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朝中勢力暗交鋒
字數:5226 加入書籤
永正皇帝的萬壽節再度來臨。此次,永正皇帝特意明發旨意,宣稱不用群臣為其祝壽。隻因他自覺如今已為方外之人,欲在此次萬壽節為自己賦予新的道號。
永正皇帝第三次變號為“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隨著年歲的漸長,永正皇帝對於長生不老的渴盼變得愈發強烈。與此同時,他在道教修行方麵投入了更為龐大的精力與資源,始終不停地追尋著更高層次的道教境界以及更為強大的法術力量。
在第二次加號之後的一段時間裏,經過一段時日的“修行”,且自我感覺頗為良好,永正皇帝認定自身已然抵達了更為高深的道教境界。於是,他再次為自己變更道號。
這一次的封號之中,“太上大羅天仙”意味著他已然觸及道教中極為崇高的神仙之境;“紫極長生”顯著地凸顯出他對長生不老的不懈追求;“聖智昭靈”著重強調了他的聰慧與靈性;“統三元證應”展示了他對於道教三元天元、地元、人元)的掌控以及印證;“玉虛總管五雷大真人”則表明他在道教法術領域所具備的強大力量;“玄都境萬壽帝君”更是將他的地位擢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蘊含著他於玄都仙境之中擁有著萬壽無疆之壽命的寓意。
這一回的變號,乃是永正皇帝對自身道教修行成果的又一輪自我肯定與神化,同時也是他對長生不老追求的極致彰顯。
在齊王府中,齊王眉頭緊皺,神色不滿,憤憤地說道:“這父皇竟如此癡迷於那道門,實在是荒唐至極!”
唐思克連連點頭,應和道:“王爺所言極是,吾等身為正統儒門弟子,儒門才是正教,那道門不過是歪門邪道,蠱惑人心罷了。”
齊王冷哼一聲,接著說道:“父皇這般沉迷道教,荒廢朝政,實非國家之福。如今楚王趙王都通過奉迎父皇崇道而受寵,本王卻處處受製,實在令人氣憤。”
唐思克趕忙安慰道:“王爺莫要氣惱,天下讀書人,滿朝大臣都是儒門出身,心向正統,都是支持殿下您的。”
齊王目光陰沉,憂慮地說道:“想我朝本以儒道治國,如今父皇卻被那道教迷了心智,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唐思克拱手道:“王爺憂國憂民之心,令人欽佩。這道教之術,虛無縹緲,哪有儒門之學實在,可治國安邦,教化民眾。”
齊王沉思片刻,緩緩道:“本王深知儒門之重要,可如今父皇受那道教蠱惑,本王也是有心無力啊。”
唐思克說道:“王爺,吾等當思對策,勸誡皇上回歸正道,重振儒門之威。隻要王爺堅定不移,待到時機成熟,定能扭轉乾坤。”
齊王微微點頭,說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觸怒龍顏。”
唐思克說道:“皇上的崇道並不是真正的崇道,道教也講究修行,聽說皇上在宮中寵信四美,服食丹藥。他隻不過追求的是長生,並不是道教。皇帝自己也清楚,他並不是被道士迷惑。隻不過自己期望長生不老。”
齊王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如此說來,父皇是被長生的欲望迷了心竅。可這道教若不能助他長生,日後他醒悟過來,怕是那些諂媚奉迎的楚王趙王也要失寵。”
唐思克接著說:“王爺,咱們得做好準備。若皇上真有幡然醒悟之時,咱們得拿出切實可行的治國之策,讓皇上看到咱們的忠心和能力。”
齊王皺眉道:“隻是這準備工作該如何著手?滿朝大臣雖多為儒門,可在父皇麵前,也不敢輕易進諫。”
齊王猶豫不決,詢問道:“自己是否也應該給父皇上貢一些美女之類的邀寵?”唐思克急忙勸阻道:“王爺,萬萬不可啊!您之所以受百官支持,一是因為您是長子,二就是因為您素有賢名。若您也學那楚王、趙王行此諂媚之事,定會有損您的名聲,屆時百官失望,百姓寒心,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齊王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可如今他們因討好父皇而受寵,本王若不有所行動,隻怕日後愈發艱難。”
唐思克拱手說道:“王爺,您切不可因一時之急而亂了方寸。隻要您堅守正道,以您的賢名和長子之尊,遲早會得到皇上的重視。”
齊王長歎一聲:“唉,但願如你所言。隻是這等待的日子著實難熬。”
唐思克寬慰道:“王爺,隻要咱們持之以恒,不斷積攢實力,機會總會到來。”
齊王微微點頭,說道:“也隻能如此了。你繼續留意各方動靜,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唐思克唐思克認為隻要齊王保持賢明之名,在永正皇帝萬歲之後,在滿朝百官的正義主持下,必定能夠順利繼承大統,成為一代明君,重振朝綱,讓國家重回正軌,百姓安居樂業。他對齊王說道:“王爺,您隻要堅守本心,一直保持這賢明之態,待到陛下龍馭賓天,朝中百官定會秉持正義,擁立您為新君。屆時,您便可施展抱負,一掃如今這烏煙瘴氣之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齊王聽了,眼中閃過一絲憧憬,但很快又恢複了冷靜,說道:“話雖如此,可這其中變數甚多,切不可掉以輕心。”
唐思克點頭道:“王爺謹慎是應當的。但隻要我們行得正、坐得端,何懼那些魑魅魍魎。”
齊王深吸一口氣,說道:“但願如你所言。隻是這等待的過程中,還需處處小心,莫要被他人抓住把柄。”
唐思克拱手應道:“王爺放心,屬下定當盡心盡力,為王爺籌謀。”
齊王微微頷首,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這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皆虎視眈眈,我們萬不可有絲毫懈怠。”
唐思克應聲道:“王爺,那楚王和趙王近來越發囂張,他們在朝中拉攏黨羽,我們是否要有所應對?”
齊王沉思片刻,說道:“暫且按兵不動,莫要輕舉妄動,以免落入他們的圈套。我們繼續鞏固自身實力,等待時機。”
齊王說道:“如今我們就是抓住刑部就行,如今刑部可是他趙王蕭繼的這個大弱點。”
唐思克附和道:“王爺高見。據屬下所知,趙王在刑部安插了不少親信,這些人肆意妄為,弄出了不少冤假錯案。我們若能將這些證據收集起來,定能給趙王致命一擊。”
齊王微微眯起眼睛,說道:“那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務必做得隱秘,不能讓趙王察覺。”
唐思克鄭重地點頭道:“王爺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不過,這其中恐怕也會遇到不少阻礙,趙王的人必然會拚死抵抗。”
齊王冷哼一聲:“不必畏懼,隻要證據確鑿,本王就不信扳不倒他趙王。”
唐思克接著說道:“王爺,我們還需在朝中散布一些關於刑部冤案的風聲,引起大臣們的關注和議論,這樣一來,趙王在朝中的聲譽也會受損。”
齊王讚許地看了唐思克一眼:“此計甚妙,你速速去安排。”
唐思克應道:“是,王爺。隻是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人力。”
齊王果斷地說道:“隻要能達成目的,些許投入算不得什麽。”
齊王以為自己的種種活動是那般隱秘,足以瞞過對方。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確實,趙王方麵表麵上的反應還不是很大,但這不過是假象罷了。實際上,他們雙方的一舉一動都落在了賈瑀手下蔡祿的眼中。
蔡祿連忙趕來向賈瑀報告:“老爺,齊王和趙王已然勢同水火,依我看,應該不日,他們之間的矛盾將會白熱化、激化。”
賈瑀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思索片刻後說道:“此事不可輕舉妄動,且讓他們繼續爭鬥,我們靜待時機。”
蔡祿點點頭,接著說道:“老爺,那我們要不要提前做些準備,以防萬一?”
賈瑀搖搖頭,說道:“不必著急,先觀察他們的動向,看看局勢如何發展。若是過早介入,恐怕會引火燒身。”
蔡祿應聲道:“是,老爺。隻是這兩方勢力都不容小覷,萬一他們其中一方突然占了上風,對我們不利啊。”
賈瑀笑了笑,說道:“放心,他們之間的矛盾絕非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我們有的是時間籌謀。你要密切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任何細微的變化都要及時向我匯報。”
蔡祿說道:“老爺,那萬一齊王或者趙王察覺到我們在暗中觀察,前來拉攏或者打壓我們,該如何應對?”
賈瑀冷哼一聲:“不管他們如何,我們都要保持中立,絕不能輕易被他們左右。我們的目的是在最合適的時機獲取最大的利益。”
蔡祿又道:“老爺,我總覺得這局勢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賈瑀目光深邃,說道:“越是複雜的局麵,越要冷靜。我們要等待他們鬥得兩敗俱傷,那時才是我們出手的最佳時機。”
蔡祿說道:“老爺高見,隻是這等待的過程中,難免會讓人有些心焦。”
賈瑀拍了拍蔡祿的肩膀,說道:“耐心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過了幾日,蔡祿再次前來匯報。
蔡祿著急地說道:“老爺,齊王那邊似乎有了新的動作,他們加快了收集證據的步伐。”
賈瑀淡定地說道:“莫慌,讓他們去。”
蔡祿問道:“老爺,那我們還是按兵不動嗎?”
賈瑀點頭道:“對,繼續觀察,看看齊王能搞出什麽名堂。”
蔡祿應道:“是,老爺。”
賈瑀自言自語道:“這局棋越來越有意思了。”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