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三十六)

字數:5520   加入書籤

A+A-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三十六)
    話說有一天,小弟子一臉求知若渴的模樣,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師父啊,您知道傷寒五六天後,人會變成啥樣嗎?這時候該咋整,有啥靈丹妙藥能救場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長髯,那叫一個仙風道骨:“小家夥,聽好了!傷寒五六日,要是再趕上點兒風,那可就熱鬧了。這時候的人啊,一會兒冷得直哆嗦,一會兒又熱得想脫衣服,跟天氣預報似的,來回變臉。胸脅那塊兒,哎呀,就跟塞了團棉花似的,憋得慌,還不想吃飯,整天跟丟了魂兒一樣,嘿嘿地傻笑其實是精神不振啦),心裏還煩得要命,一聞到飯味就想吐。更有趣的是,有的人呢,胸裏煩得要命,但就是不吐;有的人渴得跟沙漠裏的駱駝似的;有的人肚子疼得跟被踢了一腳;有的人脅下硬邦邦的,跟藏了個石頭;還有的人啊,心裏撲通撲通跳,小便也不痛快;甚至有的人既不渴,身上還微微發熱,時不時還咳咳兩聲。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請出咱們的‘調和大師’——小柴胡湯來幫忙啦!”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師父,這小柴胡湯聽起來好厲害啊!快說說,它是怎麽煉成的?”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開始娓娓道來:“好嘞,聽好了,這小柴胡湯可是個豪華陣容,七位大將組成。柴胡,那是主角,得放半斤,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25克,它可是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高手;黃芩,三兩,也就是15克,清熱解毒,專治那些因為熱氣鬧的毛病;人參,三兩,15克,大補元氣,讓你精神煥發;半夏,半升,洗幹淨哦,大約25克,化痰止嘔,解決你那些想吐又吐不出的尷尬;甘草,三兩,15克,調和藥性,就像是團隊裏的潤滑劑;生薑,三兩,切成片,大約15克,暖胃驅寒,讓你的胃舒服點兒;大棗,十三枚,劈開,大約40克,補血安神,讓你睡個好覺。這七位大將,齊心協力,才能對付傷寒五六日後的那些妖魔鬼怪。”
    “接下來,咱們說說怎麽熬這碗神奇的湯。把這七味藥材放到一大鍋水裏,大約是兩升多點兒的水,也就是現在的2400毫升左右,然後開大火煮,煮到水隻剩下一半,也就是大約1200毫升的時候,把藥渣撈出來。接著,再把這1200毫升的藥湯繼續煮,煮到隻剩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約400毫升,這時候,藥湯就濃縮成了精華。最後,分成三份,一天三頓,每次溫服一份,保證你喝完之後,那叫一個舒坦!”
    小弟子聽得那叫一個入迷,但又忍不住問:“師父,要是遇到那些特殊情況,比如有的人胸中煩而不嘔,或者渴得要命,或者肚子疼,這湯還得變變方子嗎?”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笑道:“當然啦,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要是胸中煩而不嘔,那就說明胃沒啥大問題,半夏和人參就可以不用了,免得補得太過。這時候,咱們加點栝蔞實,一枚就夠了,它能寬胸理氣,讓你的胸不那麽悶。要是渴得要命,那半夏就得去掉,免得它燥濕傷津,然後咱們多加點兒人參和栝蔞根,人參加到四兩半,就是20克,栝蔞根四兩,就是20克,生津止渴,效果杠杠的。”
    “要是肚子疼呢,那可能是脾胃受寒了,黃芩這種寒性的藥材就得去掉,換上芍藥三兩,也就是15克,它能緩急止痛,讓你的肚子舒服點兒。要是脅下硬邦邦的,那可能是肝氣鬱結,大棗這種補血的就可以不用了,換成牡蠣四兩,也就是20克,它能軟堅散結,讓你的脅下不再硬得像石頭。”
    “要是心裏撲通撲通跳,小便還不痛快,那可能是水濕停留,黃芩這種利尿作用不強的藥材就得去掉,換上茯苓四兩,也就是20克,它能利水滲濕,讓你的小便通暢無阻。要是不渴,身上還微微發熱,那可能是外感風寒還沒完全好,人參這種大補的藥材就得去掉,免得閉門留寇,咱們加上桂枝三兩,也就是15克,再捂上被子出點兒微汗,感冒就拜拜啦!”
    “要是咳咳兩聲,那可能是肺氣不宣,人參和大棗這種滋補的藥材就得去掉,免得生痰,咱們加上五味子半升,大約是25克,它能斂肺止咳,生薑也得換成幹薑二兩,也就是10克,它能溫肺散寒,讓你的咳嗽早點兒消停。”
    小弟子聽完,眼睛裏閃爍著崇拜的光芒:“師父,您真是太厲害了!這小柴胡湯簡直就是萬能的啊!”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小家夥,別亂說哦,這世上可沒有萬能的藥,隻有對症的藥。中醫講究的就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同一種病,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可能用的方子都不一樣。所以啊,要想學好中醫,就得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病人的症狀,用心去體會每一種藥材的性味歸經,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懸壺濟世’之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像師父一樣厲害的中醫大師!
    下麵我們了解一下這些中藥的知識,還是很有趣的。就像這柴胡啊,它不僅能疏肝解鬱,還能升舉陽氣,對於那些經常情緒低落、肝氣鬱結的人來說,可是個好東西呢!
    還有黃芩啊,它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燥濕止血,對於那些經常上火、口腔潰瘍的人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至於人參嘛,那可是個大補元氣的寶貝啊!不過呢,現在市麵上的人參質量參差不齊,要想買到真正的好人參,可得擦亮眼睛哦!
    至於半夏、甘草、生薑、大棗這些藥材,也都是各有各的妙用。半夏能化痰止嘔,甘草能調和藥性,生薑能暖胃驅寒,大棗能補血安神。這些藥材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組合在一起,就能發揮出神奇的效果!
    所以啊,咱們平時在生活中啊,也可以多了解一下這些中藥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還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呢!就像那句老話說的:“家有三千卷,不病也神仙。”雖然咱們可能做不到那麽厲害,但是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識,總沒壞處嘛!
    小弟子滿臉疑惑地跑來問他的師父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老是聽說什麽‘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這些症狀,這到底是個啥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麽解決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不就是咱們中醫裏的經典問題嗎?於是,他笑眯眯地答道::“血弱氣盡的時候,咱們身體的防線——腠理就打開了,這時候,那些調皮搗蛋的邪氣啊,就趁機溜了進來,跟咱們的正氣幹上了架。這一打,可就熱鬧了,正氣邪氣在脅下這個地方糾纏不清,正邪紛爭不斷,結果呢,人就開始往來寒熱,一會兒冷得直哆嗦,一會兒又熱得滿頭大汗,這冷熱交替的,可真是讓人受不了啊!而且啊,這病還愛挑時間,休作有時,讓人摸不清規律。”
    “更有趣的是,這病啊,還會讓人嘿嘿不欲飲食,就像是突然對美食失去了興趣,看著一桌子的好菜好飯,愣是一點胃口都沒有。為啥呢?因為髒腑相連嘛,這邪氣一搗亂,肚子裏的器官也跟著遭殃,痛得要命。而且啊,這邪氣還喜歡往高處竄,但痛起來呢,卻是下麵更難受,所以啊,人就會忍不住想嘔。”
    “那怎麽辦呢?”小弟子著急地問。
    “別急,老祖宗早就給出了答案。”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這時候啊,就得用上咱們的小柴胡湯了!”
    “小柴胡湯?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小弟子撓撓頭。
    “可不是嘛!這小柴胡湯啊,那可是解決這種問題的神器!”張仲景仙師開始詳細介紹起來,“你看啊,這方子裏麵有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這七味藥。每種藥啊,都有它的獨到之處。”
    “先說柴胡吧,它可是這方子裏的老大,能疏肝解鬱,還能升舉陽氣,就像是給身體裏的正氣加油打氣,讓它們有力氣去跟邪氣搏鬥。”
    “黃芩呢,就是個冷靜的智者,能清熱燥濕,就像是給身體裏的火氣澆上一盆涼水,讓它們別那麽囂張。”
    “人參嘛,大家都知道,是個滋補的好東西,能大補元氣,就像是給身體裏的能量庫補充能量,讓它們有足夠的力氣去應對這場戰爭。”
    “半夏啊,就是個化痰的高手,能把身體裏的痰濕給清理出去,就像是給身體做一次大掃除。”
    “甘草呢,就是個和事佬,能調和藥性,讓這些藥材都能和諧相處,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生薑和大棗啊,就像是給身體送溫暖的使者,能溫中散寒,還能滋補脾胃,就像是給身體披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
    “怎麽樣?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師父笑眯眯地問。
    “厲害!厲害!”小弟子連連點頭。
    “那製配方法呢,也挺簡單的。”張仲景仙師繼續講解,“把這七味藥都準備好,柴胡半斤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黃芩三兩15克)、人參三兩15克)、半夏半升這個比較特殊,咱們就按照常規量來算吧,大約15克)、甘草三兩15克)、生薑三兩15克)、大棗十三枚這個咱們就按照一枚大棗大約5克來算吧,那就是65克,不過實際使用時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調整)。然後啊,把這些藥材都放到鍋裏,加上水一鬥二升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400毫升),煮取六升大約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三升大約600毫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方子啊,還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呢!”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比如說啊,要是胸中煩而不嘔的話,就去掉半夏、人參,加上栝蔞實一枚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5克)。要是渴的話,就去掉半夏,加上人參四兩半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2.5克)、栝蔞根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0克)。要是腹中痛的話,就去掉黃芩,加上芍藥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15克)。要是脅下痞鞕的話,就去掉大棗,加上牡蠣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0克)。要是心下悸、小便不利的話,就去掉黃芩,加上茯苓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0克)。要是不渴、外有微熱的話,就去掉人參,加上桂枝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15克),然後蓋上被子出點微汗就好啦!要是咳的話呢,就去掉人參、大棗,加上五味子半升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25克)、去掉生薑加上幹薑二兩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10克)。”
    “哇!這麽複雜啊!”小弟子瞪大了眼睛。
    “複雜是複雜了點,但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個辯證施治,因人而異。”師父笑眯眯地說,“所以啊,這方子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其實啊,都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的,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那吃了這小柴胡湯之後呢,會有什麽反應啊?”小弟子又問。
    “這個啊,得看具體情況。”師父解釋道,“要是吃了之後還渴的話,那可能是陽明病的表現了,那就得按照陽明病的方法來治了。不過啊,一般來說,隻要方子對證,吃上幾劑之後,那症狀啊,就會像煙消雲散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真是太神奇了!”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
    “所以啊,咱們中醫啊,那可是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底蘊的。”師父感慨地說,“這些方子啊,都是咱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咱們可得好好傳承和發揚下去啊!”
    “是!師父!”小弟子連連點頭,心中充滿了對中醫的敬畏和熱愛。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