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皇帝論功欲行賞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A+A-


    皇帝接著問道:“愛卿這一年來在外,經過多個地方,可有遇到道法高深的真人?”
    賈瑀心中一緊,忙道:“回陛下,臣在歸京途中並未遇到道法高深的真人。陛下您洪福齊天,道法高深,乃是天下無雙,鄉野之間又怎會有能與陛下您相媲美的真人呢。”
    皇帝臉色稍緩,說道:“嗯,愛卿所言甚是。那沿途可有其他特別之事?”
    賈瑀回道:“回陛下,沿途風景秀麗,但臣一心想著早日回京向陛下複命,未曾過多留意。”
    皇帝接著問道:“聽聞你在歸京途中,與傅家有所交集?”
    賈瑀心中一緊,如實回稟道:“回陛下,大軍回程路過福建海域,傅家船隊前來示好,臣與遊擊將軍傅安平探討了海上貿易之事。”
    皇帝臉色微沉:“傅家曾亦商亦盜,雖已被招撫,仍需多加留意。你與他們的接觸,可曾有不妥之處?”
    賈瑀再次跪地:“陛下放心,臣一切以朝廷律法為重,絕無半點徇私。”
    皇帝說道:“如此甚好,你切不可被其迷惑,做出有損朝廷之事。賈愛卿,朕信你忠心耿耿,望你始終如此。”
    賈瑀叩頭道:“臣謹遵陛下教誨。”
    永正皇帝心情大好,竟開起了玩笑:“賈愛卿啊,你家中妻妾眾多,本就子嗣興旺。這一年多你在外征戰,若是沒派你出去,說不定家中孩子會更多呢。”
    原來,在賈瑀離開的這一年多時間裏,他的諸位妻妾皆有喜訊。寶釵、淩楚喬、鈴兒、晴雯、琥珀、香菱、鶯兒、白雪都順利誕下孩子。其中,寶釵、鈴兒、琥珀、白雪各自為賈瑀生下一子,晴雯、香菱、鶯兒則各自生下一女。而淩楚喬更是厲害,一舉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賈瑀聽聞皇帝此言,忙恭敬說道:“陛下,微臣如今子嗣已頗為繁多。此後,微臣定當摒棄雜念,一心為皇帝、為朝廷效命,絕不再為家事所累。”
    皇帝聽了賈瑀的話,哈哈大笑起來:“愛卿忠心,朕自然知曉。隻是這子嗣繁茂,也是家族興旺之兆。不過,如今邊疆初定,百廢待興,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還望愛卿能將更多精力放在為朕分憂上。尤其是這次張申書在直隸山東剿匪不力,接下來還得靠你。”
    賈瑀連忙跪地謝恩:“陛下隆恩,微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陛下厚望。”
    皇帝微微抬手:“愛卿平身。朕念你戰功赫赫,又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當重重賞賜。至於你的家事,朕也會有所關照。”
    賈瑀感激涕零:“多謝陛下聖恩,微臣萬死難報。”
    皇帝接著說道:“如今朝中局勢複雜,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愛卿在前線征戰,對朝中之事或許有所不知。那幾位皇子為爭奪儲位,明爭暗鬥,朕甚是憂心。”
    賈瑀神色凝重:“陛下,臣雖在外,但也略有耳聞。此事關係到國之根本,還望陛下早做定奪。”
    皇帝歎了口氣:“朕也在權衡,隻是皇子們各有優劣,難以抉擇。愛卿覺得,齊王、楚王、趙王,誰更適合繼承大統?”
    賈瑀心中一緊,深知這是個極為敏感的問題,稍有不慎便會惹來殺身之禍。他沉思片刻,謹慎回道:“陛下,微臣不敢妄言。儲君之選,當以德行、才能、仁厚為重,還需陛下聖裁。”
    皇帝點了點頭:“愛卿謹慎,甚好。罷了,此事日後再議。愛卿先回去好好陪陪家人,休整一番,待朕有新的旨意,再行聽宣。”
    永正皇帝同親信太監高進忠、周錫安和道士玄清、王道玄、楚王、趙王一同在禦書房內商量考慮對賈瑀功勞的獎賞。
    永正皇帝坐在書桌前,麵色凝重地說道:“諸位,賈瑀此次平亂戰功赫赫,朕欲對其重重賞賜,以彰其功。但這賞賜的分寸,還需從長計議。”
    楚王拱手說道:“父皇,賈瑀確實功勳卓著,兒臣以為可賜其良田千頃,金銀珠寶若幹,以顯皇恩浩蕩。但兒臣覺得,賞賜也需適度,以免其他將領心生攀比。況且,如今朝廷開支頗大,也需為日後打算。兒臣以為,給他五千頃良田,黃金五千兩,珠寶十箱,便足以彰顯皇恩。不過,這加官晉爵之事,還需慎重,不可讓他權勢過大。”
    趙王微微搖頭:“皇兄此言差矣。賈瑀之功,非止於此。兒臣覺得應加官晉爵,許以更高的權位,方能體現其功績。賈瑀在戰場上的謀略和英勇,當得起更高的職位。他若能為我朝繼續效力,必能立下更多功勳。依兒臣之見,應賜其為一等侯,加官至六部尚書,再賞黃金萬兩,珠寶二十箱。甚至可賜予他一些兵權,以保我朝邊境安穩。”
    高進忠在一旁尖著嗓子說道:“皇上,老奴覺得這賞賜過重,恐其日後居功自傲。不如賞賜些虛名,安撫即可。畢竟人心難測,若他因賞賜而膨脹,對朝廷未必是好事。老奴也是為了朝廷的安穩著想啊。而且,各地平叛進展都不佳,隻有賈瑀快速平定兩處。功勞巨大。但賞賜太多,恐怕會讓其他將領心生不滿,覺得朝廷厚此薄彼。老奴覺得,給他兩千頃良田,黃金兩千兩,珠寶五箱,再賜個榮譽稱號,也就夠了。至於加官晉爵和兵權之事,萬萬不可啊,皇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錫安連忙反駁道:“高公公此言差矣,賈瑀忠心耿耿,若賞賜不當,豈不寒了功臣之心?再說,賈瑀一直對皇上忠心不二,怎會因賞賜而變心?若因此讓功臣心生不滿,日後誰還願為朝廷拚命?依奴才看,至少得八千頃良田,黃金八千兩,珠寶十五箱,再加個實權官職,才能體現皇上的恩寵。至於兵權,倒可從長計議。”
    玄清道士輕撫胡須道:“皇上,依貧道之見,可賜其一道免死金牌,保其家族世代平安。如此一來,既能彰顯皇恩,又能讓賈瑀感恩戴德,為朝廷繼續效力。隻是這免死金牌的使用也需有嚴格的限製,以防濫用。此外,再賜一座道觀供其家族祈福,也是不錯的。但貧道覺得,這加官晉爵之事,還需看其德行是否配位。”
    王道玄也說道:“皇上,不如再賜一座豪宅,以顯尊貴。但同時也應給予一些約束,以防其行為失當。比如規定其在某些事務上需向朝廷報備。還可以賜一些稀有的古籍字畫,以顯文化底蘊。不過,這兵權萬萬不可輕易賜予,以防生變。”
    楚王皺了皺眉:“玄清道長和王道長所言雖有道理,但免死金牌和豪宅是否過於優厚?這或許會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滿。再者,豪宅的修建與維護也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古籍字畫更是難得之物,輕易賞賜,怕會引起文臣們的非議。還有那道觀,也需斟酌,不可助長其宗教勢力。”
    趙王說道:“皇兄,賈瑀此次平亂,為朝廷解決了大患。若賞賜不夠豐厚,如何激勵其他將士為朝廷賣命?倘若因賞賜之事讓將士們心寒,日後再有戰事,誰還願衝鋒陷陣?那免死金牌和豪宅,以及古籍字畫,都是應當賞賜的。至於兵權,可先觀察其表現,再做定奪。”
    永正皇帝聽著眾人的議論,陷入沉思,說道:“高進忠,你覺得呢?”
    高進忠彎腰說道:“皇上,老奴認為此事還需權衡。賞賜過重,怕日後難以駕馭;賞賜過輕,又怕功臣心寒。或許可以先觀察賈瑀的態度再做決定。但老奴以為,無論如何,都應以朝廷的穩定和皇上的權威為重。老奴覺得,這加官晉爵之事需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周錫安著急地說道:“皇上,不可啊!此時若猶豫不決,會讓賈瑀心生疑慮,以為皇上對他不信任。一旦功臣心有不滿,後果不堪設想啊!”
    楚王接著說:“父皇,兒臣覺得還應考慮朝廷的財政狀況,賞賜不可過於鋪張。而且,也要考慮其他大臣的感受,若賈瑀的賞賜過於豐厚,恐會引起大臣之間的嫉妒和紛爭。如今朝中局勢微妙,不可因一人之賞而亂了大局。”
    趙王反駁道:“皇兄,朝廷的穩定和功臣的忠心更為重要。若因一時的財政考量而虧待了功臣,日後誰還願意為朝廷拚死效力?再者,若能讓賈瑀對朝廷更加忠心,為朝廷帶來的利益遠遠超過這些賞賜。至於大臣們的嫉妒和紛爭,隻要皇上聖裁公正,自可平息。”
    永正皇帝擺擺手:“好了,都別爭了。朕意已決,賈瑀本已貴為國公,爵位已至頂點,無法再行晉爵。那就加官為少傅,加勳柱國,晉為特進光祿大夫,同時任吏部尚書,進為武英殿大學士。賜黃金萬兩,良田千頃,豪宅一座。”
    眾人齊聲說道:“皇上聖明。”
    然而,在這看似和諧的商議背後,各方勢力卻各懷心思。楚王擔心賈瑀因功得勢,會影響自己爭奪儲位;趙王則盤算著如何拉攏賈瑀為己所用;高進忠和周錫安暗自揣摩著皇帝的真實意圖,以便在宮中更好地立足;而玄清和王道玄則希望通過參與此事,提高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