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賈瑀奇謀定伏計
字數:4198 加入書籤
第472章賈瑀奇謀定伏計
商議既定,大淳的軍隊旋即展開了迅速而有力的動員。各支軍隊猶如訓練有素的群蜂,有條不紊地朝著自己預先設定的目標進發。
童希斌和李鶴齡各自率領著麾下的騎兵,踏上了大迂回的征程。他們英姿颯爽,目光堅定,馬蹄聲響徹雲霄,仿佛在向敵人宣告著勝利的決心。
賈瑀則和徐寧帶著公孫羽、李白居、丁顯等人,親自踏上了勘測設伏地點的路途。
一路上,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李白居率先開口:“大人,依我之見,那山穀隘口之地乃是設伏的絕佳之處,地勢險要,兩側高山聳立,敵軍一旦進入,我們可從高處攻擊,他們難以逃脫。而且山穀狹窄,敵軍兵力難以展開,能極大削弱他們的優勢。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處若設伏,定能讓敵軍有來無回。”
徐寧緊接著說道:“李兄所言不無道理,不過那密林深處也可作為選擇,樹木繁茂,能極好地隱藏我軍行蹤。敵軍若是貿然闖入,視線受阻,很難發現我們的埋伏,屆時我軍突然殺出,定能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再者,密林之中道路複雜,敵軍容易迷失方向,陷入混亂。《孫子兵法》有雲:‘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密林正是敵軍之虛處。”
公孫羽微微搖頭,說道:“我倒是覺得那陡峭山坡較為合適,坡麵陡峭,敵軍難以攀爬。我軍居高臨下,以弓箭、滾石等攻擊敵軍,定能讓他們傷亡慘重。並且山坡地形有利於我軍觀察敵軍動向,提前做好準備。古人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此乃製勝之道。”
丁顯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還有那河流彎曲之處,敵軍若是經過,必然要放慢速度,我們正好趁此機會出擊。河流還能阻擋敵軍的一部分退路,讓他們陷入困境。正如‘半渡而擊之’,此為兵家常用之策。”
眾人各抒己見,提出了多個可能的地點。然而,賈瑀卻始終沉默不語,隻是認真地傾聽著。
待眾人都說完,賈瑀才緩緩開口:“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處。但我打算抓住人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不在眾人所預想的險要之地設伏,而是選擇一個看似開闊的地帶。”
眾人聽後,皆是一驚。
徐寧不解地問道:“大人,這開闊之地,豈不是容易被敵軍發現,我軍難以藏身啊?況且沒有地勢之利,如何能有效伏擊敵軍?《三十六計》曾言:‘以逸待勞,困敵之勢。’若無有利地勢,如何困敵?”
賈瑀笑了笑,解釋道:“徐寧啊,你且聽我細細說來。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不僅要了解敵軍的兵力、戰術,更要揣摩他們的心理。凶奴此番前來,氣勢洶洶,自以為勝券在握。他們長途奔襲,身心疲憊卻又心高氣傲。若我們選在險要之地設伏,以他們的謹慎,定會小心探查。如此,我們設伏成功的幾率反而降低。而這開闊之地,看似對我們不利,實則能麻痹敵軍。他們見此地開闊,定會認為我軍不敢在此設伏,從而放鬆警惕。人性往往如此,越是看似安全的地方,越容易讓人失去防備。這便是我們出其不意的絕佳時機。
再說軍事之道,並非僅僅依賴地勢。兵者,詭道也。我們要以奇製勝,打破常規。看似不利的地形,若運用得當,也能成為取勝的關鍵。這開闊之地,能讓敵軍毫無顧忌地進入,而我們提前做好謀劃,定能給予他們意想不到的打擊。《孫臏兵法》中也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我們這次就要用奇招取勝。
至於地理方麵,看似開闊,實則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一些微地形。比如挖掘壕溝,設置陷阱,安排伏兵。表麵上看去與平常無異,但隻要敵軍踏入,便會陷入我們精心布置的羅網。”
公孫羽沉思片刻,說道:“大人此計雖險,但確有幾分道理。隻是這開闊地設伏,需得更加精心布置,稍有不慎,便會被敵軍察覺。《吳子兵法》曰:‘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此處若不謹慎,恐為敵軍所趁。”
李白居也說道:“大人既然如此決定,想必已有周全之策。不知大人具體打算如何安排?”
賈瑀目光堅定地說道:“我打算提前在地下挖掘壕溝,讓部分士兵藏身其中。再以偽裝之物掩蓋,表麵上看去與平常無異。待敵軍進入,壕溝中的士兵突然殺出,配合兩側隱藏的伏兵,定能打亂敵軍陣腳。這就好比一張大網,待獵物入內,瞬間收緊。你們要明白,戰場之上,不僅要靠兵力和地勢,更要靠智慧和謀略。正如《太公兵法》所雲:‘智與眾同,非人師也;伎與眾同,非國工也。’”
徐寧又道:“那如何引誘敵軍進入這開闊之地呢?”
賈瑀說道:“我們可先派出一小股部隊佯裝敗退,將敵軍引入此地。這小股部隊需且戰且退,做出驚慌失措之態,讓敵軍以為我軍不堪一擊。記住,誘敵之策,關鍵在於把握分寸,既要讓敵軍覺得有機可乘,又不能讓他們察覺出是故意為之。這需要小股部隊的將士們有極高的勇氣和應變能力。《尉繚子》中有言:‘凡兵,製必先定。製先定則士不亂,士不亂則形乃明。’誘敵之策,亦當有定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孫羽點頭道:“此計可行,但這小股部隊需得英勇善戰,且要把握好撤退的時機和路線,不可真的被敵軍殲滅。《司馬法》曾講:‘凡戰,智也;鬥,勇也;陣,巧也。’此小股部隊需智勇雙全,方可成功誘敵。”
李白居接著道:“大人,那伏兵的布置和出擊順序也需仔細謀劃。”
賈瑀回應道:“我已有所考慮,兩側伏兵以輕騎兵為主,待敵軍進入中心,迅速包抄。後方再安排重騎兵,待敵軍混亂之時,給予最後一擊。同時,我會安排弓弩手在遠處設陣,以密集的箭雨壓製敵軍。作戰之時,時機至關重要,各部隊需緊密配合,聽從指揮,不得擅自行動。正如《六韜》所雲:‘凡用兵之法,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分合有序,方能克敵。”
徐寧皺眉道:“大人,若是敵軍識破了我們的計謀,中途撤退,又當如何?”
賈瑀胸有成竹地說:“我早有準備,在敵軍退路之上,提前埋下伏兵。若是他們企圖撤退,伏兵殺出,截斷其後路。所以,每一步都要想到可能出現的變數,提前做好應對之策。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唯有準備充分,方能立於不敗之地。《百戰奇略》中有言:‘凡與敵戰,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之,以戰則勝。’我們要搶占先機,不給敵軍退路。”
這時,一直未開口的丁顯說道:“大人,此計甚妙,可萬一敵軍派先頭部隊探查仔細,發現了我們的壕溝和伏兵,那豈不是功虧一簣?”
賈瑀說道:“丁顯所慮不無道理,所以在敵軍到來之前,我們要做好偽裝工作,讓敵軍難以察覺。同時,可安排一些疑兵,分散敵軍的注意力。比如在其他方向製造一些動靜,讓敵軍誤以為我們的主力在別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說:‘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我們要讓敵軍捉摸不透。”
李白居又問道:“大人,若是作戰過程中,天氣突然變化,比如刮起大風,影響了弓弩手的射擊,又該如何?”
賈瑀從容道:“若遇此情況,弓弩手可暫時停止射擊,改為近戰部隊衝鋒,打亂敵軍陣腳。或者利用大風揚起沙塵,幹擾敵軍視線,為我軍創造有利條件。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兵法二十四篇》曾道:‘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眾人聽著賈瑀的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對賈瑀的謀略越發欽佩。
公孫羽不禁讚歎道:“大人考慮得如此周全,此計必能成功。我等之前的想法實在太過狹隘,大人對人性、軍事和地理的掌握堪稱精妙,我等望塵莫及。《黃石公三略》有雲:‘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大人之令,必能致勝。”
李白居也說道:“大人的軍事謀略著實高超,我等佩服。跟著大人作戰,定能大獲全勝。《武經總要》曾言:‘為將之道,智勇兼用。’大人智勇雙全,我軍勝券在握。”
賈瑀說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我們需得隨機應變。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嚴格按照計劃行事,定能大敗敵軍。此次作戰,不僅是為了勝利,更是為了保我大淳邊境安寧,護我百姓平安。大家務必全力以赴!”
眾人聽後,仔細思索,紛紛對賈瑀的大膽決策表示認同。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