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親子和養子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A+A-


    “顧老三這個養子,隻要他看到,每次都會主動扶起她。”
    “知道安親王是推她,懂得她做的太過,顧老三扶起她。”
    “安慰她,母後兒臣覺得此事大哥做的雖然有所不妥。”
    “因為再怎麽說,母後也是他的生母,哪怕不是生母,也是母後。”
    “父皇那邊,大哥每次推了父皇,兒臣在,會扶起父皇,安慰父皇。”
    兒臣不在,許公公也會替兒臣扶起父皇,安慰父皇。”
    “母後,兒臣事後為大哥說了話,也勸過大哥。”
    “大哥性子父皇知道,父皇哪裏會真的生大哥的氣。”
    “即便父皇真的生大哥的氣,也有兒臣為大哥和父皇說話。”
    “父皇那邊,兒臣知道,母後擔心大哥,因為各種事情,惹怒父皇,但此事,母後不用擔心。”
    “兒臣也知道,母後辛苦生下大哥,又把大哥撫養長大大哥當兒子。”
    “再如何,不能對自己的母後動手,母後,兒臣會多勸勸大哥,但此事錯大多在你身上。”
    “母後,不是兒臣這個當養子的,要說你這個對兒臣有養育之恩母後。”
    “可你做的未免也太過一些,兒臣是大哥的弟弟,大哥是長子。”
    “哪怕是第一次,母後當著兒臣也絕不能訓斥大哥,罵大哥笨,更何況母後越發肆無忌憚。”
    “不止當著兒臣的麵,訓斥大哥,罵大哥笨,甚至當著當著奴才的麵,哪怕是貼身奴才也不行。”
    “更何況,後來母後不止當著貼身奴才醉月姑姑的麵。”
    “訓斥大哥,罵大哥蠢貨,甚至還當著別的奴才的麵,罵大哥是個廢物。”
    “揚手欲掌摑大哥,母後,你覺得,因為你是大哥的母後,他的生母,就能對大哥肆意妄為。”
    “你身為皇後,為景國臣民之母,難道你覺得,你做的真的不是有欠考慮麽。”
    “母後,你細想想,你對大哥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是有失妥當,更加不成體統麽。”
    “敘白,這是顧老三七歲,安親王十二歲那年顧老三第一次對太後發火,才會對太後說了這麽多的話。”
    “還言語不敬太後,太上皇知道太後對安親王肆無忌憚。”
    “就氣的讓許公公去鳳儀宮宣太後去衍慶殿,要訓斥甚至責罵太後。”
    “許公公知道安親王的脾氣,每次和太上皇吵架之前,他都會讓宮人出去,許公公從小就跟著太上皇。”
    “自然許多事,太上皇都不避諱他,所以每次安親王和太上皇吵架,推太上皇,許公公都知道。”
    “隻是第一次,安親王和太上皇吵完架,推了太上皇,許公公沒有想到,安親王連太上皇都敢推。”
    “許公公慌忙扶起太上皇,安親王氣消了,但不會和太上皇主動道歉,最多主動和太上皇說話。”
    “太上皇知道安親王的脾氣,許公公也知道,時間長了,習慣了也無可奈何。”
    “但安親王脾氣一上來,根本不會想到要扶太上皇,許公公知道,也看到了。”
    “隻能一直等安親王和太上皇吵完架,但安親王比顧老三還任性,第二次,許公公見安親王又要推太上皇。”
    “第一次是他沒有想到,更沒有防備,他就攔住安親王,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安親王把許公公推倒。”
    “非得把太上皇推倒,他才能消氣,許公公隻能從地上爬起來,再扶起太上皇。”
    “他在衍慶殿都這樣,來了鳳儀宮,自然會更加放肆,許公公知道事情沒有讓守門太監通報。”
    “許公公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自然不會問守門太監也不會讓守門太監去通報,守門太監又哪裏敢去通報。”
    “宮裏人都知道,太後每次訓斥責罵安親王都是當著宮人的麵,安親王罵太後,推太後也是當著宮人的麵。”
    “許公公正要進去,聽到顧老三說話,安親王氣的在旁邊不住的喘著粗氣,許公公一直聽完。”
    ”顧老三對太後說的這一番話,連宣太後都顧不上,匆匆回了衍慶殿告訴太上皇,安親王罵太後推太後也罷。”
    “他們都已經習慣,甚至他們也覺得太後做的太過,隻是想說不敢說罷了,顧老三的話。”
    “自然傳的沸沸揚揚,太上皇和我父親,是君臣,太上皇和我父親雖不是兄弟但關係也好。”
    “當年才特意把我指給顧老三為伴讀,而我和顧老三,是君臣,也是兄弟。”
    “太上皇為著此事,專門去見了我父親和祖父,當著我,和父親和祖父的麵避開太後和安親王不談。”
    “隻把顧老三好一頓誇,我父親也從未聽太上皇說過太後和安親王的一句不是。”
    “兩個人都有錯,但太後的錯則更大,更多一些其實,我和父親,祖父,怎麽會不知道,太上皇不提太後,是不想提,安親王是不能提。”
    “敘白,顧老三在尚書房經常跑出玩,經常去禦花園,和城樓,太上皇輦過去,有時候遇到顧老三,太上皇看到顧老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上皇每次都會下輦把顧老三抱上禦輦坐著禦輦回了衍慶殿。”
    “太上皇對太後把顧老三養在膝下對顧老三的所做所為絲毫不知。”
    “因為,太上皇對太後當年為皇後期間,她仗著母家在朝中權勢滔天,在加上性格強勢,就隨意磋磨後宮嬪妃。”
    “太皇太後訓斥,太上皇責罵,她聽了太皇太後訓斥,隻表麵應付,隻有太上皇責罵,她能消停一段時間。”
    “但不止不改反而還越發變本加厲,她母家又在朝中如日中天,太上皇想動都動不了,隻能慢慢來。”
    “但從那次之後,太上皇除非特定日子必須去鳳儀宮,他平日裏根本不踏進鳳儀宮的門。”
    “隻有送顧老三去鳳儀宮那一日,也是特定去鳳儀宮的時候,才進去鳳儀宮去送的顧老三。”
    “太上皇也是好心,他想讓顧老三有一個嫡出之名,哪怕是養子,也算半個嫡子,安親王當時五歲。”
    “但太上皇知道安親王囂張跋扈,動不動就喜歡推別人,又不夠聰明但天下人各國一向立嫡立長。”
    “更何況從顧老三曾祖父一手打下景國王朝開始,到顧老三,從未有過例外。”
    “顧老三也算但也不算,畢竟養子也是半個嫡子。”
    “所以,太上皇安親王從小太上皇就把安親王當繼承人培養。”
    “想著安親王登上帝位,顧老三以後也好輔佐他。”
    “太上皇當時從來沒有過安親王登不上帝位的想法,甚至連安親王不能登上皇位的念頭都沒有。”
    “可能是顧老三回京之前常常幫顧銘祁,在別國收拾爛攤子。”
    “再加上封為淮親王入朝當差,剛做差事就做的有模有樣。”
    “後來更是一個人,做他和安親王兩個人的差事。”
    “隨著顧老三漸漸展露出鋒芒太上皇才看出來他的能力不同凡響也知道他極具聰慧。”
    “否則,他剛入朝當差,怎麽能一個人做得了兩個人的差事,還是兩個親王的差事。”
    “顧老三雖然隻當了兩年親王,也從不結黨隱私,拉攏朝臣,但他在朝中的聲望,不止不差還很好。”
    “敘白你也知道,顧銘祁雖聰明,但他性子陰沉從顧老三十歲離京,顧銘祁玩的越發瘋。”
    “他不止宮裏宮外做糟心事,還去別國也做,顧老三從十歲離京到十五歲,五年裏被太上皇多次急召回京。”
    “太上皇帶著他去別國給顧銘祁在別國做的糟心事,給他收拾爛攤子,其實他們在此之前感情不錯。”
    “隻是顧老三十一歲那年,被太上皇急召回京,顧書顏母妃,用半真半假的話誆騙顧老三。”
    “顧老三當時著急去見太上皇,還得給顧銘祁去別國收拾爛攤子。”
    去了別國從顧銘祁手上救了顧書顏,顧銘祁和顧老三談了條件,方才饒了顧書顏一命。”
    喜歡詞遇君心請大家收藏:()詞遇君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