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法(十)
字數:6134 加入書籤
張仲景仙師有一天,悠閑地坐在他的草藥園子裏,手裏把玩著幾根草藥,突然靈感大發,對著徒弟們說:“來來來,孩子們,給你們上一課高級的!你們知道那寸口脈嗎?就是咱們手腕那兒,中醫號脈的必爭之地。要是摸到這脈跳得慢悠悠的,還不著急不忙乎的,這就叫‘緩’脈。”
“緩脈啊,那就意味著陽氣充足,跟個大暖爐似的。你想啊,陽氣足了,臉上那氣色,就跟早晨剛摘的西紅柿一樣,鮮紅欲滴;臉蛋兒呢,光澤度滿分,走在街上,回頭率杠杠的;聲音嘛,清亮得像山間的小溪流水,‘叮咚叮咚’的,特別有磁性,唱個歌都能上熱搜。還有啊,這陽氣足的人,頭發也是杠杠的,烏黑亮麗,濃密得跟森林似的,羨慕死多少脫發星人!”
“但是呢,要是這脈跳得慢悠悠中還帶點拖遝,那就是‘遲’脈啦。遲脈啊,說明陰氣旺盛,這可是好事兒,為啥?因為陰氣足了,骨髓就壯實,想象一下,你的骨頭硬得像金剛石,摔一跤都能把地砸出個坑來;血液也滿滿當當的,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肌肉呢,緊繃繃的,還特有彈性,捏上去跟捏到高級健身教練的肱二頭肌似的,手感杠杠滴!”
“所以啊,這陰陽啊,就像是咱們生活中的男女朋友,得互相抱著,才能和諧共處。榮衛呢,就是咱們身體的兩個小助手,一個負責送營養榮),一個負責防禦衛),他倆得手拉手一起走,才能讓身體這台機器運轉得溜溜的。剛柔相得,就是咱們身體既有力量又不失柔韌,就像是武林高手,既能打又能跳,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嘛!”
“總而言之,這陰陽平衡,榮衛和諧,剛柔並濟的狀態,咱們就給它起了個酷炫的名字——‘強’!朋友們,想變強嗎?不需要去健身房舉鐵,也不需要天天吃蛋白粉,關鍵是要把自己的陰陽調理好,讓身體的小宇宙燃燒起來!”
說到這裏,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想要立刻檢查一下自己的脈象,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步入了“強”者行列呢?別急,先讓我給你幾個小貼士,讓你在家也能自測一下:
1. 找個安靜的地方:別在嘈雜的環境下號脈,那樣你的心會跟著亂跳的,到時候脈都摸不準了。
2. 深呼吸放鬆:先深呼吸幾次,讓身體和心靈都平靜下來,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感受到脈象。
3. 用正確的指法:伸出你的右手習慣用左手也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搭在手腕的寸口處,別用勁兒按,就像是在跟脈搏玩遊戲一樣。
4. 感受脈搏的跳動:注意它的速度、力度、節奏,是不是跟張仲景仙師說的一樣,緩而不遲,有力而不剛硬?
張仲景仙師留下了一句讓人拍案叫絕的話:“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裏,數為在腑,遲為在髒。”聽起來是不是像咒語一樣?別急,咱們這就來一場穿越時空的醫學探險,用現代漢語,加點幽默調料,把這高深莫測的脈診知識變成一場爆笑盛宴!
首先,咱們得明白啥是“寸口脈”。寸口啊,可不是你手腕上戴手表的那個地方,而是離手腕橫紋不遠處,中醫們最喜歡“把玩”的那一小段血管。這裏就像是身體的小小天氣預報站,通過感受這裏脈搏的跳動,就能窺探到身體內部的秘密。仲景仙師說的“浮、沉、數、遲”,就像是給脈搏分了四個等級,每個等級都代表著不同的身體狀況。
先說“寸口脈浮為在表”。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突然一陣風吹來,你的衣服是不是就飄起來了?對,脈浮就是這個意思,它表示你身體表麵的邪氣比如感冒病毒)正在興風作浪,想要占據高地。這時候,你的寸口脈就像是被風吹起的衣服一樣,輕輕飄飄的,輕輕一按就能感覺到。所以啊,下次感冒初期,你要是覺得自己輕飄飄的,不妨伸出小手,感受一下自己的脈搏,說不定就能提前發現“敵情”呢!
接下來,“沉為在裏”。沉脈就像是潛水員沉到水底,你得使勁兒往下按,才能摸到那微弱的跳動。這表示病邪已經深入到身體內部,不再是表麵功夫了。這時候,你可別想著隨便喝點熱水就能搞定,得趕緊找醫生叔叔阿姨幫忙,深入“敵後”,把敵人一網打盡!
再來說說“數為在腑”。數脈,顧名思義,就是跳得特別快,像個小馬達一樣,噠噠噠個不停。這通常意味著你的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裏有點熱鬧,可能是吃多了不消化,或者是上火了。這時候,你的肚子可能會咕咕叫,或者感覺熱乎乎的,就像肚子裏藏了個小火爐。記住,這時候少吃點垃圾食品,多喝水,讓身體的小馬達緩緩降溫哦!
最後,“遲為在髒”。遲脈,就像是慢動作回放,你按在那兒,半天才感覺到它懶洋洋地動一下。這表示病邪已經悄悄摸進了你的五髒六腑,準備搞大事情了。五髒啊,那可是咱們身體的“ceo”,心髒負責供血,肺管呼吸,肝解毒,脾造血,腎排水,哪個都不能少。遲脈一出,說明你得重視起來,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該休息休息了,別再熬夜加班,或者整天吃外賣,得好好調養一番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仲景仙師閑來無事,開始給徒弟們傳授起了他的獨門秘籍。
“來來來,徒弟們,看好了啊!這寸口脈啊,可是咱們中醫望聞問切裏的‘切’之精髓。你們看這脈象,要是浮起來,就像小船兒輕輕漂在水上,悠哉遊哉的,那就是有風邪入侵的跡象了。風啊,那可是個調皮鬼,最愛捉弄人的衛氣,衛氣一受傷,人就容易頭疼腦熱,打個噴嚏都能帶出個小旋風來。”
徒弟們一聽,紛紛點頭,心裏想著:師父這比喻,真是生動形象,連風邪都變得可愛了幾分。
“但要是脈象緊繃繃的,像根拉滿的弓弦,那就說明寒邪這家夥悄悄摸進來了。寒邪啊,那可是個冷酷無情的家夥,專挑人的榮氣下手,榮氣一受傷,人就容易手腳冰涼,凍得跟個小冰棍似的。”
說到這,張仲景仙師突然停頓了一下,眼神裏閃過一絲狡黠:“你們知道嗎?風邪和寒邪這兩個家夥,還特別愛組隊作案,一個打前鋒,一個搞偷襲,榮衛兩兄弟就這麽被它們聯手給‘坑’了。榮衛俱病,那可不得了,整個人就像是被封印在了‘疼痛大陣’裏,骨節煩疼,動彈不得,簡直是‘痛不欲生’啊!”
徒弟們一聽,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師父講起病來,怎麽還自帶笑點呢?
“所以啊,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得怎麽辦呢?當然是發其汗也!想象一下,咱們身體就像是一個大蒸籠,裏麵的風寒邪氣就像是頑固的汙漬,怎麽洗都洗不掉。這時候,咱們就得用發汗這個‘蒸汽清潔大法’,打開毛孔這個‘排氣閥’,讓身體裏的熱氣蒸騰起來,把風寒邪氣統統逼出去!”
張仲景仙師越說越起勁,徒弟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可惡的風寒邪氣被汗水衝刷得一幹二淨的畫麵。
“不過啊,發汗也是有講究的,不能亂來。就像做飯一樣,火候得掌握好,小了煮不熟,大了就糊鍋了。咱們發汗也得恰到好處,既不能太過,讓人虛脫;也不能不及,讓邪氣繼續留在體內。”
說到這,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變得嚴肅起來:“徒弟們,記住啊,醫者父母心,咱們治病救人,可不能馬虎大意。每一次診脈,都是與病人的一次心靈對話,每一次開方,都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嗬護。”
張仲景仙師慢悠悠地說:“寸口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熱。”這話聽起來挺高大上,但其實意思很簡單,咱們用大白話加幽默來解釋就是:
假設你的寸口脈摸起來像是春天裏剛發芽的小草,輕輕飄飄地往上冒,那就是“浮脈”了。這時候,張仲景仙師就會搖頭晃腦地說:“哎呀,小夥子小姑娘,你這是‘風’上身了啊!”這裏的“風”,可不是說你被風吹感冒了,而是中醫裏的一種說法,指的是身體裏的氣血流動得太快,有點“飄”了,就像是春風拂麵,雖然舒服,但也可能帶著點寒意,讓人不經意間就中了“風邪”的招兒。
再來說說“數脈”,如果你的寸口脈跳得跟小兔子似的,噠噠噠個不停,快得讓人眼花繚亂,那就是“數脈”了。這時候,仙師又會笑眯眯地說:“哈哈,看來你這是體內有‘熱’啊,是不是最近火鍋、燒烤吃多了,或者是熬夜加班,小火苗嗖嗖地往上竄呢?”
接下來,仙師話鋒一轉:“風為虛,虛為寒。”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繞,咱們用個接地氣的比喻來解釋:想象一下,你剛跑完步,滿身大汗,這時候一陣風吹過來,是不是覺得特別涼爽,甚至有點冷颼颼的?這就是“風”和“虛”相遇的結果。在中醫裏,“虛”可以理解為身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了,就像是城堡的守衛鬆懈了,外麵的敵人風邪)就容易趁虛而入。而“寒”呢,就像是那個不請自來的調皮鬼,趁你身體虛弱的時候,偷偷溜進來搗亂,讓你打個寒顫,渾身不自在。
最後,仙師總結了一句:“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這句話,咱們可以想象成一場“風”和“虛”的大戰。在這場戰鬥中,“風”是那個喜歡四處遊蕩的探險家,而“虛”則是那個防禦力下降、容易被攻破的城堡。當兩者相遇,那就是一場“相愛相殺”的戲碼,結果往往是城堡裏的居民也就是你)感到一陣陣的寒意襲來,就像是突然間被扔進了冰箱,冷得直打哆嗦,這就是“灑淅惡寒”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看醫生,醫生一摸你的寸口脈,然後眉頭一皺,說:“哎呀,你這脈啊,簡直就是一場春天的狂歡!”你一定會瞪大眼睛,心想:“啥?我生病了還能狂歡?”醫生接著解釋:“你看,這脈浮得跟風箏似的,一看就知道是被春風給吹跑了魂兒;再加上這跳得跟打鼓一樣快的數脈,你這是不是最近吃了太多麻辣燙,小火苗都快把屋頂給燒穿了?”
你一聽,頓時笑得前仰後合,心想:“這醫生真是太逗了!”醫生又不失時機地補了一句:“所以啊,你得注意點,別讓這‘風’和‘熱’繼續在你體內開派對了,不然,你這身體可就要變成‘冰火兩重天’的戰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弟子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張仲景仙師的草堂。他手裏拿著一本泛黃的醫書,臉上寫滿了求知若渴的表情。
“師父,師父!”小弟子一進門就大喊大叫,“我有個問題,病人為什麽會一會兒冷得直打哆嗦,一會兒又燒得跟火爐似的呢?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張仲景仙師正坐在草堂中央,悠閑地品著茶,享受著午後的寧靜。他抬頭看了一眼小弟子,嘴角勾起一抹慈祥的微笑,說道:“喲,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挺好嘛,咱們中醫的學問啊,可都藏在這些看似平常卻又奧妙無窮的現象裏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刻瞪得圓圓的,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師父,快給我講講吧,我這心裏跟貓抓似的,癢得不行!”
張仲景仙師放下茶杯,緩緩站起身,一邊踱步一邊開始講解:“這事兒啊,得從咱們中醫的脈診說起。你知道嗎,咱們人體的脈象啊,就像是大自然的四季變換,有陰有陽,有寒有熱。陰脈呢,就像是冬天的寒風,冷冰冰的;陽脈呢,就像是夏天的烈日,火辣辣的。”
小弟子聽得入了迷,連連點頭:“嗯嗯,師父您說得太對了,那病人惡寒發熱又是怎麽回事呢?”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咱們人體的陰陽啊,得保持平衡才行。要是陰脈不足了,陽脈就會趁機‘趁火打劫’,跑過去占據上風,這時候啊,病人就會覺得熱乎乎的,像是被火燒了一樣。反過來呢,要是陽脈不足了,陰脈就會‘趁虛而入’,把陽脈給壓住了,這時候病人就會冷得直打哆嗦,像是掉進了冰窟窿一樣。”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哇,原來這樣啊!那師父,您是怎麽通過脈診來判斷病人是陰脈不足還是陽脈不足的呢?”
張仲景仙師停下腳步,伸出手來,做了個摸脈的動作:“這可得靠咱們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了。望呢,就是看病人的氣色、形態;聞呢,就是聽病人的聲音、氣味;問呢,就是問病人的症狀、病史;切呢,就是摸病人的脈象了。通過這四診,咱們就能大概判斷出病人的陰陽狀況了。”
小張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師父,您給我舉個例子唄,讓我聽聽是怎麽判斷的。”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好啊,那我就給你舉個例子。假如有個病人來找我看病,我一看他麵色蒼白、精神萎靡,再一聽他聲音低沉、氣息微弱,一問才知道他最近總是惡寒發熱、食欲不振。這時候啊,我就會伸手去摸他的脈象。要是他的脈象沉遲無力、像是被冰水凍住了一樣,那我就知道他是陰脈不足了;要是他的脈象洪大有力、像是烈火在燃燒一樣,那我就知道他是陽脈過盛了。”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