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神農架中香溪源,景象重疊的終點!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低沉的風吟,如似暗夜的夢囈,淺淺回蕩在寂靜無聲的空氣之中。
齊洛眸中帶笑,語氣舒緩著說出那一句,爾後便將充滿著深意的目光朝眾人投去。
在過往的無數時間裏,直播間內眾人不止一次的經曆過諸如今晚這般的玄奧與迷離。
然而,今天晚上真正區別於以往的是。
往常齊洛用這般口吻這般姿態提出一個新觀點之時,往往都是從古籍文本中尋覓開辟了另外一處虛幻之地,用前所未有的震撼理念將他們的心靈震撼。
可此時,他卻完全改變了風格,變換了手段。
他沒有從文本中衍生虛幻,而是在嚐試著將本來虛幻的東西與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
如此所造成的震動層級,自然要高於以往的任何一次。
所以神農架中,到底有沒有那般神奇又特別的文本重疊呢?
深重的疑惑,如同難以散去的雲霧一般,在直播間眾人腦海中瘋狂縈繞盤旋,困擾並摧毀著他們脆弱的心髒,如劍如籠,壓抑至極。
749局,負責人辦公室。
不得不說,陳之明這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工作生活軌跡都圍繞著齊洛的直播在進行。
無論是他,還是整個749局所有部門,都尤為注重齊洛每一次提出的觀點和思路,相關的後勤支持也異常到位。
因此,當齊洛提出“文本細節中的景象重疊”觀點時,地理外勘部的所有工作人員便第一時間來到了身邊。
陳之明雙手撐在老舊的桌沿上,目光從另外一塊屏幕上呈現的神農架區域範圍圖上掃視過去後,緩緩開口。
“對九州地理,你們算是整個國度中最熟悉的存在了。尤其是神農架,這些年裏也沒少實地踏勘。那現在,就說說吧.......”
“桃林夾兩岸,落英繽紛.......”,陳之明話音落下,旋即有一位負責中部地區地理誌異勘驗的工作人員接過話茬。
他眉頭微微皺起,先是將《桃花源記》原文中的某些信息重複了一遍,爾後正色望向陳之明。
“陳所,說句您老不愛聽的,即便他剛剛對那個所謂景象重疊的觀點敘述的很到位,可我依舊覺得有些難以支撐。”
“譬如現在,他拿桃林與桃花作為細節來推斷神農架與桃花源的包含關係,這看似很有道理。可問題是,桃花在神農架中,壓根就不算很小眾的景象啊!根據我們這麽多年實地踏勘、現場觀察的經驗。每當桃花盛開季,《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景象,在神農架區域,真的不少見!”
“那外圍呢?”
陳之明微微點頭,順口問了一句。
“外圍當然也有,畢竟神農架內部和外圍是幾乎同樣的氣候條件......”
“所以你的意思是,他這個【景象重疊】的觀點其實有些荒謬?”
“最起碼在我們看來,很難去完美又準確的進行匹配.......”
伴隨著那位中部負責人話音的落下,此前還熱烈討論的749局,驟然沉寂一片。
其實他們這群人可以算是整個國度中最為堅定的“挺齊派”了。
可今天,依舊為齊洛這個看似離譜處處荒誕的觀點,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和分歧。
沉默,就這樣變成了整塊大地上最為統一的旋律。
而最終將其挑明打破的,還是來自於蓉城那個未知之處裏,那道聽起來就足夠令人心安的聲音。
九點三十七分,星夜移動的軌跡穿透了厚重的雲層。
笑吟吟的朝直播間中瞥了兩眼後,齊洛伸了個懶腰,隨意一揮手,下一秒,白牆熒幕的古樸文字旁便出現了一張簡約的地圖。
“這個從文本細節中折射而出的重疊之地好找嗎?好找,但也不好找!”
他如此說著,轉過半麵身子,將目光落在那張地圖上。
“我們解讀《桃花源記》中的那句話,尤其是從景象重疊的角度上去解讀它的話,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放過每一個細節。因為真相,往往就隱藏在那些極易被忽略的細節中。”
“來,我們從頭開始,重新一起閱讀拆解一下它!”
“首先,第一句——【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齊洛說著,手指從那幅地圖上方撫摸過去。
“這句話中,最為明確的記憶點大家之前其實已經說過了,就是桃花林。但最為重要的記憶點,卻是【夾岸數百步】和【中無雜樹】這兩處!”
淡然的聲音中,齊洛緩緩轉身,望向眾人。
“我知道,當你們聽到關於《桃花源記》景象重疊這個說法的時候,一定會有質疑,而質疑最關鍵的點是在於桃花林實在太過普通平凡,就算是神農架中,都不止一處。”
“可如果,這桃花林是在一條溪流的兩岸,無比整齊的排布且其間沒有一棵雜樹呢?”
“諸位覺得,這樣的景象,還普通嗎?”
呃.......
當齊洛話音落下的那一刻,所有認真聆聽的觀眾全數發出一道詫異的音節,眼眸中漸漸有明悟閃出。
“這,才是原文描寫中真正值得我們去關注、去重視的文本細節!”
“也是我們在尋找景象重疊時候最應該去參考和借鑒的標準!”
“那現在,我們就來在神農架區域找一找,是否存在這樣一處景象異常的地方呢?”
話音漸進的軌跡之中,他指尖也同時停駐在了地圖的某一處。
眾人屏息凝視,目光緊緊鎖住齊洛,表情認真嚴肅。
“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地方,在神農架區域中,是存在的!”
“它的名字,叫做【香溪源】!”
香溪源?也有個源字?
莫非.......它與桃花源之間真有什麽特別的關聯?
這是觀眾們聽到那個陌生的地理名詞時的下意識反應。
但事實證明,所謂的名字上的關聯,在齊洛接下來的解讀講述中,壓根就不值一提。
真正令人覺得驚詫震撼的,還屬二者之間在景象特征上幾乎完全一致的相似與重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