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將軍一吻,萬金之槍

字數:2876   加入書籤

A+A-


    他用力之大,讓兩個糙漢子都忍不住踉蹌了一下。更讓眾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位平時威嚴持重的領導人,竟然激動地左右開弓,在老隋和老唐那胡子拉碴、沾滿塵土和油汙的臉頰上,“吧唧”、“吧唧”地狠狠親了兩口! 那濃密堅硬的胡茬紮得老隋直咧嘴,老唐則完全懵了,隻覺得一股熱流從被親的地方直衝頭頂,整個臉都紅到了脖子根。
    “好!太好了!你們這是立了天大的功勞啊!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是救命的東西啊!” 馮仲雲鬆開他們,眼眶都有些濕潤了,他用力拍打著老隋和老唐的肩膀,目光灼灼地掃過滿車的物資,最後落在江河、小伍子、羅定國、張二勇和那一班戰士身上。
    “同誌們!辛苦了!” 他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你們這一路深入虎穴,智闖龍潭,為根據地送來了最急需的槍支彈藥,送來了救命的藥品!我代表第三路軍全體指戰員,代表東北受苦受難的老百姓,感謝你們!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營地裏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戰士們像潮水般湧了上來,帶著難以置信的激動和無比的熱切。幾個小夥子不等命令,就喊著號子,合力將那些沉甸甸、散發著新鮮木材和槍油混合氣息的墨綠色標準木箱從卡車上卸下,小心翼翼地放在營地中央的空地上。箱蓋上清晰地烙印著日文——“三八式歩兵銃”,以及那至關重要的數字:“20”。
    “快!打開看看!”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聲音因激動而有些變調。
    江河示意羅定國上前。老羅抽出刺刀,熟練地撬開一個箱蓋的鎖扣。隨著“嘎吱”一聲,箱蓋被掀開,一層防潮油紙被揭開,露出了廬山真麵目——整整二十支簇新的三八大蓋!
    它們靜靜地躺在刨花和稻草裏,散發著冷冽的金屬幽光。
    烏黑發亮的烤藍槍管筆直修長,在營地篝火的映照下流轉著金屬光澤。
    標誌性的“雞腿”拉機柄:碩大、圓潤,便於戴手套操作,在嚴寒的東北戰場這是巨大的優勢。
    堅固的胡桃木木質槍托與護木,打磨得光滑,握持感堅實,槍托底部帶著那個象征著日本皇權的菊花徽記。
    槍機上方覆蓋的“防塵蓋”像一片細長的鱗甲——這正是它在中國得名“三八大蓋”的原因“三八”指明治三十八年定型,“大蓋”即指這個碩大的防塵蓋)。這個設計初衷是為了防止沙塵進入複雜的槍機,在風沙大的戰場確實有效,但也增加了操作步驟和故障隱患。
    刺刀座提醒著所有人,它裝上那長達近半米的三十年式刺刀後,將是何等凶悍的白刃戰利器。
    一位年紀稍長、在奉天兵工廠幹過的老軍工,顫抖著手拿起一支槍,熟練地拉開槍栓,“哢嚓!” 一聲清脆悅耳的金屬撞擊聲響徹營地,引得眾人一陣低呼。他湊近槍膛嗅了嗅,又對著光看了看膛線,激動地喊道:“好槍!膛線跟新犁開的溝似的!油封得足,是原裝好貨!”
    “老班長,這鬼子的三八大蓋,跟咱們手裏的家夥比,到底咋樣?” 一個新兵忍不住問道,眼睛還死死盯著那排新槍。
    老軍工把槍穩穩托起,對著遠處虛瞄了一下,聲音洪亮地給大家科普起來:
    <有阪步槍彈,彈道又平又直,後坐力還小,打得準!有效射程能到四五百米開外,比咱們常用的漢陽造仿德製88式委員會步槍) 和中正式仿毛瑟1924)遠一大截!漢陽造打遠了那子彈就開始‘飄’了,中正式射程差不多,但後坐力大,新兵打幾槍肩膀就腫了。”
    他頓了頓,拍了拍槍身上那顯眼的防塵蓋:
    “不過這玩意兒也有毛病!這‘大蓋’礙事,開火前得先推開,慢!槍機也複雜,保養不好容易卡殼。最要命的是它那6.5子彈,為了追求射程和低後坐力,彈頭做得又細又長,穿透力是強,打中木板、薄鐵皮跟玩兒似的,但打在肉上……有時候就是個眼兒!殺傷力不如咱們中正式用的7.92大毛瑟彈!鬼子叫它‘人道彈’,咱們叫它‘一槍倆眼兒彈’,打中了未必能馬上撂倒人!”
    他又指了指槍口:“還有這刺刀座,死沉!裝上刺刀,這槍比人都高了,林子裏鑽來鑽去不方便!”
    聽著老軍工的講解,戰士們看著這些嶄新、精良但又帶著敵人鮮明印記的武器,心情複雜。羨慕它的精度和射程,又痛恨它曾奪走無數戰友的生命。 但現在,這些曾屬於侵略者的利器,即將調轉槍口,成為他們複仇和保衛家園的倚仗!
    “管它啥人道不人道!到了咱手裏,專打鬼子不‘人道’!” 張二勇吼了一嗓子,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氣氛再次熱烈起來。戰士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誠地撫摸著冰冷的槍管,掂量著沉甸甸的槍身,想象著用它瞄準敵人的那一刻。
    營地的狂熱氣氛如同澆了滾油的烈火,越燒越旺!戰士們根本停不下來,在震天的號子聲和粗重的喘息聲中,更多的“戰利品”被從卡車這個鋼鐵巨獸的腹中源源不斷地卸下,重重地砸在凍得硬邦邦的土地上,發出令人心顫的悶響。
    “歪把子”登場!
    接著下來的是十挺“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這些造型怪異的家夥被裝在長條木箱裏。打開箱子,露出它那標誌性的、活像個歪脖子酒壺的漏鬥式供彈具。
    一個曾與關東軍交過手的老兵“呸”了一口:“這破玩意兒!愛卡殼,還死沉!不過,”他拍了拍冰冷的槍身,“火力比咱們的‘花機關’衝鋒槍)猛,也比‘捷克式’zb26)好搞子彈能用步槍彈)!”
    幾個機槍手迫不及待地圍了上去,熟練地檢查著那複雜的腳架和供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