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八)

字數:5788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小弟子眨巴著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臉天真地問起了他的師父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聽說陽明病要是脈浮又大,那就意味著病人肯定會潮熱,這是為啥呢?感覺這裏麵藏著好多秘密,您能給我講講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天是想挖點寶貝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哈哈,你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的學問啊,那可真是深似海,廣如天。既然你這麽好奇,那我就給你說道說道這陽明病的奧秘,保證讓你聽得津津有味,還能笑出腹肌來!”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陽明病在中醫裏可是個大家夥,它主要跟咱們的胃和大腸有關。胃是倉廩之官,大腸呢,是傳導之府,這倆要是鬧起別扭來,那身體可就得遭殃了。陽明病呢,簡單來說,就是這兩個地方的功能出了點問題,要麽是太熱了,要麽是堵住了,反正就是不順暢。”
    “好了,言歸正傳,咱們說說這脈浮而大的事兒。脈浮啊,就好比是水麵的浮萍,輕輕一碰就晃悠,這說明病邪啊,它不在裏麵藏著掖著,而是大大方方地浮在表麵。在中醫裏,脈浮往往代表著有外邪入侵,或者是陽氣外散。而這脈大呢,就像是大江大河,水流洶湧澎湃,說明咱們身體裏的氣血啊,它正在一股腦兒地往外衝呢!”
    “那麽,當陽明病遇到脈浮而大的時候,會發生什麽呢?這就好比是夏天中午的太陽,又熱又毒,曬得大地滾燙滾燙的。咱們的身體也是這樣啊,陽明經裏的熱氣它憋不住了,就開始往外冒。但是呢,它又不是一直冒個不停,而是有規律地一陣陣來,這就叫潮熱。為啥叫潮熱呢?你想啊,潮水是不是漲一陣退一陣的?這潮熱也是一樣的道理,它發作起來有規律,到時候就來,到時候就走。”
    “而且啊,這脈浮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它往往會讓人自汗出。為啥呢?因為脈浮說明陽氣在外,陽氣足了,毛孔自然就打開了,汗液也就跟著往外排了。所以啊,你要是看到一個陽明病的患者,他的脈浮而大,那你就可以斷定,這家夥肯定得潮熱,而且一熱起來,汗水就跟下雨似的,嘩嘩地流。”
    說到這裏,師父突然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問弟子:“小子,你猜猜看,要是這時候咱們給這個陽明病的患者開個方子,應該用什麽藥呢?”
    弟子一聽,撓了撓頭,一臉茫然地說:“這……這我哪知道啊?師父您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吧!”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說:“告訴你吧,這時候咱們得用白虎湯!白虎湯啊,那可是中醫裏的清涼神器,專門對付這種陽明經大熱的病症。它裏麵的石膏啊,就像是大冰塊一樣,能清熱瀉火;知母呢,就像是甘霖雨露,能滋陰潤燥;再加上甘草和大米,那就是錦上添花,既能調和藥性,又能保護脾胃。這樣一來,陽明經裏的熱氣就被咱們給清理幹淨了,患者自然也就舒服多了。”
    有一天,咱們的小弟子,一臉呆萌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有個事兒特別好奇,您能給我講講陽明病為啥會讓人嘴巴幹得跟沙漠似的,還想喝水卻又不往下咽呢?這裏麵有啥門道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裏那個樂嗬,心想這小子還挺會找樂子嘛,於是捋了捋長髯,故作神秘地說:“嘿,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裏的學問啊,那可是比相聲還逗樂,比連續劇還曲折離奇呢!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知道,陽明病在中醫裏那可是個‘大火爐’,專門負責燒咱們身體的那把‘內火’。你想啊,火大了,鍋裏的水是不是就容易幹?咱們的身體也一樣,陽明病一犯,那火苗子呼呼地往上竄,體內的津液啊,就跟沙漠裏的綠洲似的,越來越少,能不口幹嗎?”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連連點頭:“哦~原來是這樣,那為啥他們想喝水卻又不喝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嘛!”
    仙師笑了笑,拍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小夥子,你這就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這陽明病啊,它燒的是陽火,但別忘了,咱們身體裏還有一股子陰液呢。這股陰液啊,它可不傻,看到陽火這麽囂張,雖然心裏頭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但它知道,這時候要是直接澆水喝水),那火勢隻會越燒越旺,到時候整個身體都得遭殃!”
    “所以啊,這些患者雖然嘴巴幹得要命,心裏頭也渴得慌,但他們就是不想咽下水去,為啥?因為他們身體的智慧告訴他們,這時候喝水,無異於火上澆油。他們隻能用點水漱漱口,緩解一下口腔的幹燥,算是給這熊熊烈火添點‘滅火器泡沫’,但絕不敢大口大口地喝。”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插嘴道:“那仙師,您說這陽明病要是再這麽燒下去,會出啥事兒啊?”
    仙師一聽,笑容更甚,捋了捋胡子說:“哈哈,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好吧,那我就再給你透露點小秘密。陽明病要是燒得太猛,時間一長,咱們身體裏的血管啊,可就受不了啦。你想啊,血管裏頭也是液體嘛,這火一燒,液體蒸發得快,血管壁就變得又幹又脆,跟薯片似的。這時候,稍微一激動,血壓一上來,‘砰’的一聲,血管就破了,鼻血就這麽噴湧而出,這就叫‘衄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啊,咱們中醫看病,不光是看症狀,還得看病因、病機,就像偵探破案一樣,抽絲剝繭,找到那真正的‘縱火犯’。對於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的患者,咱們就知道,這家夥身體裏的火苗子已經燒得夠旺了,得趕緊想辦法給它滅滅火,不然,鼻子可就要遭殃咯!”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哇,仙師,您這麽一說,我感覺中醫真是太神奇了!就像是身體裏的偵探小說,每一個症狀背後都藏著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仙師欣慰地點點頭:“沒錯,中醫的魅力就在於此。它不僅僅是一門醫學,更是一種哲學,一種對生命深刻理解和尊重的智慧。咱們學習中醫,不僅要學會看病,更要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理解它的喜怒哀樂,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上醫治未病’,讓咱們的身體健健康康,遠離疾病的困擾。”
    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來到師父麵前,一臉好奇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師父,我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就是那個陽明病啊,本來就已經出汗了,為啥醫生還要再發汗呢?這不是有點多餘嗎?”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說:“哎呀,我的小徒弟啊,你這問題問得有意思。這事兒聽我慢慢給你道來。”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悠悠說道:“小徒啊,聽好了。陽明病啊,它本來就有個特點,那就是容易出汗。你想啊,陽明嘛,就是陽氣旺盛的地方,陽氣一旺,自然就容易出汗了。這本來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是身體在自我調節呢。”
    “但是呢,有些醫生啊,他可能不太懂這個,一看病人出汗了,就以為是表邪還沒解,還得繼續發汗。結果呢,這一發汗,哎呀,可就出大事了。”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出大事了?啥大事啊?”
    張仲景仙師繼續講:“大事就是,這陽明病啊,它本來就已經出汗了,津液已經有點虧了。你再一發汗,那津液就更虧了。津液一虧,胃裏麵就幹燥了。胃裏麵一幹燥,那大便就拉不出來了。這不就出問題了嗎?”
    小弟子撓了撓頭:“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大便拉不出來,會咋樣呢?”
    師父說:“大便拉不出來,病人就會覺得肚子不舒服,心裏煩煩的,好像有啥事兒沒解決一樣。這就是‘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的意思。病雖然看起來好得差不多了,但心裏還是煩煩的,不舒服。”
    小弟子點了點頭:“那師父,這該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說:“這時候啊,咱們就得看看病人的小便情況了。你想啊,小便也是排出津液的一種方式。如果小便次數多,那說明津液還沒怎麽虧;如果小便次數少了,那說明津液已經虧得差不多了。”
    “所以啊,咱們得問問病人,他平時每天小便幾次。如果他平時每天小便三四次,現在突然變成一兩次了,那咱們就得注意了。這說明他的津液已經虧得差不多了,大便很可能就快拉不出來了。”
    小弟子瞪大了眼睛:“哇,這麽神奇啊!那師父,如果小便次數少了,大便就快拉不出來了,那該怎麽辦呢?”
    張仲景仙師說:“別著急,別著急。這時候啊,咱們得等。等什麽呢?等小便次數減少了,津液就會慢慢地回到胃裏麵去了。等津液回到胃裏麵了,大便就能拉出來了。”
    “所以啊,咱們得告訴病人,別著急上火,大便不是想拉就能拉的。得等津液回到胃裏麵了,大便才能順利地拉出來。”
    有一天,咱們這位聰明伶俐的小弟子,眉頭緊鎖,一臉困惑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張口就問:“師父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問號,都快把我憋成氣球了!我就想知道,為啥傷寒的時候,人會吐個不停呢?這裏麵有啥門道?”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嗬啊,心想:這小子,求知欲還挺旺盛嘛!於是,仙師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慢悠悠地說:“嘿,小家夥,你這問題問得好!傷寒嘔多,這裏麵學問大了去了,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醫小課堂”:“咱們先說傷寒啊,這玩意兒就像是身體裏的搗蛋鬼,一來就搗亂,讓你的身體各種不舒服。而嘔吐呢,就像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警報,說:‘嘿,哥們兒,我這兒出事兒了,快來瞧瞧!’所以啊,嘔吐不是無緣無故的,它背後藏著不少秘密呢。”
    “首先啊,傷寒的時候,邪氣往往會侵犯到咱們的脾胃。脾胃是啥?那可是咱們身體的‘後勤部長’,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再把這些好東西運送到全身各處。可一旦脾胃被傷寒邪氣給纏上了,它們的工作效率就大打折扣了。食物消化不了,營養吸收不了,堆在胃裏,那感覺,就像是吃了個不熟的柿子,又澀又堵得慌。所以啊,身體就隻能通過嘔吐這種方式,把這些‘垃圾’給排出去,算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製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連連點頭:“哦~原來如此,那師父,您說這嘔吐是不是好事兒呢?”
    仙師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哎,這事兒可沒那麽簡單。嘔吐確實能排出一些邪氣,但要是吐個不停,那可就麻煩了。你想啊,脾胃老這麽吐,它們還怎麽好好工作?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抵抗力不就下降了嗎?所以啊,嘔吐這事兒,得辯證地看。”
    “再說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就說這傷寒嘔多吧,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像是陽明證陽明病,中醫的一種證候類型,主要表現為高熱、大汗、口渴、脈洪大等),但你可千萬別急著攻下。為啥?因為這時候的嘔吐,其實是身體在努力往外排邪氣呢,你要是這時候用攻下的藥,那不就是幫倒忙嘛,邪氣沒排出去,正氣倒給傷了。”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撓了撓頭:“師父,您說的這陽明證,我怎麽聽著像是武俠小說裏的內功心法啊?是不是我學會了,就能一打十了?”
    仙師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哈哈,你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豐富。不過啊,咱們中醫的陽明證,可不是什麽內功心法,它是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征,通過四診合參望、聞、問、切)得出來的診斷。你要是學會了,雖然不能一打十,但給人看病,那可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啊,遇到傷寒嘔多的病人,咱們得先仔細辯證,看看嘔吐是正氣抗邪的表現,還是邪氣太盛,脾胃已經扛不住了。要是正氣抗邪,那咱們就得幫它一把,用點和胃止嘔的藥,讓脾胃別那麽累;要是邪氣太盛,那咱們就得驅邪為主,同時兼顧脾胃,別讓它們傷得太重。這樣一來,病人才能好得快嘛。”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