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考驗

字數:3293   加入書籤

A+A-


    第4章 一考驗
    原本是為一樁喜事而開設的包間雅座,此時卻成為了商討國家要務的書房,於謙和朱予煥你來我往,便將改土歸流的事情掰扯了個一清二楚。
    對於朱予煥而言,這些想法和考量早就是輕車熟路的事情,想要迅速解釋清楚不算什麽難事。
    倒是於謙的神情漸漸鬆快下來,看得出他因為朱予煥的答案而少有地多了幾分歡欣。
    他看得出來順德長公主在這件事上的準備可謂充分,要比當初設立務農寺、改造農具思考得更加成熟,而不是一時興起為自己招攬虛名。
    官場上一向以名利為先,大部分人都不能免俗,尤其是自宣德晚年到如今,順德長公主聲名鵲起,不論是民間聲望,還是政務和軍事,幾乎處處都有她的痕跡存在,可謂是高調。
    於謙對順德長公主小小年紀便已經能夠體下恤民的仁善有所了解,但也不得不考量到順德長公主過於追求聲名而做事虛浮。尤其是他入京以來便能明顯地感覺到,京城內的氛圍和宣德初期早已經大相徑庭,追求務實的人越來越少,浮華浪蕩的氣氛倒是愈發濃厚。
    這世道,想要不被大流所影響,實在是一件難事。
    隻是隨著交談,於謙幾乎立刻意識到,順德長公主對事務的上心更勝當初一籌,光看她對答流利、爛熟於心的樣子便能夠猜到。
    倒是讓於謙對京城多了幾分曾經的熟悉感覺。
    早在務農寺的時候,曾鶴齡就已經見過朱予煥和於謙這副認真的樣子,並不意外會發生這樣的場麵。
    倒是一旁的吳寧和朱驥被於謙嚇了一跳,生怕他一言一語之間就得罪了順德長公主。
    順德長公主的名聲和地位在那裏,年少的皇帝對這位異母長姐諸多破例,便是王振也不敢輕易招惹,尋常人哪裏敢這麽和她說話?
    朱予煥瞥見他們的神情,隨後半開玩笑道:“朱百戶應該也聽說過改土歸流的事情,不知道有個看法?”
    朱驥怎麽也沒想到會問到自己的頭上,急忙結結巴巴地開口道:“臣……臣以為改土歸流是大事,一旦成功,能將西南異族百姓教化融入我大明,自發反擊外族入侵,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朱予煥笑眯眯地問道:“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不這麽覺得嗎?”
    朱驥回答了兩句,已經沒了最開始的緊張,隻是謙遜道:“隻要能夠認同大明,是漢人還是山民又有什麽要緊?以大明的胸襟,接納包容又有何不可?”
    朱予煥聞言忍不住笑了起來,隨後對於謙道:“我看他確實有些學識,也有幾分膽量,應當是個不錯的人,於侍郎,你再多多斟酌斟酌。”說罷便搖著手中的團扇起身離開,一派輕鬆悠閑的模樣。
    待到朱予煥離去,麵麵相覷的眾人這才明白朱予煥的意思。
    原來這位長公主剛才特意詢問朱驥是在幫於謙考校未來女婿的學識和胸襟。
    吳寧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
    也就隻有這位長公主才能做到如此的“無縫銜接”。
    倒是朱驥鬧了個大紅臉,當著自己的未來嶽父不知所措。
    於謙卻未曾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比起這些,在他看來,順德長公主的胸襟和遠識才是讓他驚詫的。
    不說是公主,即便是儲君乃至皇帝,能夠有這份決心、膽量和才能,也已經足夠。而如今的陛下卻與順德長公主相差甚遠,若非時過境遷,隻怕順德長公主未必會屈居皇帝之下。
    但換個角度想想,順德長公主若是真的成為了皇帝,難道會比如今重用宦官與大臣們角力的皇帝差嗎?
    那可未必。
    至少在於謙看來,順德長公主這樣的人十分特殊,將自己的利益和家國的利益放在一起,並常在兩者之間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後者,已經是少見,讓人不自覺想與她誌同道合。
    更何況世上本無完人,能做到如此已經是罕有,理應身處高位,力挽狂瀾、扶危救亂,這才是明君所為。醉心權術、癡迷權力,而忘記君舟民水之理,最終隻會折戟沉舟。
    “廷益?”
    於謙回過神,對曾鶴齡感慨道:“長公主還和當初一樣,行事仍有從前風采,卻更添幾分穩重,無怪我熟識的人都對長公主讚譽有加。”
    曾鶴齡自然明白於謙的感慨從何而來,道:“殿下勝在是殿下,隻是……也多了一樁遺憾,好在有人能夠明白殿下的一番苦心。”
    於謙思索片刻,還是沒有說出心中的想法,隻是道:“陛下這般縱容宦官,才導致京中這般風氣,隻怕長此以往,內外糜爛,縱使陛下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也難以挽回危局。”
    曾鶴齡攔下他的話頭,道:“廷益,今時今日,不說這些不祥之語。”
    嘴上這麽說,其實大家心中都很清楚。
    長公主尚未歸還輔政之權,王振已經膽大至此,皇帝更是不聞不問。若是皇帝真的親政,長公主遠赴雲南,隻怕王振這把皇帝的“好刀”隻會越舞越快,將朝廷上下砍殺個血肉模糊。
    想要避開刀鋒不是什麽難事,但難就難在必須要舍棄自己的主張和尊嚴。
    吳寧也聽出兩人話語中的嚴峻氣氛,主動開口緩和氣氛道:“內閣的閣老們還在,我們何必煩擾呢?”
    朱祁鎮這個皇帝總要顧忌幾分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隻要有人還能夠和王振對抗一二,至少不會讓王振一家獨大,讓國家的決策經過更多人的考量再上下施行,而不是讓朝廷某些人滿足自己私欲的器械。
    曾鶴齡對此卻沒有什麽樂觀展望。
    要是楊士奇和楊浦能夠攔下王振,朝廷還會是今日的模樣嗎?
    隻怕這些閣老們也自顧不暇,沒有空閑在乎其他。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