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忠臣

字數:2556   加入書籤

A+A-


    和朱予煥料想的一樣,張太後在得知消息之後,就讓人去給襄王朱瞻墡送信,讓他盡快親自上書表示忠誠。
    張太後自然明白兒子要比孫子更加親近,但自己的幼子的個性,張太後比誰都要清楚。
    當權者最忌諱的就是喜怒形於色,讓人輕易看出他的想法。襄王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他自己也沒那個心思當皇帝。
    若非皇太子年紀太小,外麵也不會有這樣的謠言。
    而且如今這件事非常尷尬,張太後不希望未來的皇帝和自己僅剩的兩個兒子生了嫌隙,但是她主動下場指不定又要有什麽風言風語傳出來。
    待到喪儀結束,張太後將顧命大臣們留下,原本是打算詢問這五人應該如何處置,卻見太子朱祁鎮也到了門口,身後還跟著王振。
    張太後麵色嚴肅,對王振道:“太子怎麽來了?喪儀事務繁重,若是累倒了,你該當何罪?”
    太子雖然還未曾登上皇位,但這隻是時間問題,若是當著大臣們的麵訓斥,不僅讓皇帝下不來台,也不利於祖孫感情的穩固。
    更何況下麵伺候的宮人有照顧好太子的職責,要訓斥當然是先訓斥王振。
    王振急忙請罪,朱祁鎮已經利落地開口道:“奶奶,我有東西要交給你。”
    張太後見他神情堅定,似乎對某件事胸有成竹,這才親自接過朱祁鎮的那幾張因為放在袖內而有些皺皺巴巴的紙。
    朱予煥曾經為張太後抄寫經文,張太後自然是一眼就認出了她的字。在看過內容之後,張太後的眉頭微微舒展,她抬眼看向顧命大臣們,道:“你們瞧瞧,這文章可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五人都是麵麵相覷,待到女官將張太後手中的文章送到五人麵前,內閣首輔楊士奇親自接過。
    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皇太子繼位是最好的結果,但摸不準張太後的心思。且朱祁鎮確實是個小孩子,若是將來一不小心夭折,還要再重新培養另一個皇帝,這不是耽擱天下百姓嗎?
    隻是張太後在皇室德高望重,她若是不開口,外臣更不好說什麽了,尤其是他們五個都處於顧命大臣這個深受先皇信任、又是同僚們眼中釘的位置上。
    他們五個年紀都不小了,又都已位極人臣,平穩落地才是最好的結局。
    五人讀完後都不由一愣,還是楊士奇率先開口道:“皇太子殿下果真有武王之智,如此一來,殿下踐祚愈發名正言順。”他雖然覺得這字有些熟悉,但一時間說不出究竟是誰寫的,總之誇就完事了。
    楊溥倒是第一時間發覺那是順德公主的字跡,恐怕她是從胡皇後那裏得知了外麵的傳言,所以才為皇太子出謀劃策。
    而皇太子也對順德公主頗為信任,按照他還未出閣讀書的學習進度來看,皇太子大概是還沒有徹底明白這篇文章的意義,便率先給張太後送了過來。
    隻是既然他能認出上麵的字跡,張太後應該也能認得出來才是。
    但張太後全程卻一言不發,可見是沒打算說出這篇文章的出處,想幫皇太子在他們麵前樹立形象。
    楊溥隻思索片刻,便也跟著誇讚道:“這文章渾然天成,以臣民之口勸慰皇太子殿下踐祚登基,於平息流言大有益處!”
    其他人聞言自然也是恭維誇獎,楊榮和張輔雖然猜測這文章大概不是出自皇太子之手,但既然是皇太子拿出手的,當然應該誇讚,唯一不知情的胡濙倒是真情實感地為皇太子的妙筆文章而高興,起碼證明皇太子並非完全不通政務。
    朱祁鎮聞言自然喜出望外,驕傲地開口道:“這文章是姐姐特意為我寫的,果然有用!”
    原本還在誇獎皇太子的四人噤若寒蟬,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楊士奇更是霎時出了一身冷汗,恨不得自己給自己一嘴巴,這麽多年都熬過來了,竟然還會犯這種錯誤……
    如此一來,剛才那句誇獎豈不是誇在了順德公主身上?也多虧皇太子年紀還小,大概也不會記在心上。
    張太後也未曾想到朱祁鎮竟然如此坦誠,隻能在心底長歎一聲,道:“順德公主一向忠於皇室社稷,才思敏捷,你們看看這文章是否還需潤色。”
    她也知道朱予煥寫這些也是為了皇太子能夠順利登基,可見她是明白自己的利益始終和皇太子在一起,又見她未曾署名,張太後便知道這也是朱予煥謙虛的示好行為,要怪也隻能怪朱祁鎮年紀太小,不懂如何為自己攬功攬名。
    楊士奇連連稱是,同其餘四位同僚一起退了出去,還是忍不住暗暗為自己剛才的發言而汗流浹背。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