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滿是自豪

字數:5099   加入書籤

A+A-


    王武要把兩個姐姐先送回礦上,再和香雲一塊,去劉橋香雲爸媽家。
    今天起的早,就怕趕路時太陽大。
    到礦上時,早上8點多。
    孩子們放暑假了,不過這會兒也不在家,滿礦上跑著玩呢。
    這年頭的孩子好養活,都是散養。
    兩三歲會走路,就讓大的帶著小的到處跑著玩。
    到吃飯的時候,站村口喊幾嗓子,孩子們就自己跑回來吃飯了,吃完飯又跑沒影了。
    大人可省心了。
    要不怎麽總有老人說,多生幾個孩子就是多添幾雙筷子的事呢。
    那年代真是這樣的。
    擱後來可不行了。
    尤其是城市化裏,城裏人互相都不認識,也就不能信任。
    孩子一會兒也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
    而且路上車多,到處都是危險。
    這都是小事,主要是後來孩子注重教育,在教育上的開銷,那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培養一個孩子到大學,花個幾百萬是常事,就全靠夫妻倆那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撐著,還得供房子贍養老人。
    那壓力不是老一輩的人能想象的。
    這年代雖然窮,但窮的穩定,相比於後世,還真沒什麽壓力。
    而且說句紮心窩子的話,這年頭對孩子不重視,為什麽有些家庭,動不動就生七個八個的。
    這得結合著當時的生活環境來看。
    以前把孩子養成年的概率,是很低的。
    尤其是小時候,醫療本身就落後,又因為窮,生了病也沒錢往大醫院跑,孩子沒了就沒了。
    除此之外,淹死的、摔死的、各種意外沒的,比比皆是。
    要是不多生,很可能幾場意外,孩子就全沒了。
    前世王武同村的一個人,家裏八個孩子,最後養成年的就隻有三個。
    其中在兩年的時間,同一條河裏,淹死了三個。
    總結來說,那年頭“抗風險能力”,實在過於弱,隻能通過多生多養,來抗風險。
    但到後世,有些固執的老人,依然秉承著完全不適用於當代社會的思想生活,根本就不理解年輕一代的壓力,就會給子女帶來很深的折磨。
    多說一句,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是新世紀初期,這階段孩子被“拐賣”的人數,是最多的。
    就是因為父母不在旁邊看著,讓孩子自己跑著玩,給了那些人可乘之機。
    重活這一世,王武對哥哥們留下的八個孩子,可不會像老一輩人那樣,要死要活全憑孩子自己造化。
    他不僅要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還要努力去托舉孩子們。
    他自己淋過雨,不會再讓孩子們去淋一遍。
    什麽“兒孫自有兒孫福”,那不過是無能的父母,給自己找的開脫借口。
    人家幾輩人的資源,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你讓自己孩子光屁股去跟人家競爭,怎麽去競爭?
    要說社會是公平的,資源是平等的,說這話沒毛病,過成什麽樣全憑自己造化,過不好也別有什麽怨言。
    可怎麽可能呢。
    掙錢的行業都有高門檻,沒人脈沒資源沒學曆,擠破頭皮也進不去。
    低門檻的行業,都他媽是別人撿剩下的,累死累活還掙不到錢,隻能勉強糊口。
    回到家。
    三個姐姐在大姐胡秀娟家的堂屋,坐著做針線活打發時間呢,說說笑笑的聊著天。
    看到王武他們回來,三個姐姐高興壞了,趕忙放下手頭的活,迎了出來。
    “你們回來了。”
    “香雲也來了。”
    “快,屋裏坐著涼快去,我去給你們打水,洗把臉。”
    “我給你們倒茶去。”
    三個姐姐把車上的行李幫忙拿下來,招呼幾人道。
    “姐,你們歇著,別忙活了,我們自己來。”
    徐小翠懂事地對幾個姐姐道。
    香雲也攔著幾個姐姐。
    “你們坐著跟姐姐和小武哥聊天,我來弄。”
    “唉喲,香雲妹子,你是客啊,哪能讓你忙,快屋裏坐。”
    二姐趙小蘭拉著香雲的手,客氣地往屋裏請。
    香雲笑道:“我也是咱家裏人,不是客。”
    趙小蘭剛才客氣過頭了。
    聽了這句,趕忙道:“對對對,咱都是自家姐妹,你們大老遠走回來,歇著吧,我們又沒什麽事,閑半天了。”
    “幾位姐姐,我和香雲不能多坐,還得到劉橋走親戚,中午在那邊吃,下午再回來。”
    王武洗了把臉,到堂屋喝杯茶,對幾個姐姐道。
    他們這邊的規矩,走親戚得是上午,報喪的才是下午。
    後來這個講究就淡了,上午得上班,就得晚上才能有時間聚聚。
    “你們今天在家住就是了,明天再回去。”
    大姐胡秀娟說了句。
    “時間緊,香雲請假回來的,還一個,你們在鎮上的工作,也都安排好了,這兩天就要上班,咱們在家都不能多住,一塊過去。”
    王武對幾個姐姐道。
    姐姐們一聽,鎮上的工作安排好了,高興壞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臉興奮。
    “真的?”
    “哎呀,俺家小武就是能耐,這說安排就給安排了。”
    “安排的哪的工作啊?”
    看到姐姐們高興,王武心裏成就感滿滿。
    笑道:“回頭讓小翠姐和彩霞姐跟你們細聊吧,我和香雲收拾下,就先過去了。”
    “行,往後咱都住一起了,也有的是時間聚,你們走親戚要緊,早點去吧。”
    二姐趙小蘭說道。
    “嗯。”
    王武和香雲在屋裏坐了會兒,一杯茶喝完,就又拎著包裹和從鎮上給香雲爸媽買來的禮物,趕往劉橋了。
    幾個姐姐把這小兩口送走,又回了屋裏。
    “小翠,彩霞,快跟我們說說,小武在鎮上給咱們安排的什麽工作?”
    大姐胡秀娟迫不及待地問道。
    “對,是紡織廠的,還是什麽活?”
    “什麽時候能上班?”
    三個姐姐,滿臉笑容地問兩個妹妹道。
    “姐,小武哪舍得咱去幹紡織廠的粗活。”
    老四徐小翠,一臉驕傲地對三個姐姐道。
    老五楊彩霞也接了話去。
    “咱家小武,疼著咱呢,給咱安排的機關單位的活,都是跟香雲一樣,吃公家飯的。”
    語氣裏滿是驕傲。
    三個姐姐聽到這話,也都很開心。
    “真的?”
    “小武給咱安排的機關單位的活?”
    “這......咱以後也是吃公家飯的人了?”
    幾個姐姐,都是鄉下農村家庭出身。
    擱這年代來說,對於吃公家飯的“鐵飯碗”,那是神聖且遙不可及的。
    萬沒想到,她們家小武,風輕雲淡般,不聲不響,就把她們都給安排進去了。
    心裏既激動,又滿是自豪。
    喜歡86年:五個嫂子八個孩子要我養請大家收藏:()86年:五個嫂子八個孩子要我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