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五十二)

字數:6961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小弟子屁顛屁顛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求知若渴的樣子,就像看到冰淇淋的小孩,眼睛裏閃爍著星星。他開口就問:“仙師啊,我總是聽師兄師姐們談論結胸證,說這個證那個證的,聽得我雲裏霧裏的。您能不能給我講講,這結胸證到底是咋回事兒?”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摸了摸長長的白胡子,說道:“喲,小家夥對中醫感興趣啦?行,那仙師我今天就給你上一堂生動有趣的結胸證課程!”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結胸證啊,可是中醫裏頭的一個大學問。咱們先說說這脈象,你記住了,如果脈浮大,那就像是河裏的浮萍,飄飄忽忽的,這時候你要是貿貿然給人下藥攻下,那可就是闖了大禍了!為啥呢?因為這脈浮大,往往說明正氣還在跟邪氣搏鬥呢,你這一攻下,正氣立馬就垮了,邪氣趁機而入,那病人可就凶多吉少了。所以啊,脈浮大的時候,咱們得悠著點,別急著下藥,不然,嘿嘿,小心仙師我找你算賬哦!”
    小弟子一聽,嚇得吐了吐舌頭,趕緊點頭稱是。
    仙師接著又說:“再來說說這結胸證的症狀啊,要是病人啥症狀都有了,比如胸痛啊、肚子脹啊、呼吸都費勁了,這時候他要是再煩躁不安,哎呀,那可就更麻煩了!這就像家裏著火了,你不僅不趕緊滅火,還在那兒急得跳腳,這不是火上澆油嘛!所以啊,這時候的病人,煩躁那就是個不祥之兆,說明邪氣已經囂張得很了,正氣都快被壓得喘不過氣了。遇到這種情況,咱們醫生啊,心裏也得有個數,治療起來可得格外小心。”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心裏頭暗暗佩服仙師的學問真是高深莫測。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得有點兒疑惑:“仙師啊,您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可是,這結胸證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呢?為啥會得這個病呢?”
    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拍著小弟子的肩膀說道:“你這小家夥,問題還真不少!好吧,那我就再給你講講這結胸證的由來。”
    “結胸證啊,其實就是因為邪氣跟正氣在體內打架,打得不可開交,結果把胸部的氣血都給堵住了。你想想啊,要是你的胸口被一塊大石頭壓住了,那感覺得多難受啊?所以啊,這結胸證的病人啊,往往就是胸口這兒憋得慌,呼吸都費勁。而且啊,這邪氣要是太厲害了,還會往下走,把肚子也給堵住,那時候啊,病人就不僅僅是胸口難受了,連肚子都會脹得跟個大氣球似的。”
    小弟子一聽,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仙師啊,您這形容得太生動了!那要是得了結胸證,豈不是就像胸口被壓了塊大石頭,肚子又脹得跟孕婦似的?”
    仙師一聽,也忍不住笑了:“哈哈,你這小家夥,倒是挺會想象的!不過啊,話說回來,這結胸證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治療起來可得小心謹慎。所以啊,你以後要是碰到了這樣的病人,可千萬別慌,得沉住氣,好好琢磨琢磨該怎麽治療。”
    小弟子連連點頭,心裏頭對仙師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不過他又想起了一個問題:“仙師啊,那得了結胸證,到底該怎麽治療呢?”
    仙師摸了摸下巴上的白胡子,思索了一會兒說道:“這治療啊,那可得看具體情況了。要是邪氣不太厲害,正氣還能扛得住,那咱們就可以用些解表的藥,讓邪氣從表麵散出去。要是邪氣太厲害了,正氣都快扛不住了,那咱們就得趕緊用攻下的藥,把邪氣從下麵趕出去。不過啊,這攻下的藥可不能用得太猛了,不然正氣也跟著傷了,那就麻煩了。”
    “哦,我明白了!”小弟子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就像打仗一樣,要是敵人不太厲害,咱們就用點兒小手段把他們趕走;要是敵人太厲害了,那咱們就得趕緊用大招,把他們一舉殲滅!不過啊,這大招也不能用得太猛了,不然自己也得受傷!”
    仙師一聽,哈哈大笑:“你這小家夥,倒是挺會舉一反三的嘛!沒錯,就像你說的這樣,治療結胸證啊,就像打仗一樣,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製定策略。所以啊,你以後要是想學好中醫,那就得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
    有一天,小弟子滿臉疑惑地蹦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師父啊,我這腦袋裏裝滿了問號,就想知道那個太陽病,脈浮而動數的情況,咱們中醫有啥妙方呢?”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長髯,說道:“嘿,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來來來,咱們今天就好好聊聊這事兒。”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太陽病啊,就是咱們中醫說的外感病的一種,脈浮而動數,這裏麵學問可大了。浮脈呢,就像風吹動的樹葉,輕輕飄飄的,說明有風邪在作怪;數脈呢,就像夏天樹上的知了,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說明體內有熱;動脈呢,就像是有人在你腦袋裏敲鼓,咚咚咚的,說明有疼痛在搗亂。所以啊,這時候病人就會頭痛、發熱,可能還會微微出點汗,但奇怪的是,他們還怕冷,這說明表邪還沒解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有些糊塗醫生啊,一看病人發熱,就以為是裏熱,給病人用下法,這一下可好,動數脈變成了遲脈,就像冬天的河水,流得慢悠悠的。這時候啊,病人就會覺得胸膈裏像有個大石頭堵著,疼得厲害。胃裏頭也空空的,外來的邪氣就在裏麵搗亂,搞得人上氣不接下氣,煩躁得要命,心裏頭那個難受啊,就像被貓爪子撓了一樣。”
    “再這麽發展下去,陽氣就內陷了,心下就會變得硬邦邦的,這就是咱們說的結胸。這時候啊,就得用大陷胸湯來救場了!”仙師說到這裏,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那碗神奇的藥湯正在拯救蒼生。
    “來來來,咱們看看這個大陷胸湯是怎麽做的。需要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換算成咱們現代的計量單位啊,就是大黃30克6兩x5克兩)、芒硝50克一升約等於50克,這裏咱們為了方便計算就這麽估算了)、甘遂0.5克一錢約等於0.5克,這裏咱們得小心點兒,甘遂可是有毒的哦)。先把大黃放到六升水裏煮,煮到剩下兩升水的時候,把藥渣倒掉,然後把芒硝加進去,再煮兩開兒,最後把甘遂末加進去,攪和攪和,溫溫地喝下去。喝下去之後啊,要是拉得快,那就不用再喝了。”
    “這裏麵啊,大黃可是個猛將,能瀉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呢,就像個溫柔的助手,能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甘遂啊,雖然有毒,但也是個厲害的角色,能逐水消腫、破積通便。它們三個聯手啊,就像是三個大俠一起闖蕩江湖,什麽妖魔鬼怪都得靠邊站!”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連連點頭:“師父啊,這大陷胸湯真是太厲害了!那要是沒結胸呢?”
    仙師微微一笑:“要是沒結胸啊,那就另有一番景象了。病人可能隻會頭上出汗,其他地方一滴汗都沒有,就像是頭上戴了個汗蒸帽一樣。小便呢,也不利索,這時候啊,身體就容易發黃。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請出五苓散這位大俠了!”
    “五苓散啊,可是個多麵手。裏麵有豬苓、白術、澤瀉、茯苓、桂枝五味藥。換算成咱們現代的計量單位啊,就是豬苓9克18銖x5克兩÷2,因為1兩等於24銖)、白術9克、澤瀉18克一兩六銖x5克兩,為了方便咱們把六銖也算進去了)、茯苓9克、桂枝5克半兩x5克兩)。把這五味藥搗成散末,用白開水衝服,一天吃三次。記得啊,得多喝點熱水,這樣汗出來病就好了。要是發黃呢,就加點茵陳蒿進去,效果杠杠的!”
    “這裏麵啊,豬苓就像個清潔工,能把體內的水濕都掃幹淨;白術呢,就像個營養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澤瀉啊,就像個排水工,能把多餘的水分都排出去;茯苓呢,就像個和事佬,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桂枝啊,就像個暖寶寶,能溫陽化氣、散寒止痛。它們五個聯手啊,就像是五虎上將一起上陣殺敵,什麽妖魔鬼怪都得俯首稱臣!”
    有一天,一個小弟子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滿臉求知欲地問:“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知道嗎?如果一個人傷寒了六七天,結果胸那兒熱得跟火爐似的,還硬邦邦的,這該咋整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裏暗笑這小家夥問題還挺刁鑽,但臉上依舊慈祥如初升的太陽,緩緩開口:“哦,你問的是這個啊。傷寒六七日,如果結胸熱實,脈沉緊而實,感覺心下就是胃那塊兒)疼得要命,一按下去硬得跟石頭似的,這時候啊,就得請出咱們的大陷胸湯來主持大局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大陷胸湯?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麽配,有啥神奇之處?”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長髯,笑得那叫一個高深莫測:“別急,聽我細細道來。這大陷胸湯啊,說起來簡單,就三味藥:大黃、芒硝、甘遂。不過,這配伍可是大有講究哦!”
    “首先,大黃,咱們來個六兩,換算成現代計量,那就是30克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5克嘛,簡單得很)。大黃啊,那可是將軍之藥,攻下之力杠杠的,能把體內的熱毒、瘀血一股腦兒地往下趕,簡直就是腸道的清道夫!”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心裏暗自嘀咕:“這大黃這麽猛,吃下去不會拉肚子拉到虛脫吧?”
    張仲景仙師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放心,有我在,怎麽會讓你拉肚子拉到懷疑人生呢?接下來是芒硝,一升,換算一下,大約是50克。芒硝啊,那可是軟堅散結的高手,能把那些硬邦邦的結塊給軟化掉,讓它們乖乖投降。而且,它還能清熱瀉火,跟大黃一唱一和,那效果,杠杠的!”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心裏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最後一味藥了。
    “最後啊,就是甘遂了,這個得小心點兒用,一錢匙),換算成克,大約就是0.5克。甘遂啊,那可是峻下逐水的猛將,能把體內的水濕、痰飲一股腦兒地趕出去。不過呢,這家夥有點兒猛,所以用的時候得悠著點兒,不然啊,嘿嘿,有你受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弟子一聽,嚇得差點兒沒跳起來:“這麽猛?師傅,這方子不會把人吃出問題來吧?”
    張仲景仙師瞪了他一眼,假裝生氣地說:“胡說什麽!隻要對症下藥,這方子可是救命的神器。來,我給你講講怎麽煎這藥。”
    “先把大黃放水裏煮,水得多點兒,六升吧,換算成現代計量,大約就是1200毫升。煮到水剩下一半兒,也就是二升,大約是400毫升的時候,把藥渣子撈出來。然後啊,把芒硝加進去,再煮兩個開兒,就是等水開了再煮兩分鍾。最後啊,把甘遂末加進去,攪和攪和,溫溫地喝下去,一升一次,大約就是400毫升一次。喝下去之後啊,要是拉得快,那就別再喝了;要是拉得不痛快,那就再來一次。記住了嗎?”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心裏已經把這方子的煎製方法記得滾瓜爛熟了。不過,他還是有點兒擔心:“師父啊,這方子這麽猛,萬一病人吃了受不了咋辦?”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安慰他說:“放心吧,隻要是對症下藥,這方子可是穩如老狗。而且啊,這方子還有個小秘密,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
    小弟子一聽,立馬來了精神:“啥秘密?師父快講!”
    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這方子啊,其實是在考驗咱們的醫術和判斷力。你看啊,大黃、芒硝、甘遂,這三味藥都是猛將,要是用得不當,那可是要出大事的。所以啊,咱們在用這方子的時候,一定得小心謹慎,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這也算是咱們中醫的一種修行吧!”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心裏已經對張仲景仙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不過,他還是有點兒好奇:“師父啊,這方子這麽猛,要是用在現代人身上,會不會有啥不良反應啊?”
    張仲景仙師想了想,認真地說:“這個嘛,說實話,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用藥的效果也會因人而異。不過啊,隻要咱們掌握了中醫的精髓,辯證施治,那這方子用在誰身上,都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當然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跟古代不一樣了,所以在用藥的時候,咱們也得靈活變通,不能生搬硬套。”
    小弟子一聽,覺得張仲景仙師說得太有道理了。不過,他還是有點兒不死心:“師父啊,您就不能再給我講點兒這方子的趣事或者典故啥的嗎?讓我這學醫之路也有點兒樂趣嘛!”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你這小家夥,還真是會找樂子啊!行,那我就給你講個關於這方子的趣事吧。”
    “話說啊,有一次,我遇到一個病人,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疼得死去活來的。我一看,這不是大陷胸湯的證嗎?於是啊,我就給他開了這方子。結果啊,這家夥吃了藥之後,拉得那叫一個痛快,病也立馬好了大半。他感激涕零啊,非要請我吃飯不可。我呢,也就欣然接受了。結果啊,那家夥請我吃的竟然是火鍋!哈哈,你說這事兒逗不逗?”
    小弟子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師父啊,您這運氣也太好了吧!吃火鍋都能碰上這事兒!”
    張仲景仙師也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誰說不是呢?不過啊,這事兒也提醒我,咱們中醫啊,不僅得學好醫術,還得學會跟病人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啥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治病嘛!”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心裏已經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跟著張仲景仙師學醫術,將來也能成為一代名醫!
    不過啊,他心裏還是有點兒小九九:“師父啊,這大陷胸湯雖然厲害,但要是能用點兒更幽默、更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解,那該多好啊!這樣一來,咱們中醫的知識就能更好地傳播出去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眼睛一亮:“喲嗬,你這小家夥還挺有想法的嘛!行,那我就來試試用更幽默、更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解這大陷胸湯吧!”
    “你看啊,這大陷胸湯啊,就像是一支特種部隊!大黃呢,就是那衝鋒陷陣的先鋒官,勇猛無比;芒硝呢,就是那負責爆破的工兵,能把那些硬邦邦的結塊給炸得稀巴爛;甘遂呢,就是那負責清理戰場的後勤兵,能把那些殘餘的水濕、痰飲給一網打盡!這樣一來啊,咱們體內的敵人就被徹底消滅幹淨了!怎麽樣?我這講解方式還算接地氣吧?”
    小弟子一聽,笑得差點兒沒從椅子上掉下來:“師父啊!您這講解方式簡直太絕了!要是早點兒這麽講,我早就把這方子記得滾瓜爛熟了!”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