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對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的省思
字數:9446 加入書籤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在華夏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孔子的言論恰似璀璨奪目的星辰,穿透曆史的重重迷霧,持續照亮著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思想蒼穹。“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這一出自《論語?為政》的箴言,雖僅短短八字,卻宛如一座蘊藏無盡智慧的深邃寶庫,又似一把能開啟古老智慧之門的神秘鑰匙,其中所蘊含的哲理深遠而悠長,恰似一泓深不見底的清泉,等待著後人憑借不懈的思索與探究,不斷地去解讀、去領悟,挖掘出其中曆久彌新的深刻價值。
溯源正解:“異端” 為何
若要深刻且透徹地理解孔子這句話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首要之舉便是精準界定 “異端” 的範疇與指向。在眾多傳統的經典注疏之中,南宋時期的大儒朱熹在其傾注心血之作《四書章句集注》裏明確闡釋道:“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如楊、墨是也。” 這裏所提及的楊朱,秉持著 “為我” 的核心理念,甚至宣揚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將個人的利益與感受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全然不顧及對社會整體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而墨翟則高舉 “兼愛” 的大旗,倡導無差別的、一視同仁地去愛世間的一切人,試圖打破傳統社會中基於血緣親疏與等級秩序所構建的愛有等差的觀念體係。從儒家的正統視角審視,他們的思想主張嚴重偏離了以 “仁” 為核心、極度注重等級秩序以及親疏有別的正統儒家理念,故而在當時被理所當然地歸為異端之列。
然而,倘若我們將視野進一步拓展,掙脫狹隘的曆史局限與傳統觀念的束縛,便會發現 “異端” 的概念絕非僅僅局限於特定學派的思想範疇。從更為寬泛、宏觀的意義層麵考量,凡是與特定時期社會主流價值觀、正統理念背道而馳,自成一套獨特體係,並且極有可能對大眾的認知與行為產生誤導,從而幹擾社會正常運轉秩序的觀念、學說乃至行為模式,皆可納入 “異端” 的廣闊範疇。回溯古代社會,那些大肆宣揚怪力亂神、以蠱惑人心為手段來達成不可告人隱秘目的的荒誕邪說,無疑是 “異端” 的典型代表。例如,在古代某些特定時期,一些方士憑借著能言善辯的口舌與故弄玄虛的手段,極力鼓吹通過某些荒誕不經、毫無科學依據的法術,能夠讓人實現長生不老的美夢,甚至可以羽化成仙,超脫塵世的束縛。這些極具蠱惑性的言論,猶如磁石一般吸引了不少心智不夠堅定、渴望長生的民眾深陷其中。他們不僅為此耗費了大量的錢財與寶貴的精力,更有甚者,因過度癡迷而荒廢了正常的生產生活與本職工作,致使個人生活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擾亂了社會的整體秩序,成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消極因素,這無疑是 “異端” 危害的生動且具體的體現。
思想交鋒:排斥抑或包容
在人類思想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演進曆程中,對待 “異端” 所秉持的態度始終是一個關乎思想走向與社會發展方向的關鍵核心問題。回顧曆史的滄桑變遷,我們可以清晰地察覺到,在對待 “異端” 的態度上,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近乎針鋒相對的傾向。
其中一種傾向表現為堅決的排斥與抵製,在持有這種態度的群體眼中,“異端” 宛如洪水猛獸,一旦侵入社會的肌體,便會帶來滅頂之災,故而必欲將其徹底鏟除,以絕後患。在曆史上的一些特定時期,官方往往以自身所尊崇的正統思想作為衡量一切的絕對標準與圭臬,對於任何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思想學說,均采取嚴厲打壓的強硬手段。以中世紀的歐洲為例,彼時教會在社會中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宗教教義被奉為不容置疑的神聖權威。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諸多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新理論,僅僅因為與傳統宗教教義存在衝突與矛盾,便被教會無情地視為對宗教信仰的褻瀆與挑戰。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說,大膽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觀念,將太陽置於宇宙的中心位置,這一具有革命性的科學理論,極大地衝擊了教會基於地心說所構建的神學世界觀體係。然而,教會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威與傳統教義的神聖性,對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了殘酷的打壓與迫害。同樣,伽利略通過對天體的細致觀測與深入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日心說的科學性與正確性,但他也因此遭受了教會的審判,被迫放棄自己的學說,甚至被囚禁於家中,失去了人身自由。這種對 “異端” 思想采取的極端排斥態度,猶如沉重的枷鎖,嚴重阻礙了科學與思想的正常進步與發展,使得人類在蒙昧與黑暗中艱難徘徊了漫長的歲月,錯失了許多可能推動社會快速進步的寶貴機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包容與接納的態度。在人類曆史上那些文化繁榮昌盛、思想高度活躍的黃金時代,不同學派、不同觀點能夠在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相互碰撞、交流與融合,宛如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以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為例,這一時期社會處於劇烈的變革轉型階段,政治上的分裂與動蕩為思想文化的多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多學派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他們各執一端,圍繞著社會秩序的構建、人性的本質、治國理政的方略等諸多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而深入的辯論與探討。盡管彼此之間觀點各異,爭論不斷,但在這一過程中,各個學派並非一味地排斥打壓對方,而是在相互的交流與碰撞中,不斷汲取對方思想中的合理成分,進而對自身的理論體係進行完善與升華。孟子作為儒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雖然對楊朱、墨翟的思想觀點進行了激烈的批判,甚至言辭犀利地稱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但這種批判並非毫無理性的惡意攻擊,而是在思想的交鋒與碰撞中,促使儒家思想更加清晰明確地界定自身的核心價值與理論邊界,進一步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內涵與深度。又如在唐朝,這一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發展巔峰的偉大時代,統治者以其開闊的胸襟與宏大的氣魄,秉持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使得儒、釋、道三家得以並行不悖,在社會中和諧共生。佛教所倡導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觀念,道家所崇尚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都在與儒家思想的長期交流與互動中,對儒家的修身治國理念產生了深刻而積極的影響。三家思想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大唐輝煌燦爛、多元包容的文化風貌,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典範之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社會萬象:“異端” 之害與鑒
在社會的廣袤舞台上,“異端” 所帶來的危害可謂是多方麵且觸目驚心的,其負麵影響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造成了嚴重的阻礙與破壞。
在政治領域,極端的政治理念往往如同脫韁的野馬,一旦失控,便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動蕩與災難。以納粹主義為例,這一極端邪惡的政治思想體係,公然宣揚種族優越論,將日耳曼民族視為世界上最為優秀、高貴的種族,而將其他民族,尤其是猶太民族,貶低為劣等民族,認為他們的存在是對世界的汙染與威脅。基於這種荒謬絕倫的種族主義理論,納粹德國以極端暴力的手段,在國內推行種族清洗政策,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更是將這種極端思想付諸對外侵略擴張的行動,妄圖通過武力征服世界,建立所謂的 “日耳曼民族的千年帝國”。這場由納粹主義引發的戰爭浩劫,波及全球範圍,數千萬人在戰火中喪生,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整個世界陷入了一片血海與廢墟之中。納粹主義這種 “異端” 政治思想,徹底背離了人類社會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與和平共處的普世價值原則,其造成的危害之深、影響之廣,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人類曆史的記憶中,時刻警示著世人要警惕極端政治思想的滋生與蔓延。
在經濟生活的範疇內,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常常借助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手段,以新奇誘人、極具蠱惑性的理念為幌子,精心編織騙局,蠱惑廣大民眾上當受騙。例如,在近年來的經濟領域,某些不法分子打著 “虛擬貨幣” 的旗號,宣稱通過投資虛擬貨幣能夠獲得超高的回報率,甚至鼓吹虛擬貨幣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貨幣,取代傳統法定貨幣。他們利用民眾對新興金融概念的好奇與對財富的渴望心理,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投入自己的積蓄。然而,這些所謂的 “虛擬貨幣” 項目,大多缺乏真實的經濟基礎與價值支撐,本質上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龐氏騙局。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的辛苦積蓄便會瞬間化為烏有,不僅個人財產遭受重創,傾家蕩產,而且這種大規模的金融詐騙事件,往往還會引發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經濟不穩定,對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與發展。此外,一些以 “高息理財” 為誘餌的非法集資活動,同樣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危害。這些非法集資組織通常以遠高於市場正常利率的回報承諾為噱頭,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其中。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具備相應的投資能力與盈利模式,所籌集的資金大多被用於個人揮霍或填補資金漏洞。隨著時間的推移,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最終必然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群體性事件,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極大的衝擊。
從文化角度深入剖析,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現象猶如隱藏在文化領域深處的毒瘤,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與民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侵蝕與損害,堪稱文化領域的 “異端”。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與範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這一便捷的傳播渠道也為這些不良文化的擴散提供了溫床。一些網絡遊戲為了追求感官刺激與商業利益,充斥著大量血腥暴力的場景與情節,玩家在遊戲過程中,頻繁接觸到暴力殺戮的畫麵與行為模式,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其心理產生麻木與扭曲,對暴力行為的接受度逐漸提高,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表現出攻擊性增強的傾向。部分影視作品為了吸引觀眾眼球,過度渲染低俗情節,傳播一些違背公序良俗、道德倫理的觀念,長期沉浸於此類文化產品的觀眾,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其價值觀極易受到扭曲,行為舉止也可能出現失範現象。這些不良文化現象的泛濫,嚴重破壞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環境,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造成了極大的負麵影響,削弱了社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然而,我們也應認識到,“異端” 並非完全一無是處,毫無價值可言。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客觀審視,“異端” 在某種程度上猶如一麵鏡子,能夠清晰地映照出主流思想與社會秩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潛在問題。例如,在當今社會,一些激進的環保組織,其采取的行動與倡導的理念,有時會被傳統觀念視為過於極端,甚至被貼上 “異端” 的標簽。這些環保組織為了引起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常常采取一些激進的抗議行動,如封鎖工廠、阻斷交通等。雖然他們的行為方式可能引發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環境問題的強烈呼籲與極端關注,確實促使社會各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態保護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在這些環保組織的持續推動下,政府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企業也開始積極主動地調整生產方式,采用更加環保、可持續的生產技術與工藝。這些看似 “異端” 的行為與理念,實際上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特殊動力,時刻提醒著人們要不斷審視和完善現有的社會體係,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代回響:多元時代的應對
在全球化浪潮洶湧澎湃、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各種思想文化猶如百川歸海,在世界範圍內相互激蕩、相互交融。在這樣一個多元複雜的時代背景下,“異端” 的表現形式與傳播途徑也變得更為錯綜複雜、隱蔽多樣。隨著互聯網的全麵普及與移動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呈現出幾何倍數增長的態勢,這使得一些極端思想、虛假信息能夠在瞬間跨越地域與時空的限製,迅速擴散至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例如,在網絡空間中,不時會湧現出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言論。這些言論往往以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為煽動點,片麵強調本民族的利益與優越性,對其他民族進行無端的詆毀與攻擊,煽動民族仇恨情緒。這種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傳播,不僅嚴重破壞了國家間友好合作的關係,阻礙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正常交流與文化融合,而且極易在國內引發社會矛盾與衝突,破壞社會的和諧穩定。在國際局勢日益複雜多變的今天,這種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的抬頭,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又如,網絡上還充斥著大量的偽科學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打著科學的旗號,利用民眾對科學知識的信任與渴望,傳播一些毫無科學依據、荒誕不經的理論與觀點。比如,一些所謂的 “養生大師” 在網絡上大肆宣揚各種奇葩的養生方法,聲稱通過某種特殊的飲食、運動方式或者使用某些特定的產品,能夠治愈各種疑難雜症,甚至實現長生不老。這些偽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不僅誤導了民眾對科學知識的正確認知與應用,使民眾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誤入歧途,耗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而且還嚴重擾亂了科學研究與科普工作的正常秩序,削弱了公眾對真正科學知識的信任度。
麵對如此複雜嚴峻的現實挑戰,我們必須秉持理性、包容與批判的態度,審慎應對各種思潮的衝擊與影響。所謂理性,就是要求我們在麵對紛繁複雜的各種思想潮流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盲目的情緒所左右,不輕易跟風隨大流。而是要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與紮實的知識儲備,對各種思想觀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與判斷,辨別其真偽、善惡與是非。包容則意味著我們要充分承認並尊重思想的多元性與多樣性。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現代社會中,隻要不同的觀點與思想不違反國家法律的底線和社會基本的道德準則,我們就應當給予其充分的表達空間與生存土壤。因為在這些多元的思想中,往往可能蘊含著創新的靈感與智慧的火花,能夠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新的思路與動力。批判則是我們應對 “異端” 思想的有力武器。我們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與高度的警惕性,對那些真正有害的 “異端” 思想,如極端恐怖主義思想、惡意造謠傳謠行為等,進行堅決果斷的抵製。通過加強教育引導,提高公眾的思想覺悟與辨別能力,使廣大民眾能夠自覺遠離這些有害思想的侵蝕。同時,充分運用法律規範的強製力,對傳播有害思想、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從源頭上遏製 “異端” 思想的滋生與傳播,徹底消除其負麵影響。
此外,在當今時代,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宣傳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且緊迫。在學校教育體係中,應當將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與根本任務。通過係統、全麵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以及豐富多彩的人文社科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理解和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例如,在思想政治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曆史事件、現實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意義,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的價值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親身體驗與感悟,進一步增強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與踐行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不良思想的免疫力。在社會層麵,要充分利用媒體、文化活動等多種渠道與平台,廣泛傳播正能量,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各類媒體應當發揮自身的傳播優勢,積極宣傳正麵典型事跡,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輿論氛圍。例如,電視台可以製作播出一係列反映社會正能量的紀錄片、公益廣告,報紙雜誌可以開設專欄,報道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與感人事跡,網絡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活動,吸引廣大民眾積極參與,使主流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準則與行為規範,構築起抵禦 “異端” 思想侵蝕的堅固防線。
孔子所言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穿越了悠悠千年的曆史時光隧道,依然在現代社會的廣袤天空中回響著深沉而有力的警示之音。它猶如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時刻提醒著我們,在追求思想進步、社會發展的漫漫征程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審慎辨別那些可能潛藏在暗處、擾亂社會秩序、誤導公眾認知的 “異端” 因素。我們應當以理性為舟楫,以包容為胸懷,以批判為利刃,勇敢地迎接多元思想的衝擊與挑戰,精心守護好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確保社會在和諧、有序、包容的康莊大道上穩步前行。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我們既要防止因對 “異端” 的過度敏感與盲目排斥,而錯失思想碰撞所帶來的創新契機;又要避免因對真正有害 “異端” 的忽視與縱容,而致使社會陷入混亂與危機的泥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異端” 思想也巧妙地借助新的技術手段改頭換麵,以更加隱蔽的方式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例如,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一些不良分子利用算法推薦的漏洞,向特定人群推送極端思想、虛假信息或不良文化內容。他們通過精準的用戶畫像,將這些有害信息精準投遞給那些容易被影響的個體,潛移默化地侵蝕著人們的認知與價值觀。這種基於先進技術的 “異端” 傳播方式,相較於傳統手段,更加難以察覺和防範,對社會的潛在危害也更大。
從教育層麵來看,教育者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認知世界、辨別是非能力的重任。除了在課程體係中融入主流價值觀教育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所接觸到的各類信息提出疑問,引導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和分析。例如,在科學課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科學話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與他人進行理性的交流與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科學知識,更能學會如何在複雜的信息環境中篩選出真實、有用的信息,不被 “異端” 思想所迷惑。
在文化傳播領域,各類文化創作者與傳播者也應當堅守道德底線與社會責任。在追求創意與流量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社會公序良俗和主流價值觀為代價。文藝作品作為反映社會現實與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載體,應當傳遞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的價值觀。無論是文學、音樂、繪畫還是影視作品,都應致力於塑造美好的人性、弘揚正義與善良,引導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對於那些傳播低俗、暴力、歧視等不良思想的文化作品,文化管理部門應加強審查與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杜絕這類 “文化異端” 流入市場,汙染社會文化環境。
此外,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為應對 “異端” 思想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思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我們應當積極推動各國間的文化對話與理解,倡導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通過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文化展覽、學術研討會、藝術演出等,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讓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同時也能夠吸收其他國家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體係。這種積極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有助於打破文化隔閡與偏見,減少極端民族主義等 “異端” 思想滋生的土壤,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社會成員也都應當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覺與價值擔當。我們要時刻保持對 “異端” 思想的警覺,當發現身邊存在不良思想傳播的現象時,要敢於站出來進行抵製和糾正。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傳播正能量,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身邊的人,營造一個積極健康、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例如,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可以多分享一些正麵的新聞報道、感人的故事、有益的知識等,為網絡空間注入正能量;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可以倡導文明、和諧、友善的價值觀,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
總之,“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這句古老的箴言,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思想多元、信息爆炸的時代,“異端” 思想的存在與傳播不可避免。然而,隻要我們全社會齊心協力,從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個層麵入手,秉持理性、包容與批判的態度,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就一定能夠有效地防範和抵製 “異端” 思想的侵害,讓我們的社會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下,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將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的內涵,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繁榮、充滿希望的世界。讓我們銘記孔子的教誨,以智慧和勇氣守護好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在曆史的長河中書寫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輝煌篇章。
喜歡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請大家收藏:()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