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恐怖映照詩,749局內的爭議!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晃動著幽幽藍光的屏幕上方,那行不知源自何處的詩句充斥了每個人的視野。
此前還略有邏輯的思緒,忽地變成了一灘難以找到形狀的爛泥。
直播間內所有人都怔怔望向那四行文字,一時不知該如何繼續下去。
這幾句詩,暫且不用質疑它的真實性。
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個方麵,齊洛向來都是無比嚴謹的,沒必要用無中生有的方式來蒙混過關。
可問題是,這和所謂的景象重疊又有什麽關聯呢?
要知道,現在齊洛講述的景象關聯可是夾岸數百步的桃花林,可是桃花盛開時節之時滿地滿穀的繽紛落英啊!
可這首詩裏,壓根就沒有與之相關的一絲一毫景象好吧!
一時間,濃烈的疑惑自觀眾們心心間升騰而起。
隻是興許在過往的直播中“受挫”太多,饒是此刻的他們紛紛燃起了疑惑,可大家還是基於保守的選擇了沉默,沒有第一時間將真實的想法表達出口。
被打臉的次數太多,就算是在延遲反應也長了不少的記性。
沒有足夠權威的人率先出頭,一般的觀眾多多少少都學會了收斂和等候。
直播間,陷入沉寂。
安然立於白牆熒幕下的年輕男人,倒並沒有因為時間的迅速流逝而表現出哪怕一絲一毫的焦急。
他就那樣安安靜靜的注視著屏幕外幾千萬的觀眾,那雙幽深沉穩的眼眸中,帶著一股旁人難以讀懂的複雜情緒。
像是在等待,又像在引導,像是在對話,也像在暗示。
陳之明雙手依舊撐著桌沿,將這個姿勢保持了許久的老人,並沒有移動丁點。
“桃花、溪水、遊魚.......”
眉頭微微皺起的間隙裏,老人將之前那四句詩中的關鍵信息輕聲念出來,唇下的白色胡須伴隨著微風的擾動輕輕晃動。
“小林.......”
同往常一樣,他再度喚了一次身後忠實守候的林澤。
“我在的,陳老.......”
聽到陳之明在呼喚自己,林澤立刻出聲回應,小跑兩步後,恭恭敬敬的站到老人身邊。
“按照你的想法,如果要論證《桃花源記》中那句話的景象重疊的話,應該如何從古籍之中尋找佐證呢?”
老人的問題很簡單,但落到林澤耳中卻如同千鈞一般。
年輕人心中略顯無奈,嘴角微微抽動了幾下,即便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他還是竭力將自己能夠想到的東西表達了出來。
“陳老,如果是我的話,肯定會去找最具象的文本反饋。你比如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這一句,那我肯定會從那種古典地理名著著手,去尋找和神農架有關的描寫內容,看是不是有類似的描述.......”
“是這樣的.......”
老人輕輕點點頭,對林澤略不自信的回答表示了讚同。
“無論是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定勢也好,還是齊洛這段時間交給我們的分析方法也罷。你剛剛6提出的這個模式才是尋找例證佐證最正確的方法。”
“而且我也相信,九州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在這個過程中也衍生誕生了無數的古典名著,真要找一個與神農架有關的地理書籍或者章節描寫,對閱讀量那麽恐怖的齊洛來說,應該不算難事吧,而且香溪源也不是太過小眾的區域,若是針對神農架地區的地理專著的話,是不可能忽略這個地區的。”
“那為什麽,他放著最常規也最有效率的方法不去嚐試、不去尋找,到最後卻拿出來了一首不明所以的詩呢?”
夜空下,老人眉頭緊緊皺在一起,將心中存留依舊的疑慮一吐而盡。
他轉身,目光深邃的望向林澤,迎著對方同樣懵逼茫然的眼神,長出一口氣。
“這是一個問題,而我認為,之所以如此,大抵有兩個原因!”
他如此說著,伸手在空中豎起手指。
“第一,九州幾千年曆史所有關於神農架地理區域的古籍描述中,從未出現過對【香溪源】地理特征和景觀的描寫!”
“不......這個理由,不成立!”
陳之明話音剛落,耳畔驟然傳來一道清靈的女聲。
林澤偏偏頭,朝聲音發出的地方望去,嘴巴微微張了張,“林部長,為......為什麽啊?”
“剛剛,我用最新的網絡檢索工具做了一件事!”
名為林紓的女研究員語調沉穩的回答,順勢將手中的平板電腦給二人展示了一下。
“我檢索了九州曆朝曆代關於神農架香溪源這個區域的古籍記載,而最終的結果是,從古到今一共有至少十本以上的古籍中出現了與【香溪源】有關的字眼。”
“而在這數以十記的古籍中,直接描寫記錄了【香溪源】景觀特征的至少有六本,譬如《興山縣誌》中就有【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濁相間,作碧膩色,兩岸多香草】這樣的描寫!”
清冷又富有邏輯支撐的聲音中,749局會議室中所有人頃刻陷入沉默之中。
陳之明仔細端詳了女人手中的平板一眼,輕輕笑了一下。
“林紓做的很好,事實證明,第一個理由是立不住腳的,而且按照我們對齊洛的了解,這些古籍他之前一定閱讀或者了解過,不可能忽略不計!”
“那如此看來的話,就隻有第二個原因了.......”
老人深吸一口氣,爾後轉身,目光深邃的望向那麵小小的屏幕。
“那些記載於各類地理古籍中關於香溪源的描述,全部加到一起,都有可能比不上他剛剛提到的四句詩!”
“也就是說,這四句詩中,一定隱藏著,我們無法堪破的秘密!
“唰~~~”
老人話音落下的那一刻,一道刺耳的風聲穿透麥克風,傳入在場每個人耳中。
同一時間,那道於白牆熒幕前安然站立的身影,也在這一秒緩緩轉身,朝鏡頭凝望過去。
他伸手朝後,指了指熒幕上的四行詩句。
爾後開口。
“此詩,源自清朝。描寫的是香溪源三月桃花盛開時節的勝景。”
“我想諸位在看到它的第一時間,一定覺得無法支撐《桃花源記》中的景象重疊理論!”
“但我要說的是,當我告知諸位它的深意後,你們一定會覺得,這首詩.......”
“足夠厲害,實在恐怖!”
“所謂的景象重疊,也在它的隻言片語間,完美具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