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治療劉老太,特殊任務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A+A-


    劉映紅瞪大了眼睛,突然想起什麽:\"那...那我媽媽那裏能不能再給一粒?...\"
    看著她盯著自己胸口位置,就知道這妮子那心思,若是不給,恐怕今天不好出這個門。
    \"我也隻有幾粒了,再給你一粒吧,我還要留給我家老人。\"
    陳建國苦笑,迅速又掏出那伸縮袋拿了一粒一分為二,裝到眼前的小玉瓶裏,才正色道,\"不過這事你得保密,要是傳出去...\"
    \"我懂我懂!\"劉映紅連連點頭,做了個封口的動作,\"打死我也不說!\"
    她突然想到什麽,臉又紅了,\"那...那你以後還會給我這種藥嗎?\"
    陳建國看著她期待的眼神,無奈地笑了:\"姐姐,這可不是普通藥丸,光是百年老參就不好找,再說了,煉製條件也極為苛刻,不是有材料就能煉製得出的...\"
    好不容易將劉映紅送回到她家那有著士兵站崗的大門外,陳建國看著不舍的女孩一步三回頭,等她再次轉身消失在大門後,他也就滑步離開。
    城自古就是一座水陸交匯的繁華之城,夜色中的運河泛著粼粼波光。陳建國離開劉映紅所住的軍區大院,也就沿著河岸緩步而行朝著市中心的火車站而去。
    古城,就意味著藏著很多的秘密。
    這才是他用腳步從市中心朝著火車站招待所而行的主要原因。
    靈力湧動下,此時在夜色上行走的陳建國將感應能力全部打開,附近十丈內就連一片葉子掉落都逃不出他的感應力的感知。
    可惜的是,近十公裏左右的路程,也沒讓他發現一個藏有好東西的地方,更不要說有靈氣的靈物吸引到他的注意力。
    其實陳建國有些想當然了,杭城雖然是古城,在後世的蕭山跨湖橋遺址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
    可要說有城市存在,是在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而他想找到如那塊殘銅片那樣古老又有靈氣的祭祀禮器類的東西,至少要再住前推到三皇五帝的時代。
    所以在他白天陪著劉映紅逛遍整個杭城,晚上又獨自上竄靈隱山麓,下潛西湖等地的搜索。
    除了找了幾百公斤的無主黃白之物外,有靈氣和上年份的藥材愣是找不到一株。
    比他在東北的收獲那是大大地不如。
    最後不服氣的他又花了幾個小時將杭城的天目山掃了一遍,最後隻能失望的帶著一身的疲憊坐上了南下武漢的列車,繼續當他的列車乘務員。
    而劉映紅的奶奶也終於在劉映紅的母親服務完那枚丹藥出現沒有一絲不良反應後,終於說服了身邊的保健醫生,讓她也服用最後兩粒中的一個半粒。
    劉映紅的奶奶服下半粒丹藥後,奇跡發生了。
    老人家原本蒼白的麵色漸漸泛起紅暈,枯瘦的手指也開始有了血色。
    她驚訝地發現,困擾多年的關節疼痛竟如冰雪消融般褪去,連呼吸都變得暢快起來。
    \"哈,我就說我孫女這藥好...\"老太太顫巍巍地站起身,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走了兩步,\"我感覺自己如今力氣又足了,再走一遍草地我覺得都沒問題,這腿老有勁了,一兒也不疼,哈\"
    保健醫生還是堅持扶住她,卻摸到老人家的脈搏變得強勁有力,不由駭然:\"這...這不合醫學常理啊!\"
    劉映紅激動地握住奶奶的手,突然發現老人手背上那塊老年斑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淡。
    更神奇的是,銀白的發根處竟隱約透出幾絲黑發!
    \"奶奶!您...您變年輕了!\"劉映紅驚呼。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劉父匆匆推門而入,臉色異常凝重:\"媽,您感覺怎麽樣?\"
    他目光複雜地看了眼桌上的玉瓶,\"這藥...\"
    \"爸,我就說這藥很神奇,媽都沒事,媽現在比我都年輕漂亮!\"劉映紅興奮地說,\"爸,您看奶奶都能自己走路了!\"
    劉父臉上的喜色卻沒融入眼神裏,隻是仔細的觀察著母親的一舉一動。
    半個小時後,在老人家被扶進衛生間時,他才神色嚴肅的對著旁邊的保健醫生下了命令:“這藥你們可以拿去做化驗,但一定要保密,我會上報中央有關領導,明白了嗎?”
    兩名保健醫生神色也很嚴肅,聽完命令立刻立正敬禮,接下了命令。
    隻是最後還是臉色苦澀了一把,對著劉父扯了扯嘴才勉強道:“首長,這藥丸很神奇,我們用手術刀都無法切下一點。
    隻能用刮的方式取下一點點樣品,請首長給那位煉藥的小夥子下一道命令,讓他將配方和煉製的辦法給我們,我們才能檢驗結果。”
    劉父聽完眼神閃了閃,擺了擺手認真道:“這事你們不用管了,我會處理的。”
    兩名保健醫生張了張嘴,最終什麽也沒說出口。
    隻是等陳建國登上火車時,才發現不對勁兒。
    這列南下重慶的火車,不是他從京都開來的那輛,車上的人也不是全是京都局的人。
    除了廚師老範,還有他跟著的劉紅軍及幾個老列車員外,就連列車長都變了。
    帶著幾分疑惑登了車,做完安全檢查和發出前的必要盤點,陳建國等火車開了,才拉著陳紅軍問了問。
    陳紅軍搖了搖頭:“不該打聽的別亂打聽,我們原先那列火車有其它的任務先回京都,但我們的任務還沒完成,所以目的地不變,你該幹嘛就幹嘛。”
    陳建國眉尖微挑,但也知道再問也問不出什麽來。
    別看劉紅軍和老範都好說話,但若說口風,還真的相當緊。
    登車的旅客也不太對,這些人看起來都像是幹部,或是學者,或是軍隊裏的領導,反正都不太是普通人。
    除了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還有更多的是跟著這些人身邊的秘書,保護人員之類的,甚至還有兩節車廂裏,應該是換裝的軍人。
    隻有一節車廂,上麵看起來是普通工人或是其它崗位的職工及其他們的家屬。
    這些人上了車,讓陳建國感覺比普通人坐車更麻煩。
    等發車後,果然麻煩。
    載著普通旅客,其他人先不說,就說他跟劉紅軍,隻需要按總人數的百分之十到十五準備飯菜就夠了。
    可這一趟不行,要按百分之百來準備,也就是說,這一趟列車一共八個車廂,一個車廂要備二百多份餐食。
    掛著那九節車廂不算,光是這八節客運車廂的所有人飯食,就夠劉紅軍和老範師傅掄圓了胳膊不停的蒸煮。
    也讓陳建國差點沒將餐車給推出火星子,一趟趟的將盒飯送往一節節的車廂。
    隻是奇怪的是,坐在車裏的所有人都很少交談,除了默默的吃飯外,幾乎要麽是看書,要麽是看報。
    從晚上八點半發車,一直到午夜十二點整個列車進入休息時間,八節車廂裏除了吃飯和上洗手間的時候有響聲外,其餘時間段幾乎都是靜默狀態。
    陳建國得到劉紅軍的再三叮囑,不要問也不要回答任何問題,所以就算是肚子裏藏著疑問,他也神情坦然的隻專注於手裏的活兒。
    火車是在翌日上午十一點開進武漢局的專用站台,沒有停留在普通旅客上下的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