頭,仿佛是對這位王爺表示了無聲的讚許。
    隨後,他微妙地向身旁的張阿難遞去一個眼神。
    張阿難心領神會,尖細的嗓音瞬間劃破金鑾殿內的沉靜:“宣——吐蕃使臣覲見!”
    隨著這一聲宣告,殿門緩緩開啟,陽光從門外灑入,為這金碧輝煌的大殿鍍上了一層柔和的光輝。
    幾位身著異族服飾的吐蕃使臣步入大殿,他們步伐穩健,
    目光中帶著幾分倨傲與敬畏,恭敬地行著覲見之禮,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而緊張。
    幾人走到廳中心,為首之人身形高大,麵容堅毅,直接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朗聲道:“吐蕃使臣祿東讚拜見大唐皇帝!”
    他的聲音渾厚有力,在大殿中回響。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如炬,審視著這位吐蕃的使臣。
    李世民擺了擺手表示免禮,之後直接對著他道:“不知吐蕃使臣此次來唐所謂何事?”
    祿東讚直起身子,目光直視著李世民,眼中帶著幾分鄭重:
    “我國君主欲與大唐結盟,共謀發展,此乃我國之誠意,
    特獻上寶馬百匹,珠寶百件,願兩國友誼長存。”
    說著,他身後的隨從走上前,將一個個禮盒打開,露出裏麵璀璨的珠寶與健壯的寶馬,大殿之上,金光閃閃,令人目不暇接。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禮物,微微挑眉,臉上卻並未露出太多表情,
    隻是淡淡道:“結盟一事,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祿東讚聽了李世民的話,微微一頓,隨即繼續道:“大唐皇帝,臣此次前來,
    除結盟之外,還想為我國讚普向大唐求婚,
    願以吐蕃之誠,求得大唐公主下嫁,共結秦晉之好。”
    說著,他緩緩從袖中取出一幅精致的畫卷,緩緩展開。
    畫卷之上,是一位英武的吐蕃讚普畫像,眉宇間透著不凡之氣。
    祿東讚目光誠摯,雙手捧著畫卷,仿佛捧著一顆赤誠之心,
    大殿內一時靜得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幅畫卷所吸引,畫麵凝重。
    李夜聞言,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原來祿東讚這番費盡心機,
    其核心所求,竟是欲迎娶大唐的公主為盟。
    他思緒紛飛,憶及當下的吐蕃局勢動蕩不安,內亂頻仍,
    顯然,這吐蕃是妄圖借大唐之威名,來平息其國內的烽火連天。
    然而,李夜深知吐蕃的狼子野心,斷不會讓這群虎視眈眈之輩輕易得逞。
    李世民麵對祿東讚的請求,麵色依舊沉穩如水,波瀾不驚,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使臣大人,你所提之事,皆關乎國體,非同小可。
    朕與朝臣尚需仔細斟酌,權衡利弊。爾等遠道而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暫且前往鴻臚寺安歇,待朕與眾卿商議有了定論,再行告知。”
    如此答複,既不失大國風範,又巧妙地拖延了時間,為後續的決策留下了餘地。
    祿東讚聞言,麵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卻仍保持著得體的微笑,
    率領一眾使臣恭敬地行了退禮,轉身步出大殿,金色的陽光再次將他們的身影拉長,漸漸隱沒於門外。
    李世民輕輕揮手,身旁的侍人訓練有素地上前,將吐蕃進獻的寶馬與珠寶逐一收納,
    大殿內光華流轉,卻又迅速恢複了往日的莊嚴肅穆。
    他目光深邃地掃視過滿堂朝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愛卿,吐蕃使臣所求,
    關係到我大唐的邊疆安寧與國體尊嚴,爾等有何高見,不妨暢所欲言。”
    話語落下,大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語,群臣神色各異,或蹙眉沉思,
    或低聲交頭接耳,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討論悄然拉開序幕。
    此時,禮部尚書豆盧寬邁出隊列,步伐穩健,手持笏板,神色凝重。
    他目光掠過金碧輝煌的大殿,最終定格在李世民身上,緩緩開口:
    “陛下,吐蕃與我大唐中間還夾著一個吐穀渾,其地勢險要,風土民情複雜。
    想我大唐與吐蕃之間,並無直接衝突,反而被這吐穀渾所隔。
    您看那地圖之上,蜿蜒的山脈如同巨龍橫臥,將兩地遙遙相隔,
    而那吐穀渾,就像是龍脊上的明珠,熠熠生輝卻又暗藏鋒芒。
    我朝若與吐蕃結盟,正好可以警惕吐穀渾,讓他們安穩一些。”
    喜歡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