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贖與醒之路
字數:5691 加入書籤
第一節:誰在救贖
暮色中的金華山又飄起細雨,李明山倚著山神廟斑駁的石柱,突然感覺周遭的雨絲凝固成銀色絲線。當他眨動酸澀的眼睛,熟悉的眩暈感襲來,再度墜入那深不見底的疊夢空間。
"大人!新任鹽運使的船隊已到碼頭,按規矩..."師爺的聲音驚破夢境。李明山猛然睜開眼,發現自己竟身著七品官服,端坐在金華縣衙雕花木椅上。案頭攤開的卷宗上,"金礦開采章程"幾個朱砂大字刺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
"暫緩開采。"他脫口而出的話語讓堂下眾人瞠目結舌。師爺的折扇"啪"地合上:"大人,這可是朝廷欽定的要差!李知府三日前還特意..."
"我說暫緩!"李明山猛地拍案,震得銅鈴"叮當作響。記憶如潮水翻湧,他清楚記得上一世就是此刻的決定,讓貪婪的齒輪開始轉動。目光掃過堂下跪著的老者,灰白胡須間沾著礦渣,正是老礦工。
"草民叩謝青天大老爺!"老礦工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這金礦挖不得啊!去年臘月,山澗的溪水突然變黑,老輩人說這是山神發怒的征兆..."
"荒謬!"三班衙役中跳出個魁梧漢子,李明山認出他是礦監錢彪,"小人前日剛從礦洞挖出狗頭金,這等祥瑞分明是朝廷洪福!大人莫要被山野村夫蒙騙!"
李明山揉著發脹的額頭,窗外的雨不知何時變成了血紅色。他想起上一世被錢彪塞的那壇二十年女兒紅,想起李知府送來的波斯地毯。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袖中硬物——這次竟也摸到了沉甸甸的金錠。
"把開采文書呈上來。"他突然改變主意。老礦工驚愕抬頭,錢彪則露出誌得意滿的笑容。當泛黃的文書展開,李明山抽出狼毫,在"限期三月"處重重批注:"改為三年,每月核驗礦工傷亡..."
"大人!"錢彪暴喝打斷,"這般拖延,朝廷怪罪下來..."
"那就把你我都押去刑部!"李明山將筆狠狠擲在案上,濺起的墨點在文書上綻開如血花。他望著金華羽佝僂的背影,突然喊住對方:"老人家,可願做本衙礦務參事?"
夢境突然扭曲,李明山發現自己置身礦洞深處。火把搖曳的昏黃中,金華羽正在指導礦工加固支架。"李大人怎麽來了?此處危險!"老礦工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攥著他胳膊。
"這支撐木不夠結實。"李明山指著傾斜的梁柱,記憶中那場吞噬數百人的塌方仿佛就在眼前。他奪過礦工手中的斧頭,親自砍削新的木楔:"告訴所有人,每根立柱必須用三根斜撐!"
"大人英明!"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陰影中傳來。錢彪提著酒壇晃悠過來,"小人特意備了..."話音未落,李明山揮起斧頭劈碎酒壇:"從今日起,礦洞禁酒!違令者,逐出礦區!"
黑暗中傳來錢彪咬牙切齒的低語。李明山轉身時,看見洞壁滲出黑色黏液,在火把映照下組成金華羽兒子慘死的麵容。他踉蹌著扶住岩壁,指甲深深摳進潮濕的泥土。
"大人?"金華羽關切的聲音傳來。李明山突然抓住老礦工的手:"令郎...今年可成婚了?"老礦工愣神片刻,渾濁的眼中泛起笑意:"上個月剛說了門親事,女方是..."
話音戛然而止。整個礦洞劇烈搖晃,黑色黏液化作洪流奔湧而來。李明山死死護住金華羽,卻見他突然挺直腰板,渾濁的雙眼變得清亮如鏡:"李大人,這夢該醒了。"
當李明山再度睜眼,發現自己躺在金華山神廟的供桌上。月光透過殘破的窗欞灑在臉上,金華羽的魂魄正懸浮在香案前,周身散發著柔和的光暈。
"你終於學會在夢中改變命運。"金華羽的聲音帶著超脫的釋然,"這疊夢空間本是我執念所化,如今..."金華羽的身形開始變得透明,"我要去尋我的超脫了,剩下的路,你得自己走。"
"等等!"李明山撲過去,卻隻抓住一縷清風。廟外傳來晨鍾暮鼓般的聲響,他知道,這不僅是夢境的終結,更是真正救贖的開始。走出廟門時,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荒蕪的山坡上,一株嫩芽正衝破凍土,向著朝陽舒展葉片。
第二節:夢之光
暮春的風裹挾著沙塵掠過金華山巔,李明山望著遠處那片被夕陽染成血色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腳下的土地依舊荒蕪,仿佛在無聲訴說著那場慘絕人寰的悲劇。三年前的那一天,他永遠也忘不了。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夜,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壓抑。作為金華縣縣令,李明山本應保一方平安,卻因一時的貪念,聽信了奸商的讒言,默許了在山中大肆開采金礦的惡行。短短數月,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變得滿目瘡痍,無數百姓被迫背井離鄉,更有許多人在礦難中失去了生命。
“大人,這樣下去可不行啊!”當時,一位名老礦工跪在縣衙門口,苦苦哀求,“山裏的靈氣都被挖盡了,再這樣下去,會遭天譴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明山卻不屑一顧,冷笑道:“天譴?我看是你這老東西在危言聳聽!金礦可是朝廷的賦稅來源,耽誤了工期,你擔得起責任嗎?”
老礦工老淚縱橫:“大人,我們世代都住在這山裏,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您就可憐可憐我們這些百姓吧!”
“感情?能當飯吃嗎?”李明山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來人,把這個鬧事的人轟走!”
就這樣,開采繼續進行。然而,報應來得比想象中更快。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瞬間掩埋了整個礦區,數百條生命就此消逝,其中就包括金華羽的獨子。
當李明山趕到現場時,隻看到一片慘不忍睹的廢墟。老礦工抱著兒子冰冷的屍體,眼神空洞,嘴裏喃喃自語:“天譴...果然是天譴啊...”說完,便一頭撞向了旁邊的巨石,血濺當場。
那一刻,李明山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他終於明白,自己的貪婪和無知,給多少家庭帶來了滅頂之災。從那以後,他的精神開始崩潰,每晚都被噩夢纏繞。夢中,那些冤魂的哭喊聲在耳邊回蕩,金華羽絕望的眼神如影隨形。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李明山常常在深夜驚醒,對著空蕩蕩的房間懺悔。
辭去官職後,李明山開始了他的贖罪之路。他四處打聽,終於得知,隻有完成三件事,才能讓那些冤魂得到安息,也才能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
第一件事,是收集山中被破壞的土地上生長的第一株新芽。這看似簡單的任務,卻難如登天。因為山體滑坡後的土地貧瘠不堪,幾乎沒有植物能夠存活。李明山在山中搜尋了整整三個月,終於在一處石縫中發現了一株嫩綠的小草。
“找到了...找到了!”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小心翼翼地將小草挖起,用布包好。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
然而,第二件事更加艱難。他需要在沙漠中找到傳說中的“生命之泉”,據說這泉水能讓枯萎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李明山踏上了前往沙漠的征程。烈日炎炎,黃沙漫天,他的嘴唇幹裂,皮膚被曬得黝黑。
“不行...我不能放棄...”每當快要支撐不住時,金華羽絕望的眼神就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激勵著他繼續前行。
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他快要絕望之際,一片綠洲出現在眼前。“生命之泉...一定是生命之泉!”他興奮地跑過去,捧起清涼的泉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
帶著珍貴的泉水,李明山回到了金華山。他將泉水灑在荒蕪的土地上,又種下了那株新芽。奇跡發生了,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漸漸長出了嫩綠的小草,不久後,更是開滿了鮮豔的花朵。
但贖罪之路還未結束。最後一件事,是登上山頂的“通天峰”,在那裏為所有亡魂超度。通天峰陡峭險峻,幾乎沒有路可走。李明山背著沉重的經書和法器,開始了艱難的攀爬。
“啊!”一聲慘叫,李明山腳下一滑,差點摔下懸崖。他死死抓住一塊凸起的岩石,冷汗直流。
“不能死...我還沒完成贖罪...”他咬著牙,重新調整姿勢,繼續向上攀爬。
不知過了多久,李明山終於登上了通天峰。他疲憊地跪在地上,打開經書,開始為亡魂超度。“願你們放下怨恨,早日投胎轉世...”他的聲音在山穀中回蕩。
就在這時,一陣清風吹過,李明山仿佛看到金華羽的身影出現在眼前,臉上帶著微笑。“謝謝你...李大人...”金華羽的聲音輕柔而縹緲,隨後化作一抹輕羽,飄向遠方。
那一刻,李明山感到心中的重擔終於卸下。他知道,金華羽的靈魂已經得到解脫,而他自己,也在這漫長的贖罪之路上,完成了心靈的覺醒與超脫。
從那以後,李明山留在了金華山,成為了一名守山者。他用自己的餘生,守護著這片曾經被他傷害過的土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每當有人問起他的過往,他都會坦誠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給世人以警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麵對自己的過錯,並為之付出行動去彌補。”李明山常常這樣對人說。
歲月流轉,李明山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人們被他的勇氣和執著所感動,也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敬畏自然。而金華山,也在李明山的守護下,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生機與美麗。
多年後的一個清晨,已經白發蒼蒼的李明山站在山巔,望著初升的太陽,臉上露出了安詳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贖罪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而他的靈魂,也終於得到了真正的安寧與超脫。
“再見了...金華羽...再見了...這片我深愛的土地...”李明山輕聲呢喃,隨後緩緩閉上了雙眼。一陣微風拂過,帶走了他最後的氣息,隻留下一個關於贖罪與超脫的傳奇,永遠地流傳了下來。
在李明山離去後,人們為他立了一座碑,上麵刻著:“罪者知悔,贖者得安。心若覺醒,終得超脫。”這座碑,不僅是對李明山的紀念,更是對後人的一種警示和激勵,讓人們明白,無論犯過多少錯,隻要有勇氣麵對,有決心改正,就一定能找到心靈的救贖之路。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李明山的故事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傳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每當夜幕降臨,站在金華山巔,仿佛還能聽到李明山那低沉而堅定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訴說著那個關於贖罪與超脫的永恒主題。
而那片曾經荒蕪的土地,如今已變成了一片美麗的綠洲,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人們在這裏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他們從未忘記那段曆史,從未忘記那個為了贖罪而付出一切的人——李明山。
在人們心中,李明山不僅是一個贖罪者,更是一個靈魂的覺醒者。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即使曾經犯下彌天大錯,隻要真心悔改,勇敢麵對,就一定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實現真正的超脫。
李明山被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關於救贖、勇氣與希望的永恒傳說。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隻要我們心懷希望,勇於麵對,就一定能走出黑暗,迎來光明。而那份心靈的覺醒與超脫,也終將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喜歡守護靈的聖杯是我請大家收藏:()守護靈的聖杯是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