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場外也能應急協調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李懷節根據自己的印象,第一時間找到工信部的專家簽名,指給了這位副部長看。
這位工信部專家的簽名寄語,其實水平也很高。
“解碼硬科技,創建新產業”十個端正的楷書,顯示出簽名者嚴謹的性格。
工信部的副部長看到之後,對張漢良和秦漢兩人點頭微笑著說道:“這句話雖然有點直白,但也基本代表了我們工信部,對遙感數據應用中心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
‘解碼硬科技’隻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創建新產業’,為國家在低空經濟領域開辟一塊試驗田。”
這個時候,留在走廊上的七個人中,除了李懷節這個官場新丁,其餘六位都是對政策理解有著極強天賦的天賦怪。
他們當然明白,工信部這是在對外傳遞一個什麽樣的政策性信息。
國家對低空經濟領域的建設和開發,已經箭在弦上了!
這讓這場高級別座談會的主持人秦漢,有一種責任重大的緊迫感。
會議主持,那是一個把控會議方向的靈魂人物,在政策走向上出不得半點差錯。
現在工信部突然點出會議重點,就有臨時改變會議方向的必要了。
這很考驗秦漢的會議準備工作和主持會議經驗。
好在,秦漢是宣傳口出身,卻又對經濟政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自身素質硬得沒話說。
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他還是能做到鎮定自若的,無非是把會議側重放到怎麽發展低空經濟上嘛!
現在就看張漢良的開場致辭,會不會及時調整,突出這一點了。
以秦漢對張漢良的了解,他要做到這一點應該不是問題。
除非,他是故意的!
不過,秦漢轉念之間就把自己剛才的想法拋諸腦後,太不成熟了。
張漢良要是真這麽做的話,他能得到什麽呢?
除了一個昏聵無能的名聲之外,什麽都得不到。
張漢良在聽到這個政策解讀之後,心裏既慶幸,又有點悻悻然:幸虧把劉連山的講話稿,關於這個項目發展前景的這一段給嫁接了過來。
要不然,這隨機應變起來還真不容易。
他之所以悻悻然,是因為就在這一刻,他忽然對自己的僵化思維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
照了鏡子才知道,原來自己是真的老了,跟不上發展形勢了呀!
等這六位高級領導步入會場,慢慢關起的大門隔絕了熱烈的掌聲之後,李懷節這才鬆了一口氣!
大人物們帶來的那種壓力,真的很沉重。
不過,李懷節隨即反應過來了,工信部的副部長說的那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了。
這就是典型的政策放風啊!
這種政策放風行動,是要體現在各種講話上、各種媒體問答上的。
李懷節是市委的副書記,劉連山的重要講話稿,尤其是涉及到政策方麵的講稿,都是他李懷節在審核。
這次出差來京城,甚至連齊秋雲市長的講稿,李懷節也參與了審核。
李懷節在腦子裏快速地過了一遍兩人的講稿,看看什麽地方還能臨時地往這個政策上補充調整一下的。
劉連山的講稿還好說,雖然關於項目前景這一塊,被省委審稿時剪掉了,但大致內容劉連山還是記得住的。
有了這方麵的底子,劉連山想要臨場發揮其實不難!
有困難的是齊秋雲這一塊的稿子,太過於偏向務實了,對未來的展望有點空洞啊!
而且,齊秋雲還是向大會負責地方執行層匯報,以及民生類問題解答的。
媒體提問難免就要涉及到項目未來發展,齊秋雲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這樣高級別的會議上,當然也不可能信口開河。
那不就卡殼了嘛!
在這樣一個高級別大會上表現失當,肯定會對齊秋雲的仕途造成嚴重打擊。
不能讓她吃這個啞巴虧!
李懷節是有恩必報的性格,自然不能讓齊秋雲在這上麵吃了大虧的。
更何況,通過昨天和程雯熙對這個項目的交流,李懷節對這個項目自身也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看法。
為什麽不利用這個好機會,借著齊秋雲的嘴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呢?
李懷節的想法很樸素,隻要世界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就行。
世界會在乎這個想法是誰說出來的嗎?
不會!
它隻在乎這個想法可行不可行而已。
想到這裏,李懷節立刻拿出手機,向齊秋雲發起了微信私聊,向她說明會議政策走向的變動,提醒她注意回答問題的方向性。
在郵件中,李懷節結合了程雯熙的部分想法,及時向她闡述了低空經濟領域基本構成、發展方向以及遙感數據應用中心的核心支撐作用和項目前景與市場潛力。
盡管李懷節已經盡可能地壓縮精簡了許多枝節性的文字,但整章篇幅還是長達900多字。
發出去之後,李懷節有兩個擔心,一個擔心是齊秋雲沒有辦法及時讀取;
另一個是,她沒有時間看這個長篇大論。
畢竟,她現在身處會場,有很多的障礙。
會場裏,齊秋雲正嚴肅地聽著工信部副部長的發言。
越聽下去,齊秋雲的神情就越是嚴肅,自己準備的發言資料方向不對!
這是要出大問題的,怎麽辦?!
按照會議發言順序,張漢良致辭開場之後,就是四部委的領導上台演講時間,他們會從國家層麵解讀項目意義。
比方說現在,工信部的領導就在大談特談低空經濟領域的建設和開拓。
這就是在傳遞中央政策信號,明確戰略定位。
當然,這也是在給整個會議主旨定基調。
任何脫離這個基調的言論,都會被視為對會議議題的理解不到位,準備工作沒做好。
難怪央媒要下場直播了!
齊秋雲在這個時候才後知後覺的想到這一點,已經晚了。
她準備的發言稿都是偏向項目具體運作的,非常具體,對戰略方向上的認知其實沒有任何體現。
四部委的領導發言一旦結束,中間隻有幾名技術專家發言,和部委司局級官員的政策闡述,很快就會輪到她上台演講的。
現編是不可能現編的,怎麽辦?
喜歡官場雅痞請大家收藏:()官場雅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