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其禽獸行為令人發指
字數:2513 加入書籤
桑懷安身體發抖,強忍著恐懼,盡量長話簡說:“回皇上話,國子監較文大會上,罪臣鼓動舍妹去向太子獻身,收買了當時在海晏堂做事的小廝,將舍妹送了進去。太子殿下仁慈,將舍妹收做侍妾!”說得越簡單,越容易掩蓋自己做出來的事的可惡程度。喻初晴感慨:說得太簡單了。太子身邊的人做事,哪有這麽容易收買?當時,她懷疑過蕭風嵐——畢竟這種缺德事兒,在當時他對太子有醋意的情況下,他絕對幹得出來!而且,當時在國子監,有這手眼通天、插手到太子身邊去的本事,也就他逍王莫屬。當然,蕭風嵐是不會承認的。她隻當他裝。但此時此刻細思,卻覺得沒這麽簡單,她很可能錯怪蕭風嵐了!結合太子遇刺被她所救、南陵盜墓天有異象、響馬盜異軍突起……如此種種,隻怕是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無形推動這些事!桑懷安背後,有人幫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既得利益者,有最大嫌疑!倘使太子死了、太子倒台,誰會得利?當今皇帝有六子:六皇子才五歲,直接排除;二皇子常年戍邊,並不在帝京,暫時排除;四皇子久病不愈,在皇家園林裏靜養,不確定有沒有幺蛾子,待定;常年留在帝京的除了太子,便是三皇子和五皇子。這兩人雖然年紀不大,卻都入朝在職,還是有擁立追隨者的。此時,這兩隻皇子人都還在外麵呢。首先懷疑的,自然也是這兩個!那麽話題扯回來——當時把桑雪送進海晏堂;後來在太子府把桑雪送太子床上,讓桑雪成功得手的助力,究竟是蕭金煜,還是蕭思遠?這些事,一時半會兒的也想不明白。而眼前——聽了桑懷安的話,蕭全怒得將擺在麵前的鎮紙,朝桑懷安砸了過去!鎮紙硬邦邦的,直朝桑懷安腦門砸來,他卻不敢躲避半點。那麽大一個鎮紙,硬生生砸在了他額頭上,立即破皮流血!他連忙磕頭:“臣知罪,皇上息怒!”蘇佩雲在一旁,說道:“皇上,可不值當為了這種混賬東西,氣壞了龍體。”先前桑雪是如何跟野男人苟合懷上身孕的,已經都給皇帝交代過了。到了此時,也到了處置的時候。堂堂的儲君被如此算計,中宮皇後能忍下來就怪了!“皇上,桑懷安如此大膽、南陽侯府竟敢如此欺辱儲君,懇請皇上為太子做主啊!”皇後自然不能越過皇帝,給出懲處。按蘇佩雲的意思,恨不能立刻將桑懷安、桑雪杖斃,而南陽侯府,直接滿門抄斬!南陽侯的爵位本就到頭了,但不能讓他自己到頭,就應當褫奪爵位!不然,還有下一個桑懷安、下一個桑雪,怎麽辦?蕭全也有此意。先前太子來告狀的時候,他就覺得南陽侯府實在是不把太子放在眼裏。礙於桑家祖上的功勳,想到南陽侯世襲已到了最後一代,睜隻眼閉隻眼也便罷了,保留了他的爵位,隻革除了他的官職,命左都禦史去申飭,以儆效尤。但現在!蕭全也是後悔:當時就應該將南陽侯一家全都貶為庶人,就不會有後麵這些事了!他正要開口,卻見林暢上前:“啟稟皇上,臣、有本要奏!事關桑懷安,臣懇求皇上聽完臣的奏本,再行裁決!”聽說事關桑懷安,蕭全擰眉:“準奏!”林暢躬身行禮,雙手將奏折舉到頭頂,鏗鏘有力地道:“臣檢舉翰林院庶吉士、七品編修桑懷安,在職期間多次賄賂上峰,包括、但不限於財帛、女色!更甚者,有給上峰贈送幼女孌童的行為,混亂我朝綱紀,其禽獸行為令人發指、德行堪憂!”這話一出,喻初晴是震驚的。她知道林暢肯定能掌握掰倒桑懷安的證據,小小七品官,對林大學士來說,豈非輕鬆拿捏。但,她是真沒想到: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查探,林暢掌握的證據裏,竟然還有桑懷安給上峰贈送幼女孌童這種事!媽的!當真禽獸不如!隻聽得林暢又道:“老臣這陣子搜集證據,罪證確鑿、且充分!已隨奏章一同奉上,請皇上過目!”蘇大伴也聽得愣住。接收到皇帝的眼神,趕忙走過去將奏折接過,呈到蕭全麵前。其實,桑懷安所做的事,在官場再正常不過。財權交易、權色交易,屢見不鮮!別說封建王朝,就是現代,幼女孌童這種也是有的。多半已經形成產業鏈,有需求就有供給的模式!隻是做得很隱秘,很多人不知道罷了。這種事吧,曝光了就是死,不曝光就大家都相安無事!當然,一旦曝光,就會推一個替死鬼出去擋槍,其他人完美隱身,仍舊作奸犯科!喻初晴的思緒飄遠了,重新拉回來——此時,桑懷安被舉證了這些,他額頭上鮮血與冷汗齊刷刷地往下流,渾身都在發抖!然而這還不算,梁實也跟著上前一步,與林暢如出一轍的動作:“老臣有本要奏!”“臣執國子監多年來,為我朝挑選、培育、輸送人才,不想卻在幾個月前的較文大會上,竟看走了眼!”“參會才子桑懷盛,乃南陽侯第四子,現場所作文章通過了較文大會,使其成為國子監監生。”“但,從桑懷盛在國子監數月的表現來看,此子胸無點墨、難堪大才!”“臣多次聽夫子們對其的才學發出質疑,疑惑之下,便下令從較文大會開始、徹查此人!”“最終查實,桑懷盛當初參會所作之文,並非桑懷盛本人所作,而是早便押題背稿。作文之人,另有其人!”“桑懷盛本人,日前因殺害祖母被大理寺收監,臣昨日前往大理寺牢獄審問,其老實交代——”“原來,竟是他的次兄桑懷安,提前押題作文,令他一一背誦後,在較文大會的堂上默出來的!”“茲以為,桑懷安、桑懷盛兄弟二人如此行為,嚴重擾亂國子監學紀,是不將我朝律法放在眼裏。”“為免日後還有此違法亂紀之事發生,老臣跪求皇上重判,以儆效尤!”一番慷慨陳詞、義憤填膺,比林暢簡單陳述事實,要有文采多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