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濟世民

字數:3098   加入書籤

A+A-


    既然確定了巡邊的事情,朱予煥便讓懷恩和韓桂蘭同其他官員攜黃金鳳一家回京,由兩人將黃家安置在熙和皇莊落戶,自己則是帶著徐恭等人護衛一起東行巡邊。
    朱予煥自己有暗甲,懷恩和韓桂蘭可沒有,誰知道巡邊時會不會遇上什麽意外,自然是不能拿兩人的性命做賭。
    懷恩和韓桂蘭都不大放心,但朱予煥這次是跟在劉永誠這位打了勝仗不久的將軍身邊,還有徐恭等人做護衛。且朱予煥是隨大軍行動,也不會像在市集的時候那樣散漫,足夠安全,兩人自然也就沒什麽話好說了。
    臨走前,朱予煥還特意叮囑兩人,要讓黃金鳳先跟著皇莊裏麵的孩子們一起上學堂,不能等她回去的時候,黃金鳳仍舊是大字不識一個。
    官員回京的事情自然有寬河衛的官員負責,不必朱予煥費心,因此她便尾巴似的跟在劉永誠身邊跑前跑後,看著劉永誠如何整頓軍務、籌備巡邊,不知道的還以為朱予煥是劉永誠的親兵。
    石亨從旁看著,愈發覺得這順德公主心性過人,確實和尋常女子不同,光是簡單的討好,自然是沒辦法入了這位公主的法眼,不僅要有真材實料,更要勤勉踏實。畢竟她自己就是個身先士卒的個性,又怎麽可能會欣賞平庸又不願意努力的人?
    要是換成別人,石亨未必有這個辛苦上趕著貼上對方,但劉永誠如今受命巡邊,顯然是要接替先前薛祿的職務。而朱予煥又是劉永誠的愛徒,作為劉永誠如今的下屬,石亨自然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如今不是太宗爺那時秣馬厲兵、這年頭,就是想溜須拍馬也不容易。
    但誰讓伯父無子,將來隻能讓子侄繼承自己的職務,但石亨不止一個兄弟,這繼承花落誰家還不好說,怎麽抵得上自己博來的功名靠譜?
    巡邊的軍隊沿著劉永誠製定好的路線一直向東,朱予煥全副武裝跟在自家師傅身邊,放眼望去,幾乎是荒無人煙。偶爾能看到曾經修築城池的痕跡,或是破敗不堪的城牆,但也正因為隻留下了斷壁殘垣,才更讓人覺得荒涼破敗。
    也難怪後來不再遷山西等地的軍戶入遼東,都改成把犯人充軍入伍,此時此刻的遼東確實不是什麽寶地。
    軍隊駐紮在廣寧附近的衛所休整,劉永誠見朱予煥時不時望著遠處出神,開口道:“殿下可是覺得這些荒地太過可惜?”
    朱予煥回過神,微微頷首,道:“是啊,這裏怎麽說也能算得上是平原,隻要好好開墾,未必不是一片沃土。可卻因為撤銷府縣,浪費了大部分土地。”
    劉永誠回頭看向城牆上站著的穿戴整齊的士兵們,盡管身上裝備齊全,但依然能看出他們臉頰通紅。
    劉永誠無奈地開口道:“如今才八月,這遼東天氣已經接近京師的冬天,此時京畿一帶還在秋收的時候,可放在遼東,這一茬麥粟恐怕早就凍壞了。”
    朱予煥摸了摸下巴,有些困惑地問道:“為什麽要在遼東一帶種植麥粟呢?”
    以她在後世對東北地區的了解,似乎大豆、水稻和高粱的種植在這裏更加廣泛,明朝怎麽會選擇種小麥?
    “這一帶的屯兵都是京畿和山西等地的人,他們原先在家鄉種的就是這些,到了遼東自然也是如此,讓他們種別的,他們也不會。”
    如今遼東都司都是軍田,朱予煥自然不能插手,她有些心癢,忍不住道:“師傅,不如試試在軍田種高粱和大豆?”
    劉永誠微微一愣,道:“高粱和大豆?”
    朱予煥急忙解釋道:“高粱耐旱耐寒,春季種植剛好,我的皇莊便是輪種高粱和麥子,雖然不比南方一年兩熟,但收成也算不錯,更不會讓耕地荒廢,高粱杆也可以拿去沃土增肥。”
    高粱作為糧食直接食用,口感自然不如水稻和麥子,但勝在春季便可以種植,剛好和京畿種植的冬小麥錯峰,能夠最大程度上利用土地。不僅如此,高粱耕種的時候土壤容易結塊變硬,而種植麥子時土塊變鬆,對於土壤狀態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再加上農具灌溉的輔助,皇莊的糧食產量還未曾掉下來過。
    更重要的是邊軍吃飯都是問題,需要撥糧供給,誰還有心思管什麽好不好吃?不餓死就不錯了。
    劉永誠跟在朱棣身邊打仗,對於農務不甚了解,但也知道朱予煥在皇莊種地頗有成效,還曾經捐糧,便知道這些是她的經驗之談。
    劉永誠思量片刻,道:“這事情由臣來說,恐怕陛下未必會相信,不如殿下親自上書?”
    朱予煥摸了摸被風吹僵的臉頰,道:“爹爹讓我同師傅一起巡邊本就是秘旨,我要是貿然上書言政,談論的還是屯田相關的事宜,爹爹不得一個頭兩個大啊?”
    官員們本就“欺軟怕硬”,到時候當然不會說皇帝的不是,最多是朱瞻基太過“寵愛”女兒,主要矛頭當然是指向朱予煥的。畢竟這年頭但凡有些家世的女子都不會隨意出門,朱予煥這麽做明顯是“標新立異”。
    本質上朱瞻基是在拿朱予煥作筏子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若是以後,說不定還會有人誇朱瞻基寵愛女兒呢。
    劉永誠明白她的不易,但還是道:“這件事不僅於國有利,於民、於軍也都是一件好事,更彰顯了殿下悲天憫人、濟世安民之心,怎麽能讓我占了功勞?待到先前押送糧食的官員們入京,京中的官員自然知道公主未曾回去,遲早會上書的。既然如此,殿下何不主動出擊?”
    朱予煥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有劉永誠支持,她沉思片刻,道:“也好,隻要能派得上用場,上書便上書。”
    其實她很清楚,這上書無非是看朱瞻基的心情,隻要朱瞻基不想讓人知道,便能悄悄按下朱予煥的上書。否則暖房育種、水泥配方和地暖的事情本該記在胡善圍的頭上,而非“皇上聖明”。
    但如劉永成所說,這件事於人有利,就算朱予煥不占這個名頭也無所謂。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