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私下語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A+A-


    朱予煥堅持要在雲南,除卻考量到安定西南邊境,以便有充足的兵力應對瓦剌,還有一點便是借著這次機會將“長公主參政”這件事變得常態化。
    之前朱予煥隻能算是略微插手政務,所以張太皇太後和朱祁鎮在決定阿魯台的生死的時候自然不會過問朱予煥,如今張太皇太後不在,壓在朱予煥頭上的大山幾乎全部消失,朱予煥當然要抓緊機會。
    她自有別人所不能替代的地方,卸任輔政不過是順水推舟,畢竟輔政本就不是一件常態化的事情,而朱予煥要做到的是能讓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存在。
    楊溥從朱予煥簡短的幾句話中已經明白,長公主能不能繼續留在朝廷內牽製王振,要看他們這些大臣的所作所為,至於具體怎麽做,朱予煥不會去多加幹涉。
    要是內閣和各個官員有意見,朱予煥自然也無所謂,畢竟隻要她活著不犯錯誤,皇帝和王振本就沒有一直針對順德長公主的必要,但官員們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楊溥沉聲道:“我明白了。”
    楊士奇看向楊溥,臉上已經流露出幾分不讚同的神情。
    剛才的對話已經是大不敬,即便朱予煥是輔政的長公主,那也不能逾矩至此,話裏話外總有幾分張狂之意,怎麽聽都不大妥當,尤其是聯想到漢唐時期的舊例,楊士奇便更覺得不妥。
    隻是楊士奇還未開口,楊溥已經牽住了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說話。
    這樣的小動作,朱予煥看得一清二楚,不由啞然失笑,隨後道:“兩位都是老臣,論辦事能力與經驗,無人能與二位相比,不論是陛下還是我,都對二位十分信任。我便靜待二位的好消息了。”她的目光在兩人之間來回穿梭,最終落在了楊士奇的身上,道:“也望兩位保重身體,我還是很期待回京的時候能夠看到你們的。”
    說罷她便利落起身離開,顯然是打算把雅間留給楊士奇和楊溥。
    聽到房門被人從外間合上,楊士奇這才對楊溥這位多年來相處愉快的同僚沉聲道:“你剛才的那番話若是讓其他人聽到了,你我二人隻怕死不足惜。”
    楊溥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道:“若是這樣的話能夠讓人輕易聽到,順德長公主便也不會是今日的順德長公主了。”
    這太平茶坊經營多年,順德長公主本人更是時常親臨此地,別說是聽到這樣機密的對話,便是和順德長公主打個照麵的機會都沒有,這生意做得紅火不算難,難的是朝中不少官員也能夠放心大膽地來此地,這裏的保密程度便可窺一斑。
    楊士奇搖搖頭,道:“即便如此,你剛才也不應該說那麽一番話,長公主到底也是皇家出身,你這樣說,豈不是證明你有不臣之心?”
    楊溥有些無奈地說道:“長公主都敢說出那些話,我又有什麽可怕的?”
    想到剛才朱予煥的大膽發言,楊士奇不免沉默。
    楊溥接著說道:“東裏,你是情急亂智,也不仔細想想,長公主如何知道自己將要隨軍麓川的?這樣的事情,以陛下的個性,怎麽可能會在征討麓川一事還未確定的時候便告知長公主此事呢?必然是長公主自己推測……恐怕她和王振早已經有了齟齬,王振在長公主的麵前賣弄聰明,反倒被長公主看穿,這才斷定王振要借著征討麓川的名義,將長公主‘趕出’京城。”
    楊士奇沉默半晌,道:“王振固然可恨,長公主剛才那番話也並非忠良口中應有之言,你想讓長公主對付王振,隻怕長公主另有決斷,到時候你我反而成了長公主驅虎吞狼之計中的一環。”
    楊溥自然清楚這一點,但聞言卻隻是長歎一聲,道:“莫非現在我們便不是這計劃中的一環了嗎?”
    楊士奇一愣,看向楊溥問道:“這是何意?”
    “東裏,稷兒這些年雖然已經不如正統初年那般高調,但你莫非忘記了當初誠孝皇後單獨召見你的事情了嗎?”
    楊士奇怔了怔,很快便明白過來,不由臉色煞白。
    楊稷如今是不再像當初那樣高調行事,但不代表他過去所犯下的罪行一筆勾銷了,隻要皇家有心追究,隨時隨地都能夠將楊稷抓入詔獄審問。
    當初誠孝皇後雖然表示不會當眾追究楊稷的責任,但也並沒有將人證“永絕後患”,而如今人證隻怕就在詔獄其中……
    “陛下早已經對我們這兩個太過謹慎的老頭子心懷不滿,若是他真的知道有這人證的存在,隻怕早就借此機會,用稷兒來脅迫你謹遵皇命令了,何須等到今日,讓順德長公主來和你說這麽一番話。”
    楊士奇聽他如此說,忽然想起方才朱予煥臨走前對他們所說的“保重身體”的一番話,似乎別有深意……
    世界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脅便是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待到事後才終於發現會是怎樣慘烈的結果。
    好在楊士奇的“醒悟”要比其他人更早。
    楊溥見他額頭浮現冷汗,便明白楊士奇已經想通了一切,接著說道:“隻怕太皇太後比起陛下,更加信任順德長公主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和結果,所以才未曾和陛下提起,而是將人證交到了長公主的手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士奇已經徹底明白過來,隻要長公主願意,隨時隨地可以將證據送到皇帝那裏,朱祁鎮是絕對不會放過這麽一個打倒楊士奇的機會的。
    和宦官相比,他們這些官員著實算不上皇帝的朋友。但話說回來,難道他們能是長公主的朋友嗎?尤其是楊溥這樣處處替長公主說話,難道將來還會有他們這些老骨頭的好處嗎?
    許久之後,楊士奇才對楊溥道:“勉仁,你這樣處處向著長公主說話,又是何必呢?”
    即便順德長公主再怎麽出眾,終究隻是個女子,能夠輔政已經是他人難以企及的榮耀,難不成她還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嗎?
    楊溥知道楊士奇定然能意識到自己的有心引導,隻是道:“我記得東裏頗為欣賞巡撫河南與山西的於謙,此人為永樂十九年的進士,但比起同期其他人來說,個性古怪,若非當初征討謀逆的漢庶人朱高煦,此人怕是難以出頭,事後他能夠巡撫河南山西等地,也有內閣提拔的緣故。東裏,你可還記得當初為何提拔這個於謙?”
    楊士奇微微一愣,道:“自然是因為此人願意為國盡忠,性情執著,且對自己也稱得上一句要求嚴格。”
    楊溥接過他的話頭,道:“隻要心中有國,又有能力為國盡忠,又何必拘泥太多?”
    楊士奇不由怔在原地,一言不發。
    楊溥這句話包含的意思實在是太多,到底是在說君還是在說臣,饒是楊士奇第一時間也無法立刻明晰。
    楊溥知道楊士奇此刻大概思緒混亂,也並未再多說什麽,隻是拍了拍楊士奇的肩膀,道:“你我入朝為官,當初總是報著想要一展抱負的想法,如今雖然年老體衰、雄心不在,但總該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麽,而非坐視不管,即便是驅虎吞狼之計又如何?誰能知道千百年後的書上又如何褒貶你我?至少順德長公主要比王振之流強出太多。”
    言盡於此,楊溥也起身走向屋外,隻留下楊士奇一人在屋內沉默不語。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