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泗水藤家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A+A-


    待將龍背山的事辦完後,再為吳月娘尋來名醫診治開方即可。
    而這名醫,武植也已經有了人選,他前段時間終於依靠模糊的記憶和從陳致禮、張二岩等人嘴裏打聽出了一人。
    江南神醫——安道全!
    聽到這名字時,武植立馬想起了這人便是水滸原著中的神醫。
    此人醫術了得,各種疑難雜症,隻要經過其手,無不一一痊愈。
    待此間事了,自己定然要將這安道全請來,倘若請不來,那綁也要綁來陽穀縣,為吳月娘診治。
    如果還不行,那武植隻能花幾百萬威望值在係統商城內購置一枚“補元歸氣丹”出來,將吳月娘治愈。
    隻是,花幾百萬威望值購置“補元歸氣丹”是最後的手段,隻有當真事不可為時,才會用此下下之策。
    念及此處,武植對吳陽鵬微微一笑,這吳陽鵬對自己姐姐倒是很好,時不時前來探視。
    當下說道:“原來吳老弟是過縣來給自己家姐送參,當真姐弟情深,武某心中當真羨慕。”
    吳陽鵬擺了擺手,謙虛了幾句這都是身為胞弟該做的,而後見武植身穿常服,眼露些許奇怪,狐疑問道:
    “武大哥今日來此所為何事?莫不是便服出來巡檢的?”
    武植聞言有些啞然,沉吟片刻後,便順著他的話說下去,略帶一絲絲尷尬回道:
    “嗬嗬嗬……確如吳老弟所言,聞聽這靜泉庵附近有一夥十餘人的匪寇流竄,武某特來追捕。
    隻是武某身著官服頗為惹眼,不便搜尋,所以便服出縣查探。隻是可惜,找了一圈下來,依舊沒有發現那窩流寇的蹤跡。”
    “什麽?這附近有流寇?”吳陽鵬一驚,緊接著連忙朝武植抱拳,語帶一絲祈求道:
    “武縣尉,家姐靜養在那靜泉庵上,還望武縣尉多多派人巡檢此處,務必將流竄匪寇捕獲,以免匪徒生害!”
    武植抱拳回道:“這個自然!隻是佛門重地,庵中也有姑子會使拳棒守禦山門,十餘流寇不敢無端進犯,吳老弟無須太過擔心。”
    吳陽鵬聽了這話,心中稍安,這才略微點了點頭。
    這時。
    一道略微尖銳的聲音響起:“這位兄弟莫非便是陽穀縣的武植——武縣尉?”
    武植聞言,循聲望去,隻見一約莫二十八九歲的青年驅馬出列,緩緩來到武植麵前。
    這青年身穿錦衣玉帶,披著一掛黑貂裘皮,氣質斐然,打眼一看便是出身富貴門庭,目中深處流露出一股天生的倨傲,甚是自信。
    他的臉蛋略長,麵皮白淨,直鼻方口,生得還算俊俏,但因嘴唇稍薄,且生了一雙單眼皮,眉毛也淡,所以看上去顯得有些陰鷙。
    這青年剛才聽見吳陽鵬稱呼武植為武縣尉後,登時目光微亮,這才出言相詢。
    “這位是……?”武植見到這人,語帶些許疑惑。
    吳陽鵬見狀,害了一聲,麵露些許慚愧,說道:
    “都怪小弟失禮,是小弟見到武大哥太過意外驚喜,都忘記介紹了。”
    說到這,吳陽鵬首先側頭對那青年介紹道:“藤大哥,這位便是陽穀縣的縣尉,諢號雪中炭——武植,武縣尉!”
    接著,吳陽鵬才轉頭朝武植介紹道:“武大哥,這位藤大哥是泗水縣藤家的藤淵,在家排行老三,因一身水下功夫無雙,諢號——翻江蜃!”
    那青年聞言,含笑連連點頭,緊接著略微垂首,抱拳說道:
    “果真是武縣尉,在下泗水藤淵,見過武縣尉!方才聽到吳賢弟直言稱呼閣下武縣尉,這才出言相詢,還望武縣尉莫怪在下忽然插嘴置喙。”
    武植聞言,目光微閃,抱拳回禮道:“這位兄弟原來是泗水藤家的漢子,難怪氣度非凡。”
    藤淵聞聽武植知道自己泗水藤家的名號,眼中掠過一絲傲色,不過依舊語帶謙虛的回道:
    “家中略有薄名,沒曾想武縣尉也有耳聞,藤淵羞慚,羞慚!”
    武植眉梢微挑。
    泗水,指的就是康樂縣旁邊的的泗水縣。
    因為泗水縣內以前有一個水泊,喚作泗水泊。
    那泗水泊由縣內無數條河流匯聚而成,水泊內港汊交錯,小島如星點綴,且蘆葦幽深,水道極其複雜。
    所以才用這水泊取名——泗水縣。
    而泗水縣與陽穀縣中間,相隔的便是康樂縣。
    至於這泗水藤家,則是指泗水縣內最大的豪族——藤家!
    倘若非要比較,這藤家跟原來陽穀縣的朱家莊差不多。
    不過,泗水藤家除了朝中沒有朱勔那種高官當做背景外,藤家在泗水縣的威勢,可比朱家莊原本在陽穀縣的威勢要大得多,本身實力也要強橫得多。
    無他,便是因為藤家手底下有近兩千水軍。
    隻是這水軍是明麵上的叫法,有些見識的人都知道藤家是水匪出身,泗水縣百姓暗地裏也一直叫他們做水匪。
    畢竟這藤家以前一直做的都是劫取漕運商船那些勾當。
    藤家經曆了幾代,近五六十年,一直盤踞在泗水泊內經營,直到十年前,藤家將泗水泊內的其他敵對家族一一鏟除,成了唯一勝者。
    現如今,這藤家已然成了泗水泊甚至是泗水縣的無冕之王,數十年的經營,可想而知那泗水泊內已然被藤家建設成何等銅牆鐵壁。
    而這泗水泊的位置也是奇絕的好,正位於泗水縣最重要的漕運關隘,別說是泗水縣了,整個東平府內,那泗水泊的漕運碼頭也是重中之重。
    至於原因,便是因為泗水泊碼頭能直達途經東平府的大運河。
    大運河——上接北境,下接江南,乃是大宋最重要的漕運通道。
    靠大運河漕運來往的貨物,隻要進出泗水縣,必定要走泗水泊碼頭。
    而大運河在東平府的河段不算多,且隻途經泗水縣。
    至於陽穀縣、清河縣等其他東平府縣城,自是沒有吃到大運河這曠世工程的先天福利。
    從泗水泊碼頭漕運上岸的貨物,也不僅限泗水縣內的商戶,還有康樂縣、陽穀縣、清河縣等這些內陸縣城的商戶,貨物通過漕運從泗水泊碼頭上岸後,再陸運轉送到各自縣城。
    如此一來,控製泗水泊碼頭的藤家,無疑是捏住了途經泗水縣大運河河段的漕運權,這基本就等於掐住了泗水縣各大行當的咽喉。
    要知道,漕運成本遠比陸運成本要低得多,能選漕運的,沒人會選陸運。
    有了這地利,加上藤家在泗水泊瀝心嘔血經營這數十年,這才造就了泗水藤家的威名。
    至於藤家為何從水匪搖身一變成了水軍,也並不難想,正是被府衙招安了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