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有一點令人欣慰
字數:6536 加入書籤
“唉,哪有什麽經理啊,那不過是掛名而已,手下連咱們辦公室人都不夠呢,根本算不上什麽領導。
您還是喊我的名字或者直呼我周好了,聽著踏實。”
一番對話後,在場的人們全都哈哈大笑起來。
隨後,周文海聊起了一些關於京城生活的小趣聞,拉近了許多和大家之間原本生疏的距離感。
氣氛足夠融洽了以後,陳礦長開始詢問:“你們那個回收公司到底主營哪些內容呀?”
“噢,什麽都收啊,主要是各種工廠企業廢棄的老機器、物資之類的東西。
收集後分門別類送往對應的生產單位再利用。
不過我們主要靠修理盈利,回收舊物隻是輔助業務。”
周文海覺得有必要誇大一番實力,畢竟總不能說實話說自己經營的地方大多是在積攢一些古籍舊報這類毫無科技含量的廢料吧?
"哦,原來你們還會修理?能修什麽呀?"陳礦長大感好奇。
"什麽都會修,就說今年單就修複各類機床已達數百台之數,車輛也不少呐!"周文海口徑張得挺大。
“哇!規模如此驚人啊!就你們幾個人就夠折騰嗎?"
“還可以啦,雖然忙些但勉強應付。
我們員工技術過硬,效率高,且時常向專家請教,故此暫時尚可承擔這些工作。
"
不久之後,陳礦長趁機提出請求。
“老周你幫忙看看我們的機械設備好不好?要知道我們這礦區送來的好像沒幾件新玩意,大多是從大型廠拆下來淘汰的貨色,現在壞掉堆得一堆又一堆..."
"這不正是我們應該履行的服務嗎?放心,在首都我們也為許多同樣沒有維修能力的企業提供了支援。
這事很尋常。
"
接下來,周文海便開始了忙碌的日子,借助礦山提供給他的條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修配流程。
通過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贏得了所有人由衷的認可與尊敬。
沒過幾日,“晨星”修理工場在縣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正式成立運營,成為京郊礦區周邊頗有名氣的手工機械修理服務中心。
曾經隸屬於能源三礦的維修車間被獨立出來,劉大慶趁熱打鐵,以這個車間為基點,圈定了一大片區域, thereby 成立了曙光修理站三分站。
他們接的第一份活計,便是能源三礦報廢機械設備的檢修任務。
如今,劉大慶身邊已經有了四個助手,盡管他們的人事關係還在原單位,但早已過來幫忙幹活。
劉大慶並未讓他們空閑下來,而是先安排他們進行設備拆解工作。
劉大慶在車間內來回走動,每當有人完成一台設備的拆解後,他就能從一堆零件裏準確找出損壞部件,並且向大家講解設備運作原理及故障成因。
對於簡單修理,他會交給徒弟們練習,至於複雜的問題,則親自上陣解決。
劉大慶的工作效率驚人,四個徒弟忙得團團轉,他還不斷催促:“太慢了!快點!”短短數日,三分站就成功修複了一大批裝備。
雖然一些設備仍無法修複,但成果依然讓張礦長十分滿意。
生產會議上,看到提交的產量數據,全體成員激動萬分。
設備增加意味著更高的采掘量和更多的超額產出,這對工人福利至關重要。
然而,喜悅之餘,張礦長開始思考修理費用如何結算。
劉大慶這段時間一心撲在修理上,並未提過報酬問題。
張礦長心想,不能因為對方沒開口就覺得可以忽略這筆賬單。
畢竟這是一個機構與另一個機構之間的合作,不存在無條件幫忙一說。
某天,張礦長主動造訪三分站與劉大慶探討收費事宜。
“大慶,你這兒修理分站收費標準是什麽呢?幫我們修了這麽多設備居然連張發票都沒有送來!哎呀呀,你年紀輕,還是太謙虛了!”
劉大慶聽得出愣住了:自己什麽時候變得靦腆了?
“張先生,不瞞你說,我一直忙著處理設備維修的事兒,真的把這個給忘了!”
“看看,你們來自首都那邊就是專心於工作嘛。”張礦長語重心長地說:“大慶啊,這是件好事,可你是站長啦!僅僅關注現場是不夠的,內務管理也得抓緊。
要是早就建立起財務部門,這些瑣事還需要您操心嗎?對吧?”
“嗯,還真是這麽回事。”
張礦長又誠懇地問道:“那有沒有合適人選呢?如果沒有,我可以給您推薦幾位哦。”
張礦長介紹了自己的表妹。
眼下工作機會難得,在觀察期,二分站屬於上級單位怕引起誤會沒人聯係過劉大慶,他也留意著動靜察覺可能是大家顧慮過重。
為了嚐試尋找契機才親自拜訪溝通。
實際上張礦長確實提供了巨大支持。
若非他的協助,劉大慶也無法這麽快速組建三分站。
安插一位親戚進去簡直是小事一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成立財會組光一個人肯定不行。
劉大慶於是詢問能不能同時邀請林芳芳加入。
對於張礦長來說這有些棘手,畢竟林家當下處於特殊情況,如果貿然調動她當出納容易招致困擾甚至牽連到相關人員。
兩人深思許久默然無言。
突然劉大慶靈機一動建議辦一家勞動農場。
“大哥,我們之前在北京修理站負責養家禽用作獎勵送給廢棄物資提供者。
隻要達到一定數量就會送些禽畜。
而且這是我們有據文件規定的。”
聽到有正式文件張礦長頓時放心了。
“哪裏來的文件?”
“市西城區政府下發。”
級別足夠,在縣域內推廣完全沒有障礙。
這裏草場資源豐富完全符合條件。
以前礦上打算利用這片山嶺建造牧場隻是未能獲得批準。
“山上能做什麽養殖?”
什麽不能養?山坡適配放馬牛羊等,哪怕最差雞鴨也能生存.唯一問題是水源相對匱乏.
"那不是一座禿山?" 劉大慶擔憂起來.
"哈哈,哪來禿山?水短缺是暫時困難,但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劉大慶意識到自己考慮不周到其實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克服例如安裝水泵。
因此二人迅速製定方案隨後向上級提出人員招聘需求並很快得到了認可。
最終確定新增二十八名員工加上原有共計三十二人其中二十個歸屬縣級管理留下的幾個分配則多由各礦領導家屬占用。
至此行政框架大致建立完畢。
這類人事調整有利弊但不可否認這些人往往成了協調雙方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要結算維修款直接派遣相關人員效率遠高於本人前往交涉。
關於勞動農場更是迎刃而解。
憑借招聘背景順利推進項目得到地方政府支持。
相比城市局促的空間此處可謂廣闊天地可供任意規劃。
本地歡迎任何有助於提高生產能力的舉措。
不久後,青山腳下一座簡陋泥土房屋建成。
雖然簡樸但卻代表整個山區未來農業活動中心位置所在。
通過
這可真是件好事!特別對於王副經理而言,排擠趙經理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關鍵是要把趙經理徹底從鋼廠清理出去,最好永世都別露臉。
眼下,這些人不僅被調走工作關係,還去到了區內一個不起眼的回收站。
這樣一來,他們的處境已然觸底。
王副經理也不想做得太絕,否則也太失風度了。
因此帶著贏家心態,他毫不猶豫批準了這項調令,從而一次性擺脫了一批對手。
趙經理那群人也不含糊,申請一過,隔天便開始打包離開。
經過兩天火車行程,他們抵達目的地。
馬明遠早已安排數輛牛車,將他們接引至礦區二分支點。
“馬明遠,真沒想到,這麽快你就成了我們的頂頭上司了,哈哈。”趙經理見到馬明遠後如是開言。
“趙經理才是領導啊,你在這兒,誰敢稱老大?不過是特殊時期罷了,熬過這一陣,您還是過去的趙經理。”
“哈哈,行,你小子本事大。
實話告訴你,接到你電話後我就聯係上級領導了,本意想推薦別的同誌前往。
結果上級知道具體情況後,決定由我們前來協助。
小馬,你在本地幹得很不錯,高層很認可。
希望以後繼續保持,爭取創造更佳成績。”
這是馬明遠最不願聽到的內容。
事實上,他從未打算追求更大成就。
他所期望的生活無非混日子罷了。
這次建立修理點的目的簡單明確:與本地企業構建良好關係,以便順利度過困難時期。
畢竟,他可能因某些行為導致秦燕茹出現健康問題,家裏現有之人隻是一介仿品,他實在難以向家人解釋因而未返家。
如今糟糕透頂,自己平添諸多麻煩。
好在有一點令人欣慰:趙經理決定留下來!
當得知此消息的瞬間,馬明遠當即把二支部負責人之職讓渡給趙經理。
原本計劃找位副主任來幫襯管理,如今卻能直接卸下所有責任。
在此停留四五日後,馬明遠妥善交接完事務。
趙經理等人員皆有大型工廠管理經驗,應付這些規模不大的廠房可謂輕而易舉,駕輕就熟。
此時,馬明遠在組織架構上依然是趙經理的上級,屬於京都市總站點站長。
但實際上,在這個偏遠角落裏,他再次化身為普通修理工,從事一線技術工作。
喜歡四合院:重生60,開局懸壺濟世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重生60,開局懸壺濟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